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幽门螺杆菌UreB与Omp11双价疫苗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赵玉霞;章涵;段广才;郗园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ureB, omp11, 融合蛋白
摘要:目的: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Hp)郑州分离株MEL HP27 ureB-omp11融合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Hp UreB、Omp11编码基因及融合基因ureB-omp11,将融合基因ureB-omp11与载体pET30a(+)进行酶切、连接,然后转化并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结果: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段为Hp ureB-omp11融合基因,由2 280 bp组成.与GenBank报道的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3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47%.结论:成功构建了MEL Hp27融合蛋白UreB-Omp11的双价疫苗重组载体,为Hp蛋白质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阿莫西林完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目的:制备阿莫西林完全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两步法将半抗原阿莫西林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采用混合酸酐法将阿莫西林与卵清蛋白偶联制备ELISA包被原.采用紫外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鉴定偶联产物.结果与结论:紫外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阿莫西林抗原合成成功,该抗原可用于阿莫西林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作者:孙武勇;刘向辉;屈凌波;李建军;王云龙;李斐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丁咯地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MMP-9与TIMP-1的影响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丁咯地尔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10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丁咯地尔治疗组,每组36只,18只用于检测MMP-9、TIMP-1,18只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为1 h,假手术组仅在颈外动脉处穿线;对照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不作干预;丁咯地尔治疗组于再灌注时经尾静脉给药(赛来乐3 ml/kg,每ml含丁咯地尔10 mg).分别于再灌注后1 d、2 d和3 d处死,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断头取脑,以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与TIMP-1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各时间点丁咯地尔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对照组,丁咯地尔治疗组MMP-9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而TIMP-1细胞阳性率仅在再灌注后第3 d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咯地尔可能通过调节MMP-9/TIMP-1表达,发挥抗脑水肿作用.

    作者:王玉萍;宋波;徐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制微型牵引架治疗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15例

    从2003年8月开始,应用自制微型牵引架结合局部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15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5例指骨粉碎性骨折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51岁.5例合并近节指骨基底的Pilon骨折,4例合并远端指骨头骨折,6例合并近、远端指关节骨折.

    作者:王锦绣;鲍朝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喉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

    目的:检测喉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喉鳞癌组织(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5例,Ⅳ期4例.伴颈淋巴结转移13例,无转移18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7例,低分化8例)、17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结果:喉鳞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8%(17/31),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5.9%(1/17))(P<0.05).喉鳞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cyclinD1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喉鳞癌预后的重要分子学指标.

    作者:刘雅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白细胞中核因子-κB检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和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的关系.方法:6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和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0例),另选30例单纯大血管病变患者和30例健康人,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等;采集空腹肘静脉4 ml,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中NF-κB;同时测定空腹血糖、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分析NF-κB与血糖、血脂及C肽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白细胞中NF-κB水平分别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0.94±0.38,单纯大血管病变组0.75±0.23,单纯糖尿病组0.45±0.16,健康组0.2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836,P<0.05).NF-κB与血糖、血脂及C肽间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NF-κB活性升高.

    作者:王小瑞;张苏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缺血前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生理盐水处理组(IR组)和GSH预处理组(GPC组),缺血前分别经门静脉主干注射生理盐水或GSH 3 ml/kg,15 min后阻断左、中叶肝蒂45 min,再开放肝蒂40 min,建立约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及再灌注末经下腔静脉穿刺抽血,测血清ALT、AST含量;取左叶肝组织,测丙二醛(MDA)含量和P-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前2组血清ALT、AST水平、左叶肝组织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末,GPC组血清ALT、AST水平、缺血肝组织MDA含量和P-选择素蛋白表达低于IR组(P均<0.05).结论:缺血前经门静脉途径注射GSH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该作用可能与减少血循环中自由基含量、抑制肝组织P-选择素表达有关.

