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朋;张燕燕;王超;杨磊;马福嫣;刘春意;江学成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而POCD的确切定义、临床研究方法和判定标准尚不统一,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徐佳雯;钱燕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TCI)在开腹胆胰手术中与人工开环控制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胰腺占位手术的患者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18~7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M组为人工开环组,采用手动调节丙泊酚TCI的效应室靶控浓度行麻醉诱导和维持.C组为闭环靶控组,麻醉诱导和维持由思路高闭环靶控输注系统计算机自动调节丙泊酚的效应室靶控浓度.两组均设定目标BIS值为47,靶控范围为47~52.系统运行后自动记录每秒钟的BIS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总用量.记录躁动、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情况.记录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通过BIS值计算执行误差绝对中位数(MDAPE)、摆动(Wobble)和总体分数(GS).结果 C组BIS值波动幅度在设定值10%(优)以内的时间比例明显高于M组[(52.1±10.5)% vs (37.6±5.8)%,P<0.05].两组BIS值波动幅度在设定值10%~20%(良)范围以内的时间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MDAPE明显低于M组[(10.1±2.2)% vs (15.3±6.4)%,P<0.05], C组GS明显低于M组[(23.1±8.9)% vs (33.5±15.8)%,P<0.05].C组和M组丙泊酚用量[(0.13±0.04) mg·kg-1·min-1 vs (0.12±0.03)mg·kg-1·min-1]和瑞芬太尼用量[(0.12±0.03)μg·kg-1·min-1 vs (0.15±0.05) μg·kg-1·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组有1例苏醒期躁动.两组均无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结论 BIS监测下的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与人工开环靶控输注比较,麻醉镇静深度更合适、平稳.
作者:郑荃菁;杜小宜;陈虹宇;徐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对深低温停循环心肺转流(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cardiopulmonary bypass,DHCAC)降温和复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DHCAC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患者4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26~74岁,ASA Ⅳ或Ⅴ级,随机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2).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变温方法.研究组在降温和复温期间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对照组则泵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直肠温复温时间以及鼻咽温降温、复温时间.结果 研究组直肠温复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04±30)min vs (127±31) min,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鼻咽温降温时间[(53±10) min vs (57±13) min]、复温时间[(73±20) min vs (84±30) 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酸甘油能够缩短深低温停循环心肺转流直肠温的复温时间.
作者:戴勇;夏阳;王小燕;邓嫒嫒;王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共病中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及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SNI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溶剂组(SV组)、假手术+夹竹桃麻素(APO)组(SA组)、SNI+溶剂组(SNV组)、SNI+APO组(SNA组),每组11只.SA组和SNA组术前24 h及术前1 h腹腔注射APO 15 mg/kg,以后每天注射1次直至SNI术后14 d;其余两组在相同时点注射等容量溶剂.术前1 d和术后7、14 d进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测试,术后14 d进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等行为学测试.行为学后2 h取大鼠前额叶皮层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p91phox的含量,免疫荧光共标法检测Iba1和gp91phox的表达量.结果 与SV、SA、SNA组比较,SNV组MWT明显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糖水消耗比例明显减少,gp91phox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SV、SA、SNA组比较,SNV组Iba1和gp91phox表达量增多.旷场实验中,四组探索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水偏好实验中,四组总液体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导致抑郁样行为,并引起前额叶皮层的NADPH氧化酶活化;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可减轻疼痛和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徐宁;谢泽敏;唐小慧;潘薇;张广芬;周脉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超声具有安全、快速、便捷、携带方便、重复性强等优点,并可提供实时动态图像.超声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引导动静脉穿刺置管和外周神经阻滞等.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超声评估气道困难,超声引导下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超声评估喉罩的位置,预测成功拔管,超声评估肺的异常状态等,本文旨在综述超声在围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倪红伟;杭燕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阴道取卵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根据给药时间、剂量和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计算机模拟药物浓度,建立并分析药效学模型及其特点.方法 静脉麻醉下行经阴道取卵术患者42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5 μg/kg+丙泊酚1.5 mg/kg(PR15组,n=24)或瑞芬太尼1.0 μg/kg +丙泊酚1.0 mg/kg(PR10组,n=18).根据患者体动反应和自诉疼痛情况,酌情追加瑞芬太尼0.5 μg/kg和/或丙泊酚0.5 mg/kg.麻醉质量评价主要指标包括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低氧发生率(SpO2<92%)及其他不良反应.基于模拟浓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NONMEM软件建立药效学模型.结果 PR15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慢于PR10组[(4.9±1.3)min vs (3.6±1.2) min,P<0.05];但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58±14)s vs (64±13)s]、低氧(12.5% vs 16.7%)和咳嗽(16.7% vs 11.1%)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患者有效镇静的丙泊酚浓度和有效镇痛的瑞芬太尼浓度(EC50)分别是1.71 μg/ml、2.57 ng/ml;95%患者有效镇静的丙泊酚浓度和有效镇痛的瑞芬太尼浓度(EC95)分别为4.30 μg/ml、4.57 ng/ml.丙泊酚1.0 mg/kg产生的峰效应位浓度低于EC50,而1.5 mg/kg产生的峰效应位则高于EC50;但瑞芬太尼1.0、1.5 μg/kg产生的峰效应位浓度均高于EC50,后者接近EC95.结论 基于患者恢复时间,经阴道取卵术麻醉时瑞芬太尼1.0 μg/kg复合丙泊酚1.0 mg/kg较为合适.
