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张佣来;沙蕊;刘晶宇;王凯国;李浩;燕博;周乃宝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 罗哌卡因, 地佐辛, 应激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年龄37~72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 组,n =48),罗哌卡因组(R 组,n =47)和 罗 哌 卡 因 联 合 地 佐 辛组(RD 组,n =49)。D 组患者于切皮前10 min 用20 ml 生理盐水进行浸润麻醉(1∶200000肾上腺素), R 组和 RD 组患者于切皮前10 min 用20 ml 0.5%罗哌卡因行浸润麻醉;R 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注射2 ml 生理盐水,D 组和 RD 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注射10 mg 地佐辛。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时,记录患者 BP、HR,检测患者血丙二醛(MDA)、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 组和 RD 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 D 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 D 组(P <0.05);与 T0时比较,T1~T4时三组患者 SBP 均明显升高,T3时 D 组和R 组 DBP 明显升高、HR 明显增快(P <0.05);T3时 RD 组的 DBP 明显低于、HR 明显慢于 D 组和 R组(P <0.05);与 T0时比较,T1~T4时 三 组 患 者 血 糖、Cor、MDA、E 和 NE 浓度均明显升高(P <0.05);T1~T4时 RD 组的血糖、Cor、MDA、E 和 NE 浓度均明显低于 D 组和 R 组(P <0.05);三组患者麻醉期间均未出现头痛、头晕、呼吸抑制、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RD 组患者躁动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D 组和 R 组(P <0.05)。结论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c-Jun 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 SD 大鼠162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 组,n =3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 组,n =30)、1μg/kg 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1组,n =30)、5μg/kg 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5组,n =30)、10μg/kg 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10组,n =30)、阻断剂 SP600125组(SP 组,n =30)及二甲基亚砜组(DMSO 组,n =6)。舒芬太尼预处理组分别在缺血前30 min 静脉输注不同剂量(1、5、10μg/kg)舒芬太尼,S 组及 IR 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SP 组于缺血前30 min 腹腔注射15 mg/kg JNK 阻断剂 SP600125,DMSO 组于缺血前30 min 静脉注射与溶解 SP600125等体积的 DMSO;S、IR、SF1、SF5、SF10组于再灌注即刻(T1)、1 h(T2)、2 h(T3)、4 h(T4)、6 h(T5),SP、DMSO 组于 T3时取肝组织及腹主动脉血2 ml;测定血清ALT 和 AST 活性;观察肝组织 MDA 和 SOD 的变化;HE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 p-JNK;Western blot 法测定肝组织 p-JNK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1~T5时 IR、SF1、SF5、SF10组,T3时 SP、DMSO 组血清 ALT、AST 明显高于 S 组(P <0.05);T1~T5时 SF1、SF5、SF10组, T3时 SP 组血清 ALT、AST 明显低于 IR 组(P <0.05);T1~T5时 IR、SF1、SF5、SF10组,T3时 SP、DM-SO 组肝组织 MDA、SOD 水平明显高于 S 组(P <0.05);T1~T5时 SF1、SF5、SF10组,T3时 SP 组肝组织 MDA、SOD 水平明显低于 IR 组(P <0.05);T4时 SF10组 MDA、SOD 水平明显低于 SF1、SF5组(P<0.05)。与 T1时比较,T3时 IR 组 p-JNK 表达明显升高(P <0.05);T3时 IR、SF1、SF5、SF10、SP、DMSO 组 p-JNK 表达明显高于 S 组(P <0.05),SF1、SF5、SF10、SP 组 p-JNK 表达明显低于 IR 组(P <0.05),SF5、SF10组 p-JNK 表达明显低于 SF1组(P <0.05),SF10组 p-JNK 表达明显低于 SF5组(P <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且10μg/kg 舒芬太尼保护作用为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JNK 通路,降低 p-JNK 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谢丽萍;王胜;刘扬;殷姜文;董希玮;张振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肝移植手术中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肝移植术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40~60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生理盐水组(C 组),每组20例。D 组患者诱导前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 内泵注,随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 组患者按同等方案泵注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30 min(T3)、新肝期6 h(T4)、术后24 h(T5)及术后1周(T6)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胱抑素 C、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收集尿液检测尿微量蛋白、尿红细胞,记录术中升压药和利尿剂的使用量;记录术中出血量、液体输注量、尿量和输血量(包括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结果与 T1时比较,T3、T4时 D 组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P <0.05),T3~T5时 D 组尿微量蛋白明显升高(P <0.05),T3~T5时 C 组胱抑素 C、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蛋白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P <0.05);D 组 T3~T5时的胱抑素 C、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低于 C 组(P <0.05);D组 T4、T5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 C 组(P <0.05);围术期 D 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和尿量明显多于 C 组,呋塞米的使用量明显少于 C 组(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及输血量(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围术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虽然会增加升压药的使用,但能有效减轻术中急性肾损伤,减少利尿剂的使用。

