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军;郑利民;王明玲;孙孟彪;吴新海;王焱林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leth variability index,PVI),反映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在呼吸周期中的动态变化,反映胸腔内压和血管内容量间的平衡,在描述体积描记波形的周期性变化时提供简单趋势.脉搏灌注变异指数的测量原理PI是目前Masimo(Radical-7,USA) SpO2监测仪器上显示的测量数据,是衡量新生儿疾病的严重性的手段之一[1].PI数值变化源于诸多因素,如硬膜外阻滞疼痛,疼痛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外围灌注变差等[2,3].通常脉氧仪利用红光(red light,R)和红外光(infrared light,IR)测量SpO2.
作者:吴倩;邓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在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实时引导组(超声组)和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对照组),每组43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实时引导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进针及阻力消失法确定硬膜外间隙.记录两组麻醉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腰痛发生率,超声测量的硬膜外腔的深度与实际穿刺时进针深度.结果 两组均成功实施硬膜外穿刺,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超声测量的硬膜外腔的深度与实际穿刺时进针深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1,P<0.01).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技术能提高肥胖患者硬膜外麻醉的质量和满意度,同时避免误伤周围组织,降低术后腰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张中军;陈肖;段芙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60岁.因头晕、吐字不清20余天,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6.3℃,HR 64次/分,RR 22次/分,BP 160/90 mmHg.配合检查欠佳,答非所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ECG及实验室检查正常.头颅CT示:左颞部占位性病变,拟行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行ECG、BP、SpO2监护,左侧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右倾,侧后固定,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待病变切除,术野止血后,因术者希望能短暂按压双侧颈静脉,一过性升高颅内压,以观察术野止血是否彻底.
作者:田刚;涂青梅;王铮;顾俊峰;冉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侧脑室置管组(T组,n=10),PTSD模型组(P组,n=22),七氟醚组(S组,n=22),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Ⅰ组,n=22)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七氟醚组(IS组,n=22).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案建立PTSD大鼠模型.T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 μl;P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后,SPS造模;S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后,吸入七氟醚2h,然后SPS造模;Ⅰ组侧脑室注射胰岛素生长因子-1 5μl(0.4μg/μl)后,SPS造模;IS组侧脑室注射胰岛素生长因子-1 5μl(0.4μg/μl)后,吸入2%七氟醚2h,然后SPS造模.在造模成功后30 min、1、2和4h,每组取4只大鼠处死提取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Akt、p-Akt、mTOR、p-mTOR表达量;造模后第7天,每组6只,分别行旷场实验和木僵率测试.结果 与C组和T组比较,P组、S组、Ⅰ组和IS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木僵率、造模后1 h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P组和Ⅰ组比较,S组和IS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直立次数明显增加、木僵率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S组造模后1 h 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Ⅰ组和IS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IS组木僵率、造模后1hS组、IS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造模后30 min比较,造模后1hP组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可以改善PTSD模型大鼠术后7d的焦虑水平和木僵行为,其效应可能与其抑制PTSD大鼠海马Akt和mTO R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孙茜;张瑶;许倩;李永乐;朱运河;李伟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Supreme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用于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全麻下行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Supreme喉罩联合Coopdech 支气管阻塞器(S组)或双腔支气管(T组)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行单肺通气.记录喉罩插入情况和气道密封压,并行纤维支气管镜评分.观察低氧血症、高碳血症、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和反流误吸发生情况.结果 S组4例患者因体位改变后需要调整喉罩位置,喉罩气道的密封性为(29.3±4.2)cm H2O.两组患者未出现反流误吸及高碳酸血症.与T组比较,S组低氧血症、呛咳、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Supreme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气道损伤小,拔除后不良反应少,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的气道管理.
