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对HepG2肝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高巍;宋平义;景桂霞;张晓琪;南克俊;沙保勇

关键词:丙泊酚, 肝母细胞瘤, MMP-2, MMP-9, TIMP-1, 侵袭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对HepG2肝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0、3、6、9和12 mg/L)丙泊酚培养HepG2细胞24h后,通过细胞侵袭实验检测侵袭率;培养24、48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培养48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MMP-2、MMP-9 mRNA及MMP-2、MMP-9和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随丙泊酚质量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逐渐降低(F=4 883.900,P<0.001),细胞活性逐渐降低(F=38.334,P<0.001),MMP-2及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亦逐渐降低(P<0.05),而TIMP-1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F =44.918,P<0.001).结论:丙泊酚能降低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及细胞活性,其机制与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促进TIMP-1蛋白的表达有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药物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佳时机.方法:有息肉和无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各45例,均采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有息肉和无息肉患者均根据术前药物干预情况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4周后手术组和药物治疗8周后手术组,每组15例.监测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评估术后术腔上皮化进程、痊愈症状恢复时间、痊愈率和术后1个月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息肉和无息肉患者药物治疗4周和8周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痊愈症状恢复时间缩短(P<0.05);术后术腔上皮化进程缩短(P<0.05).结论:术前正规药物治疗4周后是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良好时机.

    作者:尹志华;王广科;刘宏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肿瘤组织中BCSG1、MMP-2、TIMP-2和VEGF蛋白的表达

    以往研究[1-6]显示,在乳癌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乳癌特异基因1 (breast cancer specific gene-1,BCSG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均起到一定的作用.作者对乳腺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旁乳腺组织、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浸润性导管癌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CSG1、MMP-2、TIMP-2、VEGF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其表达特征,为判断乳癌恶性进程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郭茂华;郑瑞锋;申培红;胡景团;汪晟坤;蔺红丽;乔亚光;陈峰杰;李彦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系统萎缩患者皮肤组织中泛素和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皮肤组织中泛素(Ub)和αt-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MS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MSA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的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Ub及α-突触核蛋白的细胞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A患者皮肤表皮层中Ub[(0.021±0.006)vs(0.429±0.009)]及α-突触核蛋白[(0.035±0.015)vs(0.111±0.021)]的表达均上调(t=3.974和3.321,P<0.05).结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能参与了MSA的发病.

    作者:张瑞锋;殷竞争;周玉帅;滕军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KYBNZ-1I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冬凌草提取物KYBNZ-1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5、1.0、2.0、4.0、8.0 mg/L的KYBNZ-1I分别作用24、48、72 h对Te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检测0.0、1.0、2.0、3.0 mg/L的KYBNZ-1I作用48 h Tca8113细胞的周期分布、凋亡情况及CyclinD1、CyclinB1、Cdc-2蛋白的表达.结果:KYBNZ-1I对Tca811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剂量=133.991,F时间=22.526,P< 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3.0 mg/L的KYBNZ-1I作用48 h后G2/M期细胞增多,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F=108.465、212.353,P<0.05);随药物剂量的升高,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F=45.288,P<0.001),CyclinB1、Cdc-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F=21.273、19.228,P<0.05).结论:KYBNZ-1I对Tca811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YBNZ-1I抑制CyclinD1蛋白的表达、提高CyclinB1和Cdc-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常悦;王维嘉;朴军颜;姚珂;左非非;徐少博;徐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生物学特征与生存分析

    目的:了解HIV/HCV合并感染者、单纯HIV感染者的肝脏受损状况、肝脏功能指标以及生存状况.方法:对河南省某地有偿献血所致的HIV/HCV合并感染组144人和单纯HIV感染组60人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记录其生存情况,进行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查,B超检查肝脏纤维化情况.结果:HIV/HCV合并感染组的生存时间为21.998(20.960 ~23.036)a,单纯HIV感染组的生存时间为24.904(23.555 ~26.253)a,两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83,P=0.013).两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9和0.121,P>0.05).HIV/HCV合并感染组的肝脏纤维化率以及ALT、AST、PT异常升高的比例高于单纯HIV感染组(x2 =6.410、4.123、4.312和4.040,P<0.05).结论:HIV可以促进HIV/HCV合并感者肝脏的纤维化进程.

