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卵管妊娠保留功能性手术36例

周辉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 手术
摘要: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采用保留功能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36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26例内异症患者(Ⅰ、Ⅱ期11例,Ⅲ、Ⅳ期15例)及16例对照组(其他妇科手术,术中可见腹腔积液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2和TNF-α含量.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IL-1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腹腔液IL-12均低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IL-12((19.56±0.83)ng·L-1)和血清IL-12((23.62±0.59)ng·L-1)均低于Ⅰ、Ⅱ期腹腔液((23.59±0.56)ng·L-1)和血清((28.71±0.54)ng·L-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组腹腔液TNF-α含量均高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TNF-α((60.24±0.96)ng·L-1)和血清TNF-α((49.90±1.36)ng·L-1)均高于Ⅰ、Ⅱ期腹腔液((53.37±0.89)ng·L-1)和血清((42.20±0.99)ng·L-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IL-12和TNF-α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CD44 V6、nm23-H1的表达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nm23-H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14例正常宫颈上皮为对照,分别检测94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癌(Ⅰ~Ⅱ期59例,Ⅲ~Ⅳ期35例,高分化(Ⅰ级)23例,中等分化(Ⅱ级)46例,低分化(Ⅲ级)25例)及其中46例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ad、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ad蛋白、CD44V6、nm23-H1蛋白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CD44V6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m23-H1仅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225,P<0.05),CD44V6表达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r=-0.282,P<0.05).结论:E-cad、CD44V6和nm23-H1可能直接参与子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

    作者:郭哲;朱全道;王喜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除B组(该组小鼠不致敏,也不诱发ACD)外,其他6组均建立ACD模型.A组每d腹腔注射20 ml/kg的PBS,B、C、D、E、F、G组分别每d腹腔注射OMT 50 mg/kg、12.5 mg/kg、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及氢化可的松25 mg/kg,均给药28 d.于给药第8 d、14 d、29 d测各组小鼠左、右耳厚度,计算2耳差值.实验第1 d、7 d、14 d、21 d、28 d小鼠尾静脉采血三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T细胞数.第29 d处死全部小鼠,测量胸腺及脾脏质量.结果:OMT具有强烈抑制DNFB诱发的小鼠耳部ACD作用,且OMT可增加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OMT可以使小鼠胸腺和脾脏质量增加,而大剂量的OMT对小鼠脾脏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小鼠胸腺的质量.结论:OMT显著升高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可能是OMT抑制ACD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作者:伍斌;任学群;谢红付;张江林;陈明亮;杜乾君;杨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红细胞保存液中腺嘌呤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输血用红细胞保存液(MAP)为枸橼酸钠、枸橼酸、葡萄糖、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甘露醇和腺嘌呤的灭菌水溶液.国家药品标准规定MAP中腺嘌呤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本中心于2003年3月探索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AP中腺嘌呤的含量,经特异性、灵敏度及可靠性检测,认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陶玉生;张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晚期中央型肺癌合并心内癌栓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治疗合并心内癌栓的左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左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并左房内癌栓1例,正中入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摘除左房内癌栓,然后右侧卧位,左后外入胸,心包内外联合切除左全肺,体外修剪去除病变的上叶及下叶局部,将无癌残留的下叶重植于左胸腔.结果:患者术后15h二次开胸止血,机械辅助通气25 h后拔除气管插管,重植肺膨胀良好,术后48 h纤支镜吸痰1次,72 h下床活动.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肺血管灌注、回流良好,支气管通畅.随访28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并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合并心内癌栓的晚期中央型肺癌,可以通过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达到根治性切除.

    作者:赵高峰;秦建军;赵松;齐宇;胡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伊马替尼对人CD34+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在体外对人CD34+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以正常培养组为对照,伊马替尼不同浓度组分别为1 μmol/L,3 μmol/L,5μmol/L伊马替尼,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人PBMNCs分化成为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不同药物浓度的伊马替尼对DCs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加用伊马替尼组DCs的表面特征分子CD1a和CD83、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明显减少,其抗原递呈和激活的CTL效应均不同程度地减低,并且该抑制作用有量效依赖关系.结论:伊马替尼在体外对CD34+来源DCs的分化和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琳;周健;蒋东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6例,重度24例)的胎盘组织进行E-selectin定位,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子痫前期组中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E-selectin的表达(53.5±0.5)低于对照组(53.8±0.4)(P<0.05),而在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E-selectin的表达(63.0±0.5)高于对照组(62.6±0.4)(P<0.05);轻度、重度子痫前期间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E-select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lectin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瑜;张曦;程国梅;任琛琛;崔世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22例

    2003年至2005年,作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22例,并与常规方法及单用吡格列酮相比较,以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方案.