    作者:张宇;李兵;杜伟忠;徐庆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麻醉学杂志》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声明

    为维护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并向广大读者负责,本刊编辑部重申坚决反对抄袭、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本刊将采取以下措施:(1)稿件刊出前所有作者须在校样首页亲笔签名,并加盖公章;稿件文责自负。(2)投稿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稿件可能仍在审阅中;作者欲投他刊,请先与编辑部联系撤稿,切勿一稿两投。(3)来稿如有学术不端行为嫌疑时,编辑部在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和仔细核对后将通知第一作者,作者须对此作出解释。(4)如稿件被证实系一稿两用,本刊将在杂志和网站上刊登撤销该文的声明,并向作者所在单位通报;2年内拒绝发表该作者的任何来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瞳孔直径变化对术后疼痛评估的价值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瞳孔直径变化对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的反应性,探讨瞳孔直径变异度对术后疼痛评估的评判价值。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手术术后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24~79岁,ASA Ⅰ~Ⅲ级。入 PACU 后评估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当 NRS 评分为0~3分时,不作镇痛处理;NRS 评分为4~10分5 min 后静脉单次注射芬太尼50μg。记录 NRS 评分开始20 min 内每分钟的 NRS、瞳孔直径(pupillary diameter,PD)、SBP 和 HR 值,计算 NRS 评分均为0~3分 10 min 内时,NRS 评分由0~3分变为4~10分后5 min内时,NRS 评分由4~10分变为0~3分后5 min 内时,NRS 评分均为4~10分 10 min 内时的大变化率(Δmax ),分别记为ΔPD、ΔSBP、ΔHR。以 NRS 评分变化作为评判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ΔPD、ΔSBP 和ΔHR 对 NRS 的反应性,寻找诊断临界值(cutoff 值)。结果与NRS 评分为0~3分时比较,NRS 评分为4~10分时的 PD 明显增大、SBP 明显升高、HR 明显增快(P <0.05)。ΔPD、ΔSBP 和ΔHR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ΔPD 0.904(95%CI 0.822~0.987)、AUCΔSBP 0.651(95%CI 0.510~0.781)和 AUCΔHR 0.588(95%CI 0.444~0.733);AUCΔPD明显大于 AUCΔSBP 和 AUCΔHR (P <0.05);当ΔPD 的 cutoff 值 为41.3%时,敏感度80.0%,特异度93.5%;当ΔSBP 的 cutoff 值为10.3%时,敏感度62.4%,特异度 71.5%。结论ΔPD 比ΔSBP、ΔHR 对术后疼痛/镇痛的评价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是评估术后疼痛/镇痛平衡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谢海;李艳;吴多志;周期;陈勇;马乃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G 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GP 组:全麻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术后 CTPVB 镇痛,诱导前患者清醒时行 CTPVB,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CTPVB 效果。两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镇痛泵行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拔出气管导管30 min(T1)、术后2 h(T2)、6 h(T3)、24 h(T4)、48 h(T5)静息和咳嗽时 VAS 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入室后(T0)、T4、T5时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大呼气中段流量(MMF),记录三次测量的大值;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相应时段的血气分析各一次,抽取桡动脉血标本前停止吸氧30 min,记录 PaCO 2、PaO 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 O 2)。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5时 GP 组静息和咳嗽时 VAS 评分明显低于 G 组(P <0.05)。与 T0时比较,T4、T5时两组 FVC、FEV1、MMF 明显降低(P <0.05),GP 组明显高于 G 组(P <0.05)。与 T0时 比 较,T4、T5时 两 组PaO 2明显降低(P <0.05)、PA-a O 2明 显 增 大(P <0.05);T4、T5时 GP 组的 PaO 2明 显高于 G 组、PA-a O 2明显小于 G 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 CTPVB 镇痛效果完善,可明显改善开胸术后肺功能,促进肺部氧合。

