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霞;王秀琴;杨丽娟;盛修贵
目的:探讨新生豚鼠海马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佳条件.方法:分离新生24 h内的豚鼠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于DMEM/F12培养基、含体积分数2%B27的培养基及含4 ng/L bFGF的B27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收集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巢蛋白(Nestin)、GFAP及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在含bFGF的B27培养基中,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团.传代培养分化的细胞可见NSE或GFAP免疫阳性细胞.结论:含体积分数2%B27的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bFGF可获得大量新生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作者:席恺;董明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以槲寄生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给兔灌胃.观察灌胃前,灌胃后4 h和8 h各提取物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槲寄生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槲寄生水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有拮抗PAF的作用.
作者:万鼎铭;徐从高;张茂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对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嵴患者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患者植入196枚种植体,患者平均年龄60.6岁.将自体松质骨(Spongiosa)与Bio-OSS(R)混合进行上颌窦提升术,根据情况一期或二期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至少6个月,选用适当的上部修复体进行义齿修复.结果:上颌窦提升术后或/和种植体植入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种植体松动或脱落,供骨区和种植术区均未见并发症.术后12个月PTVs小为-5,X线检查种植体周垂直骨吸收均不超过1 mm.种植体全部稳定地行使功能.结论:应用上颌窦提升术对上颌后牙区萎缩牙槽嵴患者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克豪;Lorenzoni M;Wegscheider WA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但老年患者由于代偿、修复、愈合等能力较差,LC术后仍存在较大潜在危险,故做好术后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2003年以来,本科共收治60岁以上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5例,LC术后恢复良好,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霞;屈清荣;马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并发高钙血症,其发生率约为10%~20%[1].本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失调,但许多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被忽视,延误诊治.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收治恶性肿瘤骨转移并高钙血症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春莲;张靖;王明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可因多种原因而造成再次气管插管辅助通气.2001年至2004年,本科收治的先心病患儿在CICU行再次插管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邱武英;张林虹;周彩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拴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n=72),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和MSCs组,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后MSCs组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BrdU)的2×10 6个MSCs通过颈动脉移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PBS组经颈动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另设假手术组(n=6).分别于术后2d,4 d,6 d,8 d采用神经缺损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系统功能,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及营养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MSCs移植后,在脑内存活、迁徙、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多种神经保护性因子,与其他组相比,MSCs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结论:动脉移植MSCs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自分泌或旁分泌多种神经保护性营养因子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月;许予明;方树友;秦洁;宋波;马兴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由于临床牙冠过短或残根断端位于龈下而无法修复的牙齿,需采用牙冠延长术,以保证修复体有足够的固位及修复后牙周组织的健康[1].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本科对30例32颗前牙行牙冠延长术,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焦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存档蜡块食管癌组织、46例食管正常组织、32例新鲜食管正常及癌组织LRP蛋白的表达;对其中的32例新鲜标本,运用RT-PCR技术检测LRP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LRP蛋白阳性表达率54.3%(44/81),高于正常组织的35.9%(28/78)(x2=5.44,P<0.05).食管癌组织中LRP mRNA的表达水平(0.54±0.05)高于正常组织的(0.39±0.04)(t=2.30,P<0.05).LRP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LRP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耐药性有关,该特性可能独立于病理特征之外.
作者:董鑫;郝志芳;李珊珊;司源;阎爱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利巴韦林在50 g/L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与头孢唑啉钠、苯唑青霉素钠、乳糖酸红霉素、酒石酸柱晶白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地塞米松等10种静脉注射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操作,将50 g/L葡萄糖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混合,再按临床常用量分别将10种静脉药物加入到混合液中,放置0 h,1 h,2 h后,观察各混合液的澄明度,测定pH和不溶性微粒数.结果:混合液外观澄明,pH因药物性质不同而有所变化;≥25 μm微粒数变化不大,个别配伍有少量发现;≥10 μm微粒增加明显.但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利巴韦林与该10种常用药物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张孝祯;张尽廷;莫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多胎妊娠属高危妊娠[1],孕妇并发症多,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加强多胎妊娠产前、产时及产后的护理管理,对于减少母儿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将本院近3 a来共收治多胎妊娠15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爱清;程国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33例EMC组织中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EMC.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78.8%和55.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且与PCNA呈正相关(r=0.446,P=0.005).结论: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细胞增殖活性明显相关,可用来鉴别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作者:史惠蓉;陈志敏;梁爱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术后辅助化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1998年至2000年,作者采用全身化疗+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术后患者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俊叶;申学昌;刘义兴;冯献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作者对本院收治的423例小儿泪囊炎泪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敏;卢跃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贲门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CT扫描对肿瘤术前分期和评估手术切除率有重要价值,但对腔内病变的CT表现研究较少.2000年11月至2003年3月,作者利用自制可调式角度板对96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行臀高头低位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及上消化道造影(GI)进行比较,旨在探讨CT对中晚期贲门癌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庆才;段成洲;郝安林;蒋明;师晓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金叶败毒制剂(JYBD)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HCMV感染细胞模型,应用更昔洛韦(GCV)和JYBD进行干预,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感染细胞HCMV即刻早期基因IE86 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感染细胞的病变进展情况,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染细胞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结果:JYBD与GCV对HCMV IE86 mRNA的表达以及HCMV所致细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受染细胞TNF-α、IL-6的分泌水平,JYBD作用弱于GCV.结论:JYBD可通过抑制HCMV IE基因的转录,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体外抗HCMV作用.
作者:张龑;谭丽;闻良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999年3月至2003年9月,作者用血浆置换术(PE)结合冷上清输注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建社;梅海燕;陈善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以中低位直肠癌较多[1].1999年3月至2003年3月,本科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结合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3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郭胜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单纯聚乙醇酸和聚乳酸共聚物(PLGA)以及经Ⅱ型胶原表面修饰后的PLGA,对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粘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流式细胞仪分离骨髓MSC,以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无血清F-12培养基诱导培养.取2周后MSC,接种于24孔培养板,其中Ⅱ型胶原修饰PLGA材料的12孔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单纯PLGA材料的另12孔.采用RT-PCR、细胞计数、免疫组化、MTT等方法检测细胞生长、粘附及分化情况.结果:诱导后的MSC,表达Ⅱ型前胶原mRNA,且能在经Ⅱ型胶原修饰的PLGA上粘附、增殖,并持续表达Ⅱ型胶原;而单纯PLGA使其脱分化.结论:Ⅱ型胶原能促进经诱导的MSC在PLGA上粘附、增殖并维持软骨细胞表型.
作者:许建中;范东伟;张文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准确测定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pH的底物溶液与肠黏膜提取物反应,计算相应的酶活性;取不同反应时间(45 min,60 min,75 min),不同显色时间(45 min,60 min,75 min)和不同显色剂用量(2.0 ml,2.5 ml,3.0 ml)按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底物溶液与肠黏膜反应的A值作为正交实验的评分标准.结果与结论:由正交实验得出,该方法的佳反应条件为:pH 4.6,水浴75min,显色时间45 min,显色剂用量3.0 ml;批内酶活性(0.029±0.003)U/ml,CV=2.49%,批间酶活性(0.032±0.004)U/ml,CV=4.19%.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作者:何伟;黄磊;吕斌;黄承钰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