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与小剂量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比较

张卫;周立君;阚全程;张洁;李治松;王中玉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与小剂量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0.4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1组)、瑞芬太尼+0.6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2组)、瑞芬太尼+0.8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3)、瑞芬太尼组+氯胺酮组(RK组),每组20例.RD1、RD2和RD3组诱导后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4、0.6和0.8 μg/kg,RK组诱导后给予氯胺酮0.8 mg/kg,五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均为0.3μg·kg-1·min-1,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进行OAA/S评分,术后15、30 min、1、2、4、8、24 h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拔管后2、24 h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R组比较,其他四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RD1组比较,术后各时点RD2组、RD3组、RK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RD3组比较,R组、RD1组、RD2组、RK组拔管即刻OAA/S评分1级例数明显增加、2级例数明显减少(P<0.05).R组拔管后2h及24 h内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0±10)μg和(65±13)μg,其他四组均未使用芬太尼(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R组为7例,RK组为6例,明显高于RD1组1例、RD2组1例和RD3组0例(P<0.05).结论 0.6 μg/kg右美托咪定可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急性痛觉过敏,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过表达Nrf2基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流动力学和cTnI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过表达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MIRI组、过表达Nrf2基因组(Nrf2组).Sham组和MIRI组经冠脉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EGFP)至心肌组织,Nrf2组转染携带Nrf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Nrf2).稳定3d后,三组建立MIRI模型,观察缺血前(T0)、缺血30 min (T1)、再灌注30 min(T2)和再灌注120 min(T3)时HR、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心室大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再灌注120 min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MIRI组、Nrf2组HR明显减慢、LVESP和±dp/dt max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T1~T3时MIRI组、Nrf2组HR明显减慢、LVESP、±dp/dt max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P<0.05).与MIRI组比较,T1~T3时Nrf2组LVESP和±dp/dt max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120 min,MIRI组cTnI含量为(6.7±2.5)ng/ml,Nrf2组为(4.6±2.1)ng/ml,明显高于Sham组(1.4±0.4) ng/ml(P<0.05),Nrf2组明显低于MIRI组(P<0.05).结论 大鼠心肌过表达Nrf2基因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抑制cTnI浓度的上升.

    作者:魏来;陈文雁;刘永平;姚翊;孔高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ALMA喉罩用于侧卧位腹腔镜全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ALMA喉罩用于侧卧位腹腔镜全麻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的侧卧位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LMA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E组).麻醉诱导前患者口服亚甲蓝胶囊,诱导后两组分别插入ALMA喉罩和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1)基础值(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拔管前即刻(T5)、拔管后即刻(T6)和拔管后3 min(T7)的HR、SBP、DBP和MAP变化;(2)术中拔管反流及误吸不良反应;(3)平卧位和侧卧位ALMA喉罩纤维支气管镜评分和气道密闭压;(4)术中VT、SpO2、PETCO2及气道压变化,ALMA喉罩漏气情况;(5)术后24 h患者咽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A组SBP、MAP和T2、T4、T5时E组SBP、MAP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A组T3、T4、T6时HR明显减慢、T3、T4时SBP、DBP和MAP明显降低(P<0.05).A组反流发生率9例(23.7%),E组4例(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误吸.A组平卧位气道密闭压(30.18±4.00) mm Hg明显高于侧卧位时的气道密闭压(27.66±4.68)mm Hg (P<0.01).A组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而A组套囊血迹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 ALMA喉罩可安全应用于侧卧位腹腔镜手术,可达到和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ALMA喉罩行侧卧位全麻反流误吸风险小,且插管与拔管期间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小,拔管期呛咳发生率更低.

