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与替硝唑防治根管治疗期急症的疗效比较

宋琰华;张英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 地塞米松, 替硝唑, 急症
摘要: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将增加复诊次数,导致根管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为25%-40%[1].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作者将地塞米松作为辅助药用于根管封药、根管充填,并与替硝唑相比较,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COX-2、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性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3例不典型增生性口腔白斑和4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和Ki-67增殖指数.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性口腔白斑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8.3%、45.5%、76.2%)、Bcl-2(0%、12.2%、54.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722,21.968,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性白斑组织(F=280.019,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6.402,r=0.390,P<0.05),COX-2蛋白表达阳性组Ki-67增殖指数明显高于COX-2蛋白表达阴性组(t=6.99,P<0.05).结论:COX-2和Ki-67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Bc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形成的早期阶段可能并不发挥主要作用,但对临床监测不典型增生的转归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肖燕;毛红丽;李道明;石爱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镜诊断治疗13 843例配合体会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采用内镜诊治患者13 843例,现将内镜诊治的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星星;晋爱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p选择素和淀粉样蛋白A的变化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P选择索(CD62p)及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SAA水平和CD62p的阳性百分率.结果:SAP组、UAP组、AMI组的SAA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6.32±1.74)mg/L,(9.52±2.37)mg/L,(420.60±158.11)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5±1.58)mg/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79,P<0.05);SAP组、UAP组、AMI组的CD62p阳性百分率依次升高((18.31±4.74)%,(36.52±15.81)%,(62.35±16.60)%),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52±3.16)%),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0,P<0.05);SAP组、UAP组、AMI组血浆中CD62p阳性表达率与SAA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2、0.512、0.548,P<0.05).结论:SAA和CD62p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型肝炎宫内感染150例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可经母婴传播感染胎儿,乙肝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乙肝高发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阻断宫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乙肝发生的关键.作者探讨了妊娠晚期孕妇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经母体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

    作者:陈敏;和春霞;张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热疗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H446细胞生长和MMP-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纯热疗、单纯化疗以及热化疗联合应用对H446细胞生长及MMP-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温度(39℃、40℃、41℃、42 oC、43℃和44℃)、不同剂量紫杉醇(30μg/L、60μg/L、120μg/L、240μg/L和480μg/L)及热化疗联合的方法处理H446细胞.同时设对照组(0μg/L紫杉醇,37℃),每组又分为3个热疗时间(30 min、60 min和90 min),观察热疗、化疗和热化疗联合对H446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另取H446细胞.分为单纯热疗组(43℃,90 min),单纯紫杉醇化疗组(60μg/L、120μg/L和240 μs/L),43℃热疗90 min联合紫杉醇组(60μg/L、120μg/L和240μg/L),对照组(0μg/L、37℃),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MMP-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单纯热疗与紫杉醇均可抑制H446细胞的生长,热疗不同程度地增强r紫杉醇对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热化疗联合对H446细胞生长抑制的优组合是43℃热疗90 min联合120μg/L紫杉醇化疗,在此条件下,H446细胞MMP-2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热化疗联合对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MMP-2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而实现.

    作者:张瑞芳;王琳;吴卫东;吴逸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转变理念,重视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在每3个死亡的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作者:胡大一;丁荣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龄食管癌患者217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目前食管癌的首选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如何降低并发症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围手术期管理至关重要.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本科共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217例,死亡11例,现将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66例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其病因难以确定,与感染、食物、药物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常易复发.近年来研究发现,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也称慢性食物过敏,可导致机体慢性免疫性损伤,症状涉及全身各系统,却常常被临床忽视[1].

    作者:孙改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的表达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38例Ems异位内膜与4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在Ems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和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984,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eNOS、VEGF高表达有关.

    作者:王晓娟;吴惠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妊娠性牙龈炎180例临床分析

    妇女妊娠期间因内分泌影响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牙龈炎称妊娠性牙龈炎.通常表现为口腔有异味,牙龈红肿,遇刺激易出血,甚至牙龈乳头形成瘤样病变(即牙龈瘤).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本院产科和妇幼保健门诊接诊的1 560例孕妇中有牙龈炎者180例,作者对该类患者进行孕期口腔保健和健康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学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替米沙坦80 mg/d,晨顿服)和对照组(40例,口服贝那普利10~20 mg/d,1次/d).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尿微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2组降压效果、尿微蛋白排泄率、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均显著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13%,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早期肾损害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不良反应轻、给药方便、依从性高.

