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平顶山市9~15岁学生血脂现状,为从儿童期开始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平顶山市某中学、小学共239名学生进行血脂测定.结果:男生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依次为(3.44±0.84)、(0.91±0.33)、(1.12±0.26)及(1.68±0.49)mmol/L,女生依次为(3.65±0.63)、(1.02±0.30)、(1.18±0.23)和(1.88±0.68)mmol/L,女生TC、TG、LDL-C水平高于男生(t分别为2.17、2.69、2.62,P均<0.05),男女之间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P:0.05).TG、LDL-C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50、0.59,P均<0.001),HDL-C与年龄呈负相关(r=-0.55,P<0.001).结论:血脂水平与年龄有关,该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应引起重视.
作者:赵星梅;张丽丽;张德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在分裂过程中是否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以及染色体的数目.方法:用改良的TYI-S-33培养基培养贾第虫滋养体.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05、0.10、0.20、0.40和0.80 mg/L)、低渗处理不同时间(30、50、55、65和80 min)和不同固定液[V(甲醇):V(冰醋酸)为3:1和2:1]等条件下制备贾第虫染色体.结果和结论:在制备贾第虫染色体时,秋水仙素的佳作用浓度为0.20 mg/L,佳低渗处理时间为55 min,固定液推荐V(甲醇):V(冰醋酸)为3:1.贾第虫在分裂过程中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10.
作者:李冀;沈海娥;布仁满都呼;高青;田喜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HU555A)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不同铁浓度(35、70、140和210 mg/L)的SHU555A标记大鼠BMSCs,分别于标记后1 d及1、2、3周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纳米颗粒进入细胞情况,台盼蓝排除试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的大鼠BMSCs胞质内存在细小蓝色铁颗粒,标记率100%;台盼蓝染色显示标记时间对BMSCs活力无影响.铁浓度为35 mg/L时对标记的细胞活力无影响,大于该浓度则细胞活力下降.结论:35 ms/L的铁纳米颗粒可用于大鼠BMSOs标记.
作者:张勇;程敬亮;李华丽;王娟;赵天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海马脑组织切片,灌流含5 mg/L尼可刹米的人工脑脊液,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0 min脑组织切片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绘制给药前后钠通道的钠电流一测试电压(I-V)曲线、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结果:尼可刹米在脑电位-50-+20 mV范围内增大钠电流.尼可刹米使钠通道稳态激活曲线中钠通道半数激活电压由(-34.6±3.07)mV变为(-37.63±3.37)mV(t=3.38,P=0.02),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变化;尼可刹米使钠通道的稳态失活曲线中钠通道半数失活电压由(-43.36±3.06)mV变为(-33.24±2.05)mV(t=6.13,P=0.002),曲线向去极化方向变化.结论:增加电压依赖性钠电流可能是尼可刹米兴奋中枢神经元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千智斌;姬明丽;宋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Livin、Ki-6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肠道问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中的意1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Livin、Ki-67和MMP-9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原发部位、Livin表达、Ki-67增殖指数及MMP-9表达I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X2分别为10.04、31.95、14.36、8.40、17.33和6.14,P均<0.05).结论:Livin表达、Ki-67增I殖指数及MMP-9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估计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赵春临;陈文超;张谢夫;刘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照相手机对面部痤疮严重性进行远程分级的可行性.方法:由3名皮肤科医生以痤疮的严重级别为指标分别评估80例面部痤疮患者,其中1名医生进行面对面评估,其他2名医生进行远程评估.然后统计分析3名医生评估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3名医生对80例痤疮患者严重性分级完全一致、部分一致和完全不一致的病例数分别为46例(57.5%)、30例(37.5%)和4例(5.0%).远程医生和面对面医生对痤疮严重性评估的一致性以及远程医生和远程医生对痤疮严重性评估的一致性(K)分别为0.602(95%CI 0.443-0.753),0.460(95% CI 0.303-0.612)和0.546(95%CI 0.405-0.687)(p均<0.001).结论:应用照相手机对痤疮严重程度进行远程分级是可行的.