    作者:罗贞;魏新川;罗华智;李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静脉全麻或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或异氟醚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52例,女8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P组),异氟醚吸入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Ⅰ组).P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4~6 mg·kg-1·h-1,Ⅰ组采用1%~2%的异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术中均按需静脉持续泵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于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停止丙泊酚输注和异氟醚吸入.两组均于入室后(T0)、单肺通气时(T1)、手术2h时(Tz)、手术结束时(T3)、术后2 h(T4)、术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各时点两组患者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2时P组和T1~T6时Ⅰ组血浆NO、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T1~T5时Ⅰ组血浆SOD和GSH-Px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3~T5时P组血浆NO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浆SOD和GSH-Px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尿量、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能更好地降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氧化应激水平,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海东;徐维安;李向前;王鸿旻;何平;杨婉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REB磷酸化蛋白水平对δ阿片受体激动剂后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目的 建立大鼠窒息性心肺复苏脑损伤模型,探讨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蛋白在δ阿片受体(DOR)激动剂BW373U86后处理对心肺复苏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ACA组)、激动剂组(BW组)和拮抗剂组(Nal组).除Sham组外,均采用8 min窒息法建立大鼠窒息性心肺复苏脑损伤模型.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ACA组和BW组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 ml和BW373U86 1 mg/kg;Nal组在静脉给予BW373U86 1 mg/kg前,静注DOR拮抗剂Naltrindole 1 mg/kg.观察四组大鼠复苏成功率,ROSC后1、2、3、7d对存活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复苏后大鼠CREB磷酸化水平和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ACA组、BW组和Nal组海马组织中磷酸化的CREB(pCREB)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升高(P<0.05),ROSC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5).与ACA组比较,BW组海马组织中pCREB蛋白相对表达升高、ROSC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与BW组比较,Nal组海马组织中pCREB蛋白相对表达降低,ROSC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海马CA1区中ACA组和Nal组存活神经元数减少,病理损伤加重(P<0.05).结论 CREB的磷酸化可能参与了DOR激动剂BW373U86后处理对心肺复苏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璐;赵晓勇;孙美艳;高昌俊;柴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在单次椎管内麻醉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在单次椎管内麻醉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2011年3月~8月我院骨关节炎初次施行单侧TKA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单次腰-硬联合麻醉辅助浅全麻:预先静脉芬太尼0.75~1.0 μg/kg,5 min后泵注25~75 μg·kg-1·min-1丙泊酚.控制性降压组(控组),在手术关键步骤按需使用硝酸甘油分次静脉泵注,维持MAP在60~75 mm Hg;非控制性降压组(非控组),使用下肢气囊止血带控制止血1.5h,不做其他降压处理.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30min SBP、DBP、MAP、HR、SpO2、RR、CVP和PErCO2及波形分析;记录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术后24 h引流量,记录术中知晓评分、术者满意度评分,术后4、48 h VAS评分、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谵妄、止血带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前、麻醉后30 min两组SBP、DBP、MAP、HR、SpO2、RR、CVP和PETCO2及波形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控组比较,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1);出血量、输液量、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P<0.01);控组术中知晓评分、术后4、48 h VAS评分明显降低、舒适度和术者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1).两组均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单次椎管内麻醉辅助浅全麻期间实施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患者和术者均满意,可减少TKA术中、术后失血量和术中输液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利于抗凝药早期应用和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华阳;饶福东;林洁;修忠标;林翔;卢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氟比洛芬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TXA2和GMP-140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血栓素A2 (TXA2)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全麻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镇痛组(FB组)或芬太尼镇痛组(F组),每组20例.于术后1、4、8、12、24和48 h采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2 h(T1)、术后4h(T2)、24 h(T3)、48 h(T4)时TXA2和GMP-140的含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F组T1~T3时TXA2和GMP-140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FB组比较,F组T2~T4时TXA2和GMP-140含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1、4、8、12、24和48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未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异常出血.结论 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及抑制TXA2和GMP-140的含量,对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东伟;陈萍;左会明;曾繁荣;臧荣佳;王新程;张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七氟醚与异氟醚用于肝移植术对患者肾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异氟醚用于肝脏移植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位肝移植患者80例,随机均分异氟醚组(E组)或七氟醚组(S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4 m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顺阿曲库铵0.1~0.12mg/kg.麻醉维持:舒芬太尼5~10 μg(总量1.5~2 μg/kg)间断静脉推注,丙泊酚2~4mg·kg-1·h-1、顺阿曲库铵1~2 μt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同时E组吸入1%~2%异氟醚(吸入末浓度1%~1.5%);S组吸入1%~3%七氟醚(吸入末浓度1%~1.5%).分别于术前(T1)、无肝期前(T2)、无肝期末(T3)、新肝期2 h(T4)及术后24 h(T5)抽血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T4、T5时两组患者血清Cr、UA和β2-MG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时点两组患者Cr、BUN、UA和β2-MG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用于肝移植术对患者肾功能影响与异氟醚复合丙泊酚全麻相似.

