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上;冯联兵;曾照年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是全球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而居于第二位[1],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男女两性癌症中居第五位,占全部癌症的7.3%,其病死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病死人数的18.4%,农村高于城市,且近年来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可见,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现将近几年来有关宫颈癌研究的新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的表达和调控与尿石症的关系。方法:分别用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处理正常大鼠和结石模型大鼠,连续用药7 d,免疫组化和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偏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肾晶体沉积情况,并测定尿晶体成分的含量。结果: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均可上调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减少大鼠肾草酸钙晶体的沉积。维生素D增加尿钙的排泄量,促进晶体沉积。结论: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可上调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石的形成,维生素D过量则可促进结石形成。
作者:常连胜;张卫星;徐涛;冯陶;郭应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端粒酶TRAP-ELISA法对27例宫颈组织(16例CIN、11例正常宫颈)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CIN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6.25% (9/16),而1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CIN及对照组端粒酶活性A值分别为(0.371±0.219)和(0.039±0.04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级别CIN中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的激活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史惠蓉;王福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和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主(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作者:王英;陈雪梅;孙慧茹;武军令;岳永豪;王又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生儿Rh溶血病是指因母子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患儿多于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核黄疸,造成患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34.4%[1]。1989年3月至2000年7月,对18例Rh溶血病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连琴;史惠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肾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49例原发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中MVD,并以1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49例肾癌组织中平均MVD为(58.62±23.86),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与其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1),而与肾癌的分级、远处转移及5 a生存期有相关性(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癌分级、远处转移及生存期均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MVD可作为评估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王梅叶;孟晓;尹继云;唐利生;李凌波;何文强;程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院在1999年间,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0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22例CINⅠ/Ⅱ,16例CINⅢ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并分析A-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随着 CIN 病变的进展,A-LI增高(P<0.05),但在ISCC,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P<0.05);A-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P<0.05),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吴丹;乔玉环;史惠蓉;李爱军;孙莹璞;张梦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消减文库构建过程中,用PCR技术快速筛选重组阳性克隆。方法:将白色单菌落加入氨苄抗性LB培养液中,37 ℃摇振培养过夜,取细菌悬液作PCR模板。结果和结论:以PCR方法筛查重组阳性克隆,可以简便快速鉴定重组阳性克隆,不需提取质粒。筛选重组阳性克隆可直接用细菌悬液作PCR模板,在消减文库构建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殷智榕;高冬玲;陈奎生;姜国忠;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采用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丽霞;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肾血管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例的5%~10%[1],其中75%~80%为女性患者[2],好发于40岁以下。其病因以大动脉炎为主,外科治疗方法很多,但各有一定局限性,且远期效果不明显。自体肾移植是将患肾移植至同侧髂窝,肾动、静脉分别与髂血管进行吻合。该法避免应用人工或自体血管,吻合口不发生异物反应或萎缩改变,且大动脉炎一般不影响髂内动脉,移植肾血供好,近年采用较多。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行自体肾移植1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慧;刘凤然;宋玉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全脑缺血后头部置于15~20 ℃的低温环境中24 h,分别与常温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体温、脑组织含水量、海马区神经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变化。结果:低温组体温下降幅度较大,神经细胞计数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温组和对照组。结论:头部亚低温能明显降低全身温度,减轻脑水肿,保护缺血的脑组织。
作者:刘其强;白宏英;王江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癫痫是危害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的一种多发病,了解不同病因对不同发病年龄组癫痫的形成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336例癫痫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发作类型、头颅CT及脑电图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叶柔;马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探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36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和硫酸镁治疗4 h时内皮素的变化,并以14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作对照。结果:中、重度妊高征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比同期正常妊娠妇女高(P<0.05),硫酸镁治疗4 h后血浆内皮素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轻度妊高征患者硫酸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镁可以通过调节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而起到治疗妊高征的作用。
作者:郑新杰;郭瑞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甲状腺手术中麻醉的迫切要求是术中患者情绪稳定、麻醉平稳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作者比较了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旨在选择佳麻醉方法。
作者:张伟;张卫;马民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此病在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约占20%,单用激素治疗疗效较差,复发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多,1996年11月~2000年4月作者加用鱼腥草注射液、口服黄芪精口服液及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PNS,疗效显著,复发率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伟;朱娟;王广州;高兰兰;高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蓝斑至背海马投射纤维的递质性质。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研究蓝斑TH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结果:在双侧蓝斑内可见到HRP标记细胞、TH阳性反应细胞和TH-HRP双标细胞,同侧明显多于对侧。结论:背海马接受双侧蓝斑纤维的投射,并呈同侧优势。
作者:王建祯;马朝显;崔建军;周明付;张华;林玲;汤善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改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系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R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根据复杂分类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87例标本中,70例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80.46%,核型异常包括数目异常(超二倍体及亚二倍体)和结构异常(结构重排和易位)。其中有16例转化为白血病,转化率为18.39%。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临床分型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可能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向白血病转化有关。
作者:孙玲;董见喜;王芳;孙慧;张钦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179例患者采用原操作方法,587例患者采用改变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的方法,对2种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原操作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3%,改进后为89%;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53.4±10.8)min,改进后为(41.3±10.6)min;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5.03%,改进后为1.1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作者:屈清荣;阎保君;张忠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前庭大腺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因前庭大腺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积聚而成[1]。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本科门诊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应用碘酊注入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16例,经临床随访复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常青;杨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