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骨转移并高钙血症7例

牛春莲;张靖;王明英

关键词:恶性肿瘤, 骨转移, 高钙血症
摘要: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并发高钙血症,其发生率约为10%~20%[1].本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失调,但许多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被忽视,延误诊治.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收治恶性肿瘤骨转移并高钙血症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类癌122例诊治体会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癌,结构类似癌,生物学特性却与癌不同,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1].1987年4月至2004年9月,本科收治消化道类癌122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连平;谷元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对致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CC)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疼痛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囊组、微囊化BCC组和BCC组,每组8只.分别在3组大鼠的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含空囊的DMEM、微囊化BCC和单纯BCC.移植8周后,对3组大鼠行福尔马林疼痛实验;福尔马林处理后2 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后角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空囊组、BCC组和微囊化BCC组大鼠痛觉行为反应和脊髓后角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均依次减少(P均<0.05).结论:BCC移植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可以抑制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后角C-fos的表达,微囊化BCC效果优于BCC.

    作者:游言文;赵文峰;臧卫东;李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以槲寄生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给兔灌胃.观察灌胃前,灌胃后4 h和8 h各提取物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槲寄生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槲寄生水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有拮抗PAF的作用.

    作者:万鼎铭;徐从高;张茂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窝沟封闭剂治疗早期窝沟龋170颗牙

    窝沟封闭剂涂布窝沟不仅是预防窝沟龋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可用于窝沟可疑龋和初期龋的治疗[1].作者使用窝沟封闭剂治疗早期窝沟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曹俊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河南省住院分娩婴儿出生性别比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住院分娩婴儿出生性别比的水平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抽取1个省级医疗单位、6个市级医疗单位、9个县级医疗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收集16个样本1990年至2003年住院分娩婴儿记录资料,计算活产婴儿的出生性别比.结果:河南省1990年至2003年住院分娩婴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各级医院的出生性别比都表现为第一胎较低,从第二胎起显著增高;县级医院的出生性别比均高于省、市级医院.结论:河南省医院分娩婴儿出生性别比偏高,倾向到医院生育男孩和产前性别鉴定并采取选择性别的人工流产可能是导致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冯慧芬;施学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核型分析

    目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核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显带法对56例M5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M5患者中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为57.14%(32/56).异常核型组完全缓解率25.00%(8/32),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组的58.33%(14/24)(P<0.05).核型异常涉及多的是8号染色体(11/32),表现为±8、t(8;16)和t(8;21).结论:核型异常的M5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孟小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Z)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模型组、正常组(n=9).治疗组、模型组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均造模成功7只.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24 h行RGZ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肾小球病理学变化及细胞外基质(ECM)相对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皮质CT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及模型组肾小球ECM相对面积及肾皮质CTGF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但治疗组2指标均较模型组低(P<0.01);治疗组肾脏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RGZ能改善糖尿病时肾脏的病理变化,延缓肾纤维化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孟晓青;邓安国;朱忠华;杨晓;刘建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观察

    2001年4月至2003年11月,本科对2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中加用平阳霉素治疗,既有效缓解了痛经症状,又保留了子宫,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向华;许雅娟;蒋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宫颈癌组织中VEGF-C和VEGF检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宫颈癌组织(72例癌组织中,Ⅰ、Ⅱ期60例,Ⅲ、Ⅳ期12例;鳞癌60例(高分化19例,中低分化41例),腺癌12例)、1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VEGF、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72%(43/72)和45.83%(33/72),而在正常宫颈组织均无阳性表达,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表达随宫颈癌组织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VEGF表达与癌组织临床分期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组织中2者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宫颈癌组织中VEGF与VEGF-C的表达不相关(x2=0.117,P>0.05).结论:VEGF和VEGF-C 2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在宫颈癌的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乔玉环;张孝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在心衰初步控制后加服倍他乐克,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HRV;出院后随访半年,记录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HRV各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总有效率97.1%(34/35),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再住院率17.1%(6/35),低于对照组42.9%(15/3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CHF,可提高患者HRV,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高寒梅;郭龙枝;裴济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但老年患者由于代偿、修复、愈合等能力较差,LC术后仍存在较大潜在危险,故做好术后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2003年以来,本科共收治60岁以上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5例,LC术后恢复良好,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霞;屈清荣;马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外毒素A对人单个核细胞TNF-α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热杀灭的铜绿假单胞菌(HKPA)及其外毒素A(PEA)对人单个核细胞(PBMC)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1×10 7 CFU/ml HKPA作为诱导物、50μg/L、100 μg/L、200 μg/L、400 μg/L PEA作为抑制物、抗PEA血清作为中和物,诱导PBMC体外产生TNF-α.ELISA法检测TNF-α浓度.结果:对照组HKPA可诱导PB-MC产生一定浓度的TNF-α;当PEA浓度≥100μg/L时,抑制TNF-α的产生(P<0.01),TNF-α浓度与PEA的剂量呈负相关(r=-0.82,P<0.01).抗PEA血清完全中和PEA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TNF-α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KPA在体外可有效诱导PBMC产生TNF-α,PE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TNF-α的产生.

