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疗效观察

张月兰;董莹丽;闫利辉;刘林嶓;张晓敏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伸长磨牙, 压低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10例成年患者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分别在患牙颊侧近中、远中及腭侧骨板各植入1枚自攻微螺钉种植体,即刻负载0.981~1.962 N,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2颗磨牙均得到了有效的压低,压低(2.7±1.2) mm,压低时间(6.5±3.2)个月。与矫治前比较,U6-PP、U7-PP明显降低(t =9.659,7.730,P<0.001),而U6-RL、U7-RL、U6-PP角和U7-PP角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测量指标L、W和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地压低磨牙,为磨牙伸长的修复前矫治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体验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目的:对“住院患者体验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方法:采用整群随机的抽样方式于2012年7月至8月对河南省某医院的住院患者672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信度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结果:量表的总体克朗巴赫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39、0.966,各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均>0.7,各条目与条目总分的相关系数介于0.503~0.716。 KMO值为0.931,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843%。经验证性因子分析,除拟合优度指数GFI未达到优标准之外,该模型的χ2/df为2.366,比较拟合指数CFI、Tucker-Lewis指数TLI均大于0.9,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4,均方根残差RMR<0.05。结论:该量表拥有良好的信效度。

    作者:贾晓灿;陈加军;常煜博;张威杰;越丽霞;刘延锦;孙长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与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

    目的:分析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其与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省的数据和河南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1年统计年鉴资料,将河南省18个地市2010年的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然后编制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结果: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为77.87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5.14岁和80.75岁,城区、镇区和乡村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81.71岁、78.66岁和76.79岁。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和低地区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9.62岁、79.21岁和77.59岁。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高、中和低地区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9.90岁、77.93岁和77.44岁。结论:河南省居民女性、城区和经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高地区的居民期望寿命较高。

    作者:黄洋洋;王曼;杨永利;施念;田甜;李雨佳;施学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种植-正畸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体会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迅速发展,该项技术已越来越被广大缺牙患者所接受。种植义齿修复已成为各种牙列缺损、缺失和颌面部器官缺损患者理想的修复方式[1]。但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因素会对种植义齿修复的顺利实施造成干扰,如先天缺牙造成的缺牙间隙分布不合理,缺牙时间过长导致的邻牙倾斜及对颌牙伸长、严重的错牙合畸形引起的创伤咬合等。通常情况下这些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以后期种植修复为导向的正畸治疗,之后行种植体植入术并完成种植义齿修复[2]。2008年至2012年,河南赛思口腔医院通过种植-正畸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14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何宝杰;马玉霞;张炜;邹桂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术中超声在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乳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某器官的某一部位原发肿瘤转移的第一站区域淋巴结。1993年Krag等[2]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应用于乳癌的治疗,已历经20 a。乳癌SLNB是一项腋窝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是大多数无淋巴结转移乳癌的标准治疗方法[3],寻找SLN是该项技术的核心。目前公认的SLN鉴别的方法是蓝染法、同位素法以及二者联用的联合法[4]。同位素法SLN检出率较高,但其成本高且有放射性污染,不宜推广应用;蓝染法费用低,无污染,具有可视性导向等优点,但其成功率略差。如何能够既应用蓝染法的优点又能够提高SLN的检出率成为该研究的重点。为此,作者将术前、术中超声与亚甲蓝注射2种方法相结合,以期提高 SLN 的检出率。

    作者:许菊萍;王辉;王雪伟;郭卫红;李福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CFS)是1988年由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正式提出的一种身体出现长时间(连续6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强度疲劳感觉或身体不适的病症。护理工作是一种脑力和体力并举、与人的健康及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具有高强度压力,易产生CFS。为了解南阳市中心医院护理人员的CFS状况,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作者:王霞;金文波;张红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固定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研制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固定融合器,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基于解剖学观察,设计和制作该融合器。取7例成年颈椎标本,先采用固定融合器固定,然后用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记录30、50和70 N载荷下的轴向位移。拆卸器械,用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30、50和70 N载荷下,前路固定融合器固定后标本轴向位移分别为(0.39±0.07)、(0.76±0.05)、(1.15±0.09) mm,后路钉棒固定后的轴向位移分别为(1.06±0.09)、(1.53±0.11)和(1.99±0.10) mm。相同载荷下,前路固定融合器固定的轴向位移均小于后路钉棒固定方式(t=11.130,17.120和16.150,P<0.001)。结论:设计的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固定融合器具有更好的轴向稳定性。

