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舒玮;王岚;汪涛;张中军
患者,女,55岁,48kg,左眼视力下降10年,伴眼突4年.MRI检查示左眼球后偏,颞侧肌锥内软组织大肿块占位,边界清楚,拟眶占位收入院.患者3年前因“左下肺占位”于外院全身麻醉下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恢复顺利.无吸烟史,偶在感冒时有气促表现;无过敏性相关疾病.本次入院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及生化检验正常.
作者:贾继娥;李文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女,67岁,160 cm,106 kg,BMI 41.4 kg/m2.因“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4年,痛、活动受限1月”入院.ASA Ⅲ级,心功能Ⅱ级.Hb 144 g/L,RBC 5.07×1012/L,凝血正常.入院诊断: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存留,左侧股骨头坏死.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30 min肌注咪达唑仑10 mg、阿托品0.5 mg.入室后HR 82次/分,BP 150/85 mm Hg,SpO2 96%,开放左前臂两条静脉通路,分别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 6 ml·kg-1·h-1,复方氯化钠4 ml·kg-1·h-1.面罩吸氧,氧流量3%.
作者:吕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常规技术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心肺转流(CPB)前后左心室整体与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方法 择期CPB下行MVR的患者20例,ASA Ⅱ或Ⅲ级,心功能NYHA分级2或3级,EF≥45%.于麻醉诱导后锯胸骨前(T0)和停CPB后30 min(T2)、90 min(T2)时采用TEE常规技术和TDE技术,记录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前、后壁等容收缩期速度平均值(Sm1)和射血期速度平均值(Sm2)等.结果 T0、T2时,Sm1明显大于Sm2 (P<0.01或P<0.05);而T1时Sm1与S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TDE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患者CPB后早期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并未明显受损害,但是等容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大于射血期.
作者:丁杰;史宏伟;胡小菊;赵雅梅;葛亚力;魏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男,25岁,身高198 cm,体重98 kg,术前诊断为L3椎体压缩骨折,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前各项检查无异常.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100mg.入室时呼吸循环稳定,常规监测ECG、HR、NIBP和SpO2,清醒状态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麻醉诱导: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咪达唑仑10 mg、丙泊酚150mg、顺式阿曲库铵10mg和舒芬太尼50 μg快速诱导,经口明视下行气管内插管,插ID8.5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操作顺利,导管置入深度25 cm,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以粘性胶布及牙垫固定气管导管,确定导管无移位后行机械控制通气,设定VT800ml,RR 12次/分,气道限制压力30cm H2O,气道压力、PETCO2以及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均正常,维持PETCO2为40 mm Hg左右,以丙泊酚5~9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维持麻醉.
作者:马国平;张家新;吴金萍;杨京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抑制喉罩插入反应所需瑞芬太尼剂量的影响.方法 拟行乳房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分别输注生理盐水(D1组)和右美托咪定0.25 μg/kg(D2组)和0.5 μg/kg(D3组).泵注结束后用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设定为3.5μμg/ml.采用改良Dixon's序贯法进行研究,靶控丙泊酚3 min后效应室靶控输注瑞芬太尼,D1、D2和D3组设定初始靶浓度分别为1.9、1.1和0.8 ng/ml,3 min后插入SLIPA喉罩.如插入喉罩出现体动等阳性反应,下1例患者上调1个浓度梯度,如未出现则下1例患者下调1个浓度梯度,相邻瑞芬太尼浓度差值为0.2 ng/ml,直至出现6个阳性和阴性反应交替现象.阳性和阴性反应交替的中点对应的瑞芬太尼浓度的均值为瑞芬太尼抑制喉罩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Ce50).结果 D1、D2和D3组瑞芬太尼抑制插入喉罩反应的Ce50 (95%CI)分别为1.90 ng/ml(1.65~2.15ng/ml)、1.05 ng/ml(0.91~1.20 ng/ml)和0.55 ng/ml (0.32~0.79 ng/ml).D2和D3组Ce50均明显低于D1组,且D3组Ce50明显低于D2组(P<0.05).结论 丙泊酚全麻时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剂量依赖性地减少插入喉罩所需的瑞芬太尼用量.