    作者:杨纲华;林静丽;何绮桃;王韬;王立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5年版发布

    2015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了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共有2383种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核心总被引频次2895,核心影响因子1.072,在外科学综合类期刊中均排名第3,在所有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在第182和第185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脊髓背角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机制的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引发的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等,属于临床上的难治性慢性疾病[1]。药物耐受性、依赖性和随时间推移的恶性疼痛的出现,导致常见的药物治疗,如离子通道阻断药、镇痛药、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的使用在 NP 治疗效果上的不确定性[2]。

    作者:刘虹;陈朝晖;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对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47~65岁,身高165~183 cm,体重64~85 kg, BMI<30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 组)和依达拉奉组(E 组),每组20例。E 组于手术前30 min 开始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 mg(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30 min 内输注完毕;C 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同速滴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记录开胸前(T1)、开胸后单肺通气开始时(T2)、单肺通气30 min(T3)、单肺通气60 min(T4)、单肺通气结束(T5)、术毕(T6)时的PET CO 2和气道压峰值(Pmax)。两组分别于 T1和 T6时取肘静脉血样5 ml,检测血清 IL-8、IL-10、TNF-α和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 A(SP-A)的水平。结果两组各时点PET CO 2、Pmax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T1时比较,T6时两组血清 IL-8、IL-10、TNF-α、SP-A 浓度明显升高(P <0.05);T6时 E 组IL-8、TNF-α、SP-A 浓度明显低于 C 组(P <0.05),两组 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可抑制单肺通气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

    作者:屈亚云;武莉芳;张秀敏;王勇;苏心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喉罩拔除后负压性肺水肿一例

    患者,男,35岁,身高170 cm,体重65 kg,ASA Ⅰ级。因肛周感染拟行肛周感染切开引流挂线术。既往体健,自诉入院前3 d 间断发热,体温高达38.2℃。术前 ECG、凝血功能无异常,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计数偏高。入手术室前体温38.5℃。入手术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HR 78次/分,BP 120/80 mm Hg,RR 16次/分,SpO 297%,静脉快速诱导置入喉罩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患者取截石位,气道压力20 cm H 2 O,PET CO 236 mm Hg,术中维持 HR 60~70次/分,BP 120~110/70~60 mm Hg,SpO 2100%。手术时间30 min,输入晶体液200 ml。入麻醉恢复室5 min 后患者四肢肌力正常,唤之能睁眼,拔除喉罩即刻有呛咳。10 min 后,患者意识清醒,自觉喉部发痒并不断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15 min 后大汗、呼吸稍急促但可平卧, BP 升至160/100 mm Hg,面罩吸氧 SpO 2降至80%左右, HR 130次/分,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初步判断肺水肿,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呋塞米20 mg,20 min 后 SpO 2维持在87%,HR 120次/分,经会诊诊断为急性左心衰,即刻取半坐位高流量面罩给予酒精湿化氧、泵注硝酸甘油0.3μg· kg-1·min-1、缓慢静推西地兰0.4 mg、呋塞米20 mg。急查血气分析:PaO 256.6 mm Hg,PaCO 244.8 mm Hg,总血红蛋白(ctHb)17.6 g/dl,SaO 288.8%。35 min 后尿量增加至400 ml,SpO 2升至95%,HR 90~100次/分,BP 140~130/90~80 mm Hg。45 min 后行血气分析:PaO 276.1 mm Hg,PaCO 242.0 mm Hg,ctHb 16.8 g/dl,SaO 294.6%。床旁彩超示:各房室大小及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50 min 后患者双肺呼吸音清,喉部发痒症状消失,无痰咳出,BP 128/85 mm Hg,HR 70次/分,RR 16次/分,SpO 298%,遂送回监护病房。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0 d 后出院。