    作者:宇鹏;董兰;韩曙君;李占军;雷志礼;赵彦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与小剂量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与小剂量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0.4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1组)、瑞芬太尼+0.6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2组)、瑞芬太尼+0.8 μg/kg右美托咪定组(RD3)、瑞芬太尼组+氯胺酮组(RK组),每组20例.RD1、RD2和RD3组诱导后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4、0.6和0.8 μg/kg,RK组诱导后给予氯胺酮0.8 mg/kg,五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均为0.3μg·kg-1·min-1,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进行OAA/S评分,术后15、30 min、1、2、4、8、24 h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拔管后2、24 h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R组比较,其他四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RD1组比较,术后各时点RD2组、RD3组、RK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RD3组比较,R组、RD1组、RD2组、RK组拔管即刻OAA/S评分1级例数明显增加、2级例数明显减少(P<0.05).R组拔管后2h及24 h内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0±10)μg和(65±13)μg,其他四组均未使用芬太尼(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R组为7例,RK组为6例,明显高于RD1组1例、RD2组1例和RD3组0例(P<0.05).结论 0.6 μg/kg右美托咪定可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急性痛觉过敏,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作者:张卫;周立君;阚全程;张洁;李治松;王中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手术后自控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术后自控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静-吸复合全麻下骨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其中F1、F2组镇痛液中含芬太尼6 μg/kg,F3组芬太尼为12 μg/kg.F1组在手术结束前15 min、术后12、24、36 h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BCS)评级、术后48 h内患者PCA有效按压次数、PCA药物消耗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与F2组比较,术后6、12、24和48 hF1和F3组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评级和F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F1组比较,术后6、12、24和48 h F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内F2组PCA有效按压次数和药物消耗量明显多于F1、F3组(P<0.05).F1、F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3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能显著减少自控静脉泵中芬太尼用量且镇痛效果满意,与常规剂量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吴一鸣;谢鹏程;张南南;敖翔;段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七氟醚预处理对PT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侧脑室置管组(T组,n=10),PTSD模型组(P组,n=22),七氟醚组(S组,n=22),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Ⅰ组,n=22)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七氟醚组(IS组,n=22).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案建立PTSD大鼠模型.T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 μl;P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后,SPS造模;S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后,吸入七氟醚2h,然后SPS造模;Ⅰ组侧脑室注射胰岛素生长因子-1 5μl(0.4μg/μl)后,SPS造模;IS组侧脑室注射胰岛素生长因子-1 5μl(0.4μg/μl)后,吸入2%七氟醚2h,然后SPS造模.在造模成功后30 min、1、2和4h,每组取4只大鼠处死提取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Akt、p-Akt、mTOR、p-mTOR表达量;造模后第7天,每组6只,分别行旷场实验和木僵率测试.结果 与C组和T组比较,P组、S组、Ⅰ组和IS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木僵率、造模后1 h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P组和Ⅰ组比较,S组和IS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直立次数明显增加、木僵率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S组造模后1 h 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Ⅰ组和IS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IS组木僵率、造模后1hS组、IS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造模后30 min比较,造模后1hP组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可以改善PTSD模型大鼠术后7d的焦虑水平和木僵行为,其效应可能与其抑制PTSD大鼠海马Akt和mTO R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孙茜;张瑶;许倩;李永乐;朱运河;李伟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肺转流后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肺转流(CPB)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手术开始至CPB前吸入2%七氟醚20 min,随后予以10 min的洗脱期,而C组患者只吸入纯氧.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d行脑事件相关电位测试,记录N1、P2、N2、P3的潜伏期(L)和P3的振幅(A);于麻醉诱导前(T0)、CPB后30 min(T1)、主动脉开放后(T2)和停CPB后6 h(T3)、12 h(T4)、24 h(T5)经颈内静脉逆向置管取血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患者NSE、S-100β、ET-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T1~T5时S组NSE、S-100β、ET-1浓度明显降低(P<0.01),T5时S组NSE、S-100β浓度则基本恢复到T0时,而C组仍高于T0时(P<0.01).T1~T5时两组患者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组患者LN2、LP3明显缩短、AP3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能减轻CPB后引起的脑损伤及潜在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其降低ET-1含量、增加CPB脑血流灌注有关.