作者:孙文晋;马正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老年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稀释至20 ml泵注,10 min输注完毕,再以0.3 μg·kg-1·h-1泵注至插管后5 min.C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入室后(T.)、右美托咪定负荷量结束后(T1)、气管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HRV指标:总频(TP)、低频(LF)、高频(HF)及低频/高频(LF/HF).结果 与T1时比较,D组T3~T5时LF,T4、T5时HF,T6时TP明显升高(P<0.05);T3~T5时LF/HF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3~T5时D组LF,T2~T5的HF和TP明显升高(P<0.05),T1~T5时D组LF/HF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全麻诱导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够升高HRV,可以有效地调节交感迷走神经张力的均衡性,稳定心血管功能.
作者:邓书;柳兆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常用、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1~3].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消化内镜和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从而规范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各种消化内镜镇静/麻醉、特殊人群的镇静/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
作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随机分为双极组(n=47)和联合组(n=48),分别在CT引导下行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30、90、180 d的疗效以及是否出现椎间盘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联合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优良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射频组(P<0.05).结论 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周爱骏;于国兴;韩影;陆丽娟;马正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测定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1.5%利多卡因闭孔神经阻滞(ONB)抑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的半数有效容量(EV50).方法 术前根据膀胱镜检或CT检查结果确定需行闭孔神经阻滞的择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27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80岁,BMI 19~30 kg/m2,在超声及外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用1.5%利多卡因行ONB,以大腿内收肌力、术中腿动情况等判定阻滞效果.利多卡因容量根据序贯法确定,起始容量为10 ml,相邻容量比为1.2.计算利多卡因EV50及95%CI.结果 超声及外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1.5%利多卡因EV50为5.26 ml,95%CI为4.99~5.54 ml.结论 超声及外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闭孔神经阻滞抑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1.5%利多卡因半数有效容量为5.26 ml.
作者:卢悦淳;孙健;高春霖;吕国义;王国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对老年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输尿管软镜手术老年患者30例.采用间歇通气呼吸麻醉法联合低水平PEEP(5 cm H2O)机械通气,VT 10 ml/kg,RR 12次/分,呼吸暂停时间为2min,呼吸暂停次数为5次.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T1)、手术开始前(T2)、第1次(T3)、2次(T4)、3次(T5)、4次(T6)、5次呼吸暂停2 min后(T7)、手术结束后15 min(T8)、拔管后60 min(T9)的HR、BP、pH、PaCO2、PaO2;记录T1、T9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并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T1、T9时的A-aDO2、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T3和T3时比较,患者T3~T7时pH值明显下降(P<0.05);PaCO2明显升高(P<0.05),T8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与T1、T2和T3时比较,T3~T7时PaO2明显下降(P<o.05),但低值>356 mm Hg.结论 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小潮气量加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输尿管软镜手术.
作者:刘松华;李琼灿;程智刚;曹理言;郭曲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加压胸带对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皮下气肿程度及CO2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全麻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患者60例,年龄60~8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前者于入室后麻醉前开始采用加压胸带处理,后者不做任何处理.记录麻醉前(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放气腹后15 min(T)和60 min(T5)的SBP、DBP、HR、SpO2、气道峰压(Ppeak)、VE、肺顺应性(Compl)和血气分析,并记录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程度等.计算CO2排出率(VCO2).结果 与T0时比较,T2~T5时对照组SBP、DBP、PaCO2均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H明显降低(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Ppeak、VCO2和VE均明显升高,T4时对照组VCO2和VE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T2~T5时观察组HR明显减慢,SBP、DBP和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2、T3时Ppeak明显降低,T2~T4时VCO2及VE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皮下气肿较严重,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加压胸带能有效地预防腹腔镜手术中皮下气肿,减轻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冯梅;赵桂林;蒋宗滨;蒋小青;路双福;张明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男性,43岁,体重48 kg.以“查体发现胰管结石1年半”为主诉就诊,入院诊断“胰管结石”.拟在全麻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术.既往糖尿病病史4年,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满意.无其他系统病史、麻醉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