    作者:刘蕊;张伟;张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麻醉学杂志》中英文摘要撰写规范

    论著文章须有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四个部分,目的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进行此项研究,说明提出问题的理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方法中应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所用的原理,条件,对象,材料,设备,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精确度,观察的指标等。结果部分应写出本研究的主要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有何新发现。结论是结果内容的升华,是由结果推论而出,是结果的分析,研究的比较,评价,应用,假设,启发,建议及预测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非公认公知者,须注明全称。考虑篇幅的限制,中文摘要可简略些,一般300~5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原则上相对应,考虑到国外读者的需要,可更详细,一般5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仅第一个字母大写)、所有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姓全大写,名字仅首字母大写)、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和科室、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高压氧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高压氧后处理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作用,探讨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 SD 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 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 组),每组10只。HBO 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7 d,1次/天。S 组和 CCI 组单纯放入氧舱100 min 而不接受治疗。于术前1 d、术后1、3、5、7 d 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7 d 取材,应用 Western blot 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 Wnt3a、β-catenin 分子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Wnt3a 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3、5、7 d CCI、HBO 组 MWT 明显低于,TWL 明显短于 S 组(P <0.05)。术后1、3、5、7 d HBO 组 MWT 明显高于,TWL 明显长于 CCI 组(P <0.05)。术后7 d CCI组大鼠脊髓 Wnt3a、β-catenin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 S 组和 HBO 组(P <0.05)。术后7 d CCI 组大鼠脊髓背角 Wnt3a、β-catenin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 S 组和 HBO 组(P <0.05)。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Wnt3a蛋白的表达情况,与 Western blot 所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相同。结论高压氧后处理能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脊髓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来实现。

    作者:王菲菲;韩光;杜英杰;丁萌萌;刘永达;赵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年度征订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对乙酰氨基酚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自1887年第一次应用于临床后,由于其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多模式镇痛”概念的出现,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其中一种既可以克服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又可实现满意镇痛效果的非阿片类镇痛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术后镇痛。

    作者:张学慧;王国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麻醉学杂志》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 Langendorff 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 液平衡灌注15 min 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 组):持续平衡灌注37℃ K-H 液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 组):K-H 液继续灌注15 min 后停止,注射 Thomas 液(4℃,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 Thomas 液保护,30 min 半量复灌 Thomas 液(4℃,5 ml/kg),60 min 时复灌 K-H 液;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于 K-H 液及 Thomas 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 ng/ml),余同 IR 组。记 录 平 衡 灌 注15 min(T0)、继续灌注15 min/平衡30 min(T1)、复灌30 min/平衡120 min(T2)、复灌60 min/平衡1 50 min(T3)的 HR 及三层心肌[内膜(Endo)、中膜(Mid)、外膜(Epi)]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MAPA),0相大上升速率(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结果 DEX 组心脏复跳时间(16.67±3.78)s 明显短于 IR 组(46.33±7.29)s(P <0.05);心脏复跳时 IR 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 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 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 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 T0时比较,T2、T3时 IR 组,T1~T3时 DEX 组 HR 明显减慢(P <0.05);与 T1时比较, T2、T3时 DEX 组 HR 明显减慢(P <0.05);与 T2时和 C 组比较,T3时 DEX 组 HR 明显减慢(P <0.05);T1~T3时 DEX 组 HR 明显慢于 IR 组(P <0.05)。与 T0时比较,T1时 DEX 组 Mid 部位, T2、T3时 DEX 组 Epi、Mid、Endo 部位的 MAPD90明显延长(P <0.05)。与 T1时比较,T3时 DEX 组Epi、Mid、Endo 部位的 MAPD90明显延长(P <0.05);T3时 DEX 组 Mid 部位的 MAPD90明显长于 C组(P <0.05);T2、T3时 DEX 组 Epi、Mid、Endo 部位的 MAPD90明显长于 IR 组(P <0.05)。与 T0时和 C 组比较,T2、T3时 IR 组,T1~T3时 DEX 组 TDR 明显增大(P <0.05);T2、T3时 DEX 组TDR 明显小于 IR 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 MAPD、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具有稳定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

