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段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9例治疗体会

刘德超;王爱芳;李志猛;顾玉彬

关键词:巨结肠, 先天性, 肛门, 外科
摘要:本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经肛门内括约肌纵切结肠直肠心形吻合术治疗短段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9例.现对其手术操作过程、疗效及近期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川芎嗪在促进大鼠结肠上皮细胞Cl-和HCO3-分泌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结肠上皮水、电解质转运的影响和内在的机制.方法: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用短路电流(Isc)技术,体外测量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变化.结果:离体大鼠远端结肠,在基础状态下的跨上皮电位差(PD)和Isc分别为(-5.5±0.8)mV(n=8)(黏膜面为负)和(60.3±6.7)μA/cm2(n=16),Rt为(94.9±5.9)Ω@cm2.在结肠上皮的基底膜加入川芎嗪(0.01~5 mmoL/L),能记录到一个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的短路电流,EC50为0.5 mmol/L(n=16);将Cl-或HCO3-从溶液中替换,分别抑制了该电流的58.4%(n=5,P<0.01)和70.8%(n=4,P<0.01),2种离子都被替换时,该电流减少了98.1%(n=6,P<0.001);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能被顶膜Cl-通道阻断剂DPC(2 mmol/L)(一种非选择性的Cl-通道阻断剂)和glibenclamide(1mmol/L)[囊性纤维变性跨膜电导调节器(CFTR)的特异性阻断剂]完全阻断,但对DIDS(100 mmol/L)[Ca2+激活的Cl-通道(CaCC)阻断剂]不敏感;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Na+通道阻断剂amiloride(10 mmol/L)或将Na+从顶膜侧的溶液中替换,不影响随后川芎嗪产生的短路电流;将Na+从结肠上皮基底膜侧的溶液中替换或从顶膜和基底膜侧同时替换,完全抑制了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在结肠上皮的基底膜加入Na+-K+-Cl-共转运体(NKCC)阻断剂bumetanide(100 mmol/L)或基底膜Na+HCO3-共转运体(NBC)和Cl-/HCO3-交换器抑制剂DIDS(100 mmol/L)分别使川芎嗪产生的短路电流减少了89.3%(n=6,P<0.001)和68.9%(n=4,P<0.01),DIDS对川芎嗪的抑制作用与HCO3-从溶液中替换时产生的抑制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膜非选择性K+通道阻断剂Ba2+(3 mmol/L)完全抑制了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n=4,P<0.001),基底膜Ca2+激活的K+通道阻断剂TEA(5 mmol/L)对此电流无影响;用BAPTA-AM(100 mmol/L)螯合细胞内、外的Ca2+,不影响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结论:川芎嗪能刺激大鼠远端结肠上皮分泌Cl-和HC03-,作用呈量效关系;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是由位于结肠上皮顶膜的CFTR,以及位于基底膜的Na+-K+泵、NKGC、NBC、Cl-/HCO3-交换器和基底膜K+通道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邢莹;何琼;朱进霞;陈小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铜绿微囊藻抗性株与野生株对铜离子的富积效应

    目的:分离筛选高铜离子抗性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并研究其抗性机制及对铜离子的富积效果.方法:将抗性株与野生株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离子的BGll培养基中,在不同时间段取样过滤,分析过滤液中铜离子的残留量.结果:在相同时间内,抗性株比野生株产生类金属硫蛋白(MTL)的量要大,培养基中Cu2+减少主要发生在培养后24 h以前.抗性株在24 h之前对Cu2+富积较快,24h的去除率为48.87%,96 h的去除率为80.77%;而野生株在24 h之前对Cu2+富积相对较慢,24 h去除率为20.88%,96 h的去除率为34.29%.结论:利用抗性株铜绿微囊藻治理高铜离子污染源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红涛;侯桂琴;席宇;赵以军;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成釉细胞瘤组织中釉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釉原蛋白基因在良恶性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为判断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程度寻找有效指标.方法:收集存档的良恶性成釉细胞瘤标本72例,其中良性55例(包括滤泡型18例,丛状型20例,棘皮瘤型11例和颗粒细胞型6例),恶性17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釉原蛋白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12例牙胚标本作阳性对照.结果:釉原蛋白mRNA阳性表达位于肿瘤性上皮细胞胞浆内,55例良性肿瘤中,42例呈阳性表达(76.4%),各组织学类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17例有2例呈阳性表达(11.8%),其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成釉细胞瘤(P<0.01).结论:釉原蛋白基因可以作为判断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程度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作者:刘进忠;崔淑霞;汪说之;陈新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目的:获得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方法:根据Dunaliella tertiolecta、衣藻、团藻等生物硝酸盐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高度保守序列EGWWFKP、WNVMGMM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以含硝酸盐培养基培养的的盐藻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至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筛选后测序,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氨基酸序列,并与Dunaliella tertiolecta、团藻、衣藻、小球藻等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盐藻中所获得的cDNA片段,核苷酸长度为381 bp,编码12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下列物种的硝酸盐还原酶进行同源性比较:Dunaliella tertiolecta为88.2%同源,团藻为78%,衣藻为67%,小球藻为59%.结论:所克隆的序列为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