作者:陈宇;赵婷;吴黄辉;陈国忠;董海龙;熊利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头部周围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幕上颅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联合头部周围神经阻滞组(S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S组用0.596%甲璜酸罗哌卡因行眶上神经(2 ml)、滑车神经(2 ml)、耳颞神经(5 ml)、枕大神经(5 ml)和枕小神经(5 ml)阻滞,对侧头钉所在的位置作相应的区域神经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术中TCI丙泊酚血浆浓度3.0~3.5 μμg/ml和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 ng/ml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上头架(T2)、切皮(T3)、分离骨膜(T4)、去骨瓣(T5)、术中(T6)、缝皮下(T7)、缝皮(T8)的SBP、DBP、HR,以及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 Ⅱ)、血糖(Glu)的变化和麻醉镇痛药的用量.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T7、T8时C组SBP、DBP明显升高(P<0.05);T2、T8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S组SBP、DBP在T2、T7、T8时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2~T8时C组Glu明显升高(P<0.05),T6~T8时S组Glu明显升高(P<0.05);T2~T8时两组Cor明显降低(P<0.05);T2时C组AⅡ明显升高(P<0.05),T2时S组AⅡ明显降低(P<0.05);T3~T8时两组AⅡ明显降低(P<0.05).与T6时比较,T7、T3时两组SBP、DBP、Cor、AⅡ、Glu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2、T7、T8时S组SBP、DBP、HR、Cor、AⅡ明显降低(P<0.05);T2~T8时S组Glu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用量S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 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影响小,并能减少全身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是颅脑手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梁琛;梁友君;杜林;吴明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预注间期对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成人择期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Ⅰ组、Ⅱ组、Ⅲ组均静脉预注罗库溴铵0.06 mg/kg,并分别在预注1、2、3 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54mg/kg;Ⅳ组静脉预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并在预注3 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在注射罗库溴铵插管剂量前1 min顺序给予丙泊酚1.5 mg/kg、芬太尼4μg/kg.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下T1值<15%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注射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气管插管后3 min(T5)的MAP、HR、SpO2变化,监测并记录静脉注射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的T1值、TOF值和起效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记录患者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Ⅳ组比较,T3、T4时Ⅱ组、Ⅲ组患者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1时Ⅱ组、Ⅲ组患者的T1值、TOF值明显降低,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Ⅲ组患者的T1值、TOF值明显低于、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四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无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复视等不良反应.结论 预注间期为3 min的预注法可以明显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
作者:王颖林;罗琳;董盛龙;田国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侧卧位对每搏量变异(SVV)的影响,评估侧卧位对于SVV判断容量反应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侧卧位手术的患者52例,ASAⅠ或Ⅱ级,分为左侧卧位(L组)和右侧卧位组(R组),每组26例.常规全麻诱导后,予侧卧位后手术开始前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以0.4ml·kg-1·min-1的速率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分别于全麻诱导插管后稳定10min(T1),将患者改为侧卧位稳定10 min后(T2)、扩容3 min后(T3)记录患者HR、MAP、SVV以及心脏指数(CI).容量负荷阳性定义为容量负荷后CI增加≥15%为容量治疗有反应.结果 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SVV均明显降低(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两组HR明显减慢、SVV明显降低,MAP、CI明显升高(P<0.05).49例患者为容量负荷阳性,3例为容量负荷阴性.容量负荷后所有阳性患者MAP以及CI明显升高(P<0.01),SVV明显降低(P<0.01).L组SVV诊断阈值为10.5%,判断扩容有效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2.7%;R组SVV的诊断阈值为10.5%,判断扩容有效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3.3%.结论 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时SVV判断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未受影响,准确性较高.
作者:项舒玮;王岚;汪涛;张中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组硬膜外腔给予0.5%布比卡因0.4 ml/kg;Sham组在同样时点硬膜外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NP组记录基础电位后静脉注射硝普钠盐溶液控制性降压,模拟TEA的降压过程,硬膜外腔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EA+EPH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0.5%布比卡因0.4 ml/kg后肌注麻黄碱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应用BL-420S电生理系统记录并分析硬膜外腔注射前、注射后1、2、3h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变化.结果 四组家兔注射前基础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A组、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放电频率明显高于SNP组和Sham组(P<0.05).TEA组、SNP组的MAP在注射后1、2、3h明显低于TEA+EPH组和Sham组(P<0.05).TEA组和TEA和EPH组HR在注射后1、2、3h时明显慢于Sham组(P<0.05);SNP和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时HR均明显快于TEA组(P<0.05).结论 TEA可能通过阻滞交感神经,使迷走神经传出产生绝对兴奋,这种兴奋并不是因为TEA所致的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压降低所致.