作者:杨蕾;王向辉;刘欣;董慧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合成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偏嗜性密码子,利用Synthetic Gene Designer软件对HBcAg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分成24条相互重叠的寡核苷酸片段,采用PCR法扩增获得完整的HBcAg基因,经BamH I和Xho I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ET30a(+),得pET30a(≠)-HB-cAg,经PCR扩增、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定点突变法改正错误位点.之后将重组子转入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HBcAg,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表达,表达效率64%左右;Wesb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合成HBcAg基因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
作者:王丽;刘金波;段春燕;龚舒;何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对比骨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及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G-CSF动员3种方法对糖尿病兔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兔,用四氧嘧啶(ALX)诱导成为糖尿病兔后,均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不进行治疗作对照(A组),余3组分别用G-CSF动员(B组)、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C组)及G-CSF动员联合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D组)进行治疗.28 d后均以右侧股内侧正中部位为中心等距离取局部肌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上述A、B、C、D 4组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1)分别为(22.0±6.0)、(35.8 4±7.5)、(38.1±7.2)和(48.7±9.1)个/高倍视野,VEGF蛋白表达水平(2)分别为(8.87 4-1.51)%、(11.83 4-1.65)%、(12.32±1.34)%和(17.13±2.73)%,局部干细胞移植(1)和G-CSF动员(2)对微血管密度和VEGF的表达有影响(F1分别为50.599、35.930,F2分别为39.846,25.435,P均<0.001,但F1x2分别为2.256,0.437,P>0.05).结论:G-CSF动员和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
作者:孟建波;康胜群;康素娴;杨彦;周晨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通过HE染色及丫啶橙荧光染色观察LX-2细胞经0(对照)、10、20、30、40及50/umol/L的姜黄素作用12 h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型,而姜黄素组细胞数变少,细胞变小,形态向椭圆形或圆形改变,胞质浓缩,且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变化更加明显.②HE染色光镜下观察显示,姜黄素组凋亡细胞增加,表现为胞体缩小、变圆,胞核固缩、碎裂,染色体被染成蓝黑色.③丫啶橙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的多种形态改变,凋亡小体清晰可见.结论:经姜黄素作用人肝星状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舒建昌;朱海燕;吴海恩;吕霞;叶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病理结果,分析其CT征象.结果:①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4.75%(50/59),敏感性为92.31%(36/39),特异性达70.00%(14/20).②胃癌淋巴结螺旋CT呈融合型、强化密度差值≥80 Hu、不均匀强化及直径≥9 mm者,病理转移的阳性率较高(X2=14.12、37.10、7.00和23.72,P均<0.05).结论:螺旋CT町较准确地检出胃癌转移淋巴结.
作者:杨志浩;高剑波;陈奎生;郭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无症状HIV感染者HIV共受体CCR5、CXCR4在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以及CCR5、CXCR4的配体MIP-1 a、RANTES和SDF-1在血清中的水平.方法:设立无症状HIV感染组(n=50)和HIV未感染对照组(n=40),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趋化因子MIP-1a、RANTES和SDF-1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CCR5、CXCR4在T淋巴细胞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中MIP-1a和RANTES水平升高(t分别为2.225、2.706,P<0.05),SDF-1水平无变化(t=1.832,P>0.05).感染组CD4+和CD8+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11.740、2.157,P<0.05),而感染组CD4+和CD8+T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下降(t分别为2.689、2.756,P0.05).结论:无症状HIV感染者HIV共受体的表达及其配体趋化因子水平均发生明显改变,2者的变化未呈明显的关联性.