    作者:薛飞;王广田;庞志刚;刘超;孙建军;赵玉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连续应用川芎嗪对大鼠结肠黏膜阴离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应用川芎嗪对大鼠结肠黏膜阴离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川芎嗪组[腹腔注射川芎嗪40 mg/(kg·d)]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后剥离结肠黏膜,采用短路电流技术在正常KHS、Cl-free KHS、HCO3-free KHS 3种培养液中观察川芎嗪对结肠黏膜阴离子分泌的影响.结果:①在正常KHS培养液中,对照组结肠黏膜的基底膜加入1 mmol/L的川芎嗪后,短路电流增加,在30 min内转运的电荷数增加了(365±68)C/m2;川芎嗪组在30 min内转运的电荷数增加了(483±69)C/m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Cl--free KHS培养液中,对照组结肠黏膜的基底膜加入1 mmol/L的川芎嗪后,短路电流增加,30 min内转运的电荷数增加了(72±11)C/m2;川芎嗪组30 min内转运的电荷数增加了(163±21)C/m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HCO3-free KHS培养液中,对照组结肠黏膜的基底膜加入1 mmol/L的川芎嗪后,短路电流增加,在30min内转运的电荷数增加了(96±19)C/m2;川芎嗪组30 min内转运的电荷数增加了(83±18)C/m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应用川芎嗪可以促进HCO3-的分泌.

    作者:汤宁;杨丽嘉;段东晓;赵文超;阎明;张桂红;邢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种充填材料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山羊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在山羊骨质疏松症模型上,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钙人工骨(CPC)和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磷酸钙人工骨(rhBMP-2/CPC)3种充填材料充填后椎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6~8岁中老年雌性山羊8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个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在C形臂X光机监视下,随机选取每只山羊的L2~L6的2节椎体行PVP,分别充填PMMA、CPC和rhBMP-2/CPC,保证每只山羊2节穿刺椎体的充填材料各不相同,术后4个月麻醉动物,活体取出椎体,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8只山羊16个椎体的PVP均成功,3种充填材料分布于椎体内,共出现4个椎体的渗漏.扫描电镜观察:PMMA呈层状黏附于松质骨表面,两者界限明显,PMMA表面有极少量的细胞成分存在,未见骨质长人PMMA和PMMA的降解;CPC呈松散的团状,渗透于骨组织中,与骨组织融合在一起,有新骨组织长入其内部,呈交错连接,无界膜形成,有不规则的互相连通的自然孔隙存在,细胞成分较多,可见CPC吸收;与CPC结构相比,rhBMP-2/CPC细胞成分更为丰富,可见大量成簇的成骨细胞,并可见较成熟的骨小梁形成.结论:rhBMP-2/CPC和CPC均具有降解活性和骨传导活性,优于PMMA.rhBMP-2/CPC还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能成为PVP中强化骨质疏松椎体的首选充填材料.

    作者:刘宏建;杜靖远;王义生;刘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颊脂垫修复腭部肿瘤切除缺损23例护理体会

    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腭部肿瘤患者23例,均采用单纯无覆盖带蒂颊脂垫进行修复.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所有病例术后创面愈合良好,修复效果满意,无感染、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峰;赵军方;冯延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4例体会

    口腔肿瘤手术常伴有组织缺损,直接缝合往往使口腔功能受到影响.口腔局部组织瓣及颌面滑行皮瓣的组织量有限,用于修复术后较大面积的缺损难以获得良好的形态和功能效果.因此,选择既有丰富的移植组织量,又相对操作简便的肌皮瓣非常重要.胸大肌肌皮瓣血管位置恒定,变异少,组织量大,操作简单,适用于口腔肿瘤需切除颌骨及咀嚼肌等造成大量组织缺损的病例[1-2].作者观察了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手术组织缺损后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明;王海斌;何巍;何伟;孙明磊;韩新光;宋忠臣;赵军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检测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30例淋巴结炎性病变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应用TUNEL检测上述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2者间的关系.结果:淋巴结炎、B细胞淋巴瘤组和T细胞淋巴瘤组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73.33%、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urvivin阳性表达B、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0.73±0.45和0.85±0.37,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表达的细胞凋亡指数(1.60±0.48和1.48±0.39).结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urvivin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淋巴结炎与B、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周印;张明智;李道明;高冬玲;庞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黏蛋白检测