    作者:李媛媛;张程达;郗园林;鲁凤民;沈弢;张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祛氟剂联合微打磨技术在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中的疗效观察

    氟斑牙是慢性氟中毒的一种表现,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临床上常按其程度分为轻度(白垩型)、中度(着色型)和重度(缺损型)[1].轻度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或条纹,中度病变区呈黄色、棕色,重度氟斑牙表现为牙釉质表面的缺损[2].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牙齿美白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氟斑牙对美观造成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祛氟剂在氟斑牙美白中的应用已经得到认可,祛氟剂联合冷光美白技术治疗氟斑牙疗效比单纯应用冷光美白更显著[3].该研究对120例中度氟斑牙患者采用冷光美白联合祛氟剂和微打磨技术进行美白治疗,评估2种方法的疗效,并观察美白后牙齿敏感情况.

    作者:张丽娜;李锐;郭田;史婷;刘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急腹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急腹症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连续采样的方法收集因急腹症急诊入院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接受FTS 253例,传统手术(CTS) 1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30,P=0.642),性别构成、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S组比较,FTS组患者术后血浆血浆C反应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善(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首次进食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术后WHO疼痛分级降低(P<0.05).结论:FTS应用于急腹症救治的围手术期处理安全、有效.

    作者:胡蓉蓉;刘海燕;刘兰萍;郭贯成;王万鹏;曹建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特别好发于中青年女性[1],其发病率为9%~10%,特点为多象限、数目不定、大小不一[2],同侧及对侧多发概率相等,外上象限是其好发部位[3],往往通过乳房彩超检查发现[4].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5-6].可以根据病情及患者自身要求选择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及传统开放式手术,因此术前的双乳彩超非常必要[7-8].但术前彩超有遗漏可能,且盲目寻找易损伤腺体.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采用及未采用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纤维腺瘤135例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付琳琳;夏曼枝;张莹莹;王燕;张临风;李靖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对人食管癌KYSF450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食管癌KYSE450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KYSE45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KYSE45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RT-PCR、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后KYSE450细胞中4EBP1和S6K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5、10、20和40 mmol/L二甲双胍对KYSE450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剂量=470.513,F时间=743.696,F交互=22.359,P均<0.001).5、10和2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KYSE450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F=282.076,P<0.001).与对照组相比,5、10和20 mmol/L二甲双胍组KYSE450细胞中4EBP1、S6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mRNA:F4EBP1=86.727,FS6K1=86.486,P均<0.001;蛋白:F4EBP1 =43.137,FS6K1=118.924,P均<0.001).2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24、48和72 h后KYSE450细胞中4EBP1、S6K1 mRNA和蛋白表达亦降低(mRNA:F4EBP1=146.772,FS6K1=36.500,P均<0.001;蛋白:F4EBP1=73.900,FS6K1=92.950,P均<0.001).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人食管癌KYSE450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4EBP1和S6K1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王涛;王峰;何炜;单争争;樊青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牙周病大鼠正畸源性牙根吸收和MMP-9表达的观察

    目的:探讨牙周病大鼠不同正畸条件下牙根吸收情况与牙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取108只大鼠,54只制作大鼠牙周病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给予0、50和80 g正畸力牵拉1、7、14 d,每个条件下6只大鼠;另54只给予相同正畸处理但不制备牙周病模型(对照组).以上颌切牙为支抗,分别牵拉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取各组大鼠实验牙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9的表达.结果:50或80 g正畸力牵拉7d后,两组大鼠牙周膜均排列紊乱,可见明显的牙根吸收现象,牙周病组大鼠牙根吸收情况较对照组严重;牵拉14 d后牙根吸收活动基本停止.随着正畸力的增加,MMP-9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牵拉7d后MMP-9表达水平高,14 d后下降;牙周病组牙组织中MMP-9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组别=3.031,P=0.022;F正畸力=6.634,P=0.014;F时间=4.820,P=0.009;F交互=0.890,P=0.514).结论:牙组织中MMP-9表达水平可能能反映牙周病大鼠牙根吸收的程度.