作者:王纯辉;陈珂;顾尔伟;李元海;姜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直接喉镜声门暴露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136例,ASA Ⅰ~Ⅲ级,检查前先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2mg/kg,随即以0.2~0.4μg·kg-1·min-1的速度泵注瑞芬太尼,至患者睁眼困难且能够耐受托下颌后实施直接喉镜下声门暴露检查,然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罗库溴铵0.9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记录瑞芬太尼总用量及泵注时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意识完全丧失和胸壁僵直不良反应.记录清醒时和插管时患者的Cormack-Lehane(C-L)分级.结果 瑞芬太尼总用量为(2.2±0.9) μg/kg,泵注时间为(6.5±2.5) min.101例患者清醒时和插管时C-L分级均为1或2级;33例患者清醒时C-L分级为3级,但其中30例插管时C-L分级为1或2级,仅有3例仍为3级;2例清醒时不能耐受检查,C-L分级为4级,但插管时的C-L分级为2级.C-L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5%CI 44%~100%)和76%(95%CI 68%~82%).所有患者麻醉后的声门暴露困难发生率为2.2%(95%CI 0.8%~6.3%).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可以快速、有效、安全舒适地应用于清醒患者直接喉镜声门暴露分级检查,对麻醉诱导后插管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程浩;王宏宇;张媛;王晓亮;尹加林;史宏伟;鲍红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血栓素A2 (TXA2)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全麻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镇痛组(FB组)或芬太尼镇痛组(F组),每组20例.于术后1、4、8、12、24和48 h采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2 h(T1)、术后4h(T2)、24 h(T3)、48 h(T4)时TXA2和GMP-140的含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F组T1~T3时TXA2和GMP-140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FB组比较,F组T2~T4时TXA2和GMP-140含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1、4、8、12、24和48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未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异常出血.结论 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及抑制TXA2和GMP-140的含量,对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东伟;陈萍;左会明;曾繁荣;臧荣佳;王新程;张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OSAS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41~65岁,Mallampatis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组,经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管成功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min(T3)的MAP、HR、SpO2及ECG变化,并于各时点取桡动脉血5 ml检测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浓度;记录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及损伤性鼻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的MAP、血浆E、NE和Cor浓度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T1~T3时B组MAP、血浆E、NE和Cor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T1、T2时HR明显减慢(P<0.05).B组气管插管时间(45±9)min明显短于A组(54±13) min.B组气管插管成功30例(100%)明显高于A组26例(86.7%)(P<0.05).B组心动过速0例(0%)、高血压7例(23%)及心肌缺血6例(20%),明显低于A组的13例(43%)、16例(52%)、13例(43 %) (P<0.05).结论 FOB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可明显减轻OSAS患者插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玲芝;郭琼梅;武懿;赵砚丽;刘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2~65岁,体重55~82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T4~5);EG组硬膜外穿刺置管(T4~5).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浓度,同时观察MAP、HR的变化.结果 与T0时比较,T2、T3时三组患者血清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1时PG组和EG组MAP明显降低、GA组MAP明显升高(P<0.05);而EG组HR明显减慢(P<0.05).与GA组比较,T2、T3时PG组和EG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1、T2时PG组和EG组MAP明显降低、T2时PG组和EG组HR明显减慢(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胸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宋金玲;孙立新;王明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异氟醚用于肝脏移植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位肝移植患者80例,随机均分异氟醚组(E组)或七氟醚组(S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4 m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顺阿曲库铵0.1~0.12mg/kg.麻醉维持:舒芬太尼5~10 μg(总量1.5~2 μg/kg)间断静脉推注,丙泊酚2~4mg·kg-1·h-1、顺阿曲库铵1~2 μt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同时E组吸入1%~2%异氟醚(吸入末浓度1%~1.5%);S组吸入1%~3%七氟醚(吸入末浓度1%~1.5%).分别于术前(T1)、无肝期前(T2)、无肝期末(T3)、新肝期2 h(T4)及术后24 h(T5)抽血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T4、T5时两组患者血清Cr、UA和β2-MG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时点两组患者Cr、BUN、UA和β2-MG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用于肝移植术对患者肾功能影响与异氟醚复合丙泊酚全麻相似.
