学术投稿

带膜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九例

辛献运;李宗风;白玉秋;粘芙蓉;辛晓林

关键词:支架治疗, 食管癌, 记忆合金支架, 气管瘘, 内镜直视下, 支架置入, 食管狭窄, 术治疗, 疗效, 理想, 患者, 报告
摘要: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治疗各种食管癌致食管狭窄、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均较理想.我院于1998年3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患者9例,采用内镜直视下置入带膜记忆合金支架,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更

    结直肠癌在西方发达国家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中排第2或第3位,在我国大多地区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列4~6位,上海已列第2位.

    作者:来茂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黏膜下动脉破裂出血15例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和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下动脉破裂出血较少见,一旦发生则病情凶险.临床十余年来我们诊治经胃镜及手术证实胃十二指肠黏膜下动脉破裂出血的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应光荣;陈圣洁;洪小飞;金晓蓉;朱旭星;王光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SARS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重要启示

    消化内镜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早期采用流动水洗、酒精擦拭以及水桶法清洗消毒(以下简称洗消).当时认为消化道并非无菌地带,这种洗消方法基本不会造成交叉感染问题.随着内镜检查量的日渐增多,人们发现活检有可能造成传染.

    作者:于中麟;刘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镜检查诱发黑眼镜征一例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饥饿痛2个月,行胃镜检查.患者无高血压及血液病史.常规局麻,采用Olympus GIF V-70型胃镜,进镜顺利,术中患者恶心、呕吐明显.术后患者感觉左眼部胀痛,局部微肿胀,结膜充血,视力正常.

    作者:郝巨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管巨大长蒂息肉一例

    患者女,39岁.因吞咽疼痛、异物感2个月就诊.曾呕吐出一块软组织团块,自己送还回咽部,当时有憋气、呼吸道阻塞感,自行缓解.无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呕血、黑便.

    作者:杨小民;马红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单、双弯角旋钮鼻胃镜临床应用

    鼻胃镜技术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消化内镜医师的关注,在国内我们较早地开展了该技术,现对我科5 016例鼻胃镜诊查和(或)治疗的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姜贵君;李水真;朱仲玫;蔡月娇;刘彩越;邓燕;陈小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内镜普查中的应用和效果

    目的研究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内镜普查中的应用和效果以及对比碘染色前后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方法在高发现场对3 022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碘染色后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行组织活检.结果经活检组织学诊断,并发现食管癌131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659例.碘染色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为57例、111例,发现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154例、505例.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内镜检查中碘染色可明显提高浅表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

    作者:王国清;郝长青;赖少清;王贵齐;吕宁;林冬梅;杨玲;谢永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诊胃镜下射频治疗Dieulafoy病

    近年来,我们在胃镜下对1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Dieulafoy患者,进行射频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凯祥;邵亚梅;林凤琼;章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及狭窄矫形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管残余结石及肝内胆管膜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经T管逆行胆管造影及纤维胆道镜诊疗后判定为疑难胆管残余结石12例,共有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29颗,其中3例合并肝内胆管严重膜性狭窄5处,均采用钬激光碎石及膜性狭窄切开矫形术.结果12例疑难胆管残余结石均于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并取净.5处肝内胆管膜性狭窄切开矫形成功.11例获得随访未见明显的症状及结石复发.结论胆道镜下钬激光在液体环境中粉碎胆管结石及汽化切开胆管膜性狭窄的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尹淑新;邢国璋;张建生;张月寒;张增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雷尼替丁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为探索一种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理想方案,我们应用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对不同疗程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郑宝轩;赵东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DNA-PK、c-myc、cyclinE在食管黏膜上皮增生、异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应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食管癌,认为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从病理形态学上表现为食管鳞状上皮单纯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作者:刘春英;康凯夫;吕梅;夏允;于庆功;李玉兰;周庆华;舒敏;穆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肠黑变病44例回顾分析

    黑变病是种较少见的疾病,可发生在大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甚至胆囊.临床上较常见的是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我们回顾了近几年中经肠镜和病理证实的44例M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小结如下.

    作者:童卫东;刘宝华;张胜本;张连阳;何渝军;陆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序贯方法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分析

    近年来,单项方法治疗晚期食管癌多有报道,我们采用序贯方法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作者:彭淑英;甘云飞;朱锦兵;邱玉瑾;黄定华;毛存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临床应用与评价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国内也在逐步推广普及.我们对7 592例单人操作结肠镜应用技术、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总结评价如下.

    作者:王巧民;郑邦海;贾勇;吴正祥;张开光;丁西平;张明黎;解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cagG基因在胃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cagG基因在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tlori,Hp)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合成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145株分离培养自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菌株cagG片段,其中慢性胃炎72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复合溃疡8例.比较cagG阳性、阴性的胃黏膜炎症程度.结果Hp菌株cagG片段总检出率为91.7%(133/145),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中cagG阳性率分别为90.3%、88.2%、93.8%和100.0%,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agG有较高的保守性,在不同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无特异性,与胃黏膜炎症程度无明显关系,cagG尚不能单独作为某种疾病致病的相关基因.

    作者:徐灿;李兆申;屠振兴;许国铭;龚燕芳;满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T管拔除后胆漏的内镜治疗七例

    T管拔除后胆漏是肝胆外科的并发症之一,其传统的处理方法为经T管窦道置入引流管负压引流.我院肝胆外科自2000年5月起对7例T管拔除后出现胆漏的患者采用胆道镜治疗或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柱;梁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镜下的隆起糜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按慢性胃炎的悉尼分类,胃镜检查得出的诊断,其病理和幽门螺杆菌(Hp)间的关系目前难以确定[1].我院对2002年间胃镜检查所见的15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了一分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的Hp检查,探讨二者间关系如下.

    作者:吴杰;李承红;舒细记;贾业贵;李红燕;刘丽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三戳孔法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由于损伤小、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其应用越来越多,也日益受到重视,一般采用四戳孔或五孔进腹[1].

    作者:刘继炎;徐小群;易军;姜斌;李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ERCP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所致的胆管梗阻的影像特点,评估通过ERCP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5月至2003年3月,292例因HCC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行ERCP诊疗358例次.患者年龄(51.9±10.6)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为(232±158)μmol/L.ERCP时记录下其胆管影像特点,260例接受了内镜下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括约肌切开及胆管内坏死组织清除、鼻胆管引流术、塑料或金属支架置入和多方法联合应用.观察术后2周内患者体温、胆汁引流量和肝功能的变化,依据这些指标确定疗效.结果根据放射影像的特点,将患者分成5种类型:Ⅰ型为肝内胆管狭窄或梗阻型(5.9%)、Ⅱ型为肝门部狭窄或梗阻型(19.0%)、Ⅲ型为肝外胆管狭窄或梗阻型(18.4%)、Ⅳ型肝门部胆管内癌栓型(49.4%)和Ⅴ型胆管内游离瘤栓型(7.3%).267例次治疗后患者接受随访,黄疸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者占82.0%,其中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者为65.5%.结论ER-CP对于诊断和姑息性治疗HCC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胡冰;周岱云;吴萍;潘亚敏;王书智;龚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腔动脉瘤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患者男,44岁,因呕血、黑便20 d,再发呕血3 h急诊入院.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心率120次/min,血压10.67/7.33kPa,血红蛋白48g/L,红细胞2.3×1012/L,血小板130× 109/L.

    作者:李银鹏;朱惠明;黄勋;罗伟香;钟运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