作者:简文亭;简道林;王康乐;李林;邹学军;杨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作用于胃癌SGC 7901细胞,研究舒芬太尼对胃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0.5 nmol/L组(0.5 nM组)、5 nmol/L(5 nM组)、50 nmol/L(50 nM组)和500 nmol/L(500 nM组).分别以0、0.5、5、50、500 nmol/L浓度的舒芬太尼作用于胃癌细胞,FDA/PI荧光双染观察染毒后的胃癌SGC-7901细胞存活情况;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FITC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后运用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分析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FDA/PI双染观察显示,随着舒芬太尼染毒浓度的增高,死亡的胃癌SGC 7901细胞比例不断增加,存活的正常细胞比例下降;CCK-8分析表明药物作用后的胃癌细胞的活力呈下降趋势,与C组比较,12 h时500 nM组和24、48h时50、500 nM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C组比较,5 nM组、50 nM组和500 nM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运用AnnexinV FITC/PI凋亡实验发现胃癌细胞凋亡和死亡的数量也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多;后通过检测染毒后的胃癌细胞,发现与C组比较,5 nM、50 nM和500 nM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 舒芬太尼可以使胃癌SGC-7901细胞的活力下降,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作者:吴卫东;韦宁仙;袁劲涛;姜春南;崔苏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全麻在老年患者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神经外科手术老年患者50例,年龄65~8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术中全麻维持微泵静注芬太尼0.08μμg·kg-1·min-1(F组)或瑞芬太尼0.2 μμg·kg-1 ·min-1 (R组).记录诱导前(T0)、插管后1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HR、MAP以及诱导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R组T1、T2时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F组T、T2时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F组比较,R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时间更短.
作者:吴姗姗;梅凤美;岳伟;金晶星;曾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部分CO2重复吸入法(RBCO)的实时连续监测,探讨腹腔镜气腹期间呼吸参数对心输出量(CO)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根据VT与I∶E的不同组合随机分为四组,A组:VT 8 ml/kg,I∶E 1∶1;B组:VT 8 ml/kg,I∶E 1∶2;C组:VT 10 ml/kg,I∶E 1∶1;D组:VT 10 ml/kg,I∶E 1∶2.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3min(T1)、气腹后6 min(T2)、气腹后9 min(T3)、气腹后12 min(T4)、气腹后15 min(T5)、气腹结束前6min(T6)、气腹结束前3 min(T7)、气腹结束(T8)的CO、PETCO2、肺泡通气量(MValv)、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力(MAP)、二氧化碳清除率(VCO2)、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以及HR、SBP和DBP.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上呼吸参数对RBCO监测的CO影响.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O随PETCO2和VCO2的增大而增大,β值分别为0.390,0.266(P<0.01),随MAP和I∶E的增大而减小,β值分别为-0.287和-0.172 (P<0.01).结论 通过RBCO监测,可以发现腹腔镜气腹期间呼吸参数对CO的影响,其中CO随PET CO2或VCO2的增大而增大,随MAP或I∶E的增大而减小.
作者:张钰;王谊生;李剑;万晓华;姜丽丽;洪云忠;刘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体外循环(cardioplumonary byass,CPB)使得大多数心脏手术得以开展,而肺损伤作为心脏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转归.目前认为肺损伤主要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等因素有关.CPB期间血液与CPB循环回路表面的接触、输血输液、肝素鱼精蛋白的使用、术中肺动脉阻断等均可引起显著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肺内粒细胞集聚终引起弥漫性的肺损伤,而目前主要的肺保护策略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例如CPB设备及技术的改进、白细胞滤器的使用、CPB期间肺动脉灌注及药理学干预等.现将近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全;崔悦;刘曼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