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礼;刘树清;司亚卿;杨菊红
目的:观察抗氧化治疗(丙丁酚+VitE)对高脂饮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其所引起的肾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单肾切除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正常大鼠饲料)、高脂饮食组(10只,大鼠饲料含质量分数1.5%胆固醇、0.5%胆酸、5%动物油)、治疗组(10只,高脂饮食加丙丁酚500 mg/d、VitE 50 IU/d).治疗12周后测定肾功能、肾组织MDA含量,观察肾脏病理切片中间质病变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胶原I和TGF-β1的表达.结果: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治疗组肾功能改善,肾组织MDA含量降低,肾间质病变减轻,肾组织胶原I和TGF-β1的表达减弱.结论:抗氧化剂可减轻高脂饮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同时抑制肾间质TGF-β1的表达.提示抗氧化剂可能通过此下调作用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刘章锁;王国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不同状态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载量,为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病程判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病程状态的乙肝患者血清样本190份,其中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5例47份样品,HBeAg阴性的4例CHB患者4份样品,接受α-干扰素治疗后发生HBeAg血清学转归的患者5例40份样品,非活动性HBV携带者37例57份样品.由CHB康复患者21例42份样品.结果:HBeAg阳性的CHB血清中HBV DNA水平为8.3×108拷贝/m1,明显高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7.0×106拷贝/m1)和HBeAg血清转归患者HBV DNA水平(6.2×103拷贝/ml)以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 DNA水平(5.6×103拷贝/ml).乙型肝炎康复者中未检出HBV DNA.结论:定量PCR方法可以作为确认HBV感染不同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秦东春;巫光宏;曹孟德;郭小兵;梅园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放射治疗是肺癌现代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放射肿瘤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作者采用立体定向伽马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简称全身伽玛刀)共治疗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单国用;庆明轩;陈永顺;宋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腰椎爆裂骨折,屈曲压缩Ⅱ~Ⅲ型骨折,其骨碎块后移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引起瘫痪.选择前人路可在直视下切除椎管前方致压物并行椎间植骨和内固定.但是前人路对于恢复伤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往往不够理想,且手术创伤较大.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选择适当病例,采用改良侧前方减压后路内固定,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吴学建;王利民;李甲振;王卫东;皮国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2月至2002年2月,作者采用复方丹参与小剂量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并发支气管肺炎患儿15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经肛门内括约肌纵切结肠直肠心形吻合术治疗短段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9例.现对其手术操作过程、疗效及近期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超;王爱芳;李志猛;顾玉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和胰腺炎甘氨酸治疗组(1g/kg).分别测定各组6 h、12 h和24 h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胰、肺匀浆中谷胱甘肽(GSH)、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观察胰、肺病理学变化并比较各组动物3 d.结果:与胰腺炎组比较,采用甘氨酸治疗后,对各时相的淀粉酶和胰、肺的GSH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24 h血清TNFα水平;甘氨酸不改变胰MPO和病变程度,明显降低肺MPO活性并改善急性肺损伤,提高生存率.结论:甘氨酸治疗不改善胰腺炎时胰腺局部病变,但可减轻其并发的肺损伤,可能与其抑制白细胞浸润激活有关.
作者:刘超;庞志刚;郑蔚;王广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drome,OHSS)已成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和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主要的医源性疾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重度OHSS可并发多种疾病[1],但并发休克目前尚未见报道.现将本中心在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发生的重度OHSS并发休克1例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艺红;孙莹璞;乔玉环;苏迎春;陈秋菊;陈爱军;刘新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院神经内科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2月,采用颅脑穿刺治疗脑出血57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经系统、精心护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克隆和鉴定杜氏盐藻叶绿体16S rRNA基因.方法:根据衣藻、小球藻等绿藻叶绿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利用软件分析找出其高度保守区,据此设计引物,PCR扩增杜氏盐藻叶绿体16S rRNA序列,并与莱茵衣藻、普通小球藻、绿肾藻和原始绿藻Mesostigma Vivide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序列1110bp与莱茵衣藻、普通小球藻、绿肾藻和原始绿藻Mesostigma Vivide 4种绿藻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0%、79.9%、81.3%和81.6%.结论:本实验中所克隆的序列为杜氏盐藻的叶绿体16S rRNA基因.
