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脊膜外腔积气的处理体会

刘世喜;赵松美;刘华;毛华;张思明;王峰先

关键词:硬脊膜外腔, 硬膜外腔注入, 硬膜外麻醉, 麻醉穿刺, 并发症, 症状, 诊治, 神经, 气体, 截瘫, 操作
摘要:硬脊膜外腔积气是硬膜外麻醉后罕见并发症,多与麻醉穿刺操作失当、向硬膜外腔注入过多气体有关,可引发严重神经症状甚至截瘫.现将3例硬脊膜外腔积气的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顺式阿曲库铵作用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PETCO2对顺式阿曲库铵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三组,全麻诱导后均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三组分别采用过度通气、低通气和正常通气使患者的目标PET CO2分别稳定在25 mm Hg(过度通气组,A组)、60mm Hg(低通气组,B组)和35~40 mm Hg(正常通气组,C组).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达到大时的时间、肌松大作用持续时间及恢复指数.结果 B组肌松作用达到大时的时间为(3.62±0.86)min显著短于A组[(4.48±1.07) min]和C组[(4.49±1.31)min] (P<0.05).A组肌松大作用持续时间为(19.61±5.90) min,明显短于B组[(23.92±5.01)min]和C组[(22.53±8.41)min] (P<0.05).A组恢复指数为(10.51±2.71)min,明显低于B组[(14.89±5.22)min]和C组[(13.48±3.98)min] (P<0.05).结论 过度通气情况下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达到大时的时间不变但肌松持续时间缩短,而低通气情况下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达到大时的时间缩短但肌松持续时间无明显改变.

    作者:徐玉洁;朱敬明;丁正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右颈胸部钢筋贯通伤麻醉处理一例

    患者,男,43岁,因高处坠落致右颈胸部钢筋贯通伤后30 min急诊入院,拟行右剖胸探查及钢筋异物取出术.查体:可见一直径约2 cm的钢筋从患者后颈胸部棘突旁贯穿至右前胸第3肋腋前线处穿出,钢筋后颈胸部游离68 cm、右前胸处游离25 cm;患者无法平卧,取坐位;意识尚清,BP102/65 mm Hg,HR 132次/分,RR 28次/分,双肺听诊:左肺呼吸音尚清;右上肺呼吸音不能闻及,可闻及明显捻发音,右中下肺呼吸音轻.实验室检查:RBC 3.7×1012,Hb126g/L,Hct 38%,血型为AB型,Rh(+);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既往病史无特殊.

    作者:吴隆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氯胺酮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 青年志愿者20例,均为男性,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氯胺酮0.25 mg/kg(K1组)和0.5mg/kg(K2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30 s、1、5、10、15min青年志愿者QPEEG的θ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结果 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1 min两组各导联QPEEGθ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P< 0.05),且K2组明显高于K1组(P<0.05或P<0.01);给药后5 min达高峰,给药后15 min恢复.结论 氯胺酮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人QPEEG θ频段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 θ频段功率百分比可能成为监测氯胺酮麻醉深度的指标.

    作者:王立伟;周美艳;李淑萍;戴体俊;王建华;张党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髓核溶解术中胶原酶渗入蛛网膜下腔一例

    患者,男,35岁,体重76 kg,因左小腿疼痛3个月,加重3d入院.查体:BP 120/75 mm Hg,CT示L4~5椎间盘向左突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常规治疗前30 min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入手术室后左侧卧位,C型臂机下定位,穿刺突破黄韧带落空感,注入2 ml生理盐水,气泡无改变,注入碘海醇1~2 ml,C型臂机观察影像成线性上升,位置正确,注入2%的利多卡因3 ml,观察15 min后试验其肌力正常,随后给予1 200单位胶原酶缓慢推注,观察15 min,患者诉疼痛减轻,无其他不适,安返病房.