    作者:谢华;姜国忠;吕玉民;牛向丽;许培荣;王建民;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郑州市某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市某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某区10个居委会,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22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控制状况、用药情况、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等进行调查,并采空腹及早餐后2 h静脉血测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较差的比例为32.2%,餐后2 h血糖控制较差的比例为41.4%;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结合起来评价某区中的现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达到病情控制良好标准者占全部患者的40.5%;37.9%的患者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67.8%患者一直坚持用药,绝大多数患者(85.5%)监测次数过少.结论:郑州市某区人群中的多数糖尿病患者(59.5%)的病情控制不良,同时对饮食治疗、病情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应针对性地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状况.

    作者:张卫东;袁媛;郗园林;胡东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杜氏盐藻叶绿体转化载体pDS16S-CAT的构建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将外源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转入杜氏盐藻叶绿体中.方法:以杜氏盐藻叶绿体16S rRNA序列为同源片段,构建盐藻叶绿体表达载体,并利用基因枪法转化盐藻,使CAT基因得到表达.结果:转化后的盐藻可以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3~4周,表明CAT基因已转入盐藻叶绿体中并表达.结论:盐藻叶绿体转化是可行的,为获得稳定转化的盐藻,需要合适的同源片段.

    作者:潘卫东;袁保梅;谢华;牛向丽;许培荣;薛乐勋;王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5'端cDNA片段的快速扩增

    目的:根据已扩增的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的部分序列,利用5'RACE的方法扩增其5'上游未知片段.方法:根据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已知的部分序列,设计一条磷酸化反转录引物、2对特异性反向PCR引物.提取盐藻细胞mRNA,利用5'RACE的方法反转录成cDNA,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5'上游序列,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中,经筛选后测序,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盐藻中所获得的cDNA片段,核苷酸长度为431 bp,编码143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下列物种的硝酸盐还原酶进行同源性比较:Dunaliellatertiolecta为83%,衣藻为68%,团藻为66%,小球藻为64%.结论:所克隆的序列为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

    作者:谢华;许培荣;姜国忠;吕玉民;郭玉忠;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用基因枪法将bar基因导入杜氏盐藻及转基因藻株的检测

    目的:探讨基因枪转化方法不同轰击条件和启动子的选择对转化杜氏盐藻的影响.方法:以抗除草剂(bar)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杜氏盐藻.通过草丁膦筛选培养获得转化藻株,对转化藻株进行分析.结果:在氦气压力为100 L/min条件下,微弹轰击2次比微弹轰击1次或3次的效果都好;杜氏盐藻碳酸酐酶(CA1)基因启动子可驱动bar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瞬时表达,而双拷贝碳酸酐酶(DCA1)基因启动子可驱动bar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稳定表达.结论:在氦气压力为100 L/min条件下微弹轰击2次,可能是基因枪法转化杜氏盐藻的较好转化条件.在转基因杜氏盐藻研究中,DCA1基因启动子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启动子类型.

