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酸性肽对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马红霞;周运恒;范列英;安玉会

关键词:酸性肽, 大鼠,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 体外培养
摘要:目的:观察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SD大鼠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分为5组培养:无血清组、体积分数20%的胎牛血清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分别给予37.5、75.0及150.0 mg/L酸性肽),作用24、48及72 h后,收集星形胶质细胞及上清液,计算细胞存活率,并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另取细胞,同上分组后培养72 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培养24、48和72 h后,5组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149.381、58.817和119.135,LDH含量F=1 247.644、2 381.877和1 102.340,P均<0.001);5组不同时间点间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62.777、50.993、10.555、38.874和21.742,LDH含量F=775.762、222.799、184.471、59.806和135.954,P均<0.001).培养72 h后,5组细胞增殖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416,P<0.001).与相同时间点的无血清组和胎牛血清对照组相比,酸性肽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增殖率均升高,上清液中LDH含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氯化锰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及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化锰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及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探讨氯化锰的抗雄激素样作用.方法:①Percoll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根据氯化锰染毒剂量分为对照(0 mol/L氯化锰)和1.0 × 10-6、2.5 × 10-6、5.0 × 10-6、1.0 × 10-5、2.5 × 10-5、5.0 × 10-5 及1.0 × 10-4 mol/L氯化锰组,培养24 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存活率.②同法分组,观察氯化锰对基础状态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下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③将行睾丸摘除术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溶剂对照组皮下注射玉米油0.2 mL,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TP)1.0 μs,氯化锰低、中、高剂量组皮下注射1.0μg TP后分别注射氯化锰7.5、15.0和30.0 mg/kg,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1.0 μg TP后注射氟他胺(100.0 mg/kg),1次/d,连续7 d.7 d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去势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分离雄激素依赖组织,称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①随氯化锰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F=15.297,P=0.023).②基础状态和HCG刺激下各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39和25.187,P均<0.001);基础状态下氯化锰剂量≥5.0 × 10-6 mol/L时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CG刺激状态下氯化锰剂量≥1.0×10-5 mol/L时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各组去势大鼠血清睾酮、PSA含量、腹侧前列腺及精囊腺脏器系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920,25.403,15.562和9.476,P均<0.05),但氯化锰低、中和高剂量组去势大鼠血清睾酮和PSA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化锰高剂量组腹侧前列腺和精囊腺脏器系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氯化锰可能有抗雄激素样作用.

    作者:高慧艳;李春阳;苏晓东;尚平平;陈小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凝聚胺法鉴定婴儿脐血ABO血型1 815例

    由于婴儿(0~6个月)ABO血型抗原发育不成熟、抗体量少,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1-2].作者对2 881例婴儿脐血标本进行ABO血型常规定型,对正反定型不符的1 815例采用凝聚胺方法增强凝集强度,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吕先萍;胡利亚;李建英;张克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颈侧入路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学观察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区神经、血管的行程及毗邻关系.方法:对10例(20侧)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固定及乳胶灌注头颈标本模拟经颈-乳突人路,观测颈静脉孔区神经、血管的位置、走行及毗邻关系.结果:颈静脉球位于颈静脉孔内,是介于乙状窦和颈内静脉之间的移行部分,兼具2者特点;舌咽神经以单独筋膜包绕经颈静脉孔出颅,与其他3对颅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有一定间距.结论:熟悉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作者:韩云志;游言文;娄卫华;陈四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围绕问题查阅资料,进行思维、推理并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因此,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2009年7月到2009年12月,作者在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利霞;郑蔚;杨展;李红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度脑水肿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17例

    蝶骨嵴脑膜瘤毗邻颅底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下丘脑及视神经等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合并重度脑水肿时,手术风险更高,难度更大.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重度脑水肿蝶骨嵴脑膜瘤1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庞长河;龙江;孙剑瑞;魏新亭;宋来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自噬基因Beclin 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其中3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3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Beclin 1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30%(9/30)(χ2=19.050,P<0.001).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χ2分别为13.286,4.836,P均<0.05).结论:Beclin 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单国用;刘兴安;张松;侯继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2者表达的关联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7%(31/60),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3%(5/60)(χ2=26.825,P<0.001);且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χ2=8.721,P=0.003)和淋巴结转移情况(χ2=13.158,P<0.001)有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0.0%(24/60),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1.7%(49/60)(χ2=21.860,P<0.001);且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χ2=6.123,P=0.013)和淋巴结转移情况(χ2=5.884,P=0.015)有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联(χ2=5.384,rP=0.300,P=0.020).结论:Survivin蛋白高表达、Caspase-3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涛;侯桂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24例MRI表现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中常见的一种,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以出现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1].MS以脊髓损害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称为脊髓型MS[2].作者分析了24例脊髓型MS患者的MRI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胡瑛;李建灵;王岸飞;荆延平;李荫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6例治疗体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病,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共收治5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倩;边爱平;许雅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21例超声心动图应用体会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室肌疾患,可单独累及左心室、右心室或左右心室同时受累,也可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同时存在.作者通过分析21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图像特点,结合MRI检查,探讨UCG诊断LVNC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丽娟;周元媛;张瑞芳;滑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Hep-2细胞中bFGF及其双受体系统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双受体系统串珠素(perlecan)和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FGFR)在人喉癌细胞Hep-2中的表达.方法:培养Hep-2和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CaT细胞,应用RT-PCR方法检测bFGF、perlecan及FGFR1~4 mRNA的表达.结果:bFGF、peflecan、FGFR1、FGFR2及FGFR4 mRNA在Hep-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HaCaT细胞(t分别为17.540、19.684、13.371、12.692和12.586,P均<0.05).2种细胞中均未检测到FGFR3 mRNA.结论:bFGF、perlecan及FGFR与喉癌细胞的生长关系密切.

