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ARS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重要启示

于中麟;刘萱

关键词: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消毒工作, 洗消方法, 内镜检查, 交叉感染, 消化道, 中国, 无菌, 水洗, 水桶, 流动, 酒精, 活检, 地带, 擦拭
摘要:消化内镜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早期采用流动水洗、酒精擦拭以及水桶法清洗消毒(以下简称洗消).当时认为消化道并非无菌地带,这种洗消方法基本不会造成交叉感染问题.随着内镜检查量的日渐增多,人们发现活检有可能造成传染.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X线下内镜鼻肠管置放术的临床应用

    内镜鼻肠管即内镜置放鼻肠管(endoscopic nasoenterictubes,ENET),有些内镜医生置入不顺利[1].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们在X线下行内镜鼻肠管置放术8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伟明;王建华;宋秀梅;李必瑾;沈翠英;袁允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带膜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九例

    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治疗各种食管癌致食管狭窄、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均较理想.我院于1998年3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患者9例,采用内镜直视下置入带膜记忆合金支架,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辛献运;李宗风;白玉秋;粘芙蓉;辛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窦炎的关系

    十二指肠溃疡(DU)是消化道常见病和多发病.幽门螺杆菌(Hp)是DU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后可治愈溃疡,但其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1].有关Hp如何诱发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DGM)、DGM与DU及胃窦炎关系的报道国内尚少,我们初步研究后报告如下.

    作者:廖旺娣;王崇文;陈江;谢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雷尼替丁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为探索一种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理想方案,我们应用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对不同疗程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郑宝轩;赵东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疾病中胃黏膜组织类型与黏膜淋巴滤泡的关系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虽然少见,但在结外淋巴瘤中为多见,也是胃癌以外为多见的胃恶性肿瘤,一些研究已显示此种疾病有增多之势[1].

    作者:张大真;权正良;李增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单、双弯角旋钮鼻胃镜临床应用

    鼻胃镜技术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消化内镜医师的关注,在国内我们较早地开展了该技术,现对我科5 016例鼻胃镜诊查和(或)治疗的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姜贵君;李水真;朱仲玫;蔡月娇;刘彩越;邓燕;陈小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术中内镜引导下黑斑息肉综合征切除一例

    患者男,32岁,因反复便血4~5年入院.9年前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2 d诊断为P-J综合征并肠梗阻在我院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一般情况尚好.

    作者:杨天赐;陈宝英;刘麒樱;林淑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制可变式圈套碎石器内镜下治疗胃石

    胃石碎石治疗方法很多,但对坚硬胃石只有内镜下炸药头激光引爆和圈套碎石效果显著,且其成本高,难以普及[1,2].我们利用廉价材料制成可变式圈套碎石器,内镜下碎石,速度快、对患者创伤小,报道如下.

    作者:薄元恺;张金宝;兰素华;周爱华;兰永臻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DNA-PK、c-myc、cyclinE在食管黏膜上皮增生、异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应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食管癌,认为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从病理形态学上表现为食管鳞状上皮单纯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作者:刘春英;康凯夫;吕梅;夏允;于庆功;李玉兰;周庆华;舒敏;穆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管巨大长蒂息肉一例

    患者女,39岁.因吞咽疼痛、异物感2个月就诊.曾呕吐出一块软组织团块,自己送还回咽部,当时有憋气、呼吸道阻塞感,自行缓解.无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呕血、黑便.

    作者:杨小民;马红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内镜超声检查在直肠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腔内超声检查和内镜下直视检查技术的联合应用.与体外超声检查相比,检查医生可以在直视下将超声探头贴近病变部位,定位准确;无腹壁衰减和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可采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

    作者:张柏林;胡敬群;王贵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cagG基因在胃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cagG基因在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tlori,Hp)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合成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145株分离培养自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菌株cagG片段,其中慢性胃炎72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复合溃疡8例.比较cagG阳性、阴性的胃黏膜炎症程度.结果Hp菌株cagG片段总检出率为91.7%(133/145),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中cagG阳性率分别为90.3%、88.2%、93.8%和100.0%,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agG有较高的保守性,在不同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无特异性,与胃黏膜炎症程度无明显关系,cagG尚不能单独作为某种疾病致病的相关基因.

    作者:徐灿;李兆申;屠振兴;许国铭;龚燕芳;满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镜下的隆起糜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按慢性胃炎的悉尼分类,胃镜检查得出的诊断,其病理和幽门螺杆菌(Hp)间的关系目前难以确定[1].我院对2002年间胃镜检查所见的15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了一分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的Hp检查,探讨二者间关系如下.

    作者:吴杰;李承红;舒细记;贾业贵;李红燕;刘丽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三戳孔法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由于损伤小、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其应用越来越多,也日益受到重视,一般采用四戳孔或五孔进腹[1].

    作者:刘继炎;徐小群;易军;姜斌;李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枸橼酸莫沙比利是一种新型的胃肠道促动力药物,为评价枸橼酸莫沙比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我们2001年11月-2002年6月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并选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确的奥美拉唑作为对照,结果如下.

    作者:刘明东;徐肇敏;陈隆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的血液凝固状态的改变.方法检测4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1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术后24 h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Ⅷ因子活性(Ⅷ:C)、D-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两组的入选标准均为缓解期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既往无导致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选择OC者为经济条件不佳或对腹腔镜技术心存疑虑者;LC组手术时间为30~165 min,平均(63.5±36.1)min;OC组手术时间为35~100 min,平均(64.5±1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SS 10的软件包对LC和OC的上述血凝指标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术后24 h两组PT、APTT、AT-Ⅲ:A均值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WF、D-D、Ⅷ:C均值均明显超出正常范围,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LG均值在正常范围,但LC组比OC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能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但与传统的剖腹手术相比,并无更严重的改变,也无更高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作者:蒋飞照;郑晓风;周蒙滔;张启瑜;李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膨式带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瘘

    自膨式带膜金属支架是治疗晚期食管癌食管瘘简便而有效的姑息性方法.现将放置支架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钱俊波;陆华生;李玉明;王亚民;陈天敏;葛振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长期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对老年人胃肠黏膜损伤的内镜观察

    近年来阿斯匹林(Aspirin,ASA)的临床用途日益广泛,其较大剂量使用时易致胃肠黏膜损伤已有定论,而目前广泛的小剂量使用能否引起胃肠黏膜损伤尚有争议[1].我们观察了部分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的老年人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探讨阿斯匹林与胃肠黏膜损伤的关系如下.

    作者:张初民;韩盛玺;张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环氧合酶-2表达及其意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可降低40%~50%[1].在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动物模型复制过程中,长时间加用NSAIDs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发生率[2].

    作者:孙为豪;钱铖;张有珍;欧希龙;曹大中;俞谦;陈洪;郭庆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镜检查诱发黑眼镜征一例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饥饿痛2个月,行胃镜检查.患者无高血压及血液病史.常规局麻,采用Olympus GIF V-70型胃镜,进镜顺利,术中患者恶心、呕吐明显.术后患者感觉左眼部胀痛,局部微肿胀,结膜充血,视力正常.

    作者:郝巨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