    作者:张凯强;高鸿;刘军;刘艳秋;龙娟;李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患儿心肺转流手术后肺功能影响的Meta 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患儿心肺转流(CPB)心脏直视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期)、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0月,查找 CPB 心脏手术围术期患儿使用乌司他丁对呼吸系统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终共纳入19篇 RCT,共计657例患儿。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改善患儿术后 PaO 2(SMD=0.90,95%CI 0.52~1.28,P <0.01)及氧合指数(OI)(SMD=1.01,95%CI 0.45~1.56,P <0.01);减小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PA-a O 2(SMD=-0.87,95%CI -1.70~-0.03,P =0.04)、呼吸指数(RI)(SMD=-0.81,95%CI -1.51~-0.11,P =0.02)、气道峰压(Ppeak)(SMD=-0.83,95%CI -1.18~-0.48,P <0.01),改善肺动态顺应性(Cd)(SMD=1.10,95%CI 0.57~1.62,P <0.01),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MVT)(SMD=-0.98,95%CI -1.59~-0.36,P <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手术 CPB 过程中患儿的肺功能,但所选文章均非多中心、严格对照论文,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云;王琰;曹钰;万智;杜晓东;曾智;聂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紫绀与非紫绀先心患儿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的比较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术中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Pa-ET CO 2),评估过度通气对Pa-ET CO 2的影响,分析七氟醚的浓度变化对Pa-ET CO 2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患儿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1个月~6岁,ASA Ⅱ或Ⅲ级,根据心脏内左向右或右向左分流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六组,每组20例:A1组,紫绀患儿接受0.5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A2组,紫绀患儿接受1.0 MAC 七氟醚吸入麻醉;B1组,非紫绀患儿接受0.5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B2组,非紫绀患儿接受1.0 MAC 七氟醚吸入麻醉;C1组,紫绀对照组,单纯静脉麻醉,不接受任何干预因素;C2组,非紫绀对照组,单纯静脉麻醉,不接受任何干预因素。所有患者开放动静脉后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开胸行过度通气后(对照组不行过度通气)及关胸前5 min 记录患者的PET CO 2、SpO 2、PaCO 2、SaO 2、Hct 及体温(鼻咽温和肛温)。结果切皮前,六组患儿Pa-ET CO 2均大于正常值,且 B1组明显小于 A1组,B2组明显小于 A2组,C2组明显小于C1组(P <0.01)。与切皮前比较,过度通气后 A1、A2、B1、B2组的Pa-ET CO 2明显减小(P <0.05或 P<0.01)。过度通气对非紫绀组的影响更明显。与切皮前比较,关 胸 前5 min B1、B2、C2组 的Pa-ET CO 2明显增大(P <0.01),而 A1、A2、C1组的Pa-ET CO 2明显减小(P <0.05)。A1组与 A2组,B1组与 B2组各时点Pa-ET C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绀型先心患儿的 Pa-ET CO 2明显大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因此,在紫绀型先心患儿中加强对动脉血气分析的校正是十分重要的。过度通气可以明显减小非紫绀型先心患儿中的Pa-ET CO 2,但对紫绀型先心患儿不建议使用。七氟醚在一定范围内浓度的增加不会影响Pa-ET CO 2。

