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莉;曾昭书;李瓅;葛秀峰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将增加复诊次数,导致根管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为25%-40%[1].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作者将地塞米松作为辅助药用于根管封药、根管充填,并与替硝唑相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宋琰华;张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本科共收治自发性小脑出血24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中亚;熊海洋;郑新红;乔俊;凌兴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iosa,PP)是一种以全身泛发无菌性脓疱伴严重全身症状为特征的银屑病,病情危重,诊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作者诊治了46例PP患者,现将4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曹鸿玮;郑晓红;王瑞;杨俊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鼻窦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高海拔地区儿童鼻窦炎更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且脑电图异常率较高[1].1988年5月至2006年9月,作者共收治鼻窦炎患儿34例,现将其脑电图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莉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机械通气作为治疗SAP并发ARDS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本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SAP合并ARDS 32例,现将呼吸道管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屈清荣;马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 Ⅱ type 1 receptor,ATlR)基因1 166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100例,血压正常者8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TIR基因1 166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榆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①EH组中1 166C等位基冈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非杓型者比杓型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P<0.05),1 166C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ATIR基因1 166位点多态性与EH相关,1 166C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ATIR基因A1 166C多态性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相关.
作者:张强;乔鹏;杨丽红;苑小壮;王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研究近视眼不同屈光度的角膜厚度改变.方法:利用Orbse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仪检查353眼不同屈光状态的近视眼患者(低度近视组Gl:-1.00~-3.00 D 85眼,中度近视组G2:-3.25~-6.00 D 95眼,高度近视组G3:-6.25~-10.00 D 90眼,超高度近视组G4:-10.25~-15.00 D83眼)的角膜厚度分布,并与381眼正视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为(556.1 4±33.7)μm,G1、G2、G3、G4组近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54.2±33.9)μm、(551.6±32.7)μm、(549.1±30.2)μm和(548.5±31.6)μm,5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薄点角膜厚度为(533.6±32.7)μm,G1、G2、G3、G4组角膜薄点厚度分别为(534.6±33.9)μm、(532.6±34.7)μm、(530.1±29.2)μm和(535.5±27.6)μm,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和薄点厚度与正视眼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厚度和薄点厚度可能与屈光度数无关.
作者:聂晓丽;王丽娅;刘苏冰;辛宝莉;侯莹;买志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替米沙坦80 mg/d,晨顿服)和对照组(40例,口服贝那普利10~20 mg/d,1次/d).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尿微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2组降压效果、尿微蛋白排泄率、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均显著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13%,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早期肾损害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不良反应轻、给药方便、依从性高.
作者:郝铁来;刘英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1].乳癌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该病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皮下积液是乳癌术后常见并发症[2],也是导致皮瓣坏死和创面感染的主要原因.不但延迟切口愈合时间,而且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接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时间.
作者:张忠玲;王晓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肥胖因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人工髋臼准确置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55例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正常体质量组(19例)、超重组(23例)及肥胖组(13例).每例患者术后均拍摄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杯前倾角、外展角.结果:术后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髋臼杯前倾角分别为11.0°±5.2°,11.6°±5.4°和10.4°±5.3°(F=0.368,P=0.665);外展角分别为43.4°±6.5°,45.3°±6.4°和43.1°±6.7°(F=1.274,P=0.3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因素并不影响全髋关刎节置换术中人工髋臼的准确置入.
作者:卢延霆;陈辉;张斌;聂海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妇女妊娠期间因内分泌影响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牙龈炎称妊娠性牙龈炎.通常表现为口腔有异味,牙龈红肿,遇刺激易出血,甚至牙龈乳头形成瘤样病变(即牙龈瘤).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本院产科和妇幼保健门诊接诊的1 560例孕妇中有牙龈炎者180例,作者对该类患者进行孕期口腔保健和健康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学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LB)阳性者的降压效果和对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mALB阳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缓释片和替米沙坦片.对照组单纯给予氨氯地平缓释片,剂量方法同观察组.2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8周后血压下降以及尿mALB变化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变化,并监测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和96%,与对照组(29%和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尿mALB((67.2±35.2)mg/d))较对照组((140.5±28.3)mg/d))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尿mALB阳性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氨氯地平.
作者:刘传红;赵菁;陈长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检测乳癌组织中Bax inhibitor-1(BI-1)、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探讨可能的抗凋亡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42例乳癌及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BI-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乳癌组织中Bcl-2与Bcl-xl的表达.结果:乳癌组织中BI-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配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癌组织中BI-1的表达与Bel-2和Bcl-xl均呈正相关(r=0.356和0.375,P均<0.05).结论:Bl-1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乳癌的发生.Bcl-2和Bcl-xl均参与了,BI-1的抗凋亡过程.
作者:李靖若;李孟圈;冯宗刚;李建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38例Ems异位内膜与4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在Ems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和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984,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eNOS、VEGF高表达有关.
作者:王晓娟;吴惠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以往常采用单纯圈套器摘除鼻息肉,复发率很高[1].自2001年7月至今,本院应用鼻内镜技术及动力吸割系统手术切除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5年3月至2007年7月,作者采用腹腔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峰;危林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采用内镜诊治患者13 843例,现将内镜诊治的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星星;晋爱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作者采用思他宁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0例,并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相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段德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眶下壁击出性骨折的特点是眼眶遭受钝性打击时,眶内压突然增高,致眶下壁薄弱处破裂骨折,使眶内容物嵌入骨折处或上颌窦内,造成眼眶容积和眼眶内容物间不平衡,其特征是眶下缘完整,伴眼球位置改变,出现复视、眼球内陷、眼球运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本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经鼻内镜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12例眶下壁击出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李赞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作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48例,疗效满意.现从手术入路、神经电生理检测、面听神经保护、内听道肿瘤处理等方面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郭孝龙;吴进松;程小兵;赵勇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