    作者:郝铁来;刘英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头部药物注射疗法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位点注射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腩损伤(HIBD)后大鼠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7只Wistar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20 d后随机分为A、B、C 3组(n=9),同时设D组(不构建模型)为正常对照组(n=5).A组固定于额顶叶处注射维生素B1及维牛素B12,1次/d,共25 d;B组功能训练(鲍巴斯法);C组不予处理.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50 d后处死动物取脑进行电镜观察.结果:D组一般情况正常,A、B、C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迟缓,皮毛干燥无光泽,出现行为能力障碍,如过度兴奋、惊吓、易激惹等.电镜下可见A组神经细胞结构较好,星形细胞足突空泡变性与膜破坏及小血管变化较轻.B组神经细胞轻度变性,星形细胞足突空泡变性与膜破坏及小血管变化较明显.C组神经细胞重度变性,早现重度暗细胞表现,星形细胞足突空泡变性与膜破坏及小血管变化明显.结论:HIBD模型可产生类似脑瘫的病理改变,维生素B.和维生素B12:位点注射有改善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具有修复功能.

    作者:刘素芳;万国兰;朱登纳;王军;闫丙川;钟延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50例MRI表现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前对病变的准确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MRI作为一种无创伤且具有极高软组织分辨率的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作者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连建敏;李永丽;徐俊玲;史大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呼吸道管理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机械通气作为治疗SAP并发ARDS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本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SAP合并ARDS 32例,现将呼吸道管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屈清荣;马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甲硝唑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甲硝唑对阴道毛滴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在2.5×106个·mL-1阴道毛滴虫培养液中加入甲硝唑(5 mg/L),37℃培养3-5 h,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甲硝唑对阴道毛滴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甲硝唑作用于阴道毛滴虫后,对其细胞膜及氢化酶体影响不明显;阴道毛滴虫细胞质出现大量空泡、裂隙.内质网消失、细胞核变形及自噬空泡,终虫体变性坏死.结论:甲硝唑对阴道毛滴虫细胞内结构的破坏是导致虫体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汤自豪;卢小澍;高兴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郑州市某医院健康体检者游走心律发生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和了解郑州市某医院健康体检者游走心律的发生情况.方法:采集2 285例健康体检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标Ⅱ导联P波平坦或倒置者,描计活动后即刻肢体导联心电图.分析游走心律的患病情况和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游走心律的总体患病率为3.2%.男性为2.0%,女性为4.7%,男、女患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P<0.01);男女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χ2=31.09,P<0.01;χ2=36.09.P<0.01),~40岁组女性游走心律患病率高于男性(χ2=12.51,P<0.01);男性患者主要分布在~30岁组.而女性主要出现在40岁以前;73例游走心律患者中72例为健康人.结论:游走心律主要发生于健康青壮年.

    作者:刘桂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了解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IPE细胞中加入转染rAAV-bFGF基因细胞和未转染细胞的培养液上清,继续培养4 h或1 d后分别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IPE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MTT法结果显示,加入rAAV-bFGF基因转染组培养液上清的IPE细胞D值为0.338±0.047,对照组为0.277±0.064,2组相比,t=3.745,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加入rAAV-bFGF基因转染组培养液上清的S期IPE细胞为(21.19±1.93)%,与对照组(16.47±2.37)%相比.t=-3.448,P<0.05.结论:转染rAAV-bFGF的IPE细胞分泌的bFGF具有生物活性,这为rAAV-bFGF转染IPE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杨晓慧;孙葆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思他宁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0例

    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作者采用思他宁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0例,并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相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段德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哮喘症状类型和表现形式对哮喘分级评估的影响

    2005年3月份以来,作者对在本院哮喘门诊就诊的196例哮喘息儿进行有关哮喘症状和活动受限方面的问卷调查,以评估这些儿童的哮喘症状负荷和表现形式对哮喘严重程度分级的影响.

    作者:葛秋生;张双船;陈金玉;徐颂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血小板生成因子-4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YEGF-C)及血小板生成因子-4(FLT-4)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119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0例)中VEGF-C与FLT-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SCC组织中2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 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2.0%(41/50).47.4%(9/19)、26.0%(13/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4蛋白的用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2.0%(36/50)、36.8%(7/19)、18.0%(9/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LT-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SCC组织中2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36,P=0.000).结论:VEGF-C和FLT-4与ES-CC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2者可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作者:庞霞;郑湘予;李晟磊;陈奎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