    作者:王建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30例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结肠梗阻[1].2003年至2005年,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行经肛门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HD 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伟;张卫;王家祥;艾艳秋;花瑞芳;马君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喉鳞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检测

    目的:探讨喉鳞癌(LS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外显子特异PCR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LSCC(肿瘤发生部位位于声门上15例,声门24例,声门下2例;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3例,Ⅲ期15例,Ⅳ期3例;病理分级:高分化15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15例,阴性26例)及其相对应的喉正常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全部编码外显子E5~E9纯合性缺失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PCNA的关系.结果:41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E5~E9无1例发生纯合性缺失.LSCC组织中,E5~E9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26.8%(11/41)、14.6%(6/41)、9.8%(4/41)、29.3%(12/41)和7.3%(3/41).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总纯合性缺失率为41.5%(17/41),且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有关(P<0.05).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与PCNA标记指数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LSCC组织中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可能为其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作为检测L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

    作者:殷德涛;王庆兆;董明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幼年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对比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血清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小关节和肋椎关节,其中以骶髂关节受累常见[1].CT扫描是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2,3].作者总结了幼年与成人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陈学军;周志刚;郭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喉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与核因子-κB的表达

    目的:探讨Survivin与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对喉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喉正常黏膜(LNM)、38例喉不典型增生(LAH)和50例喉鳞癌(LSCC)组织中Survivin及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①LNM、LAH和LSCC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20)、36.8%(14/38)和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20)、23.7%(9/38)和64.0%(32/5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urvivin的表达与LSCC的淋巴结转移及T分期有关(P<0.05),NF-κBp65的表达与LSC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③LSCC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67,P=0.009).结论:LSCC组织中Survivin与NF-κB均异常活化,2者可能共同参与了LSCC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郭宝凤;董明敏;郭漳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取足月新生1 d内的Wistar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双侧海马及额前叶皮质神经元,于饲养培养12 h后分4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单纯饲养培养液培养.普通红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 d开始,用普通红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3 mW,光斑直径3 mm,每次3 min,垂直照射,距离4~5 cm.脑活素组:饲养培养液加入脑活素,浓度200 mg/L.氦氖激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 d开始采用波长为632.8 nm的氦氖激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光斑直径及照射方法同普通红光照射组.普通红光和氦氖激光照射组照射时将另外2组培养神经元同时取出,同样放置但不照射.每组于培养第7 d、14d、21d、28 d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目;于培养第3 d、7 d、14 d测神经元突起长度;于培养第14 d进行HE、Nissl化学染色;于培养第21 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中SOD含量,用TBA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普通红光照射组比较,各测定时间点脑活素组和氦氖激光照射组存活神经元数目、神经元胞体面积及大直径、神经元突起长度较大,尼氏体灰度值降低,培养液中SOD含量较高,MDA较低(P均<0.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顺清;李宛青;张伟宏;吴爱群;张华;陈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g)、血脂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46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和Fig水平的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C、LDL-C、hs-CRP、Fig水平及MACE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仅hs-CRP水平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03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TC、LDL-C、hs-CRP、Fig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许爱国;黄振文;郭攀;卢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戊二醛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改性方法评价

    目的:改性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植入犬的右室流出道,观察其长期的防钙化性能.方法:从屠宰场取新鲜牛颈静脉,筛选后放入循环固定槽内,用体积分数为0.625%的戊二醛固定1 d,取出分为2组,分别于体积分数为100%2,3-丁二醇和体积分数为0.3%戊二醛中保存60 d,然后分组植入犬的右室-肺动脉之间,将犬的肺动脉近端结扎,饲养1 a后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钙含量测定.结果:2,3-丁二醇保存组管道内腔及瓣膜表面发现有内皮样细胞存在.戊二醛保存组较2,3-丁二醇组管道组织均存在较严重的炎性反应.2,3-丁二醇改性后的牛颈静脉管壁平均钙含量((8.72±0.71)mg/g)明显比戊二醛组((22.05±10.78)mg/g)低,P<0.05;2组瓣膜平均钙含量相比(2,3-丁二醛组:(1.38±0.86)mg/g),戊二醛组:((0.88±0.69)m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二醛鞣制的生物组织材料经2,3-丁二醇改性后可明显减轻组织钙化程度.

    作者:张竞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移植受者148例死亡原因分析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亦存在多种风险,如感染、排斥、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作者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本院148例肾移植受者的死亡原因,报道如下.

    作者:曲青山;吕宇涛;张小谱;苗书斋;陈国勇;邢利;蔡文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脂康治疗脂肪肝60例

    2004年4月,作者采用血脂康及综合干预治疗脂肪肝60例,并与采用综合干预(饮食、锻炼)的6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实验性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及Bcl-xl、Bad蛋白表达检测

    目的:检测实验性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及Bcl-xl、Bad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50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隐睾组(n=23)和对照组(n=27).建立单侧隐睾动物模型,术后3 d,7 d,10 d取材隐睾侧睾丸,对照组同侧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殖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xl,Bad蛋白表达.结果:凋亡细胞主要是初级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隐睾组生殖细胞凋亡指数术后3 d组((5.54±1.93)%)、7 d组((7.33±1.61)%)、10 d组((9.48±2.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6±0.92)%,P<0.01);隐睾组Bcl-xl蛋白表达术后3 d组((67.30±6.11)%)、7 d组((54.00±8.75)%)、10 d组((35.85±6.55)%)均低于对照组((76.00±6.83)%,P<0.01);Bad蛋白表达术后7 d组((46.22±9.30)%)、10 d组((41.30±5.81)%)均高于对照组((13.88±3.58)%,P<0.01).结论:实验性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增多,可能与Bcl-xl蛋白表达降低、Bad蛋白表达升高相关.

    作者:范应中;万清廉;王家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FMD、ET、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功能障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林虹;郭进;王风;林英忠;赵毅兰;李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检测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8例食管鳞癌组织、2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4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TP的表达.结果:①食管鳞癌组织中TP阳性表达率(81.25%(39/4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8.33%(2/24))和不典型增生组织(41.67%(10/24,P<0.01)).②T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TP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抑制TP的表达能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阻断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尚育红;王进;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