    作者:吴周全;崔苏扬;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脉压变异预测失血性休克家猪血容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脉压变异(PPV)对失血性休克家猪血容量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并与每搏输出量变异(SVV)比较.方法 将10只健康家猪充分镇静肌松,给予机械通气,通过正常血容量、失血量10%、20%、30%和40%5个阶段建立失血性休克家猪模型,每个阶段5 min内完成释放相应血容量,稳定10 min后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HR、MAP、CVP、心脏指数(C1)、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SVV和PP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血容量比较,失血量20%、30%、40%的家猪HR明显增快(P<0.05),失血量30%、40%的家猪MAP、CVP明显降低(P<0.05),失血量10%、20%、30%和40%的家猪SVI明显降低,而SVV和PVV明显升高(P<0.05),失血量30%、40%的家猪CI,失血量20%、30%和40%的家猪ITBVI明显降低(P<0.05).SVV和PPV与失血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和0.764(P<0.05),SVV和PPV与CI变化值(△CI,各失血阶段与正常血容量的差值)的相关性均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和0.736(P<0.05).ITBVI的变化值(△ITBVI)、CVP变化值(△CVP)与CI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和0.499(P<0.05),相关系数明显小于SVV和PPV.ITBVI、CVP与失血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0.768(P<0.05).结论 PPV和SVV均可以准确反映失血性休克时的血容量状态,并且在休克早期即出现明显变化.

    作者:刘宁;顾勤;俞建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YP2D6基因多态性与阿片类药物代谢的关系

    阿片类药物使用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机体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异反应,可能与基因水平调节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包括代谢酶活性、载体)和药效学(受体和信号转导)有关[1].概 况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一族单加氧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和消化系统表面黏膜上.这一类酶家族参与内生物质,如甾体类固醇、激素、前列腺素以及脂类代谢,并参与外来物质的解毒作用.

    作者:常菲菲;宋春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佩尔地平对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效果