    作者:刘宝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延胡索乙素对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目的 研究延胡索乙素(L-THP)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CCI)的镇痛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均分为:Sham组(S组)、CCI组(C组)和L-THP组(L组).S组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其余组均建立坐骨神经CCI模型.L组大鼠造模后即刻及术后每日腹腔注射L-THP 40 mg/kg,连续14 d,S组和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造模前1d、术后3、7、14 d测试机械痛阈(MWTs)和热痛阈(TWL),处死取海马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3、7、14 d三组大鼠术后MWTs和TWL显著低于造模前ld,且C、L组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3、7、14 d时C、L组大鼠海马FAA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组,且L组FAAH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L- THP对大鼠CCI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与抑制海马FAAH的表达相关.

    作者:王殊秀;冷玉芳;高向梅;邢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全麻后恢复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86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均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10 min(缝皮时)D组以Dex 0.5μg/kg稀释至10 ml并以恒速10 min输注完毕,C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30 min(T5)记录两组患者MAP和HR;并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浓度;以频域分析法测定HRV各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同时计算LF/HF.结果 T2~T5时C组MAP、E、NE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和D组(P<0.05);T3、T4时D组Cor明显高于T0时,且T2~T4时C组高于T0时和D组(P<0.05).T2~T5时TP、LF、HF两组均高于T0时;D组HF升高更明显,T3~T5时C组TP、LF高于D组,T2~T4时C组HF明显低于D组,T2~T5时C组LF/HF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全静脉麻醉恢复期,可有效抑制拔管期应激反应,促进HRV的恢复、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的均衡性.

    作者:舒爱华;占乐云;王强;陈小波;张明瑜;吕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监测:麻醉安全的基石

    临床麻醉学是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监测患者是引发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保证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手术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患者家属等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减少围术期患者的意外事件、避免发生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是医师的使命.然而,即使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事故或医患关系紧张仍时有可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缓解矛盾,显然是我们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而通过加强临床监测,及早发现问题的苗头并正确处理之,则是预防此类不良事件的佳办法.

    作者:佘守章;于布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硬脊膜外腔积气的处理体会

    硬脊膜外腔积气是硬膜外麻醉后罕见并发症,多与麻醉穿刺操作失当、向硬膜外腔注入过多气体有关,可引发严重神经症状甚至截瘫.现将3例硬脊膜外腔积气的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刘世喜;赵松美;刘华;毛华;张思明;王峰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18%地氟醚低流量洗入紧闭麻醉法的应用

    目的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探讨18%地氟醚低流量洗入、低流量洗出紧闭麻醉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男47例,女73例,静脉快速诱导,5L/min氧流量充分吸氧去氮3 min,气管插管,随机均分为三组,气管插管后分别以0.3L/min(A1组)、0.6 L/min(A2组)和1.0 L/min(A3组)氧流量,地氟醚蒸发器刻度为18%洗入到肺泡气地氟醚浓度(FAes)达到1 MAC,将蒸发器刻度降至10%~12%维持,维持期氧流量为0.3L/min,在手术结束前约10 min停止吸入地氟醚开始洗出,洗出期的氧流量根据手术速度、BIS、BP及HR情况调整,手术结束时改为5.0 L/min氧流量洗出.结果 所有患者从静脉诱导后到手术结束BIS均在30~60,三组麻醉期间的BP、HR变化均在基础值的±20%范围内,SpO2始终维持在97%~100%,FiO2均高于7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A1组洗入时间明显长于A2组和A3组(P<0.05).结论 18%地氟醚低流量洗入、低流量洗出紧闭麻醉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低污染的麻醉方法.

