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林;朱洪海;娄卫华;董明敏
目的:观察抗氧化治疗(丙丁酚+VitE)对高脂饮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其所引起的肾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单肾切除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正常大鼠饲料)、高脂饮食组(10只,大鼠饲料含质量分数1.5%胆固醇、0.5%胆酸、5%动物油)、治疗组(10只,高脂饮食加丙丁酚500 mg/d、VitE 50 IU/d).治疗12周后测定肾功能、肾组织MDA含量,观察肾脏病理切片中间质病变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胶原I和TGF-β1的表达.结果: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治疗组肾功能改善,肾组织MDA含量降低,肾间质病变减轻,肾组织胶原I和TGF-β1的表达减弱.结论:抗氧化剂可减轻高脂饮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同时抑制肾间质TGF-β1的表达.提示抗氧化剂可能通过此下调作用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刘章锁;王国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60例星形细胞,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间变星形细胞瘤24例,胶质母细胞瘤18例,另取因脑外伤需手术减压患者12例的脑组织做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0%.其中星形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030±0.006,阳性率为44.4%;间变星形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090±0.003,阳性率为50%;胶质母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16±0.01,阳性率为55.6%.不同类星形细胞瘤组织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强度却随着肿瘤恶性级别的升高显著增强,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脑组织中未能检出bcl-2基因表达.结论:bcl-2基因表达上调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乃至间变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强度是反创映星形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付振峰;王载;谭占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本院成功实施2例经侧方入路枢椎齿状突切除手术,术后护理如下.
作者:张振香;周文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9月至2000年12月,作者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郑若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养育环境的家庭和幼儿机构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幼儿园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选择郑州市4个不同的日托型幼儿园,对其4~6.5岁的在园儿童进行调查,包括儿童生活经历、家庭及父母一般情况;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对儿童进行智商(IQ)测量.结果: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组间儿童IQ不同(P<0.05);儿童主要带养人不是父母者占51.66%,带养人文化程度不同组间儿童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不吸烟组其儿童IQ显著高于父亲吸烟组(P<0.05~0.01);教育环境较好幼儿园儿童IQ显著高于生活环境较好、教育环境一般组儿童IQ(P<0.01),教育环境一般、生活环境较好组儿童IQ与两方面皆一般组儿童IQ比较,男P<0.05,女P>0.05.结论:主要带养人的文化程度对儿童IQ存在明显影响.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相对于生活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娄晓民;胡巧云;吴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铜绿微囊藻在铜离子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学效应和其培养的佳铜离子浓度.方法:根据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浓度铜离子中的生长,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类金属硫蛋白(MTL)的变化进行实验.结果:①在10-5~10.mol/L范围内,Cu2+浓度越高,对微囊藻生长的抑制越强,铜绿微囊藻生长适的cu2+的浓度为10-6mol/L.②低浓度(10-7~10-6mol/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SOD活性没有诱导作用,但可以作为微量元素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中浓度(10-5~10-4mol/L)的Cu2+能够诱导铜绿微囊藻SOD活性增强;而高浓度(10-3~10-2mol/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③10-5mol/L Cu2+能诱导铜绿微囊藻产生MTL,且量大;10-6mol/L Cu2+诱导铜绿微囊藻产生MTL的量较小;10-3mol/L 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诱导生成MTL的量少.6~9 d诱导MTL的量大,抗性株在相同时间内诱导MTL的量远大于野生株.结论: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可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活动,10-6moL/L的铜离子是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适浓度.
作者:刘红涛;李杰;席宇;赵以军;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离筛选高铜离子抗性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并研究其抗性机制及对铜离子的富积效果.方法:将抗性株与野生株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离子的BGll培养基中,在不同时间段取样过滤,分析过滤液中铜离子的残留量.结果:在相同时间内,抗性株比野生株产生类金属硫蛋白(MTL)的量要大,培养基中Cu2+减少主要发生在培养后24 h以前.抗性株在24 h之前对Cu2+富积较快,24h的去除率为48.87%,96 h的去除率为80.77%;而野生株在24 h之前对Cu2+富积相对较慢,24 h去除率为20.88%,96 h的去除率为34.29%.结论:利用抗性株铜绿微囊藻治理高铜离子污染源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红涛;侯桂琴;席宇;赵以军;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儿童突眼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作者收集了本院CT室1987年4月至2003年3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的45例突眼儿童的CT资料,旨在探讨不同病因突眼的CT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高雪梅;周志刚;赵艺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红细胞锌的方法.方法:取一定体积的红细胞,低渗破膜,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86%~1.86%.回收率为94.67%~97.60%.结论:方法简便,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为测定红细胞锌的良好方法.
作者:张洪权;常爱武;吴予明;吴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作者完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LAVH)术53例,并与同期经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21例作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富梅;段社教;王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时T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的变化.方法:将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并发肺部感染组和肺部正常组38例,采用桥联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与健康对照组52例比较.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组CD3(64.69%±5.40%)、CD4(41.15%±9.07%)、CD4/CD8(1.40±0.22)比值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70.65%±4.39%,48.02%±8.27%,1.96±0.24)降低,CD8(30.08%±7.87%)、TNFα(197.24±23.51 n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4.42%±7.10%,57.62±21.64 ng@L-1)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细胞因子TNFα可能是影响肺部感染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献;陈品;屈宝华;齐进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覆膜内支架置入气道治疗胸腔胃-气道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根据胸腔胃-气道瘘口的位置、大小、数目选择内支架.透视下,6例患者8处瘘在气道内置入8枚气道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6例内支架均置入成功,瘘口完全封闭,即刻消除呛咳症状.5例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1例支架置入5 d后支架移位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随访4~15个月,3例死于机体衰竭,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正常生活至今.结论:气道覆膜内支架能有效封堵胸腔胃-气道瘘,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可靠.