    作者:邓予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哮喘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1、CD23及血清IgE测定

    目的:研究哮喘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1、CD23表达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48例哮喘发作期儿童和29例哮喘缓解期儿童外周血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gE水平,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哮喘发作组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缓解组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726,0.739,0.714,P均<0.05).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与血清IgE水平不相关.结论:CD21、CD23的表达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目的:探讨新生豚鼠海马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佳条件.方法:分离新生24 h内的豚鼠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于DMEM/F12培养基、含体积分数2%B27的培养基及含4 ng/L bFGF的B27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收集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巢蛋白(Nestin)、GFAP及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在含bFGF的B27培养基中,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团.传代培养分化的细胞可见NSE或GFAP免疫阳性细胞.结论:含体积分数2%B27的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bFGF可获得大量新生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作者:席恺;董明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IL-6、TNF-α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L-6((220.08±31.82)ng·L-1)、TNF-α((1.79±0.25)μg·L-1)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114.63±14.63)ng·L-1、(1.16±0.13)μg·L-1)(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L-6((246.27±22.76)ng·L-1)、TNF-α((1.99±0.17)μg·L-1)水平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者((199.13±20.79)ng·L-1、(1.60±0.14)μg·L-1)(P<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结论:IL-6、TNF-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玉山;张曦;张展;鄢文海;贾莉婷;胡玉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4例

    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常用方案,但部分患者存在原发耐药或缓解后复发.近年来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反应停,thalidomide)有治疗MM作用,并且对难治复发者也有效[1,2].作者应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24例MM,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清;李琳;张茵;臧玉柱;席雨人;李晓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

    肝脏对甲状腺的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可使肝细胞受损[2].作者通过检测甲亢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探讨甲亢对肝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杨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微小病毒B19 VP2蛋白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表达人微小病毒B19的重组蛋白抗原,为建立ELISA方法诊断B19病毒感染提供特异性抗原.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B19 VP2基因,将之插入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后再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用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表达 产物经亲合层析柱纯化得到VP2重组蛋白抗原.用B19 VP2 IgG对该蛋白进行了Western-Blot分析.结果:筛选出2株B19 VP2蛋白抗原高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表达VP2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4.6%.结论:VP2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

    作者:胡军;王岚;宋建伟;陈宗德;赵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转人CD59基因小鼠对人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转基因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人CD59(hCD59)基因对人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建立转hCD59基因小鼠,采用PCR、Southern blot方法检测hCD59基因的整合,流式细胞仪检测hCD59蛋白的表达,人血清体外灌注转基因小鼠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补体C9及IgG评估排斥反应的情况.结果:转基因小鼠hCD59基因表达强度为人外周血白细胞的35%~120%,转基因小鼠体外灌注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心脏补体C9沉积明显减少.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hCD59可以减轻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作者:武玉东;刘秉乾;李胜芝;李光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Ⅱ型胶原修饰后的PLGA对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及分化的影响

    目的:了解单纯聚乙醇酸和聚乳酸共聚物(PLGA)以及经Ⅱ型胶原表面修饰后的PLGA,对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粘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流式细胞仪分离骨髓MSC,以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无血清F-12培养基诱导培养.取2周后MSC,接种于24孔培养板,其中Ⅱ型胶原修饰PLGA材料的12孔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单纯PLGA材料的另12孔.采用RT-PCR、细胞计数、免疫组化、MTT等方法检测细胞生长、粘附及分化情况.结果:诱导后的MSC,表达Ⅱ型前胶原mRNA,且能在经Ⅱ型胶原修饰的PLGA上粘附、增殖,并持续表达Ⅱ型胶原;而单纯PLGA使其脱分化.结论:Ⅱ型胶原能促进经诱导的MSC在PLGA上粘附、增殖并维持软骨细胞表型.

    作者:许建中;范东伟;张文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