    作者:武江霞;王四清;张加强;孟凡民;侯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氢化泼尼松对全麻女性患者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效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氢化泼尼松对全麻女性患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女性患者40例,拟行甲状腺或乳腺手术,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BMI 18.5~25 kg/m2,随机均分为两组:氢化泼尼松组(H组)和对照组(C组).H组麻醉诱导前50 min给予氢化泼尼松30 ng,两组麻醉诱导相似.使用TOF-watch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模式监测刺激尺神经时TOFr( T4/T1)变化,记录起效时间、TOFr 25%及75%的恢复时间(TOF25、TOF75)和TOF25%~75%恢复时间.结果 H组起效时间为(129.30±28.57)s,明显长于C组的(83.55±17.90)s(P<0.05);H组TOF25为(40.95±2.89)min,明显短于C组的(49.55±5.81) min(P<0.05);H组TOF75为(50.65±4.63) min,明显短于C组的(62.50±5.19) min(P<0.05);H组TOF25%~75%恢复时间(9.70±2.83) min,明显短于C组的(12.95±4.65) min(P <0.05).结论 氢化泼尼松能使全麻女性患者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延长,而恢复时间缩短.

    作者:曹明香;柯剑娟;张宗泽;王焱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帕瑞昔布钠对妇科经腹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妇科经腹手术行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妇科经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当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平稳后及BIS值在40~60,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5ml)(P组)和生理盐水5 ml(C组),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30、40 min的HR、MAP、BIS.并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拔管后45 min VAS疼痛评分.结果 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给药前后BIS、HR、MAP和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妇科经腹手术行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对BIS值、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作者:秦红;柴小青;潘建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盐酸戊乙奎醚术前应用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术前用药对全麻下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插管后10 min分别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P组)或东莨菪碱0.006 mg/kg(S组).监测给药前、给药后5、10、20、30 min呼吸力学参数变化和给药前、给药后30 min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给药后10、20、30 min P组胸肺顺应性(Comp)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且在给药后20、30 min时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给药前、给药后30 min PaO2和氧合指数(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术前应用可明显降低全麻气管插管后气道阻力及气道压力,增加Comp,改善肺功能.

    作者:王志鹏;赵国栋;李真;孙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阿托品与盐酸戊乙奎醚对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 比较阿托品与盐酸戊乙奎醚对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30只,体重18~24 g,雌雄不拘,随机均分为三组后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等渗盐水(对照组,1组)、阿托品0.3 mg/kg组(Ⅱ组)、盐酸戊乙奎醚0.3 mg/kg组(Ⅲ组).三组给药30 min后摘取眼球取血,处死小鼠,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和胃肠组织中的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 Ⅱ组中小鼠血浆与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高于Ⅰ、Ⅲ组(P<0.05),而胃动素水平则明显低于Ⅰ、Ⅲ组(P<0.05);Ⅰ、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品影响血管活性肠肽及胃动素的分泌,而盐酸戊乙奎醚则无影响.

    作者:刘志杰;闻国春;华文芳;崔建双;武建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及中青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及中青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以及中青年患者各40例,分别随机均分为四组:老年患者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组(EA1组)、全麻1组(GA1组),中青年患者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2组(EA2组)和全麻2组(GA2组).EA1组及EA2组患者硬膜外分次给予0.75%罗哌卡因,GA1组及GA2组按相同方案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注依托咪酯、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行全麻诱导,持续输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于40~50之间及T1于10% Tc水平,观察各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变化.结果 四组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及TOFR自然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1组的临床肌松作用时间明显长于GA1、EA2和GA2组(P<0.01或P<0.05),而GA1、EA2组的临床肌松作用时间明显长于GA2组(P<0.05).EA1组顺式阿曲库铵的总维持用量明显低于GA1、EA2及GA2组(P<0.01).结论 不论老年还是中青年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以及TOFR自然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可延长其临床肌松作用时间,增强其肌松效应,老年患者罗哌卡因增强作用的时效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用量明显减少.