作者:韩新巍;吴刚;李永东;高雪梅;杨瑞民;李天晓;马南;王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院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共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5000例,其中208例应用于急腹症的诊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万德礼;刘树清;司亚卿;杨菊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3'旁侧序列的2种PCR方法.方法:用pvuⅡ、EcoRV和Stu I 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盐藻基因组DNA后,供2种PCR用,一种是连接介导法PCR(LMPCR),与用人工合成的适配子相连并用适配子引物和盐藻肌动蛋白基因特异引物扩增未知序列;另一种是反向PCR(IPCR),酶切后的DNA自身环化做模板,用2对基因特异引物反向扩增.结果:2轮PCR后,LMPCR中得到大量的非特异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发现许多产物是由适配子引物AP2单独扩增引起.而反向PCR在得到pvuⅡ和Stu I消化的自连文库中扩增得到2.5kb特异产物,经测序发现,片段两侧为基因特异引物,部分序列与已知序列相一致.Southern也进一步证实了IPCR扩增片段来源于盐藻基因组DNA.结论:IPCR技术在克隆基因旁侧序列时优于LMPCR方法.
作者:姜国忠;谢华;郭玉忠;范天黎;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与慢性炎症有关[1],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可作为慢性炎症的标志物.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中较少可降低血浆CRP的水平,国外近报道,普伐他汀能降低血浆CRP浓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甚少,为证实普伐他汀能否降低血浆中CRP浓度,作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郭应先;刘怀霖;刘祥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区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核酸内切酶Not I和Kpn I酶切报告基因GFP,插入pcDNA3.1(+)载体,得到pcDNA3.1(+)-GFP(PG)载体;用PCR方法扩增hTERT基因ATG上游的启动子序列,测序后用核酸内切酶BglⅡ和Kpn I酶切插入PG载体,得到pcDNA3.1(+)-GFP-hTERT(PGT)载体.将PGT载体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系,经G418筛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克隆得到的启动子序列与文献相符,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方向正确,含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序列.经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系,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的阳性克隆.结论:克隆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序列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启动子活性.
作者:郭玉忠;李杰;姜国忠;王建民;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尼莫地平标准参比制剂和待测制剂120 mg,采用HPLC法测定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2种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AUC分别为(143.1±9.9)μg@h@L-1和(137.0±7.3)μg@h@L-1,Cmax分别为(83.1±7.4)μg@L-1和(80.8±4.6)μg@L-1,Tmax分别为(1.00±0.00)h和(1.06±0.17)h.待测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0±5.9)%.经双向单侧t检验证明,2种制剂的AUC、Cmax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乔海灵;郜娜;张莉蓉;张启堂;刘凤芝;郭玉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克隆盐藻2种碳酸酐酶基因(DCA1、CA1)5'上游区序列,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Dra I、EcoR v、PvuⅡ和Stu 14种平端限制内切酶分别酶切盐藻基因组DNA,并与衔接头连接,构建成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GWL1、GWL2、GWL3和GWL4;巢式PCR方法从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中扩增DCA1和CA1基因5'上游区序列,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DCA1基因,在GWL1、GWL3中分别扩增出约1.3kb和4.5kb的特异带,而CA1基因,则在GWL2、GWL4中分别扩增出1.7kb和2.5kb的特异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序列的3'端与已知DCA1、CA1基因cDNA 5'端序列完全一致.该2序列均有多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保守序列(如TATA-box、CAAT-box)和富含GT的重复序列等许多相似之处.结论:采用基因组步行方法从已知cDNA周围未知启动子或其他调控区域中克隆得到的DCA1、CA1基因的5'上游区序列,可能是2种新的杜氏盐藻碳酸酐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
作者:吕玉民;姜国忠;牛向丽;谢华;张贵星;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免疫标记物穿孔素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肾移植手术后近期稳定患者30例,AR 18例,肾移植手术后长期稳定患者1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L,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PBL中穿孔素表达.结果:AR患者PBL穿孔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肾功能近期与长期稳定组(60.95%vs 16.66%),并且穿孔素表达出现的时间可比AR的临床表现出现早2~3 d,AR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显著降低PBL穿孔素阳性细胞数.结论:穿孔素是一种有价值的AR标志物,对PBL中穿孔素表达的动态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可能发生的AR.
作者:杜斌;薛武军;田普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因枪转化方法不同轰击条件和启动子的选择对转化杜氏盐藻的影响.方法:以抗除草剂(bar)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杜氏盐藻.通过草丁膦筛选培养获得转化藻株,对转化藻株进行分析.结果:在氦气压力为100 L/min条件下,微弹轰击2次比微弹轰击1次或3次的效果都好;杜氏盐藻碳酸酐酶(CA1)基因启动子可驱动bar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瞬时表达,而双拷贝碳酸酐酶(DCA1)基因启动子可驱动bar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稳定表达.结论:在氦气压力为100 L/min条件下微弹轰击2次,可能是基因枪法转化杜氏盐藻的较好转化条件.在转基因杜氏盐藻研究中,DCA1基因启动子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启动子类型.
作者:吕玉民;谢华;牛向丽;姜国忠;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