作者:于海;马欣;宋琳;黄咏磊;李春华;董希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评价加巴喷丁术前用药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用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Ovid、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发表的加巴喷丁术前用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按Cochrane指导手册的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RCT文献,共计6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加巴喷丁组术后24 h阿片类麻醉药物的累积用量明显减少(WMD=-8.83 mg,95%CI-12.70~-4.97,P<0.001);VAS评分无明显降低(WMD=-7.70 mm,95%CI-18.22~2.82,P=0.15);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9,95%CI 0.35~0.69,P<0.001).两组术后24 h内恶心的发生率(RR=0.73,95%CI 0.45~1.17,P=0.19)和嗜睡的发生率(RR=2.08,95%CI 0.62~6.92,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加巴喷丁术前用药能够有效地降低阿片类麻醉药物的累积用量,减少呕吐的发生率,而对术后疼痛、恶心以及嗜睡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晓丹;喻文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肠切除手术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TEAS组在手术当天及术后3 d内每天给予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TEAS一次,对照组操作同TEAS组但不开启电源.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24、48、72 h血清胃动素浓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 d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24 h血清胃动素浓度明显升高[(218.5±52.3)pg/ml vs (141.8±45.8)pg/ml,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9.4±3.2)h vs (29.6±7.8)h,P<0.05]明显提前,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23.2±4.7)h vs (36.5±8.9)h,P<0.05],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16.7% vs 36.7%,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促进腹腔镜肠道手术围术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作者:袁岚;郭君;唐炜;王剑;傅国强;郭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晶体液与胶体液在择期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肝切除术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n=24)、目标导向胶体液组(G1组,n=23)和目标导向晶体液组(G2组,n=23).C组主要根据MAP进行术中液体管理,G1、G2组桡动脉连接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和心脏指数(CI),术中以MAP、SVV和CI为指导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当SVV>13%,G1组给予250 ml胶体液快速填充,G2组则给予相同容量晶体液快速填充;当CI<2.5 L·min-1·m-2则给予多巴酚丁胺2.0~10.0 μg·kg-1·min-1 持续泵注直至CI≥2.5 L·min-1·m-2.检测麻醉诱导前5 min(T1)、肝脏切除前5 min(T2)、肝脏切除后5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和血糖(Glu)浓度.记录手术时间、液体出入量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G1组晶体液、胶体液和总液体用量明显减少(P<0.05),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T3、T4时ScvO2明显升高,Glu浓度明显降低,T2~T4时Lac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5天ALT和AS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G1组比较,G2组晶体液用量明显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切除术中运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和组织氧合、保护肝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晶体液比较,采用胶体液填充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而在组织灌注和术后恢复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孟改革;方卫平;张雷;王继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影响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干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29例,年龄24~67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0 mm Hg,采用压力传感器持续动态监测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每间隔5分钟记录实时数据,并于术后24 h评估患者咽痛评分和咽干分级.结果 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值呈离散分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麻醉时间、套囊压力对咽痛评分均无明显影响;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手术套囊平均压力≥29 mm Hg时,患者咽干分级为Ⅳ级的几率较高.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咽干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操作导致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增高相关.