    作者:邝绮文;许立新;许学兵;佘守章;邬子林;闫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骨癌痛大鼠脊髓脑啡肽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脊髓脑啡肽在大鼠骨癌痛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雌性未交配Wistar大鼠72只,体重160~180 g,随机均分为两组:骨癌痛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B组制成骨癌痛模型,C组为假手术组,B组和C组分别在左胫骨中上端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2×105个或PBS液,体积为10μl.所有大鼠于术前1d、术后7、14、21d时测定机械痛阈和左后肢抬足时间.大鼠行影像学检测判定其胫骨骨质破坏情况.两组于术后7、14、21 d各取12只大鼠分别处死,取左侧胫骨作HE染色,组织学鉴定肿瘤生长及骨质破坏的程度;取腰膨大L4~L6脊髓组织,采用逆转录一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前脑啡肽原(PENK) mRNA表达情况和放射免疫法(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B组术后7、14、21 d机械痛阈进行性下降(P<0.01),左后肢抬足时间进行性延长(P<0.01).与C组比较,B组术后7d脊髓PENKmRNA和L-EK增加,14、21d脊髓PENK mRNA和L-EK逐渐减少(P<0.01).结论 脊髓脑啡肽的表达在大鼠骨癌痛中明显变化,推测脊髓脑啡肽在骨癌痛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怡;龙瑞春;赵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10 mg;B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6 mg复合芬太尼20 μ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3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心输出量(CO)、MAP和HR变化;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结果 T2~T6时A组CO、MAP明显降低于T1时和B组(P<0.05).B组低血压和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FloTrac/Vigileo系统可持续有效监测血流动力学.

    作者:费宏祥;沈军梅;张蕊;徐丽;斯妍娜;鲍红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纤支镜气道灌洗成功抢救严重误吸窒息一例

    患者,男,31岁,因腹痛、腹胀伴停止肛门排气、排便24 h入院.既往有阑尾切除手术史,拟行剖腹探查术.入室时被动体位(胸膝卧位),鼻腔留置有胃管一根,外口封闭.常规给氧,监测生命体征正常.开放静脉后即行全麻诱导,刚给予丙泊酚50 mg时患者突然躁动,并出现呛咳,同时从口鼻腔喷出大量胃内容物,考虑发生反流误吸,停止加压给氧.

    作者:王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麻醉监测快捷指南

    临床麻醉监测是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科医师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转归.麻醉期间临床监测的步骤1.首先完成ECG、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2.设置血压自动测量时间(间隔2~5min);3.通常观察Ⅱ和Ⅴ导联ECG;4.观察SpO2图形和数值,开启脉搏音,并设置低限报警功能;5.麻醉科医师必须在麻醉期间全程始终在岗.

    作者:佘守章;吴新民;于布为;岳云;曾因明;王国林;郭曲练;林财珠;周海燕;王泉云;孟凡民;衡新华;许学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无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70例ASA Ⅰ或Ⅱ级脊柱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研究组(T组)和对照组(C组).用琥珀酰胆碱诱导插管后,T组只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按常规使用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值在30~60之间,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0)、插管后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后30 min(T3)、60 min(T4)和拔管时(T5)的BIS值和TOFr,比较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及不良反应,术后请手术医师评价肌松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瑞芬太尼用量、外科肌松效果评价、术中体动次数、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T组TOFr明显高于C组(P<0.01),T5时T组BIS明显高于C组(;P<0.05).丙泊酚用量多于C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或P<0.05),拔管后20 min 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无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患者呼吸恢复早、拔管快、清醒程度好,具有优势.

    作者:徐成明;李玉兰;刘映龙;吕兴华;万占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对七氟醚诱导过程中QTc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醚诱导过程中瑞芬太尼快速输注是否延长校正的QT间期(QTc).方法 择期全麻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双盲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均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和对照组(NS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5%七氟醚吸入诱导.BIS值60~65时,30 s内静脉注射0.2μg/kg瑞芬太尼(RF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NS组).BIS≤60时,给予0.05mg/kg维库溴铵,当BIS在45~50时行喉罩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基础值)、喉罩插入后1、3 min的12导联ECG、MAP和HR.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结果 与NS组比较,喉罩插入后1 minRF组QTc缩短(P<0.05);HR明显减慢、MAP降低(P<0.05).而插入后3 min两组间Q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诱导联合喉罩插入时,瑞芬太尼快速输注可有效减轻QTc延长.

    作者:胡健;顾尔伟;张健;卢转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