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平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心绞痛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采用。
作者:陆春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体3例,胰尾部3例;肿瘤大者直径约为130mm,小者直径约为18mm;肿瘤以囊性病变为主,且分界不清,伴有不同程度囊壁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有增强,动脉期呈轻度增强,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中度的增强,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增强体积及程度更大,囊性部分始终未见强化,囊性和实性结构分界变得清晰,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作者:李月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饮食教育护理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教育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强化饮食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对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血糖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正确饮食的掌握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遵照护士饮食指导,合理控制饮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显著由于对照组,P <0.05。结论饮食控制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应用食物模型加强 DM患者的饮食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对饮食知识的掌握水平,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梅;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其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临床研究发现BNP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与心肌梗死( AMI),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BNP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于桂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加强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是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的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质量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安全管理是要点,是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的保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目标,要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崔敏;王功军;张晓芬;郑祥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血糖波动性、血糖达标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对134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等进行健康教育。结果134例糖尿病患者一般知识掌握,合理饮食睡眠,抑郁症和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合理整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了药物治疗依从性,减少抑郁症、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患者经过护理后,治愈27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急,伴呼吸困难,采取综合的护理能有效缓解病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龙柄桥;杨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中各向异性(FA)值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SAE患者37例应用超高场1.5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分别于室周不同白质区域测量脑白质病灶的 FA值。结果 SAE患者脑白质病灶的病变程度与 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T磁共振的DTI技术,通过测量及观察特定脑白质病变区域的 FA值,可更为准确地诊断SAE病灶,有助于在SAE发病早期就能够得到及时诊断。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加强对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induced asthmaAIA)的认识,做到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再次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儿科收治的8例注射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中启动型2例,哮喘基础型5例,鼻炎基础型1例。结论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时有发生,但因起病隐秘,本病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应用激发试验可提高诊断率,值得推荐。
作者:杨萍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切口鼻饲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近三年在我院收治的30例危重症病人气管切开并给以鼻饲的临床资料,并对这30例重症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鼻饲护理、体位护理等,并且给予详细记录。结果27例患者没有出现返流,3例患者出现返流,当中有2例患者有较轻的并发症,1例患者因为返流并且诱发吸入性肺炎。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体位护理以及鼻饲护理,合理有效预防返流非常关键。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糖尿病下肢溃疡创面,探究其对糖尿病下肢溃疡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本院糖尿病下肢溃疡住院患者34名,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联合用药8例,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组8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9例,生理盐水对照组9例。联合用药组采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20μg/次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720 IU/次;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组采用单纯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生长因子40μg/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500IU/次外喷;生理盐水组仅采用生理盐水擦拭创面。各组患者创面均采用敷料包扎,每日换药一次,于创面处理后的第7d和14d 观察创面上皮葡行情况以及创面肉芽成熟情况。结果本实验选用34名糖尿病下肢溃疡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后7d 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余三组,14d后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其余三组,而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第14d创面愈合率优于表皮生长因子组。结论说明了两种生长因子同时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和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提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在促进创面愈合中可能略优于表皮生长因子。
作者:王洪明;王艳艳;董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将16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简易Fug-Meyer积l分评定法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4周后及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周后及出院后随访两组病人得分比较,4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光霞;王洋;史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院前急救与转运是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责任,是急诊医疗服务的前沿,也是抢救患者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1]。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关键的环节。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采用微电脑控制,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院前急救和转运时使用。我院急救中心从2010年起为救护车配备了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对我院36例应用便携式呼吸机实施院前转运的危重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治疗妇科炎症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自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0例患有急性盆腔炎的患者,并将70例盆腔炎的患者资料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病例35例,对照组患者病例35例,那么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为7天为1个疗程,共计给予两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治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使用的甲硝唑治疗的效果。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经x2检验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治疗妇科炎症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为加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本文总结了本院神经外科开展循证护理的情况,旨在帮助护理工作者认识循证护理,运用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郑杨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是构建与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心理健康的保证,如何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职工心理疏导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与思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范智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主要研究脑外科手术麻醉用药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药的基本疗效,并就其临床应用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1年9月期间入院治疗需要执行开颅手术的患者74例,对患者在执行手术过程中使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患者执行开颅手术过程顺利,在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患者MAP以及HR指数均显示正常,并且均低于诱导前的起始水平,患者在接受开颅手术后,麻醉效果在3min内对患者所造成的SpO2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患者在执行手术后的对其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进行统计,患者的表现基本正常。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例,主要表现是头晕、恶心等症状,但并未出现低氧血症。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技术在脑外科手术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比较平稳的效果,并且能够对气管插管起到一定的反射作用,在执行手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理想,术后恢复效果较好,不会出现低氧血症等现象。
作者:冷敦雁;陈森;聂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究上消化道患者优质安全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指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SAS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模式更加有利于患者预后治疗。结论采取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更加有利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治疗和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马嘨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手足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9例腱鞘巨细胞瘤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得到证实。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甘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癌症已成为目前威胁全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把癌症晚期病人的护理提到了重点日程。癌症晚期病人身体衰弱,情绪悲观绝望,生的欲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增强,护士不仅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更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健康。逐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让病人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胡翠姣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