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对人肝星状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舒建昌;朱海燕;吴海恩;吕霞;叶国荣

关键词:姜黄素, 人肝星状细胞, 形态学, 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通过HE染色及丫啶橙荧光染色观察LX-2细胞经0(对照)、10、20、30、40及50/umol/L的姜黄素作用12 h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型,而姜黄素组细胞数变少,细胞变小,形态向椭圆形或圆形改变,胞质浓缩,且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变化更加明显.②HE染色光镜下观察显示,姜黄素组凋亡细胞增加,表现为胞体缩小、变圆,胞核固缩、碎裂,染色体被染成蓝黑色.③丫啶橙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的多种形态改变,凋亡小体清晰可见.结论:经姜黄素作用人肝星状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圆二色谱测定

    目的:检测生理pH值下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单独的配体和DNA在300-380nm区域都没有信号,向DNA液中滴加偏端霉索衍生物,在圆二色谱(CD谱)上300-370 nm区域会有信号出现.利用这种方法观察核酸构象的变化.结果:在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的混合液的CD谱上观察到在300-370 nm区域有特征峰.结论:偏端霉素衍生物对DNA的碱基有识别功能.

    作者:叶勇;杨俊亮;刘艳红;赵玉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河南省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流行趋势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流行趋势,为制定政策,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 12.0对河南省1991、1995、2000和2005年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7-18岁学生1991、1995、2000和2005年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分别为27.7%、29.8%、22.0%和5.7%,呈下降趋势(X2趋势=9 398.3,P<0.001).1991年与1995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城市高于乡村,2000年与2005年乡村高于城市.1991、1995与2000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2005年男生高于女生.1991至2005年小学、初中和高中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7.5%、25.0%和24.5%,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2,P<0.001).结论:1991至2005年河南省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应注意提高乡村学生及初、高中学生的营养水平.

    作者:周晓娜;吕全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论文优先发表快速通道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平顶山市中、小学学生血脂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9~15岁学生血脂现状,为从儿童期开始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平顶山市某中学、小学共239名学生进行血脂测定.结果:男生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依次为(3.44±0.84)、(0.91±0.33)、(1.12±0.26)及(1.68±0.49)mmol/L,女生依次为(3.65±0.63)、(1.02±0.30)、(1.18±0.23)和(1.88±0.68)mmol/L,女生TC、TG、LDL-C水平高于男生(t分别为2.17、2.69、2.62,P均<0.05),男女之间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P:0.05).TG、LDL-C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50、0.59,P均<0.001),HDL-C与年龄呈负相关(r=-0.55,P<0.001).结论:血脂水平与年龄有关,该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应引起重视.

    作者:赵星梅;张丽丽;张德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葛根素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BAECs细胞,分为窄白对照组(C组):常规培养24 h;溶媒组(S组):加PBS后培养24 h;葛根素(Pue)低、中及高剂量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5 g/L(P1组)、1.0g/L(P2组)及1.5 g/L(P3组)的Pue,再培养24 h.另取细胞,同上分组,均于加药前2h加入L-单甲基精氨酸(L-NMMA),加药后再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Pue可促进BAECs的增殖,升高S+G2/M期的细胞比例,促进BAECs eNOS蛋白的表达(F=277.27,570.65,1 051.99,P<0.001),而L-NMMA可抑制上述效应.结论:Pue可促进BAECs进入分裂期从而促进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加eNOS的表达从而上调NO水平有关.

    作者:赵雪艳;李凌;许予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联合皮炎平霜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22例疗效观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一种静脉输液方法[1],操作简单,穿刺危险性小,并发症少[2],导管留置时间长,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临床观察发现[3],部分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局部先后出现皮肤过敏(轻度表现为皮肤发红伴瘙痒,中度表现为局部瘙痒和皮疹,重度可出现水疱和脓疱),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牛秋梅;陈长英;董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取孕14.5 d的SD大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将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6-羟基多巴(6-OHDA)组和6-OHDA+不同剂量EPO(0.10、1.00、3.25、10.00和32.50 U)组.在培养的第6天给实验组加入不同剂量的EPO,第8天加入6-OHDA(100 umoL/L)作用0.5 h,收集各组细胞,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TH阳性神经元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OHDA组TH阳性细胞数减少,为(27.2±3.4)个/mm2,而预先给予EPO干预的各组细胞6-OHDA的毒性作用明显减轻,TH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0±1.1)、(39.2±1.9)、(41.8 4-1.3)、(66.4±4.2)和(65.3 4±3.0)(F=48.29,P=0.02)个/mm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OHDA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活力为(51.2±1.2)%,而预先给予EPO干预的各组细胞6.OHDA的毒性作用明显减轻,细胞活力分别为(52.2±1.0)%、(60.5 4±3.5)%、(68.1 4±2.7)%、(89.6±3.1)%和(76.5±4.0)%(F=28.42,P=0.01).结论:EPO能够对抗6-OHDA的毒性作用.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活力.

    作者:朱红灿;卢欣;赵鹏;臧卫东;张华;任秀花;张博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颞骨外段面神经干的解剖学定位

    目的:探讨颢骨外段面神经干的定位方法.方法:对10例(2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用上颈段侧方入路进行逐层解剖,观测颢骨外段面神经干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颞骨外段面神经干位置恒定、暴露清晰,外耳道软骨尖距离面神经干(9.60±1.64)mm,鼓乳切迹内侧(12.26 4±2.14)mm为面神经干.结论:外耳道软骨尖、鼓乳切迹、二腹肌后腹及腮腺后上缘可作为颞骨外段面神经干的定位标志.