    作者:王月;王明洁;常悦;崔淑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MP4、VEGF、sFlt1多基因逆转录病毒转染肌源性细胞对小鼠体内成骨过程的影响

    目的:研究以肌源性细胞为基础的BMP4 、VEGF、sFh1多基因治疗在小鼠体内对成骨过程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种肌源性细胞C2C12和PM为细胞载体,用BMP4、VEGF、sFlt1逆转录病毒进行重复转染.2种肌源性细胞分别重复转染后,产生6组实验细胞,分别是C2C12-B-sFlt1、C2C12-B、C2C12-B-VEGF、PM-B-sFlt1、PM-B、PM-B-VEGF.6组细胞在体外复合明胶海绵后分别植入小鼠的股肌袋内.术后不同时间应用组织学、X线检查观察各组的成骨量以及软骨化骨的组织学演变过程.结果:C2C12-B-sFlt1和C2C12-B 2组细胞在体内可引发软骨化骨过程,2组的成骨量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无明显区别,但X线检查显示2组的成骨空间方向不尽相同.C2C12-B-VEGF在体内没有诱发软骨化骨的过程,其所诱发的组织学过程类似血管瘤.PM-B-sFlt1、PM-B、PM-B-VEGF 3组细胞在体内诱发软骨化骨的过程较为类似,3组的成骨量在35 d的观察期内无明显区别.结论:骨骼肌源性细胞可作为BMP4基因治疗的基础细胞,而在增加了VEGF和sFlt1基因的复合基因转染后,其软骨化骨的表现具有细胞种群的特异性.

    作者:李毅;刘冠磊;唐豪杰;张宝;袁洪涛;许建中;李广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沙颍河沈丘段重金属污染及居民机体内暴露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沙颍河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居民体内负荷.方法:距沙颍河2 km以内和20 km以外各选取1个自然村作为污染区和对照区,采用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环境介质中铅、汞、镉含量,采用溶出伏安法测定人群血超过清铅、汞、镉含量.结果:污染区饮用水、土壤、小麦、叶类蔬菜中铅和镉含量均高于对照区(P均<0.05).污染区饮用水、土壤中汞含量亦高于对照区(t=4.266、2.246,P均<0.05).污染区人群血清中铅、汞、镉含量高于对照区人群(t=5.466、2.821、10.736,P均<0.05).结论:沙颍河沈丘段河水中重金属通过水平扩散、垂直渗透等方式,污染了居民生活饮用水、土壤、叶类蔬菜、小麦,使居民机体铅、汞、镉内暴露水平增高.

    作者:刘文一;李岩;巴月;程学敏;左其亭;薛玉堂;崔留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周围RN-FL和黄斑厚度检测

    目的:检测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厚度.方法:观察组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19眼,自身对照和正常对照分别为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的对侧非弱视眼19眼及正常同龄人眼19眼,应用OCT测量上述各组视盘周围RNFL和黄斑厚度.结果:观察组视盘鼻侧RNFL厚度为(71.63±10.55)μm,高于自身对照[(65.00±12.54) μm]和正常对照[(65.21 ±8.29) μm](t=2.396和2.240,P<0.05).观察组黄斑厚度[(196.68±15.13) μm]较自身对照组[(184.74±13.84) μm]和正常对照组[(185.16±15.05)μm]增加(t=2.135和2.131,P<0.05).结论: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鼻侧RNFL和黄斑中心区厚度比对侧非弱视眼及正常同龄人眼增厚,其视网膜结构可能存在异常.

    作者:吕勇;李创;高莎莎;杨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转染TDP-25对SH-SY5Y细胞自噬蛋白表达及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TDP-25对SH-SY5Y细胞自噬蛋白表达及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3组,分别转染质粒GFP-N1、GFP-TDP-43和GFP-TDP-25,24 h后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包涵体,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将SH-SY5Y细胞转染质粒GFP-TDP-25后分为2组,一组加自噬抑制剂3-MA,一组不加3-MA,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GFP-N1组细胞胞质、胞核均见较强绿色荧光信号;GFP-TDP-43组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分布于胞核中,未见明显的包涵体形成;GFP-TDP-25组可见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颗粒状分布于胞质中,形成包涵体;3组Beclin-1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700、247.420,P<0.05),GFP-TDP-25组Beclin-1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大于GFP-TDP-43组(P<0.05),后者大于GFP-N1组(P<0.05).加入3-MA后,转染GFP-TDP-25的细胞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t=38.595、5.920,P<0.001).结论:TDP-25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巨自噬水平减弱其对细胞的损害.调控巨自噬水平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额颞叶变性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

