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郭玉忠;谢华;薛乐勋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结肠上皮水、电解质转运的影响和内在的机制.方法: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用短路电流(Isc)技术,体外测量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变化.结果:离体大鼠远端结肠,在基础状态下的跨上皮电位差(PD)和Isc分别为(-5.5±0.8)mV(n=8)(黏膜面为负)和(60.3±6.7)μA/cm2(n=16),Rt为(94.9±5.9)Ω@cm2.在结肠上皮的基底膜加入川芎嗪(0.01~5 mmoL/L),能记录到一个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的短路电流,EC50为0.5 mmol/L(n=16);将Cl-或HCO3-从溶液中替换,分别抑制了该电流的58.4%(n=5,P<0.01)和70.8%(n=4,P<0.01),2种离子都被替换时,该电流减少了98.1%(n=6,P<0.001);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能被顶膜Cl-通道阻断剂DPC(2 mmol/L)(一种非选择性的Cl-通道阻断剂)和glibenclamide(1mmol/L)[囊性纤维变性跨膜电导调节器(CFTR)的特异性阻断剂]完全阻断,但对DIDS(100 mmol/L)[Ca2+激活的Cl-通道(CaCC)阻断剂]不敏感;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Na+通道阻断剂amiloride(10 mmol/L)或将Na+从顶膜侧的溶液中替换,不影响随后川芎嗪产生的短路电流;将Na+从结肠上皮基底膜侧的溶液中替换或从顶膜和基底膜侧同时替换,完全抑制了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在结肠上皮的基底膜加入Na+-K+-Cl-共转运体(NKCC)阻断剂bumetanide(100 mmol/L)或基底膜Na+HCO3-共转运体(NBC)和Cl-/HCO3-交换器抑制剂DIDS(100 mmol/L)分别使川芎嗪产生的短路电流减少了89.3%(n=6,P<0.001)和68.9%(n=4,P<0.01),DIDS对川芎嗪的抑制作用与HCO3-从溶液中替换时产生的抑制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膜非选择性K+通道阻断剂Ba2+(3 mmol/L)完全抑制了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n=4,P<0.001),基底膜Ca2+激活的K+通道阻断剂TEA(5 mmol/L)对此电流无影响;用BAPTA-AM(100 mmol/L)螯合细胞内、外的Ca2+,不影响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结论:川芎嗪能刺激大鼠远端结肠上皮分泌Cl-和HC03-,作用呈量效关系;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是由位于结肠上皮顶膜的CFTR,以及位于基底膜的Na+-K+泵、NKGC、NBC、Cl-/HCO3-交换器和基底膜K+通道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邢莹;何琼;朱进霞;陈小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营养不良和进行性体重下降是癌症晚期常见的并发症,而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又可使此症状加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1],因此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999年10月至2002年6月,作者观察了中晚期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服用甲孕酮与不用甲孕酮相比,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对化疗的耐受性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欣爱;樊青霞;王瑞林;王留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因枪转化方法不同轰击条件和启动子的选择对转化杜氏盐藻的影响.方法:以抗除草剂(bar)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杜氏盐藻.通过草丁膦筛选培养获得转化藻株,对转化藻株进行分析.结果:在氦气压力为100 L/min条件下,微弹轰击2次比微弹轰击1次或3次的效果都好;杜氏盐藻碳酸酐酶(CA1)基因启动子可驱动bar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瞬时表达,而双拷贝碳酸酐酶(DCA1)基因启动子可驱动bar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稳定表达.结论:在氦气压力为100 L/min条件下微弹轰击2次,可能是基因枪法转化杜氏盐藻的较好转化条件.在转基因杜氏盐藻研究中,DCA1基因启动子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启动子类型.