    作者:韩云志;娄卫华;游言文;陈四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及20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4组孕妇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均有AQP3表达,分别位于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及胎膜组织羊膜上皮细胞、腹膜组织间皮细胞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腹膜中AQP3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强,胎膜中AQP3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弱,羞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3.916、22.829及22.627,P均<0.05).结论:AQP3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月玲;李留霞;文建国;李真珍;赵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口服钆喷酸葡胺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45例效果观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一种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方法.

    作者:尚伟;刘安龙;李保庚;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在各种影像检查手段中,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高.早期发现病灶,鉴别其良、恶性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均可见到钙化灶,分布于病变周边或内部,单个或多发,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光团或光斑,后方伴或不伴声影.

    作者:赵丽娟;周元媛;张瑞芳;秦石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25例体会

    近年来组织间放疗迅速发展,以其较高的局部疗效和较少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勇;高剑波;周志刚;杨学华;范庆忠;张玉英;杨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兔下肢缺血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骨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及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G-CSF动员3种方法对糖尿病兔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兔,用四氧嘧啶(ALX)诱导成为糖尿病兔后,均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不进行治疗作对照(A组),余3组分别用G-CSF动员(B组)、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C组)及G-CSF动员联合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D组)进行治疗.28 d后均以右侧股内侧正中部位为中心等距离取局部肌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上述A、B、C、D 4组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1)分别为(22.0±6.0)、(35.8 4±7.5)、(38.1±7.2)和(48.7±9.1)个/高倍视野,VEGF蛋白表达水平(2)分别为(8.87 4-1.51)%、(11.83 4-1.65)%、(12.32±1.34)%和(17.13±2.73)%,局部干细胞移植(1)和G-CSF动员(2)对微血管密度和VEGF的表达有影响(F1分别为50.599、35.930,F2分别为39.846,25.435,P均<0.001,但F1x2分别为2.256,0.437,P>0.05).结论:G-CSF动员和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

    作者:孟建波;康胜群;康素娴;杨彦;周晨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郑州市某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目的:调查郑州市某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特点,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某医学院附属厌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Ms诊断标准,收集146名体检人员的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测定的数据,分析该人群中MS的检出率和分布特点.结果:该人群MS检出率为15.1%,中心性肥胖组MS的检出率(28.6%)高于止常组(2.6%)(X2=19.158,P=0.001),饮酒者MS检出率(25.0%)高于不饮酒者和以前饮酒现在不饮洒者(8.1%)(X2=10.158,P=0.006);MS人群慢病知识知晓率低.未做过血糖检测及不知道是否测过的有35.6%,未做过血脂检测及不知道是否测过的有28.8%,未检测血压的有14.4%.结论:该体检人群MS患病率已经达到中国城市居民MS患病平均水平,相关部门要对其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韩洁;王玲;吕全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获得性凝血因子XⅢ缺乏症2例治疗体会

    获得性凝血因子XⅢ(F XⅢ)缺乏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规的筛选试验如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功能试验、纤维蛋白原测定(Fbg)、凝血酶凝固时间和血管性假血友病(vW病)的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1].

    作者:刘延方;赵丽颖;赵晓明;张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及鼻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鼻内镜术后持续性鼻窦炎状态42例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作者分别应用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及鼻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鼻窦内窥镜术后持续鼻窦炎状态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尹志华;董明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C抗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100例,女56例)及100例健康对照者14种日常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儿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100.0%,较对照组(65.0%)升高(X2=63.247,P<0.001),且患儿组4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者占48.7%,高于对照组的8.0%(X2=45.828,P<0.001).通过调整饮食,大多数患儿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率为73.0%.男、女患儿在不耐受食物分布及耐受程度上存在部分差异.结论: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部分结果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周明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氟甲砜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目的:制备氟甲砜霉素(FF)的佳人工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琥珀酸酐将FF的羟基活化后制备出半抗原氟甲砜霉素半琥珀酸(FF-HS),并经质谱(MS)鉴定合成成功.采用碳二亚胺法将FF-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采用混合酸酐法将FF-HS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采用羰基二咪唑法将FF直接与BSA偶联,制备了3种人工抗原(FF-HS-BSA、FF-HS-OVA和FF-BSA).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实验(3种偶联物选择前2种分别作为免疫原与包被原进行抗血清制备及ELISA实验)鉴定3种人工抗原.结果与结论: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初步证实3种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在动物免疫实验中FF-HS-BSA与FF-HS-OVA得到了效价较高的特异性抗体,IC50分别为150、300ug/L.FF-BSA免疫原免疫效果不理想.

    作者:曾华金;李楠;屈凌波;孙武勇;师明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肠癌组织中canstatin mRNA的表达

    目的:检测canstati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检测结肠癌、相应癌旁和远癌组织各40例中canstat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中canstati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7±0.14),低于癌旁组织的(0.58±0.18)和远癌组织的(0.62±0.21)(F=4.075,P=0.03);canstatin mRNA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4±0.20),低于中分化组织的(0.59±0.25)和高分化组织的(0.63±0.09)(F=3.121,P=0.04),canstatin mRNA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关(F或t分别为1.012、1.961、1.661和2.011,P均>0.05).结论:canstatin mBNA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町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于泳;唐芙爱;马军;卢高峰;刘霞;李智;张健;ZHANG Jian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鼠Ar18a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GFP-Ar18a的构建

    目的:克降小鼠Ar18a(mAr18a)cDNA,构建带有检测标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并检测由该病毒系统介导的mAr18a基因在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mAr18a基因片段,再将其克隆入pDrive克隆载体并测序.然后将mAr18a目的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GFP中,以磷酸钙法转染294T包装细胞,收集病毒卜清感染树突状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Ar18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克隆了mAr18a的cDNA,并成功构建其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GFP-Ar18a,该载体可有效将Ar18a基因转移到骨髓米源的树突状细胞中,转染效率达28.3%.

    作者:唐蓓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