作者:沈燕;李进香;王喜英;徐翠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转移结肠癌细胞SW620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为DC疫苗在结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RPMI 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第2天对照组同前培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SW620条件培养基,均隔天半量换液,第4天加入超声破碎法制备的SW620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对照组正常成熟DC和实验组肿瘤相关DC(TADC).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 mRN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及杀伤能力.结果:TADC与正常成熟DC相比,细胞形态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正常DC及TADC CD86及CD1a分子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6.95及19.09,P<0.001).与正常DC比较,TADC CD86分子阳性率由(68.56±8.04)%降为(42.41±10.87)%,CD1a分子阳性率由(55.71±12.12)%降为(26.60±12.03)%(P均<0.05);CD1a基因表达降低,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112.53±7.16)%懈.(91.26±6.62)%]及杀伤能力[(62.42±0.57)%vs.(50.37±2.21)%]均下降(t分别为6.17、17.41.P均<0.001).结论:SW620条件培养基所营造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其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康栋;秦珍珠;路静;杨洪艳;黄幼田;郑智敏;赵明耀;董子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一种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方法.
作者:尚伟;刘安龙;李保庚;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和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和RT-PCR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9.O%、75.8%和(0.154±0.019)、(0.663±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758,t=1 290.840,P均<0.001).N-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的相对含量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6.924、9.345、4.486,F/t=555.231、4.971、7.269,P<0.05或0.01).结论:N-cadherin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史祖宣;李克;樊青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 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 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 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变异方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其中在12外显子中有一无义突变(G→A),导致该部位由编码色氨酸的UGG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GA.结论:YYHL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基因组的变异有关.
作者:臧文巧;杨璇;王涛;轩小燕;李敏;杜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调查郑州市某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特点,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某医学院附属厌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Ms诊断标准,收集146名体检人员的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测定的数据,分析该人群中MS的检出率和分布特点.结果:该人群MS检出率为15.1%,中心性肥胖组MS的检出率(28.6%)高于止常组(2.6%)(X2=19.158,P=0.001),饮酒者MS检出率(25.0%)高于不饮酒者和以前饮酒现在不饮洒者(8.1%)(X2=10.158,P=0.006);MS人群慢病知识知晓率低.未做过血糖检测及不知道是否测过的有35.6%,未做过血脂检测及不知道是否测过的有28.8%,未检测血压的有14.4%.结论:该体检人群MS患病率已经达到中国城市居民MS患病平均水平,相关部门要对其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韩洁;王玲;吕全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制备氟甲砜霉素(FF)的佳人工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琥珀酸酐将FF的羟基活化后制备出半抗原氟甲砜霉素半琥珀酸(FF-HS),并经质谱(MS)鉴定合成成功.采用碳二亚胺法将FF-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采用混合酸酐法将FF-HS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采用羰基二咪唑法将FF直接与BSA偶联,制备了3种人工抗原(FF-HS-BSA、FF-HS-OVA和FF-BSA).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实验(3种偶联物选择前2种分别作为免疫原与包被原进行抗血清制备及ELISA实验)鉴定3种人工抗原.结果与结论: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初步证实3种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在动物免疫实验中FF-HS-BSA与FF-HS-OVA得到了效价较高的特异性抗体,IC50分别为150、300ug/L.FF-BSA免疫原免疫效果不理想.
作者:曾华金;李楠;屈凌波;孙武勇;师明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模型,观察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靶器官的组织病理表现及器官特异性T细胞受体克隆表达.方法:建立单倍型异基因移植小鼠GVHD模型,进行移植前后GVHD靶器官的病理分析,同时应用RT-PCR扩增小鼠肝脏、皮肤、结肠、肾脏等组织移植前、后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BV)20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和CDR3克隆的性质.结果: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 d临床开始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移植后24 d受鼠肝脏、皮肤、远端回肠等均出现典型的GVHD病理表现,在其T细胞受体谱型图上出现了分属TCRBV家族的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而肾脏等非GVHD靶器官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的T细胞增生.结论: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 d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GVHD靶器官出现的T细胞单克隆及寡克隆增生可能与GVHD的发生相关.
作者:符粤文;吴德沛;陈峰;冯宇锋;宋永平;朱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获得性凝血因子XⅢ(F XⅢ)缺乏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规的筛选试验如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功能试验、纤维蛋白原测定(Fbg)、凝血酶凝固时间和血管性假血友病(vW病)的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1].
作者:刘延方;赵丽颖;赵晓明;张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