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亚低温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王新军;赵普学;寿纪新;李培栋;单峤;赵忠伟;刘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亚低温, 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对照组.亚低温组33例,均于术后2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8~72 h,肛温维持在35.0~35.5℃.对照组32例,体温维持在37.0~37.5℃.2组其他治疗相同.监测降温期间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气.2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适时恰当应用亚低温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莱茵衣藻叶绿体atpA启动子在杜氏盐藻中转录活性的检测

    目的:验证莱茵衣藻叶绿体atpA启动子在杜氏盐藻叶绿体中的转录活性.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报告基因,将报告基因插入莱茵衣藻叶绿体atpA启动子与rbcL终止子之间,构建载体pSP71-atpA-EGFP,用基因枪法转入杜氏盐藻叶绿体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基因在atpA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以验证atpA启动子在杜氏盐藻叶绿体中的生物活性.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在杜氏盐藻叶绿体中得到了表达.结论:莱茵衣藻叶绿体atpA启动子在杜氏盐藻叶绿体中有转录起始活性,可以应用于杜氏盐藻的叶绿体转化.

    作者:潘卫东;吕玉民;张贵星;牛向丽;侯桂琴;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期唇裂修补76例

    先天性唇裂是一种口腔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我国发病率高达1.82%[1].关于先天性唇裂的修补时间一直存在争论,传统的观点认为唇裂修补术的佳时间为出生为3~6个月,也有学者主张在新生儿期施术[2].作者对本院1992年至2002年间收住的新生儿唇裂患儿76例行唇裂修补术,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建华;苏智勇;王永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P62的表达及与P53、Rb的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P62的表达及其与P53和Rb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4例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中P62、P53和Rb的表达水平.结果:4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62、P53、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70.5%、45.4%;P62胞核阳性为36.4%、胞浆阳性为9.1%,胞核胞浆同时阳性为22.7%;P62细胞核、细胞浆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P53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相关(P<0.05);Rb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相关(P<0.01),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62阳性表达与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82,P<0.05),而与Rb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s=-0.78,P<0.05).结论:P62、P53、Rb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它们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对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任秀花;赵培荣;郭坤;阎爱华;李珊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脱水机运行故障后组织标本的处理方法

    近几年来自动脱水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医院病理科,在使用过程中一些意外因素,如断电、电压过低、人为操作不当等,均可以使脱水机停止运行,使制片不能按时完成,或者出现盛有组织标本的脱水篮悬吊在空中,使标本干枯、变形以至硬脆,给病理制片带来很大困难.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作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廷谊;孔令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用基因枪法将bar基因导入杜氏盐藻及转基因藻株的检测

    目的:探讨基因枪转化方法不同轰击条件和启动子的选择对转化杜氏盐藻的影响.方法:以抗除草剂(bar)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杜氏盐藻.通过草丁膦筛选培养获得转化藻株,对转化藻株进行分析.结果:在氦气压力为100 L/min条件下,微弹轰击2次比微弹轰击1次或3次的效果都好;杜氏盐藻碳酸酐酶(CA1)基因启动子可驱动bar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瞬时表达,而双拷贝碳酸酐酶(DCA1)基因启动子可驱动bar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稳定表达.结论:在氦气压力为100 L/min条件下微弹轰击2次,可能是基因枪法转化杜氏盐藻的较好转化条件.在转基因杜氏盐藻研究中,DCA1基因启动子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启动子类型.

    作者:吕玉民;谢华;牛向丽;姜国忠;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并发血脂异常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与慢性炎症有关[1],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可作为慢性炎症的标志物.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中较少可降低血浆CRP的水平,国外近报道,普伐他汀能降低血浆CRP浓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甚少,为证实普伐他汀能否降低血浆中CRP浓度,作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郭应先;刘怀霖;刘祥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国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nstatin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canstatin重组蛋白.方法:用Trizol试剂提取人肝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canstatin的cDNA,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分析.将canstatin cDNA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而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canstatin cDNA克隆入质粒pET30a(+)获得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ans,canstatin的cDNA长度为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ans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5%.结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hCans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canstatin重组蛋白.

    作者:侯卫红;袁保梅;王天云;柴玉荣;侯桂琴;王建民;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的变化

    肾脏前列腺素(PGs)是调节肾脏功能的主要激素系统之一,该系统的异常与肾病恶化有关[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尿中PGs代谢产物的变化能反映肾脏PGs合成改变[2].因此,作者测定了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尿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为探讨其病理生理和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云;马利军;李建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细胞锌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红细胞锌的方法.方法:取一定体积的红细胞,低渗破膜,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86%~1.86%.回收率为94.67%~97.60%.结论:方法简便,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为测定红细胞锌的良好方法.

