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玲
目的:观察小儿全胃食管床移植后胃排空的变化。方法:对14名全胃食管床移植术(均未附加幽门成行术)后患儿和6名健康儿童进行99m锝标记固体食物的胃排空研究。全胃食管床移植术患儿又分为术后近期组(8例,术后3~4周)和术后远期组(6例,术后l~4 a)。结果:术后近期组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延迟(70.34±10.30)min,与正常对照组(42.26±4.7)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远期组胃半排空时间(42.21±7.41)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胃移植治疗小儿食管瘢痕性狭窄,胃排空延迟现象并不持续存在,术中不需附加幽门成形术。
作者:冯爱强;周菊玲;邓春琴;李萍;李群;邱武英;范太兵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输注机采血小板(PC)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机采血小板大量应用于临床。1999年3~5月作者应用机采PC治疗多种疾病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47例,并与同期应用手工PC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25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和输PC后的不良反应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输注机采PC治疗47例患者(简称机采组)和输注手工PC治疗25例患者(简称手工组),均系化疗或骨髓造血增生不良及外科手术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而不是因非特异性消耗因素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败血症或严重脾脏肿大所致。病程1个月~8 a。机采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43岁;手工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9~72岁,平均41.5岁。
作者:汪群英;胡利亚;吕先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1983年国内6城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为674.7/10万[1],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颅内外血管的异常收缩和舒张、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为了解偏头痛患者GMP-140的变化,作者观察了21例偏头痛患者血浆GMP-140水平,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参照国际头痛协会1988年拟定偏头痛诊断标准,制定如下标准:①头痛病史在1 a以上且发作次数大于5次;②发作持续4~72 h(未治疗或治疗失败),发作间期无头痛;③头痛特点为单侧性或先一侧后扩展至双侧,博动性,中、重度影响或阻止日常活动;④头痛发作过程至少有下列症状之一: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或怕声,典型偏头痛可出现眼前暗点、闪光,感觉迟钝、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等;⑤全部病例经体检,CT检查均未发现脑器质性病变。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大52岁,小15岁,x±s为(35.6±11.1)岁。对照组1为18例健康献血者,男8例,女10例,年龄大50岁,小16岁,x±s为(34.1±9.6)岁。对照组2为20例动脉硬化患者,入选标准为:①可有头昏、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及周围血管硬化体征;②可有高血压及血脂异常;③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动脉硬化征象;④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CT检查排除脑器质性病变。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大65岁,小49岁,x±s为(58.3±3.9)岁.
作者:洪丽;陈品;赵燕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及高龄分娩的增多,术中遇到合并子宫肌瘤增多。自1985年6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子宫肌瘤合并妊娠58例,其中40例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8例阴道分娩,现将病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5年6月至1999年6月分娩总数8 400例,其中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者58例,发生率为0.69%。58例中4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者作为手术组;18例阴道分娩者作为非手术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无子宫肌瘤剖宫产者40例作为对照组1;阴道分娩者20例作为对照组2。分析病例中年龄小21岁,大40岁。各年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除对照组2中有经产妇1例,余均为初产妇。
作者:赵建月;尚红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用0.1mol/L枸橼酸缓冲液溶解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以60mg/kg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成功的模型分为糖尿病组(n=12);糖尿病治疗组(n=12),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kg·d)口服。另选8只为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各组不应用降糖药。观察第4周,8周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收缩压、第8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重/体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原癌基因蛋白c-Fos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定其表达的灰度值。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含量4周,8周(24.37±7.83)mg,(27.76±8.62)mg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31.02±9.32)mg,(36.10±12.26)mg(P<0.05);平均动脉收缩压治疗组(114.33±7.63)mmHg(1 mmHg=0.133 kPa),(120.00±7.46)mmHg显著低于糖尿病组(132.33±8.52)mmHg,(139.6±9.67)mmHg(P<0.01);AngⅡ含量治疗组(184.82±61)ng/L明显低于糖尿病组(283.61±78.06)ng/L(P<0.01);Scr、BUN含量治疗组(75.4±27.1)μmol/L,(9.87±2.97)mmol/L,显著低于糖尿病组(160.75±35.56)μmol/L,(15.29±4.78)mmol/L(P<0.05,P<0.01);肾重/体重治疗组(9.66±1.78)g/kg明显低于糖尿病组(11.60±1.26)g/kg(P<0.05);TGF-β1和c-Fos在治疗组肾组织的表达范围和强度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其灰度值糖尿病组为(106.48±11.24,80.62±10.06),治疗组为(136.95±16.39,107.48±6.74),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延缓实验大鼠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作者:吴歌;张有才;刘章锁;张华;张明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微血管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方法:豚鼠7只,行耳蜗开窗术后静脉注射L-精氨酸,利用微循环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录像,观察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特性。结果:在正常状态下,豚鼠耳蜗微动脉存在运动幅度较小的自律运动,应用L-精氨酸后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流量、血管收缩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能显著增加豚鼠耳蜗微动脉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使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增强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功能。