    作者:廖文胜;刘玉峰;鲍恒;王利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ACS患者205例,依据ACC/AHA指南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59例,中危组69例,高危组77例。选取同期非缺血性胸痛患者50例作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STL-1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测定血脂、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指标。结果: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及对照组4组间血清FSTL-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588,P<0.001),从高危组、中危组到低危组血清FSTL-1水平逐渐降低(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和中危组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与Gensini评分、血清NT-proBNP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756、0.465和0.699、0.395, P均<0.01)。结论:血清FSTL-1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早期ACS病变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李艳;张菲斐;邱春光;韩战营;黄振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亨廷顿舞蹈病患者 mtDNA D环突变及编码区大片段缺失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mtDNA D环突变及编码区大片段缺失与亨廷顿舞蹈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技术对2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的8名患者、20名家系内正常人及20名无关健康个体的mtDNA D环高变区突变及编码区大片段缺失进行检测。结果:患者D环高变区未发现片段缺失/插入突变,高变区Ⅰ的rs16061~rs16171是核苷酸歧变的集中区域。3名患者和16名家系内正常人存在mt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结论:mtDNA D环调控序列的大片段缺失/插入突变及编码区大片段缺失可能不是亨廷顿舞蹈病发病机制中的主要因素。

    作者:姜楠;周璐;肖海;李晓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河南省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河南省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为开展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覆盖全省30个县区、60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共抽取15~74岁城乡居民18772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个人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得血压。结果:河南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4.89%(标化患病率为26.63%)。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24.91%和2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0);男性患病率(26.65%)高于女性(23.47%)(χ2=25.136,P<0.001);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χ2趋势=3993.568,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降低(χ2趋势=1105.227,P<0.001)。结论:河南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流行现状严峻,应积极开展高血压防控工作。

    作者:周刚;王丛丛;冯石献;韩冰;高莉;冯化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郑州市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随着人类疾病谱、死因谱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慢性病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研究[2]表明健康教育在控制慢性病发生与发展、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是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早期筛查和诊断是规范治疗慢性病的前提[3],血压、血糖与血脂的测量对控制慢性病对人群和社会的危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作者对郑州市居民主要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郑州市慢性病的预防提供对策与建议。

    作者:姚明解;常战军;阎秀芳;高强;吕全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CD98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CD98与炎症性肠病( IBD)的关系。方法:雄性Balb/c小鼠48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自由饮食。生理盐水组:灌肠前禁食24 h,自由饮水,于实验第1、8及15天分别用100μL的生理盐水灌肠,灌肠后自由饮食。乙醇组:用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100μL灌肠,方法和步骤同生理盐水组。 TNBS+乙醇组:第1、8及15天分别用2.0、2.5和3.0 mg TNBS加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100μL灌肠,建立TNBS诱发的小鼠实验性IBD模型。实验第21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98的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肠黏膜上皮组织中CD98蛋白的表达。结果:4组小鼠外周血和结肠黏膜上皮组织中CD98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460,χ2=4.567,P<0.05),TNBS+乙醇组高于其他3组。结论:CD98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

    作者:仝亚林;杨万荷;李家群;李治国;李林静;冯百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单髁与全膝置换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获取UKA与T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RCT)和半随机对照研究(CCT)。采用RevMan 5.0.23对术后远期优良率、翻修率及关节活动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RCT 3篇,CCT 3篇。分析结果显示,UKA与TKA术后远期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07(0.97~1.18),P=0.19;术后翻修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84(0.86~3.91),P=0.11;术后关节活动度UKA优于TKA,RR(95% CI)=0.36(0.26~0.50),P<0.001。结论:U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在术后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TKA。

    作者:林松;许建中;王佰川;马凯歌;马秀才;邵增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β-连环素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A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β-catenin-绿色荧光蛋白(β-catenin-GFP)重组腺病毒扩增后,转染人AMSC,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CKK-8法测定AMSC的细胞生长状况。结果:荧光观察证实β-catenin-GFP融合蛋白在AMSC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β-cate-nin稳定高表达的AMSCs增殖率明显高于正常的AMSCs,分别为50.0%、82.5%、92.6%、169.1%和128.2%。结论:在AMSC细胞中成功表达了β-catenin-GFP融合蛋白,β-catenin高表达能有效地刺激AMSC的增殖。