    目的 探讨防御性应用佩尔地平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佩尔地平组(P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在子宫肌瘤剔除操作前,经穿刺针于腹腔镜监视下刺入肌瘤周围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6U.于注射完毕后2 min时,P组静注佩尔地平o.005m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2ml.记录注射垂体后叶素前1 min(T0)、用药后15 s(T1)、30 s(T2)、60 s(T3)、90 s(T4)、2min(T5)、5 min(T6)、15 min(T7)及30min(T8)患者的MAP、HR,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T5时P组,T1~T4时C组MAP明显降低(P<0.05);T5~T8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T1~T4时两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5~T8时P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2 min静脉注射佩尔地平0.005mg/kg可有效防御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郭晓光;韩传宝;钱燕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OSAS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41~65岁,Mallampatis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组,经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管成功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min(T3)的MAP、HR、SpO2及ECG变化,并于各时点取桡动脉血5 ml检测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浓度;记录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及损伤性鼻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的MAP、血浆E、NE和Cor浓度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T1~T3时B组MAP、血浆E、NE和Cor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T1、T2时HR明显减慢(P<0.05).B组气管插管时间(45±9)min明显短于A组(54±13) min.B组气管插管成功30例(100%)明显高于A组26例(86.7%)(P<0.05).B组心动过速0例(0%)、高血压7例(23%)及心肌缺血6例(20%),明显低于A组的13例(43%)、16例(52%)、13例(43 %) (P<0.05).结论 FOB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可明显减轻OSAS患者插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玲芝;郭琼梅;武懿;赵砚丽;刘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2~65岁,体重55~82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T4~5);EG组硬膜外穿刺置管(T4~5).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浓度,同时观察MAP、HR的变化.结果 与T0时比较,T2、T3时三组患者血清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1时PG组和EG组MAP明显降低、GA组MAP明显升高(P<0.05);而EG组HR明显减慢(P<0.05).与GA组比较,T2、T3时PG组和EG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1、T2时PG组和EG组MAP明显降低、T2时PG组和EG组HR明显减慢(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胸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宋金玲;孙立新;王明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丙泊酚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凋亡、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人肝癌细胞HepG2接种于6孔或96孔培养板中,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1μg/ml组(F1组)、丙泊酚3 μg/ml组(F2组)、丙泊酚5 μg/ml组(F3组)、丙泊酚7μg/ml组(F4组)处理细胞24 h或7d.用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孵育24 h比较,孵育48、72h五组光密度(OD)值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孵育48、72hF组OD值明显降低(P<0.05);且细胞克隆形成率和愈合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F1组比较,F2、F3、F4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和愈合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F2组比较,F3、F4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和愈合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F3组比较,F4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C组比较,G1期F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期和S期F组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丙泊酚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刘叶;阮林;刘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浆IL-8、IL-10及肺AQP1、AQP4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白细胞介素(II)-8、IL-I0及肺水通道蛋白(AQP)1、AQP4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且术中OLV>2 h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OLV前10 min A、B组分别泵注乌司他丁5 000 U/kg及10 000 U/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C组泵注生理盐水20 ml,10 min泵完.于麻醉诱导后给药前1 min(T1)、OLV 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和恢复双肺通气(TLV)30 min(T6)时抽取桡动脉血行IL-8、IL-10浓度测定,以及于开胸OLV时、肺叶离体时取肺组织测定肺AQP1、AQP4表达.结果 与T1时比较,三组T4~T6时IL-8浓度、T2~R时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A、B组T3、T4时IL-8浓度明显降低、T2~T5时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T4、T5时IL-8浓度明显升高、而T3~T5时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开胸OLV时比较,肺叶离体时A组和C组肺组织AQP1表达和C组AQP4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肺叶离体时B组肺组织AQP1表达和A、B组肺组织AQP4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肺叶离体时A组肺组织AQP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降低IL-8浓度,升高IL-10的浓度,促使AQP1、AQP4的表达增强,且呈剂量依赖性.从而表明了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所致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忠慧;李珊珊;汪亚宏;赵光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丙泊酚孵育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丙泊酚孵育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孕16~18 d SD大鼠拉颈处死,剖腹取胎鼠,分离海马神经元细胞.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至第8天,应用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海马神经元是否培养成功.将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P组在培养液中加入100 μmol/L丙泊酚孵育3 h;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则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001、0.01、0.1、1、10、100 μmol/L右美托咪定孵育30 min,再加入100 μmol/L丙泊酚继续孵育3h,每组设6个复孔.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结果 显微镜下见所培养细胞中有大量的棕黄色NeuN阳性颗粒,说明海马神经元培养成功.与C组比较,P组、DP1组、DP2组、DP3组、DP4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而DP5组、DP6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增强,即:DP6组>DP5组>DP4组>DP3组>DP2组>DP1组.结论 丙泊酚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活力,而右美托咪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轻丙泊酚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扈俊华;梁羽冰;覃怡;谢玉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低血容量与高血容量对颅脑手术患者每搏变异度差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血容量与高血容量对颅脑手术患者每搏变异度差异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脑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手术开始,血流动力学平稳10 min后,A组以30~60ml/min的速率经右颈内静脉输注全身血容量5%的血液,记录采血前后每搏变异度(SVV);B组以上述同样的方法输注全身血容量5%的4%琥珀酰明胶,记录输注前、输注后SVV.以心脏指数(CI)变化定义容量反应性分组,绘制两组SVV对CI反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组间SVV的差异.结果 输注前A组SVV为(8.9±1.4)%,B组SVV为(8.2±2.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注后10 min A组SW(13.2±2.1)%,明显高于B组SVV(6.8±1.9)%(P<0.05).当A组SVV值为12.5%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值大,其敏感度为82.8%o,特异度为87.6%;当B组SVV值为13.5%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值大,其敏感度为72.8%,特异度为83.6%.A组的AUC为0.917(95% CI 0.790~1.000),明显高于B组0.882(95% CI 0.776~0.998)(P<0.05).结论 SVV可应用于颅脑手术中容量状态的判定,但SVV在低血容量状态比在高血容量状态下的监测准确性高.

    作者:谢海;李艳;周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