作者:董明敏;史晓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并对咖啡因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方法:茶叶经体积分数为30%的丙酮水溶液提取2次,后经正己烷萃取2次,再加入硫酸钠,用氯仿萃取2次,萃取液经浓缩干燥,制成咖啡因。结果:产物经红外光谱鉴定分析为咖啡因,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出在茶叶中含量为3.4%。结论: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新工艺切实可行。
作者:阿有梅;张红岭;周友红;潘成学;孟庆芳;贾陆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梗死前7 d内有心绞痛发作组(I组,缺血预适应组),共103例;无心绞痛发作组(Ⅱ组,非缺血预适应组),共67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面积及病死率等。结果:I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Ⅱ组,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Ⅱ组,P均<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在近期对心肌产生预适应保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并发症发笙率及病死率。
作者:李锦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和脑干内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听觉核团和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在脑桥的各级听觉传入核团,均有NOS阳性神经元,而上橄榄复合体无NOS阳性神经元;耳蜗核内N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后腹侧核,为圆形或椭圆型双极神经元;下丘的臂内侧核NOS阳性神经元呈小的、圆形细胞。在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在三叉神经中脑核(Me5)、蓝斑(LC)、前庭内侧核(MVe)、MVe腹侧核(MVeV)、前庭外侧核(Lve)、舌下神经前置核(PrH)、巨细胞网状核(Gi)、Gi腹侧部(GiV)、外侧巨细胞旁核(LPGi)、背侧巨细胞旁核(DPGi)均有NOS阳性神经元。结论:NO可能是听觉中枢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声信号传递的调节;并可能与脑干功能的调节有关。
作者:田秀芬;董明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方法:对收缩压(ps)<100 mmHg(1 mmHg=0.133 kPa)的CHF患者(LPCHF组,n=22),ps≥100 mmHg的CHF患者 (HPCHF组,n=25)及健康人(对照组n=18),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LPCHF组及HPCHF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PCHF组血清钠、Ps及脉压差/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P CHF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高于HP CHF组(P<0.05),血清钠、Ps及脉压差/收缩压显著低于HP CHF组(P<0.05);CHF患者脉压差/收缩压与血浆AngⅡ及ALD呈显著负相关(r=-0.502,P<0.01;r=-0.439,P<0.01)。结论:CHF患者体内RAAS活性增高,且血压低者活性更高。
作者:张莉;贾惠琳;刘红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NO)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方法:28只豚鼠,随即分为4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Arg/S组和L-Arg/L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L-精氨酸,L-NNA组静脉注射L-硝基-精氨酸。行耳蜗开窗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豚鼠耳蜗的血流、血管管径、血压、心率、血气进行分析。观察了不同剂量L-精氨酸(L-Arg)及L-硝基-精氨酸(L-NNA)对豚鼠耳蜗血流(CoBF)的作用。结果:L-Arg/S组,用药后耳蜗血液流速加快,管径扩张,平均动脉压均下降;L-Arg/L组,用药后耳蜗血流速度增加后流速减慢,管径扩张,血压升高;L-NNA组,用药后流速减慢,血管管径收缩,但持续时间很短。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EDRF/NO对CoBF有调节作用,适当剂量的EDRF/NO可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增加耳蜗微循环的灌注量。
作者:董明敏;史晓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脐血流阻力指标(S/D、PI、RI)在正常与高危妊娠中的变化及其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住院的正常与高危产妇共计110例,均于产前1周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统计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妊娠时脐血流阻力指数较正常时明显升高,各组中S/D值超过警戒值(2.20)及危险值(2.66)者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较S/D值正常者显著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血流阻力指数是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围产期监测手段,以S/D值2.20为警戒线;S/D值2.66为危险线可能更有助于胎儿缺氧的早期诊断,确保围产儿安全。
作者:杨炜敏;张曦;崔世红;杨佩兰;孙雁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the gentamicin(GM) cochlear toxic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has notbeen understood ful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against cochlear damage caused byGM and the inhibi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lipidperoxidation were observed in guinea pigs.One hundred healthy guinea pigs, weighing (221±23) g (x±s) with normal Preyer' s reflex were equallyrandomized four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GM group was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GM 200mg·kg-1·d-1 for eight days; GM + DMSO group was givenGM at the same dose and intraperitoneal DMSO (2.0g·kg-1·d-1) for eight days; Normal saline (NS)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4.5 ml·kg-1·d-1 for eight day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集新发病及病程较长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新生大鼠的胰岛细胞共同培养24 h,观察PBMCs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用正常人的PBMCs作对照。结果:只有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PBMCs对大鼠胰岛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减少((127.4±26.3)mU/L(n=12)Vs(209.6±41.8)mU/L(空白对照n=6)及(200.9±41.7)mU/L(健康对照n=5),P<0.05)。