    作者:陈广理;龚树生;陈沛;罗凌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城乡白内障患者237例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对比

    白内障是当今世界第一致盲性疾病.近年的研究[1]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有一定的差异.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作者观察237例来自城镇和乡村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赵素华;赵玲;韩向梅;孙佳丽;宋园园;王中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Pilon骨折68例治疗体会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骨下关节面的胫骨下端骨折,可能伴有内、外或后踝骨折.其显著特点是粉碎性骨折、明显不稳定、关节受到破坏和预后不肯定.Pilon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胫骨骨折的3%~10%,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并发症多,病残率高.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68例,报道如下.

    作者:康智;王琦;洪云飞;杜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简易水柱法肾盂内压力测定在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大多由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所致.肾盂成形术后有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亚甲蓝通畅试验可定性反映吻合口是否通畅.为定量测定吻合口通畅程度,作者应用简易水柱法测定肾盂内压力,现将其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大;范应中;张谦;李泸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上皮间叶转化的研究进展

    1 上皮间叶转化的概念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与基底膜连接的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学改变,丧失细胞-细胞之间的连接,转化为具有游走能力的间叶细胞[1].1982年,Greenburg等[2]发现在三维立体胶原胶中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可以转化为具有迁移能力的间叶细胞,并首次提出了EMT的概念.但是后来鉴于转化后的间叶细胞也可逆转为上皮细胞,即间叶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同时transformation一词易和肿瘤的恶性转化(transformation)混淆,2003年第一届EMT国际会议确定将transformation改为transition.

    作者:周庚寅;蔡永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调控的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克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hTERTp.方法:PCR方法扩增出hTERTp,依次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和重组载体pEGFP-C3上.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重组质粒pEGFP-C3-hTERTp转染人胚肾293A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出276 bp的hTERT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TERT启动子DNA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pEGFP-C3-hTERTp转染293A细胞能观察到荧光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TERT启动子调控的真核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3-hTERTp,其能够在人胚肾293A细胞中表达.

    作者:董翠;阴志刚;王纯耀;张旭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27796C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T27796C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52例对照进行CBS基因T27796C多态性检测.结果:病例组CBS基因T27796C 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力29.3%、57.6%和13.0%,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2%和41.8%,对照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5%、61.5%和25.0%,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2%和55.8%.2组CBS基因T27796C C/C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P=0.012);C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23).结论:CBS基因T27796C突变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作者:路燕;滕军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患者血清内皮素-1与脂联素检测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因子,可参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同时还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1-3].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水平,探讨2者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邹卫东;冉华中;徐爱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瓷冠修复52牙体会

    全瓷冠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性能,冠边缘密合性好,已在口腔修复领域广泛运用,深受口腔医师及患者的认可[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口腔科选择IPS-Empress-2全瓷系统为32例患者制作全瓷冠、桥修复,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对人舌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观察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是否能提高人舌鳞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舌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药物(1 h)+照射组和药物(2 h)+照射组.观察肿瘤生长时间、肿瘤细胞凋亡率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结果:人组40只移植瘤裸鼠实验期间无死亡.空白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药物(1 h)+照射组和药物(2 h)+照射组肿瘤生长时间分别为(8.62±3.81)、(15.13±6.60)、(22.00±6.32)、(29.00±5.68)和(40.00±4.41)d;药物(1h)+照射组:药物和照射无交互作用(F=0.015,P=0.902);药物(2 h)+照射组:药物和照射有交互作用(F=9.002,P=0.006).空白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药物(1 h)+照射组和药物(2 h)+照射组凋亡率分别为(5.00±2.05)%、(11.99±2.47)%、(19.88±2.83)96、(27.11±4.84)%和(34.84±4.62)%;药物(1 h)+照射组:药物和照射无交互作用(F=0.012,P=0.915);药物(2 h)+照射组:药物和照射有交互作用(F=12.837,P=0.001).结论: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能提高人舌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治疗效果,照射前2 h应用能起到放射增敏作用;联合作用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且对白细胞没有抑制作用.

    作者:吴大鹏;卢红;张洪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