作者:彭婷;罗爱林;韩东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ussman病情和体质状况评估方法预测围术期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各科手术患者2 494例,男1 462例,女1 032例,采用Hussman病情和体质状况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观察并记录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 494例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336例(13.47%),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主要并发症,占80.7%.风险等级1、2、3、4、5级患者分别有1 540例(61.75%)、660例(26.46%)、202例(8.10%)、80例(3.21%)和12例(0.48%),发生并发症分别有112例(7.28%)、82例(12.42%)、82例(40.59%)、50例(62.50%)和10例(83.33%),敏感度分别为33.33%、24.40%、24.40%、14.88%和2.78%,特异度分别为33.76%、73.26%、94.44%、98.61%和99.91%,准确度分别为33.76%、66.64%、85.01%、87.33%和86.85%.结论 Hussman病情和体质状况评估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围术期并发症.
作者:徐德朋;张燕燕;王超;杨磊;马福嫣;刘春意;江学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相关因素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50例符合入选标准,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32)与非感染组(n=118).记录两组麻醉药物使用总量,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全麻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晶体补充量、胶体补充量、术中总补液量、麻醉方法和单肺通气方式,比较两组非间断膨肺比例、鼻导管吸痰比例和术后哌替啶镇痛比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部感染组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全麻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非间断膨肺比例、鼻导管吸痰比例和术后哌替啶镇痛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咪达唑仑与顺阿曲库铵用量、插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晶体补充量、胶体补充量、术中总补液量、麻醉方法及单肺通气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芬太尼用量每增加7.5 μg(OR=1.65,95%CI 1.24~2.85)、单肺通气时间每增加10 min(OR=2.14,95%CI 1.32~3.62)、全麻时间每增加20 min(OR=1.87,95%CI 1.46~3.15)、鼻导管吸痰(OR=2.03,95%CI 1.27~3.46)及术后哌替啶镇痛(OR=3.44,95%CI 2.25~5.13)是预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麻醉中使用合适的舒芬太尼总量、减少单肺通气时间与全麻时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术后采取自控静脉镇痛,有利于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亚群;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老年患者大脑灰质体积与密度的异常.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胸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60~75岁,ASA Ⅱ或Ⅲ级,于术后第3天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C组,均行大脑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 method,VBM)分析比较两组灰质体积和密度的差异,并将有差异脑区的相应参数值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OD组全脑灰质体积明显小于C组(P<0.01),而脑脊液体积明显大于C组(P<0.01).与C组比较,POD组双侧前额叶和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明显减小(P<0.01),双侧海马和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密度明显降低(P<0.001),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与MMSE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额叶区域、海马和海马旁回的灰质结构异常可能在PO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可作为反映POD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蔡仁贤;田毅;侯春燕;魏晓;何占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成人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4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1 34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AKI发生率为2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增加1岁(OR=1.05,95%CI 1.03~1.06,P<0.001)、糖尿病史(OR=2.11,95%CI 1.22~3.68,P=0.008)、贫血(OR=1.50,95%CI 1.05~2.21,P=0.026)、术前血清肌酐(Scr)值每增加1 mg/dl(OR=1.01,95%CI 1.01~1.02,P=0.001)、手术时间每增加1 h(OR=1.28,95%CI 1.15~1.41,P<0.001)、术中输注血浆(OR=1.50,95%CI 1.14~1.97,P=0.004)是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肺转流下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史、贫血、术前肌酐高、手术时间长以及术中输注血浆.