作者:吕玉民;谢华;牛向丽;姜国忠;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根据已扩增的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的部分序列,利用5'RACE的方法扩增其5'上游未知片段.方法:根据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已知的部分序列,设计一条磷酸化反转录引物、2对特异性反向PCR引物.提取盐藻细胞mRNA,利用5'RACE的方法反转录成cDNA,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5'上游序列,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中,经筛选后测序,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盐藻中所获得的cDNA片段,核苷酸长度为431 bp,编码143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下列物种的硝酸盐还原酶进行同源性比较:Dunaliellatertiolecta为83%,衣藻为68%,团藻为66%,小球藻为64%.结论:所克隆的序列为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
作者:谢华;许培荣;姜国忠;吕玉民;郭玉忠;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压积红细胞大量应用于临床,由于压积红细胞去除了血浆,大量输注,出现止凝血障碍,手术后伤口渗血、出血,止血效果差[1].而新鲜冰冻血浆(FFA),由于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止血效果好[2].现将236例FFA应用于外科手术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汪群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儿童突眼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作者收集了本院CT室1987年4月至2003年3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的45例突眼儿童的CT资料,旨在探讨不同病因突眼的CT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高雪梅;周志刚;赵艺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复发性口疮(RAU)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微量元素(TE)的变化.方法:用Disilvestro方法测定5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SOD活性,用光谱分析仪测定锌(Zn)、铜(Cu)、铁(Fe)含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复发性口疮患者血液中SOD活性((17.13±2.26)u/ml)较正常人((21.08±1.46)u/ml)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Zn((0.712 7±0.069 8)mg/L)、Fe((1.029 1±0.121 6)mg/L)含量低于正常人Zn((0.963 9±0.129 3)mg/L)、Fe((1.285 8±0.127 1)mg/L)含量(P<0.01),Cu的含量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AU的发病过程中SOD活性及Zn、Fe含量低下可能是RAU多因素致病环节,可提高SOD活性和适当补充锌、铁制剂治疗RAU患者.
作者:季旭东;石晶;韩冰;曲旭红;石爱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组)与106例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的MTHFR基因677碱基C-T的突变情况.结果: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HFR基因677位点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27.2%)明显高于对照组(15.1%),P<0.05;变异型等位基因(T)频率为0.55,高于正常对照0.38,P<0.05.结论:提示MTHFR基因纯合突变型(T/T)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遗传性风险因子,为探讨血栓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贺颖;连建华;齐华;郑红;游文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3'旁侧序列的2种PCR方法.方法:用pvuⅡ、EcoRV和Stu I 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盐藻基因组DNA后,供2种PCR用,一种是连接介导法PCR(LMPCR),与用人工合成的适配子相连并用适配子引物和盐藻肌动蛋白基因特异引物扩增未知序列;另一种是反向PCR(IPCR),酶切后的DNA自身环化做模板,用2对基因特异引物反向扩增.结果:2轮PCR后,LMPCR中得到大量的非特异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发现许多产物是由适配子引物AP2单独扩增引起.而反向PCR在得到pvuⅡ和Stu I消化的自连文库中扩增得到2.5kb特异产物,经测序发现,片段两侧为基因特异引物,部分序列与已知序列相一致.Southern也进一步证实了IPCR扩增片段来源于盐藻基因组DNA.结论:IPCR技术在克隆基因旁侧序列时优于LMPCR方法.
作者:姜国忠;谢华;郭玉忠;范天黎;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院神经内科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2月,采用颅脑穿刺治疗脑出血57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经系统、精心护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方法:20例PDR伴不同程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人及无眼病的尸体眼10眼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IGF-1及EGF的含量.结果: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IGF-1及E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玻璃体与血清中IGF-1及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高表达IGF-1及EGF,IGF-1及EGF在P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宏;王新;朱冬梅;高延庆;张蕾;李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作者完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LAVH)术53例,并与同期经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21例作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富梅;段社教;王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尼莫地平标准参比制剂和待测制剂120 mg,采用HPLC法测定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2种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AUC分别为(143.1±9.9)μg@h@L-1和(137.0±7.3)μg@h@L-1,Cmax分别为(83.1±7.4)μg@L-1和(80.8±4.6)μg@L-1,Tmax分别为(1.00±0.00)h和(1.06±0.17)h.待测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0±5.9)%.经双向单侧t检验证明,2种制剂的AUC、Cmax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乔海灵;郜娜;张莉蓉;张启堂;刘凤芝;郭玉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红细胞锌的方法.方法:取一定体积的红细胞,低渗破膜,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86%~1.86%.回收率为94.67%~97.60%.结论:方法简便,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为测定红细胞锌的良好方法.
