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雅
目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糖尿病下肢溃疡创面,探究其对糖尿病下肢溃疡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本院糖尿病下肢溃疡住院患者34名,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联合用药8例,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组8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9例,生理盐水对照组9例。联合用药组采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20μg/次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720 IU/次;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组采用单纯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生长因子40μg/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500IU/次外喷;生理盐水组仅采用生理盐水擦拭创面。各组患者创面均采用敷料包扎,每日换药一次,于创面处理后的第7d和14d 观察创面上皮葡行情况以及创面肉芽成熟情况。结果本实验选用34名糖尿病下肢溃疡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后7d 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余三组,14d后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其余三组,而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第14d创面愈合率优于表皮生长因子组。结论说明了两种生长因子同时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和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提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在促进创面愈合中可能略优于表皮生长因子。
作者:王洪明;王艳艳;董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消化内科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15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溃疡愈合率、疼痛缓解情况以及HP根除率。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疼痛缓解情况以及HP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不影响治疗过程。结论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强,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刚;金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探讨的目的在于胆囊腹腔镜切除术治疗(LC)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560例LC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560例中发生并发症5例,占0.89%,其中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胆囊动脉出血3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对手术的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晓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2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病灶部位,并分析乳腺结节的CDFI级别。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总符合率为93.58%;恶性病灶血流信号总显示率(88.57%)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的总显示率(51.16%),两者差异显著(χ2=12.398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辐射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间收治的92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郭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档案管理作为一种机密性高、专业性强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如何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解,是当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并在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希望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档案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源,对于资源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信息量的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大,导致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如何充分调动资源,在现代社会民主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对档案管理的有效协调,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运行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史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长期饮酒者红细胞MC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2例长期饮酒者的红细胞MCV,并与5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长期饮酒者红细胞MCV有显著升高,且28例饮酒10年以上与54例5年以上者红细胞MCV亦有显著差异。结论红细胞MCV的检测可作为长期饮酒者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王健;鞠健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对脑中风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够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疾病,配合治疗。通过康复训练,使病人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刘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次/日,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2、4、8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短疗程糖皮激素治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可以提高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救治成功率。
作者:谭永红;周金羙;刘小毛;李宗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调查研究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0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所有使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结果77.05%的不良反应发生于静脉注射,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方式(P<0.05);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据不良反应的74.18%;68.03%的不良反应是在第一次用药时发生的,明显高于用药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发生率(P<0.05)。结论临床上在给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荣华;马立伟;张传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对380例应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在38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水肿,发生率为1.58%,应用氢氯噻嗪治疗效果不佳,经停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后水肿消退。结论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在临床各科均广为应用,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
作者:赵德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宫外孕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良性宫外孕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人20例,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 Autolog自体血液回输系统),采集腹腔内血液,经自体血液回输系统离心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结果宫外孕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使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以不用或减少用库血,从而减少输库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染疾病的发生,同时也缓解供血来源不足,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结论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以安全高效地用于宫外孕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
作者:丁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现实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作出统计,并对其危害进行分析,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作者:徐宝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总结90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管理的45例为观察组,常规社区卫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4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后分别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6.51±0.8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值(7.82±0.41)mmol/L,三酰甘油平均值为(1.49±0.11)mmol/L,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问卷调查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加强综合管理能够使患者具备不断改变自我行为的能力,而家庭保健员的参与,又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加有效的解决健康问题。
作者:王春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腹胀消失及体重增长等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作者:贺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在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内镜手术的患者9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内镜手术患者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风险干预,可以明显的提高内镜手术的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肖达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采用相关的护理措施,探讨和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新生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8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进行必要的针对性护理,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引流治疗技术(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创面清创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使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创面清创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论负压创面治疗联合清创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创面愈合。
作者:梁美琼;周天蓉;麦梨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对138例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岳文化;李玉霞;窦艳云;刘辉;袁媛;顾丽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56例产后出血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抗休克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本组56例,显效46例(46/56)占82.14%,有效9例(9/56),占16.07%,无效1例(1/56),占1.79%,总有效率98.21%。结论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精神紧张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坚强心理护理,抗休克护理,预防感染及健康教育,可提高产后出血治疗的总有效率。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