    作者:周玉帅;殷竞争;张瑞锋;滕军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成纤维活化蛋白α的表达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成纤维活化蛋白α(FAPα)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宫颈炎、40例CIN及81例宫颈癌组织中FAPα的表达.结果:FAPα在宫颈炎组织中不表达,宫颈癌组织中FAPd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织(x2=81.706,P<0.001).不同组织学类型(Z=2.069,P=0.039)、淋巴结转移情况(Z=3.382,P=0.001)和浸润深度(Z=2.185,P=0.029)的宫颈癌组织中FAP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APα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丽伟;张梦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3a、C5a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小鼠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3a、C5a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生型组、C3aR敲除组、C5aR敲除组,每组15只.野生型组、C3aR敲除组、C5aR敲除组小鼠一次性注射阿霉素(10 mg/kg)造模,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阿霉素后第0、1、4、8、12周观察小鼠一般状况,检测24 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另取15只小鼠,于第4、8、12周每组处死5只小鼠,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阿霉素4、8、12周后,模型小鼠24 h尿蛋白和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水平增加(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野生型组比较,C3aR、C5aR敲除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C3aR、C5aR敲除组比野生型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C3a、C5a参与了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的发病过程.

    作者:任凌燕;张颖;晏现丽;周雅丽;权松霞;邢国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铜、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tau和A阻-42蛋白的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铜、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tau和Aβ1-42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96例A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铜水平,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ey水平,比色法测定血UA水平,ELISA试验检测血清中tau和Aβ1-42蛋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血清铜(t=4.744,P<0.001)、Hcy(t=7.174,P<0.001)和tau蛋白(t=4.238,P<0.001)水平明显升高,UA(t=8.225,P<0.001)、Aβ1-42蛋白水平(t=8.781,P<0.001)明显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MMSE评分与血清铜、Hcy水平呈负相关(r=-0.450、-0.537;P <0.001),与UA、Aβ1-42无关;生活质量评分与血清铜、Hcy水平呈负相关(r=-0.490、-0.550;P <0.001),与UA、Aβ1-42无关.结论:血清铜、Hcy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有关,UA可能在AD的防治中起积极作用.

    作者:王楠;何远宏;潘双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CD44v6、MMP-9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双染技术检测CD44v6和MMP-9在60例原发性胃癌及6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相关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x配对=36.393和44.083,P<0.001).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x2=10.899和11.129,P<0.05)、TNM分期(X2=8.102和6.376,P<0.05)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生长的部位无关(P>0.05).CD44v6和MMP-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关联(rs =0.036,P =0.009).结论:CD44v6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可能在肿瘤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王水生;赵春临;丁朝辉;徐化楠;叶延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和室壁运动同步性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 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HCM患者(HCM组)和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3D-STI测量左室整体峰值面积应变(GPAS)、左室16节段峰值面积应变(PAS)及左室室壁运动同步性指标面积整体应变达峰时间(A-Max-Ts)、达峰时间标准差(A-Ts-S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室GPAS绝对值降低(t=2.040,P=0.045),大部分左室PAS绝对值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A-Ts-SD、A-Max-Ts均升高(t=4.980、20.997,P<0.001).结论:3D-STI检测出HCM患者早期即出现心肌形变能力下降及收缩不同步,为评价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亚飞;张瑞芳;武丽娜;盛光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兔脊髓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对脊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模型,分别阻断兔腹主动脉30(C30组)、45(C45组)和60 min(C60组)后再灌注,假手术组(C0组)不阻断血流.于缺血前、缺血期间、再灌注期间监测脊髓微循环血流速度和微循环血流量(SCMBF),再灌注120 min后观察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氧(ROS)活力,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抑制蛋白-κBα(I-κB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及脊髓病理学变化.结果:C30、C45、C60组脊髓组织分别表现为轻、中、重度SCIRI病理学改变.缺血再灌注期间,4组脊髓微循环血流速度和SC-MBF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051和54.514,F时间=66.084和171.028,F虹=12.032和35.752,P均<0.05);C45、C60组再灌注120 min时SCMBF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再灌注120 min时,C0、C30、C45、C60组脊髓组织中MDA含量和iNOS、MPO、ROS活力依次增高(P<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依次增强(P<0.05),I-κBα表达依次降低(P<0.05).结论:脊髓微循环状态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反映SCIRI程度,ICAM-1和NF-κBp65表达上调加重脊髓微循环障碍.

    作者:方华;章建平;章放香;张竞超;王泉云;王儒蓉;刘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