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唐菱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按慢性胃炎的悉尼分类,胃镜检查得出的诊断,其病理和幽门螺杆菌(Hp)间的关系目前难以确定[1].我院对2002年间胃镜检查所见的15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了一分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的Hp检查,探讨二者间关系如下.
作者:吴杰;李承红;舒细记;贾业贵;李红燕;刘丽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腔内超声检查和内镜下直视检查技术的联合应用.与体外超声检查相比,检查医生可以在直视下将超声探头贴近病变部位,定位准确;无腹壁衰减和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可采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
作者:张柏林;胡敬群;王贵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黑变病是种较少见的疾病,可发生在大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甚至胆囊.临床上较常见的是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我们回顾了近几年中经肠镜和病理证实的44例M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小结如下.
作者:童卫东;刘宝华;张胜本;张连阳;何渝军;陆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探索一种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理想方案,我们应用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对不同疗程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郑宝轩;赵东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枸橼酸莫沙比利是一种新型的胃肠道促动力药物,为评价枸橼酸莫沙比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我们2001年11月-2002年6月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并选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确的奥美拉唑作为对照,结果如下.
作者:刘明东;徐肇敏;陈隆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们在胃镜下对1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Dieulafoy患者,进行射频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凯祥;邵亚梅;林凤琼;章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膨式带膜金属支架是治疗晚期食管癌食管瘘简便而有效的姑息性方法.现将放置支架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钱俊波;陆华生;李玉明;王亚民;陈天敏;葛振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我国经20余年的发展,其治疗胆、胰、十二指肠乳头疾病的作用日益体现.
作者:陆枫林;李国强;许蔓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国内也在逐步推广普及.我们对7 592例单人操作结肠镜应用技术、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总结评价如下.
作者:王巧民;郑邦海;贾勇;吴正祥;张开光;丁西平;张明黎;解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的血液凝固状态的改变.方法检测4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1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术后24 h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Ⅷ因子活性(Ⅷ:C)、D-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两组的入选标准均为缓解期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既往无导致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选择OC者为经济条件不佳或对腹腔镜技术心存疑虑者;LC组手术时间为30~165 min,平均(63.5±36.1)min;OC组手术时间为35~100 min,平均(64.5±1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SS 10的软件包对LC和OC的上述血凝指标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术后24 h两组PT、APTT、AT-Ⅲ:A均值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WF、D-D、Ⅷ:C均值均明显超出正常范围,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LG均值在正常范围,但LC组比OC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能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但与传统的剖腹手术相比,并无更严重的改变,也无更高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作者:蒋飞照;郑晓风;周蒙滔;张启瑜;李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环氧合酶(COX)是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和其它二十烷类的限速酶,至少存在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前者呈原生性表达,其表达量不受刺激因素的影响,后者呈诱导性表达,很多因素如细胞因子、内毒素及致癌物等均可诱导其产生[1].
作者:徐萍;周小江;吕农华;陈江;谢勇;王崇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主要方法[1].目前国内外有关LC后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但有关LC后胆漏鉴别诊断的系统资料甚少.
作者:巴明臣;陈训如;毛静熙;周正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32岁,因反复便血4~5年入院.9年前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2 d诊断为P-J综合征并肠梗阻在我院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一般情况尚好.
作者:杨天赐;陈宝英;刘麒樱;林淑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饥饿痛2个月,行胃镜检查.患者无高血压及血液病史.常规局麻,采用Olympus GIF V-70型胃镜,进镜顺利,术中患者恶心、呕吐明显.术后患者感觉左眼部胀痛,局部微肿胀,结膜充血,视力正常.
作者:郝巨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所致的胆管梗阻的影像特点,评估通过ERCP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5月至2003年3月,292例因HCC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行ERCP诊疗358例次.患者年龄(51.9±10.6)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为(232±158)μmol/L.ERCP时记录下其胆管影像特点,260例接受了内镜下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括约肌切开及胆管内坏死组织清除、鼻胆管引流术、塑料或金属支架置入和多方法联合应用.观察术后2周内患者体温、胆汁引流量和肝功能的变化,依据这些指标确定疗效.结果根据放射影像的特点,将患者分成5种类型:Ⅰ型为肝内胆管狭窄或梗阻型(5.9%)、Ⅱ型为肝门部狭窄或梗阻型(19.0%)、Ⅲ型为肝外胆管狭窄或梗阻型(18.4%)、Ⅳ型肝门部胆管内癌栓型(49.4%)和Ⅴ型胆管内游离瘤栓型(7.3%).267例次治疗后患者接受随访,黄疸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者占82.0%,其中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者为65.5%.结论ER-CP对于诊断和姑息性治疗HCC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胡冰;周岱云;吴萍;潘亚敏;王书智;龚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39岁.因吞咽疼痛、异物感2个月就诊.曾呕吐出一块软组织团块,自己送还回咽部,当时有憋气、呼吸道阻塞感,自行缓解.无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呕血、黑便.
作者:杨小民;马红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消化内镜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早期采用流动水洗、酒精擦拭以及水桶法清洗消毒(以下简称洗消).当时认为消化道并非无菌地带,这种洗消方法基本不会造成交叉感染问题.随着内镜检查量的日渐增多,人们发现活检有可能造成传染.
作者:于中麟;刘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58岁,因间断性上腹饱胀不适伴反酸10年,黑便1 d住院.患者近10年常在进食不当后出现反酸、上腹饱胀不适,自服药物可缓解,未行胃镜及钡餐检查.
作者:林军;唐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内镜普查中的应用和效果以及对比碘染色前后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方法在高发现场对3 022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碘染色后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行组织活检.结果经活检组织学诊断,并发现食管癌131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659例.碘染色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为57例、111例,发现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154例、505例.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内镜检查中碘染色可明显提高浅表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
作者:王国清;郝长青;赖少清;王贵齐;吕宁;林冬梅;杨玲;谢永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