    作者:倪萍;王英伟;赵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不同输血输液温度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接受不同温度的输血输液对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 TKA 的患者156例,男42例,女114例,年龄65~8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常温组(NT 组)、恒温组(CT 组)和加温组(WT 组),每组52例。NT 组采用室温(22~24℃)下输血输液及室温冲洗液对术区进行冲洗;CT 组采用加温装置使输血输液温度升高至37℃,并使用37℃冲洗液行术区冲洗;WT 组使输血输液温度升高至37℃,并使用39℃冲洗液行术区冲洗。观察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手术开始1 h(T2),术毕30 min(T3)及术毕1 h(T4)的鼻咽温度,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 Steward 评分。采用 PQRS 量表评估患者拔管后15、40 min 及术毕1、3、30 d 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 T0时比较,T1~T4时三组患者的鼻咽温度均明显降低(P <0.05或 P <0.01);T1~T4时 CT 组和 WT 组的鼻咽温度明显高于 NT 组(P <0.01);T4时WT 组的鼻咽温度明显高于 CT 组(P <0.05)。WT 组意识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 NT 组(P <0.01),Steward 评分明显高于 NT 组(P <0.05)。CT 组和 WT 组的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 NT 组(P <0.01)。与拔管前比较,三组患者在拔管后15、40 min 及术后1、3、30 d 的认知功能恢复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1),CT 组和 WT 组在拔管后15、40 min 及术后1、3、30 d的认知功能恢复质量评分明显高于 NT 组(P <0.05),WT 组术后30 d 的认知功能恢复质量评分明显高于 CT 组(P <0.05)。结论 TKA围术期老年患者输注37℃血液及液体并在术区使用39℃冲洗液,可有效防止低体温发生,改善苏醒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刘丹;汪涛;何开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氯胺酮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是一种在大脑皮层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波浪式扩散传导的抑制性脑电活动[1],这种病理现象的特征性表现为病变区域的神经元肿胀、细胞外钾离子及谷氨酸含量升高、局部皮层功能受损[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层扩散性抑制与先兆性偏头痛、癫痫、卒中、脑外伤及脑出血等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3,4]。临床研究显示氯胺酮可以改善皮层扩散性抑制的预后(如降低皮层扩散性抑制相关疾病的症状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5~8],甚至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的发生[9],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临床价值及药物安全窗仍有争议。近年来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转运体以及蛋白对皮层扩散性抑制起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10~12]。鉴于星形胶质细胞在氯胺酮对皮质扩散性抑制中所起的作用尚不确切,因而就此做一综述探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行性从而为脑保护寻找新的靶点。

    作者:刘邱阿雪;方芳;仓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左房粘液瘤伴下肢动脉栓塞一例

    患者,女,61岁,因突发双下肢麻木、感觉及活动障碍,伴胸闷、气促、大汗,腹部隐痛不适,症状逐渐加重就诊。B 超、CT 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腹腔动脉多发栓塞;右肾缺血梗死、脾梗死。超声心动图及胸部 CT 示:左房大,心功能减低,左房内不规则团块约38 mm×30 mm 粘液瘤可能;中度肺动脉高压,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致密影,两侧胸水、肺水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立即急诊全身麻醉行双下肢动脉取栓术。于右股动脉取出长约15 cm 的血栓伴有大量黄白色粘液样物质,股浅动脉取出长约5 cm 的血栓。术毕患者返 ICU,呼吸机辅助通气(SIMV 模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泵注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右支气管黏膜水肿,有大量白色泡沫样痰。当日患者病情恶化,BP 低至75/45 mm Hg,考虑急性心功能不全,与左房粘液瘤有关,立即予以急诊行左房粘液瘤切除术。

    作者:陈鑫;郭松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