作者:潘卫东;张贵星;袁保梅;李杰;王建民;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作者完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LAVH)术53例,并与同期经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21例作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富梅;段社教;王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蝶骨嵴脑膜瘤起源于蝶骨大小翼部,肿瘤多侵犯脑神经、血管、海绵窦,手术全切较为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现对本院1990年至2001年经手术治疗的蝶骨嵴脑膜瘤23例的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苏玉林;张鹏远;王建祯;陶胜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7年3月以来,本科采用生化修饰疗法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64例,现对其疗效及毒性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杨家梅;田薇薇;刘萍;李海峰;李苏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制备盐藻核基质,进而分离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方法:采用体积分数0.5%TritonX-100破碎细胞,体积分数15%Percoll分离盐藻细胞核,二碘水杨酸锂(1ithium diiodosalicylate,LIS)抽提核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成分.结果:分离出了高纯度的盐藻细胞核,电泳分析表明绝大部分核蛋白已被去除.结论:体积分数0.5%TritonX-100能有效破碎盐藻细胞,体积分数15%Percoll可分离高纯度的盐藻细胞核,25mmol/L LIS抽提可除去盐藻绝大部分核蛋白获得核基质.
作者:王天云;柴玉荣;侯卫红;谢华;赵青赞;王宁;薛乐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腹裂(gastroschisis)是新生儿期危及生命的严重腹壁发育畸形.本院于1994年至2003年8月共收治11例,应用3种手术方法治疗,存活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梅;王淑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1年以来,作者采用带血管蒂包皮与交叉皮瓣覆盖对38例尿道下裂进行一期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孙永恒;乔保平;王昀;石奇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与慢性炎症有关[1],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可作为慢性炎症的标志物.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中较少可降低血浆CRP的水平,国外近报道,普伐他汀能降低血浆CRP浓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甚少,为证实普伐他汀能否降低血浆中CRP浓度,作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郭应先;刘怀霖;刘祥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纯肥胖对男性青少年性发育的影响.方法:测量58例单纯肥胖青少年(肥胖组)和46例同年龄、同身高体重正常者(对照组)的体重指数(BMI)、臀围比值(WHR)、阴毛发育程度、首次遗精发生率、阴茎大小、睾丸体积,放免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总睾酮(TT)、雌二醇(E2)、催乳素(PRL)和空腹胰岛素(INS)水平.结果:肥胖组的阴毛发育程度、首次遗精发生率、阴茎和睾丸大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血清LH、FSH、PRL、IN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2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BMI与阴毛发育程度、阴茎长度、睾丸大小、血清T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91,-0.302,-0.317,-0.319,P均<0.05.BMI及WHR均与空腹INS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1,0.357,P均<0.05.结论:肥胖引起男性青少年性发育滞后.
作者:丁德刚;李启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院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共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5000例,其中208例应用于急腹症的诊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万德礼;刘树清;司亚卿;杨菊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60例星形细胞,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间变星形细胞瘤24例,胶质母细胞瘤18例,另取因脑外伤需手术减压患者12例的脑组织做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0%.其中星形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030±0.006,阳性率为44.4%;间变星形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090±0.003,阳性率为50%;胶质母细胞瘤bcl-2基因表达强度为0.16±0.01,阳性率为55.6%.不同类星形细胞瘤组织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强度却随着肿瘤恶性级别的升高显著增强,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脑组织中未能检出bcl-2基因表达.结论:bcl-2基因表达上调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乃至间变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强度是反创映星形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付振峰;王载;谭占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