作者:宇鹏;董兰;韩曙君;李占军;雷志礼;赵彦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白细胞介素(II)-8、IL-I0及肺水通道蛋白(AQP)1、AQP4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且术中OLV>2 h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OLV前10 min A、B组分别泵注乌司他丁5 000 U/kg及10 000 U/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C组泵注生理盐水20 ml,10 min泵完.于麻醉诱导后给药前1 min(T1)、OLV 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和恢复双肺通气(TLV)30 min(T6)时抽取桡动脉血行IL-8、IL-10浓度测定,以及于开胸OLV时、肺叶离体时取肺组织测定肺AQP1、AQP4表达.结果 与T1时比较,三组T4~T6时IL-8浓度、T2~R时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A、B组T3、T4时IL-8浓度明显降低、T2~T5时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T4、T5时IL-8浓度明显升高、而T3~T5时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开胸OLV时比较,肺叶离体时A组和C组肺组织AQP1表达和C组AQP4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肺叶离体时B组肺组织AQP1表达和A、B组肺组织AQP4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肺叶离体时A组肺组织AQP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降低IL-8浓度,升高IL-10的浓度,促使AQP1、AQP4的表达增强,且呈剂量依赖性.从而表明了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所致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忠慧;李珊珊;汪亚宏;赵光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在肝癌手术中对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肝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NH+ LCVP组全麻后先进行ANH,然后进行LCVP控制,在肝脏实质完全离断前CVP控制在0~5 cm H2O,肝实质切除止血彻底后将CVP恢复至7~8 cm H2O;常规治疗组手术中CVP维持在7~8 cm H2O.分别于入室后(T0)、采血后5 min(T1)、肝癌切除后5 min(T2)、恢复容量后5 min(T3)抽取动脉、颈内静脉球部的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动脉、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aO2、PjvO2)、Hb和Hct,并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aO2、C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和乳酸差(VADL).结果 与T0时比较,T2、T3时两组Hb、Hct值明显降低(P<0.05),T1~T3时ANH+LCVP组SjvO2明显升高(P<0.05),CERO2、D-jvO2明显降低(P<0.05),T2、T3时常规治疗组CERO2、Da-jvO2明显降低(P<0.05).与T2时比较,T3时ANH+LCVP组Hb、Hct值明显升高(P<0.05),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ANH+LCVP组T1、T2时Hb、Hct值明显降低、而T3时明显升高(P<0.05),T1~T3时SvO2、T3时Da-jvO2明显升高(P<0.05);而T1时Da-jvO2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以安全应用于肝癌手术中,对脑氧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查本俊;吴志云;熊华平;张海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血容量与高血容量对颅脑手术患者每搏变异度差异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脑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手术开始,血流动力学平稳10 min后,A组以30~60ml/min的速率经右颈内静脉输注全身血容量5%的血液,记录采血前后每搏变异度(SVV);B组以上述同样的方法输注全身血容量5%的4%琥珀酰明胶,记录输注前、输注后SVV.以心脏指数(CI)变化定义容量反应性分组,绘制两组SVV对CI反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组间SVV的差异.结果 输注前A组SVV为(8.9±1.4)%,B组SVV为(8.2±2.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注后10 min A组SW(13.2±2.1)%,明显高于B组SVV(6.8±1.9)%(P<0.05).当A组SVV值为12.5%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值大,其敏感度为82.8%o,特异度为87.6%;当B组SVV值为13.5%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值大,其敏感度为72.8%,特异度为83.6%.A组的AUC为0.917(95% CI 0.790~1.000),明显高于B组0.882(95% CI 0.776~0.998)(P<0.05).结论 SVV可应用于颅脑手术中容量状态的判定,但SVV在低血容量状态比在高血容量状态下的监测准确性高.
作者:谢海;李艳;周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肺转流(CPB)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手术开始至CPB前吸入2%七氟醚20 min,随后予以10 min的洗脱期,而C组患者只吸入纯氧.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d行脑事件相关电位测试,记录N1、P2、N2、P3的潜伏期(L)和P3的振幅(A);于麻醉诱导前(T0)、CPB后30 min(T1)、主动脉开放后(T2)和停CPB后6 h(T3)、12 h(T4)、24 h(T5)经颈内静脉逆向置管取血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患者NSE、S-100β、ET-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T1~T5时S组NSE、S-100β、ET-1浓度明显降低(P<0.01),T5时S组NSE、S-100β浓度则基本恢复到T0时,而C组仍高于T0时(P<0.01).T1~T5时两组患者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组患者LN2、LP3明显缩短、AP3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能减轻CPB后引起的脑损伤及潜在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其降低ET-1含量、增加CPB脑血流灌注有关.