    目的:制备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检查,并观察黏蛋白(Mucin5AC)的表达.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健康对照组和COPD组.以气管内注射药物和吸烟方法制备COPD模型,6周后收集BALF进行细胞学检查,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呼吸道杯状细胞肥大情况及Mucin5AC的表达.结果:①BALF检查:健康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数为(17.58±3.72)×106L-1,COPD组为(251.10±42.76)×106 L-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气道炎症病理学评分:健康对照组为(18.56±2.46)分,COPD组为(69.30±4.99)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肺泡腔直径:健康对照组为(47.22±12.95)μm,COPD组为(92.58±4.32)μ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杯状细胞化生指数:健康对照组为(5.12±3.07)个/mm2,COPD组为(51.20±9.23)个/mm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Mucin5AC阳性染色面积:健康对照组为(3.12±2.60)%,COPD组为(34.50±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气道炎症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多种炎症细胞参与了COPD发生及发展.

    作者:何燕霞;巨春荣;宋改芳;王俊萍;李良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68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在临床上比较常见[1].为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作者对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139例2型糖尿病合并(或不合并)脂肪肝患者的有关临床指标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桂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鼠小肠侧侧丝线与钛夹吻合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肠侧侧置夹吻合术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2组.开腹后,一组以传统的丝线完成肠肠吻合术(丝线组),一组以钛夹完成肠肠吻合术(钛夹组).术后7 d处死2组动物,观察吻合口的愈合情况,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镜下所见病变的差异性.结果:钛夹组手术时间较丝线组明显缩短,吻合口爆破压较丝线组明显降低,P均<0.05.2组吻合口均生长良好,但丝线组较钛夹组炎症反应重.丝线组未见吻合口瘘,钛夹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以钛夹完成小肠侧侧吻合术是完全可行的,待优化改进后有可能应用于腹腔镜肠吻合术中.

    作者:张豫峰;董良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镜短期内重复筛查观察食管和贲门癌癌前自然史301例

    目的:了解进展较快的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的时间,为寻找合适的筛查间隔提供线索.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涉县对40~69岁人群开展重复的内镜筛查.结果:301例重复筛查共观察到40例病情发生进展者,其中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1例首检为正常,间隔13个月检出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间隔7个月检出,4例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个月、4个月、4个月、10.5个月检出,1例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2.5个月检出;6例原位癌及黏膜内癌中:1例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48个月检出,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4个月、13个月检出2例,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5个月、9个月、17.5个月检出;3例浸润性癌中: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50个月检出、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4个月和19个月检出.结论: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的滞留时间变异较大,有必要适当缩短筛查间隔,通过及时复查捕获那些进展较快、多点起源和首检遗漏的癌前病变.

    作者:温登瑰;张立玮;王士杰;李英赛;于卫芳;王晓玲;王俊和;李素平;李永伟;王顺平;尔立绵;丛庆文;马彩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氟饮水对8~12岁儿童牙齿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氟饮水对儿童牙齿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2名高氟区和26名对照区的8~12岁儿童,检查氟斑牙患病率,并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和降钙素(CT)的水平.结果:高氟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59.68%,对照区为3.85%;高氟区儿童血清BGP为(6.78±3.87)μg/L,对照区为(3.78±1.81)μg/L;高氟区儿童血清CT水平为(492.00±52.67)ng/L,对照区为(948.57±74.72)ng/L,2区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氟饮水导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增高,且影响儿童骨代谢.