    作者:吕玉民;谢华;牛向丽;姜国忠;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40例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在化学结构和药理学特性上与布吡卡因相似,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1,2]、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特性[3].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作者观察了罗哌卡因、布吡卡因CSEA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斯;周志刚;马君志;刘兰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养育环境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养育环境的家庭和幼儿机构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幼儿园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选择郑州市4个不同的日托型幼儿园,对其4~6.5岁的在园儿童进行调查,包括儿童生活经历、家庭及父母一般情况;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对儿童进行智商(IQ)测量.结果: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组间儿童IQ不同(P<0.05);儿童主要带养人不是父母者占51.66%,带养人文化程度不同组间儿童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不吸烟组其儿童IQ显著高于父亲吸烟组(P<0.05~0.01);教育环境较好幼儿园儿童IQ显著高于生活环境较好、教育环境一般组儿童IQ(P<0.01),教育环境一般、生活环境较好组儿童IQ与两方面皆一般组儿童IQ比较,男P<0.05,女P>0.05.结论:主要带养人的文化程度对儿童IQ存在明显影响.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相对于生活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娄晓民;胡巧云;吴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208例急腹症中的应用

    本院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共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5000例,其中208例应用于急腹症的诊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万德礼;刘树清;司亚卿;杨菊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测定

    目的:观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方法:20例PDR伴不同程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人及无眼病的尸体眼10眼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IGF-1及EGF的含量.结果: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IGF-1及E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玻璃体与血清中IGF-1及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高表达IGF-1及EGF,IGF-1及EGF在P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宏;王新;朱冬梅;高延庆;张蕾;李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突翻查术59例分析

    随着耳显微手术的迅速发展,乳突根治术后中耳炎治愈率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中耳长期反复感染流脓.1990年至2000年,本科做乳突翻查术59例,现将59例术中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耿曼英;贾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

    1998年9月至2000年12月,作者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郑若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莱茵衣藻叶绿体atpA启动子在杜氏盐藻中转录活性的检测

    目的:验证莱茵衣藻叶绿体atpA启动子在杜氏盐藻叶绿体中的转录活性.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报告基因,将报告基因插入莱茵衣藻叶绿体atpA启动子与rbcL终止子之间,构建载体pSP71-atpA-EGFP,用基因枪法转入杜氏盐藻叶绿体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基因在atpA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以验证atpA启动子在杜氏盐藻叶绿体中的生物活性.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在杜氏盐藻叶绿体中得到了表达.结论:莱茵衣藻叶绿体atpA启动子在杜氏盐藻叶绿体中有转录起始活性,可以应用于杜氏盐藻的叶绿体转化.

    作者:潘卫东;吕玉民;张贵星;牛向丽;侯桂琴;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53例疗效观察

    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作者完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LAVH)术53例,并与同期经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21例作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富梅;段社教;王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带血管蒂包皮与交叉皮瓣一期修复尿道下裂38例

    1991年以来,作者采用带血管蒂包皮与交叉皮瓣覆盖对38例尿道下裂进行一期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孙永恒;乔保平;王昀;石奇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缝扎、硬化治疗口腔颌面血管性脉管瘤63例

    血管性脉管瘤约60%发生在口腔颌面部,占整个头面部良性肿瘤的50%,以往统称为血管瘤,1982年Mulliken根据血管性脉管瘤组织病理结构特点的不同及临床生物学行为,将传统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1].由于该类疾病一般不发生恶性变,故有机会探索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以便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和后遗症.手术治疗常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容貌和口腔功能,因此,除动静脉畸形之外,临床对血管性脉管瘤多选择硬化剂注射、激光、激素等非手术方法,或与手术组合的综合方法治疗[1,2].目前已明确将血管性脉管瘤根据其血液流速分为高流速和低流速2种[3,4],血液流速是影响硬化剂注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血管性脉管瘤的血液流速,延长局部治疗因子的作用时间,是血管性脉管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作者采用瘤周环扎和瘤间结扎的方法减缓瘤体血液流速,然后再注射平阳星,从而延长药物的局部作用时间,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李新明;龚建民;崔文光;刘学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并发血脂异常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与慢性炎症有关[1],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可作为慢性炎症的标志物.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中较少可降低血浆CRP的水平,国外近报道,普伐他汀能降低血浆CRP浓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甚少,为证实普伐他汀能否降低血浆中CRP浓度,作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郭应先;刘怀霖;刘祥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国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nstatin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canstatin重组蛋白.方法:用Trizol试剂提取人肝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canstatin的cDNA,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分析.将canstatin cDNA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而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canstatin cDNA克隆入质粒pET30a(+)获得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ans,canstatin的cDNA长度为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ans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5%.结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hCans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canstatin重组蛋白.

    作者:侯卫红;袁保梅;王天云;柴玉荣;侯桂琴;王建民;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