    作者:张一折;芦俊萍;张东丽;梁硕;迟连凯;赵永辉;王满仓;何涛;乔露华;田毅;杨波;马轩;关方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含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杜氏盐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含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杜氏盐藻叶绿体重组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 的方法,获得含有人canstatin 的cDNA片段以及分别在5’UTR下游和3’UTR上游添加了翻译增强序列( UUAACUUUA)的人canstatin cDNA 片段,将得到的目的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利用该载体将目的片段连接到荧光素酶基因Lux Ct表达盒中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RT-PCR分别得到约700 bp的cDNA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用PaeR7Ⅰ、SphⅠ双酶切 Lux Ct质粒,得到2100 bp和10000 bp 的2条片段。然后,将大片段回收后分别与上一步得到的cDNA片段进行连接,酶切鉴定结果显示含有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 片段成功插入到Lux Ct质粒中。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杜氏盐藻叶绿体重组表达载体。

    作者:李一帆;崔柳青;韩康;薛乐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iR-106 b对 HeLa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106 b对宫颈癌HeLa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miR-106b抑制剂和类似物后HeLa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wist1、PTEN、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果:miR-106b抑制剂可减少HeLa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而miR-106b类似物可增加HeLa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转染miR-106b抑制剂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强、凋亡及PTEN蛋白表达增加,Twist1、p-AKT表达降低(P<0.05);转染miR-106b类似物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减弱,凋亡及PTEN蛋白表达降低,Twist1、p-AKT表达增加(P<0.05)。结论:miR-106 b可能通过调节Twist1、PTEN和p-AKT的表达影响HeLa细胞对顺铂耐药。

    作者:饶玉梅;陈刚;李留霞;李秀芳;余静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CI和药物治疗血流储备分数处于临界值的单纯左前降支近端中度狭窄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 FFR)处于临界值的单纯左前降支近端中度狭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5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纯左前降支近端中度狭窄(50%~70%)且FFR处于临界值(0.75~0.80)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另一组行药物保守治疗。随访2 a,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行PCI)的发生率及2 a后左前降支近端的狭窄程度。结果:PCI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1%(2/22)和10.7%(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99);2 a后血管狭窄程度分别降低了(9±2)%和(8±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492,P>0.05)。结论:FFR处于临界值的单纯左前降支近端中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的近期预后无差别。

    作者:戴东普;赵晓燕;王小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钛轮钉吻合技术在大鼠肾移植模型中的应用

    大鼠肾移植模型是进行器官保存和移植免疫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2]。大鼠肾移植模型建立的方法很多,但是由于大鼠血管细小、血管壁薄,对技术要求很精细。钛轮钉吻合技术多用于尿毒症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3],众所周知,供肾缺血时间延长会加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移植肾功能,所以应该尽量减少肾缺血时间,特别是热缺血时间[4]。用钛轮钉吻合动脉的主要优势之一是能减少热缺血时间。作者在建立肾移植模型的过程中,首次采用钛轮钉吻合血管技术,改进大鼠肾移植血管及输尿管和膀胱的吻合,缩短了手术时间,并提高了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涛;邵凤民;乔保平;丰贵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活性维生素 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 BMP-7及 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正常对照( NC)组,糖尿病模型( DM)组,活性维生素D3( DC)组(制备糖尿病模型后用骨化三醇灌胃),每组10只。12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指标,采用PAS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BMP-7及TGF-β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BMP-7、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同时肾组织中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而B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DM组比较,DC组肾组织中B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余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活性维生素D3可能通过上调BMP-7、下调TGF-β1的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杨瑞凤;王建生;张宛哲;赵瑛瑛;孟晶茜;申鹏霄;张文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 CSM )中多节段者病情严重而复杂,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以期解除脊髓压迫,阻断其恶性自然病程,改善脊髓功能。对于多节段CSM的手术入路选择尚有争议,前路与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1]。作者总结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CSM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占磊;官众;王义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组织和结肠癌细胞中 miR-31的表达及功能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和结肠癌细胞中miR-3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98例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miR-31的表达,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 anti-miR-31转染特异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中 miR-31的表达,并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31的表达是正常黏膜组织中的15倍( P=0.001);miR-31的表达和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及肿瘤局部浸润有关(t=2.261和2.296,P<0.05)。 anti-miR-31转染能特异性抑制HCT-116p53+/+和HCT-116p53-/-细胞中miR-31的表达(P<0.05),转染后2种HCT-116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均无变化(P均>0.05),但细胞迁移能力降低(t=3.007和12.948,P<0.05)。结论:mi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降低结肠癌细胞中miR-31的表达可降低其迁移能力。

    作者:王朝杰;马宁;周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