    作者:马晓英;崔留欣;李世宏;刘洋;朱静媛;程学敏;巴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症肌无力胸腺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和优化重症肌无力(MG)胸腺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方法:提取MG患者(n=3)增生型胸腺组织蛋白,以固相pH梯度胶条做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为第二向.在以上过程中分别对蛋白提取、等电聚焦程序(A、B、C、D)和凝胶染色方法等各个实验环节进行控制和优化,利用PDQuest 7.1.1软件分析获得的二维凝胶图像.结果:①采用一步法提取胸腺组织蛋白质,第一向等电聚焦采用7cm IPG胶条,聚焦程序选择B,硝酸银染色.3例标本重复4次,共获12幅二维凝胶图像.随机选取1例标本的2幅图像,利用软件对2幅中的蛋白点进行匹配,匹配率为82.1%;3份样品共12幅凝胶图像的对比,获得3个共同存在的标志蛋白点,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A点(82 700,7.0)、B点(50 700,5.76)和C点(33 300,5.02).②进一步优化上述实验条件,选择1例标本,采用两步法提取胸腺组织蛋白质,选用17 cm IPG胶条,聚焦采用程序D,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的二维凝胶图像与一步法(其他条件相同)比较.一步法可检测到蛋白质点326个,两步法可检测到562个蛋白点.结论:①建立了MG胸腺组织蛋白质组提取的方法.采用两步法可以更有效地提取胸腺组织蛋白质组.②利用优化后的实验方法,获得了MG胸腺组织蛋白二维凝胶图像,为开展MG胸腺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高峰;杨继要;崔新征;郭亮;杜英;张清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芳香酯酶、黄嘌呤氧化酶及脂蛋白检测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DM-CHD)患者血清芳香酯酶(ArE/PON1)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脂蛋白含量.方法:测定78例2型糖尿病(DM)、80例DM-CHD患者与81例健康人血清ArE/PON1、X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有关指标,分析上述指标在DM-CHD发病中的意义.结果:与健康组相比,DM与DM-CHD组患者血清ArE/PON1活性降低、XO活性升高;MDA、CAT等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oxLDL水平升高,HDL-C降低,且DM-CHD组的改变较DM组明显.结论:血清ArE/PON1、OX、SOD及脂蛋白的测定可反映DM与DM-CHD患者机体氧化应激与脂代谢紊乱状况,是监测DM并发CHD的有用指标.

    作者:钱书虹;钱庆文;王诗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锌对氟致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拮抗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锌对高氟所致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拈抗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去离子水)、氟组(25 mg/kg氟化钠)、氟加低锌组(25 mg/kg氟化钠+4 mg/kg硫酸锌)、氟加中锌组(25 mg/kg氟化钠+20 mg/kg硫酸锌)、氟加高锌组(25 mg/kg氟化钠+50 mg/kg硫酸锌),每组10只,灌胃6周.观察氟、锌对精子数量、活动率和畸形率、血清性激素、睾丸生化标志酶及睾丸组织病理学切片的影响.结果:①精子计数、活动率:氟加中锌组大鼠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均高于氟组、氟加低锌组和氟加高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畸形率:氟加中锌组大鼠精子畸形率低于氟组、氟加低锌组和氟加高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睾酮含量:氟加中锌组血清睾酮含量高于氟组和氟加高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睾丸乳酸脱氢酶活力:氟加中锌组高于氟加高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氟含量:氟加中锌组低于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氟组、氟加高锌组与对照组比较,形态结构疏松;氟加低锌组、氟加中锌组与氟组比较,结构较完整.结论:中等剂量的锌可以拮抗高氟所致的雄性生殖毒性.

    作者:李艳;朱静媛;庄东刚;阎爱华;马秀云;程学敏;崔留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肺组织和骨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其受体(CCR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哮喘组采用卵蛋白(OVA)激发哮喘,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于末次激发后4~6 h断尾取血,涂片.麻醉动物,制备肺组织标本与骨髓细胞涂片.计数外周血、骨髓细胞涂片及肺组织嗜酸粒细胞(Eos)百分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肺组织中Eotaxin蛋白表达及肺组织和骨髓组织中CCR3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肺组织中Eotax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外周血、骨髓、肺组织Eos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中Eotax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和肺组织中Eos百分率呈正相关(P<0.05);肺组织及骨髓中CCR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Eotaxin及其受体CCR3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在Eos从骨髓迁徙到外周血再募集到肺组织这一过程中,Eotaxin与CCR3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静;李玉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