作者:张洪权;常爱武;吴予明;吴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有很高的病死率,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本科采用持续引流与尿激酶脑室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脑室内出血1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斌;林泽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和胰腺炎甘氨酸治疗组(1g/kg).分别测定各组6 h、12 h和24 h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胰、肺匀浆中谷胱甘肽(GSH)、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观察胰、肺病理学变化并比较各组动物3 d.结果:与胰腺炎组比较,采用甘氨酸治疗后,对各时相的淀粉酶和胰、肺的GSH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24 h血清TNFα水平;甘氨酸不改变胰MPO和病变程度,明显降低肺MPO活性并改善急性肺损伤,提高生存率.结论:甘氨酸治疗不改善胰腺炎时胰腺局部病变,但可减轻其并发的肺损伤,可能与其抑制白细胞浸润激活有关.
作者:刘超;庞志刚;郑蔚;王广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杜氏盐藻与其他藻类和高等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将杜氏盐藻的叶绿体16S rRNA序列与一些藻类和陆生植物叶绿体的16S rRNA序列资料进行同源性比较与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进化树显示整个植物界明显分为3个大的类群: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金藻门、褐藻门、硅藻门和甲藻门形成一个类群,裸藻门单独形成一个类群,而绿藻门和陆生高等植物共同形成一个大的类群.陆生高等植物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拥有一个共同的绿藻祖先,而杜氏盐藻、莱茵衣藻等所归属的团藻目则与其他绿藻及高等植物分离,独立形成一个极为分散的类群.结论:杜氏盐藻所隶属的团藻目属于较为原始的绿藻,彼此之间亲缘关系较远,而且与进化主干上的其他绿藻及高等植物较早分离.
作者:潘卫东;张娟;张贵星;袁保梅;王建民;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釉原蛋白基因在良恶性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为判断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程度寻找有效指标.方法:收集存档的良恶性成釉细胞瘤标本72例,其中良性55例(包括滤泡型18例,丛状型20例,棘皮瘤型11例和颗粒细胞型6例),恶性17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釉原蛋白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12例牙胚标本作阳性对照.结果:釉原蛋白mRNA阳性表达位于肿瘤性上皮细胞胞浆内,55例良性肿瘤中,42例呈阳性表达(76.4%),各组织学类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17例有2例呈阳性表达(11.8%),其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成釉细胞瘤(P<0.01).结论:釉原蛋白基因可以作为判断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程度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作者:刘进忠;崔淑霞;汪说之;陈新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60例星形细胞,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间变星形细胞瘤24例,胶质母细胞瘤18例,另取因脑外伤需手术减压患者12例的脑组织做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0%.其中星形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030±0.006,阳性率为44.4%;间变星形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090±0.003,阳性率为50%;胶质母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16±0.01,阳性率为55.6%.不同类星形细胞瘤组织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强度却随着肿瘤恶性级别的升高显著增强,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脑组织中未能检出bcl-2基因表达.结论:bcl-2基因表达上调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乃至间变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强度是反创映星形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付振峰;王载;谭占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脓疱型银屑病是较严重的银屑病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泛发性无菌性脓疱,发病急,临床症状重,多伴有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1].以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此法虽近期疗效尚可,但长期应用导致众多副作用,且使重症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从而限制其临床常规应用[2].作者选用穿琥宁和阿维A、氨甲蝶呤(MTX)联合应用治疗26例脓疱型银屑病,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李冬芹;李喜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