    作者:张洪权;常爱武;吴予明;吴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杜氏盐藻2种碳酸酐酶基因5'上游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盐藻2种碳酸酐酶基因(DCA1、CA1)5'上游区序列,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Dra I、EcoR v、PvuⅡ和Stu 14种平端限制内切酶分别酶切盐藻基因组DNA,并与衔接头连接,构建成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GWL1、GWL2、GWL3和GWL4;巢式PCR方法从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中扩增DCA1和CA1基因5'上游区序列,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DCA1基因,在GWL1、GWL3中分别扩增出约1.3kb和4.5kb的特异带,而CA1基因,则在GWL2、GWL4中分别扩增出1.7kb和2.5kb的特异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序列的3'端与已知DCA1、CA1基因cDNA 5'端序列完全一致.该2序列均有多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保守序列(如TATA-box、CAAT-box)和富含GT的重复序列等许多相似之处.结论:采用基因组步行方法从已知cDNA周围未知启动子或其他调控区域中克隆得到的DCA1、CA1基因的5'上游区序列,可能是2种新的杜氏盐藻碳酸酐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

    作者:吕玉民;姜国忠;牛向丽;谢华;张贵星;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带血管蒂包皮与交叉皮瓣一期修复尿道下裂38例

    1991年以来,作者采用带血管蒂包皮与交叉皮瓣覆盖对38例尿道下裂进行一期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孙永恒;乔保平;王昀;石奇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生化修饰疗法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64例

    自1997年3月以来,本科采用生化修饰疗法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64例,现对其疗效及毒性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杨家梅;田薇薇;刘萍;李海峰;李苏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尼莫地平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尼莫地平标准参比制剂和待测制剂120 mg,采用HPLC法测定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2种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AUC分别为(143.1±9.9)μg@h@L-1和(137.0±7.3)μg@h@L-1,Cmax分别为(83.1±7.4)μg@L-1和(80.8±4.6)μg@L-1,Tmax分别为(1.00±0.00)h和(1.06±0.17)h.待测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0±5.9)%.经双向单侧t检验证明,2种制剂的AUC、Cmax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乔海灵;郜娜;张莉蓉;张启堂;刘凤芝;郭玉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养育环境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养育环境的家庭和幼儿机构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幼儿园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选择郑州市4个不同的日托型幼儿园,对其4~6.5岁的在园儿童进行调查,包括儿童生活经历、家庭及父母一般情况;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对儿童进行智商(IQ)测量.结果: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组间儿童IQ不同(P<0.05);儿童主要带养人不是父母者占51.66%,带养人文化程度不同组间儿童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不吸烟组其儿童IQ显著高于父亲吸烟组(P<0.05~0.01);教育环境较好幼儿园儿童IQ显著高于生活环境较好、教育环境一般组儿童IQ(P<0.01),教育环境一般、生活环境较好组儿童IQ与两方面皆一般组儿童IQ比较,男P<0.05,女P>0.05.结论:主要带养人的文化程度对儿童IQ存在明显影响.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相对于生活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娄晓民;胡巧云;吴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内窥镜手术142例临床分析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以往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很难彻底清除病灶.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3月至2001年2月,作者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患者142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林;朱洪海;娄卫华;董明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创

    目的:构建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k),并观察能否在食管癌细胞株中表达.方法:将HsV-tk的cDNA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pcDNA3-tk.后者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食管癌细胞株Eca-109,通过高剂量的G418选择培养,筛选出抗性克隆.经RT-PCR检测确定HsV-tk基因是否能在转染细胞内转录.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k,并且在pcDNA3-tk转染的食管癌细胞内发现tk基因的mRNA.结论:含HsV-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

    作者:李杰;郭玉忠;谢华;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郑州市某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市某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某区10个居委会,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22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控制状况、用药情况、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等进行调查,并采空腹及早餐后2 h静脉血测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较差的比例为32.2%,餐后2 h血糖控制较差的比例为41.4%;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结合起来评价某区中的现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达到病情控制良好标准者占全部患者的40.5%;37.9%的患者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67.8%患者一直坚持用药,绝大多数患者(85.5%)监测次数过少.结论:郑州市某区人群中的多数糖尿病患者(59.5%)的病情控制不良,同时对饮食治疗、病情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应针对性地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状况.

    作者:张卫东;袁媛;郗园林;胡东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支架置入50例

    60%的食管癌患者发现时已失去了外科手术机会[1],该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且易并发食管气管瘘,这些均导致患者进食不良和预后不好.本科自1995年以来对5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带膜金属内支架置人术,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任建庄;韩新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

    1998年9月至2000年12月,作者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郑若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亚低温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亚低温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对照组.亚低温组33例,均于术后2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8~72 h,肛温维持在35.0~35.5℃.对照组32例,体温维持在37.0~37.5℃.2组其他治疗相同.监测降温期间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气.2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适时恰当应用亚低温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新军;赵普学;寿纪新;李培栋;单峤;赵忠伟;刘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