结论: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的异常;且这种异常主要存在于发病前后的较短的时间内;这种异常可能是机体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作者:许传超;涂会引;张尽廷;许继田;阎明;邢莹;姚运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HBV、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且与肝炎的慢性化、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CV的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作者对1992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56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HC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并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 561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为住院确诊患者,男425例,女136例,年龄11~67岁,平均35.8岁。按1995年5月全国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肝炎67例,慢性肝炎284例,重型肝炎33例,肝炎后肝硬化177例。1.2 血清标本每例患者抽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置-20℃冰箱保存备检。1.3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M和抗-HCV,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实业公司,按说明书进行操作。1.4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1.5 结果见表1。
作者:苏英;王昊;郭长青;刘国永;李继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3~1998年急症B超检查经手术证实的腹部脏器破裂12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7~65岁,平均年龄26.3岁。患者多表现为剧烈腹痛、腰痛或休克状态,发病或受伤后就诊时间短为0.5 h,长为48h。1.2 方法使用阿洛卡SSD-620型和日立EUB4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 MHz,腹部常规扫查,必要时腰背部扫查,妇科视病情,在膀胱充盈下行盆腹腔常规扫查。1.3 结果完全符合指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基本符合指超声检查仅提示间接征象,如腹盆腔积液等。符合率包括完全符合与基本符合。124例超声诊断与手术诊断对照见表1。
作者:张娉;张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长期以来,褥疮治疗是护理上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深度溃疡,生长缓慢,长期不愈合,传统方法多采用换药加庆大霉素湿敷,效果不满意。贝复济是近年来治疗褥疮及伤口长期不愈合的新药。本科自1996年开始,用贝复济治疗褥疮及长期伤口不愈合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本科收治高位截瘫并发褥疮及伤口长期不愈合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大83岁,小12岁,平均47.5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大86岁,小15岁,平均50.5岁。根据褥疮发展过程,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I~Ⅲ期[1]。2组患者褥疮为Ⅱ期(炎症渗出期)至Ⅲ期(溃疡期),其中Ⅱ期褥疮27例,Ⅲ期褥疮20例,长期伤口不愈18例,疮面面积为5 cm×4 cm至10 cm×25cm,疮面及伤口深度为0.5 cm至2 cm。2组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营养状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春梅;王秋红;代翠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活髓保存术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治疗牙髓病的方法,盖髓剂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氢氧化钙制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活髓保存材料,可以非特异性地诱导牙本质形成。现将89例氢氧化钙盖髓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深龋穿髓41例(无明显牙髓炎症状),备洞中意外穿髓12例,楔状缺损近髓20例,前牙外伤冠折露髓16例(3 d内就诊)。男38例,女51例,年龄8~42岁。1.2 方法氢氧化钙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材料厂生产)加生理盐水在无菌玻璃板上调制成糊剂备用。对深龋或楔状缺损,常规除龋和备洞,已露牙髓且无牙髓炎症状者,用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使氢氧化钙与暴露牙髓密切接触,但不要加压,待氢氧化钙硬固后,常规垫底、充填。对前牙外伤冠折露髓者,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消毒后,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氧化锌暂封观察,待牙本质桥形成后再行修复患牙。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1 a后随访复查。
作者:白泉;王宏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7年本院儿科在新生儿监护室推广使用了套管针静脉输液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婴60例,女婴40例,体重1.2~2.5 kg之间,年龄为生后30 min至2 d。入院时多生命垂危,体温不升,部分患儿伴有呼吸困难,不能主动吸吮,所有患者均需持续静脉输液,进行监护治疗。随机选择50例患儿采用套管针静脉输液,另50例使用常规静脉穿刺法。1.2 套管针使用方法参照张家荣等[1]报道的方法并结合低体重儿的实际情况,一般选择24G的套管针。首先准备欲输注的药液,使套管针与一次性输液器或微量泵连接,排尽空气备用。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下列穿刺部位:①头皮:在无产瘤或产伤的情况下,应首选头皮静脉。因此处易于长期固定,易观察。②四肢末端:尽量选择较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处。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面的直径不小于8 cm,皮肤消毒后,在血管上方直接进针,进针角度为15°~30°,穿刺的速度不能过快,见回血后再进针0.2 cm,然后退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局部固定并接通输液器或微量泵,适当调节滴速后进行连续输液。当日静脉输液结束后,可将套管针保留于静脉之中,为防止针内凝血,输液结束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2ml正压封管,并每隔6~8 h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1次,以保持套管针通畅。
作者:孔素芳;胡素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心包积液是AIDS的常见并发症,但由于AIDS的全身及心外表现,心包积液在早期往往被忽略,晚期一旦发生心包填塞,预后极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3]。作者将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医院1997年10月至1998年6月住院AIDS并发心包积液16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确诊的AIDS并发心包积液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2(18~56)岁。患者均为厄立特里亚首都医院住院患者,都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HIV全部为阳性。心包积液的确定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及病理检查。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