作者:傅之梅;严敏;郁丽娜;张冯江;周振锋;孙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开腹胰腺肿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中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放胰腺肿瘤手术的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8~70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镇痛组(E组)行T8~9或T9~10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试验剂量给予2%利多卡因3 ml,在切皮前和关腹时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5 ml,E组和静脉镇痛组(V组)均行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拔管后,E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V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组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V组[(50.4±4.2) h vs (64.2±5.0) h,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V组[(18.5±8.5) d vs (21.5±6.8) d,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9.7±4.1) h vs (39.5±8.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开腹胰腺肿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流程中,硬膜外镇痛可产生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患者可更早地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作者:刘思颖;孙兆楚;吕楠;刘世江;刘存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隐匿型嗜铬细胞瘤一般无典型临床表现,但常规术前血、尿儿茶酚胺以及代谢物检测往往难以确诊.近期我院遇到此病例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羟考酮或舒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组,n=42)、舒芬太尼组(S组,n=40)和生理盐水组(C组,n=38),术毕前分别给予羟考酮10 mg、舒芬太尼10 μ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评价患者苏醒后静息VAS评分,若VAS≤3分则认为无痛觉过敏现象,>3分为有痛觉过敏,≥6分则静注舒芬太尼,直至VAS评分<6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1)、术后0.5 h(T2)、1 h(T3)、2 h(T4)和4 h(T5)的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T1~T5时O组BCS评分明显高于S组和C组(P<0.05).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O组和C组(P<0.05).三组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毕前静注羟考酮10 mg明显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诱发的早期痛觉过敏,同时不影响患者苏醒,亦不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职勇;陈景艳;高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依托咪酯麻醉大鼠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80~310 g,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依托咪酯60 mg/kg组(E1组)、依托咪酯30 mg/kg组(E2组)、依托咪酯60 mg/kg联合电针组(EA1组)和依托咪酯30 mg/kg复合电针组(EA2组),每组10只.C组大鼠不进行任何麻醉手术操作,其余五组均建立低位尾干切断模型.建模后,E1组和EA1组大鼠腹腔注射依托咪酯60 mg/kg,E2组和EA2组大鼠腹腔注射依托咪酯30 mg/kg.EA1组和EA2组大鼠于麻醉状态行双侧足三里穴治疗30 min (频率2/100 Hz,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TH和Cor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组织c-fos蛋白的含量.结果 M组ACTH、Cor浓度和c-fos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E1组、E2组、EA1组、EA2组ACTH、Cor浓度和c-fos蛋白含量明显低于M组(P<0.05);E2组、EA1组ACTH、Cor浓度和c-fos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1组(P<0.05);EA2组ACTH浓度和c-fos蛋白含量明显低于E2组(P<0.05). 结论 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可双向调节依托咪酯对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c-fos蛋白水平有关.
作者:蒋奕红;胡越;熊威威;谭毅;李爱国;杨华;黄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虎杖苷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大鼠中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四组: 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刺术(CLP)+生理盐水组(CN组);CLP+溶媒组(CV组);CLP+虎杖苷组(CD组),每组18只.对CN、CV和CD组大鼠施行CLP,模拟脓毒症AKI动物模型,Sham组大鼠盲肠既不被结扎也不被穿孔,余步骤则与CLP组相同,未行其他任何处理.CLP术后6、12、18 h,CN、CV和CD组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溶媒、虎杖苷30 mg/kg.在CLP术后24 h记录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浓度.结果 与Sham组比较,CN组和CV组血清Cr、BUN、TNF-α、IL-1β和IL-6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组织MDA浓度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SOD活性、GSH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CN组和CV组比较,CD组血清Cr、BUN、IL-1β和IL-6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组织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SOD活性、GSH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盲肠结扎穿刺术导致的脓毒症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虎杖苷可通过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肾组织损伤,改善肾功能.
作者:高友光;林献忠;曾振华;曾凯;陈仲清;林财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羟考酮与吗啡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O组PCIA泵配方为羟考酮1 mg/kg加托烷司琼6 mg,M组为吗啡1 mg/kg加托烷司琼6 mg.于麻醉诱导前5 min(T0)、手术结束后4 h(T1)、24 h(T2)、48 h(T3)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选择素(CD62P)、NK细胞、NKT细胞、自然调节性T(nTreg)细胞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O组,T1、T2时M组GPⅡb/Ⅲa、CD62P、PAR和nTreg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T1时O组,T1~T3时M组NK、NK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T2、T3时O组GPⅡb/Ⅲa、CD62P、PAR和nTreg细胞含量明显降低,NK、NKT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与吗啡比较,羟考酮术后镇痛可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对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较轻,此作用对防治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肿瘤细胞血行转移或有积极意义.
作者:廖美娟;郑雪琴;冯舒韵;李云;刘洪珍;杨承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