作者:吴周全;崔苏扬;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大鼠窒息性心肺复苏脑损伤模型,探讨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蛋白在δ阿片受体(DOR)激动剂BW373U86后处理对心肺复苏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ACA组)、激动剂组(BW组)和拮抗剂组(Nal组).除Sham组外,均采用8 min窒息法建立大鼠窒息性心肺复苏脑损伤模型.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ACA组和BW组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 ml和BW373U86 1 mg/kg;Nal组在静脉给予BW373U86 1 mg/kg前,静注DOR拮抗剂Naltrindole 1 mg/kg.观察四组大鼠复苏成功率,ROSC后1、2、3、7d对存活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复苏后大鼠CREB磷酸化水平和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ACA组、BW组和Nal组海马组织中磷酸化的CREB(pCREB)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升高(P<0.05),ROSC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5).与ACA组比较,BW组海马组织中pCREB蛋白相对表达升高、ROSC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与BW组比较,Nal组海马组织中pCREB蛋白相对表达降低,ROSC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海马CA1区中ACA组和Nal组存活神经元数减少,病理损伤加重(P<0.05).结论 CREB的磷酸化可能参与了DOR激动剂BW373U86后处理对心肺复苏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璐;赵晓勇;孙美艳;高昌俊;柴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与小剂量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0.4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1组)、瑞芬太尼+0.6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2组)、瑞芬太尼+0.8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3)、瑞芬太尼组+氯胺酮组(RK组),每组20例.RD1、RD2和RD3组诱导后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4、0.6和0.8 μg/kg,RK组诱导后给予氯胺酮0.8 mg/kg,五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均为0.3μg·kg-1·min-1,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进行OAA/S评分,术后15、30 min、1、2、4、8、24 h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拔管后2、24 h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R组比较,其他四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RD1组比较,术后各时点RD2组、RD3组、RK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RD3组比较,R组、RD1组、RD2组、RK组拔管即刻OAA/S评分1级例数明显增加、2级例数明显减少(P<0.05).R组拔管后2h及24 h内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0±10)μg和(65±13)μg,其他四组均未使用芬太尼(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R组为7例,RK组为6例,明显高于RD1组1例、RD2组1例和RD3组0例(P<0.05).结论 0.6 μg/kg右美托咪定可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急性痛觉过敏,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作者:张卫;周立君;阚全程;张洁;李治松;王中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ALMA喉罩用于侧卧位腹腔镜全麻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的侧卧位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LMA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E组).麻醉诱导前患者口服亚甲蓝胶囊,诱导后两组分别插入ALMA喉罩和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1)基础值(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拔管前即刻(T5)、拔管后即刻(T6)和拔管后3 min(T7)的HR、SBP、DBP和MAP变化;(2)术中拔管反流及误吸不良反应;(3)平卧位和侧卧位ALMA喉罩纤维支气管镜评分和气道密闭压;(4)术中VT、SpO2、PETCO2及气道压变化,ALMA喉罩漏气情况;(5)术后24 h患者咽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A组SBP、MAP和T2、T4、T5时E组SBP、MAP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A组T3、T4、T6时HR明显减慢、T3、T4时SBP、DBP和MAP明显降低(P<0.05).A组反流发生率9例(23.7%),E组4例(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误吸.A组平卧位气道密闭压(30.18±4.00) mm Hg明显高于侧卧位时的气道密闭压(27.66±4.68)mm Hg (P<0.01).A组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而A组套囊血迹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 ALMA喉罩可安全应用于侧卧位腹腔镜手术,可达到和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ALMA喉罩行侧卧位全麻反流误吸风险小,且插管与拔管期间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小,拔管期呛咳发生率更低.
作者:罗贞;魏新川;罗华智;李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TAAAR)的麻醉管理及术后早期恢复.方法 应用我院病案室的病案资料数据库,检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施行的tTAAAR患者61例,比较深低温停循环组(A组,n=19)和常温非体外循环组(B组,n=42).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常规应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采用cell saver洗涤红细胞量、术中库存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术中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ICU停留时间、早期死亡率、一过性脑功能障碍,脊髓损伤、肾功能衰竭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洗涤红细胞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和血浆用量明显减少(P<0.05),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明显减轻、术后早期死亡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脊髓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切监护下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结合血液保护与神经保护措施,对改善tTAAAR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有积极意义.常温非体外循环比深低温停循环对改善术后早期恢复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醒帅;卢家凯;赵丽云;程卫平;乔志钰;卿恩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防御性应用佩尔地平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佩尔地平组(P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在子宫肌瘤剔除操作前,经穿刺针于腹腔镜监视下刺入肌瘤周围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6U.于注射完毕后2 min时,P组静注佩尔地平o.005m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2ml.记录注射垂体后叶素前1 min(T0)、用药后15 s(T1)、30 s(T2)、60 s(T3)、90 s(T4)、2min(T5)、5 min(T6)、15 min(T7)及30min(T8)患者的MAP、HR,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T5时P组,T1~T4时C组MAP明显降低(P<0.05);T5~T8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T1~T4时两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5~T8时P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2 min静脉注射佩尔地平0.005mg/kg可有效防御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郭晓光;韩传宝;钱燕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阿片类药物使用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机体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异反应,可能与基因水平调节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包括代谢酶活性、载体)和药效学(受体和信号转导)有关[1].概 况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一族单加氧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和消化系统表面黏膜上.这一类酶家族参与内生物质,如甾体类固醇、激素、前列腺素以及脂类代谢,并参与外来物质的解毒作用.
作者:常菲菲;宋春雨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