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NO)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方法:28只豚鼠,随即分为4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Arg/S组和L-Arg/L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L-精氨酸,L-NNA组静脉注射L-硝基-精氨酸。行耳蜗开窗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豚鼠耳蜗的血流、血管管径、血压、心率、血气进行分析。观察了不同剂量L-精氨酸(L-Arg)及L-硝基-精氨酸(L-NNA)对豚鼠耳蜗血流(CoBF)的作用。结果:L-Arg/S组,用药后耳蜗血液流速加快,管径扩张,平均动脉压均下降;L-Arg/L组,用药后耳蜗血流速度增加后流速减慢,管径扩张,血压升高;L-NNA组,用药后流速减慢,血管管径收缩,但持续时间很短。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EDRF/NO对CoBF有调节作用,适当剂量的EDRF/NO可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增加耳蜗微循环的灌注量。
作者:董明敏;史晓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集新发病及病程较长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新生大鼠的胰岛细胞共同培养24 h,观察PBMCs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用正常人的PBMCs作对照。结果:只有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PBMCs对大鼠胰岛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减少((127.4±26.3)mU/L(n=12)Vs(209.6±41.8)mU/L(空白对照n=6)及(200.9±41.7)mU/L(健康对照n=5),P<0.05)。结论: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的异常;且这种异常主要存在于发病前后的较短的时间内;这种异常可能是机体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作者:许传超;涂会引;张尽廷;许继田;阎明;邢莹;姚运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青光眼是眼科急症,但手术后诱发的青光眼多易被其他科室所忽视。本院自1990年以来遇到此类病例7例,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45岁和57岁;女性5例,年龄49~68岁;左眼3例,右眼4例;所有患者均因其他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用药为:阿托品(5例),鲁米那(3例),安定(1例)。7例术后至青光眼发作日输液量均达3 500~4 000ml。采取俯卧位者1例。患者均有眼红、肿痛、虹视、呕吐等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症状。视力检查:光感2例,FC/10 cm 1例,FC/20 cm 1例,FC/30 cm 1例,FC/50 cm 1例,4.5 1例,误诊24h以下者4例,24 h以上者3例。
作者:赵晓曼;王宇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活髓保存术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治疗牙髓病的方法,盖髓剂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氢氧化钙制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活髓保存材料,可以非特异性地诱导牙本质形成。现将89例氢氧化钙盖髓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深龋穿髓41例(无明显牙髓炎症状),备洞中意外穿髓12例,楔状缺损近髓20例,前牙外伤冠折露髓16例(3 d内就诊)。男38例,女51例,年龄8~42岁。1.2 方法氢氧化钙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材料厂生产)加生理盐水在无菌玻璃板上调制成糊剂备用。对深龋或楔状缺损,常规除龋和备洞,已露牙髓且无牙髓炎症状者,用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使氢氧化钙与暴露牙髓密切接触,但不要加压,待氢氧化钙硬固后,常规垫底、充填。对前牙外伤冠折露髓者,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消毒后,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氧化锌暂封观察,待牙本质桥形成后再行修复患牙。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1 a后随访复查。
作者:白泉;王宏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梗死前7 d内有心绞痛发作组(I组,缺血预适应组),共103例;无心绞痛发作组(Ⅱ组,非缺血预适应组),共67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面积及病死率等。结果:I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Ⅱ组,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Ⅱ组,P均<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在近期对心肌产生预适应保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并发症发笙率及病死率。
作者:李锦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受体)抗体对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22例先天性心脏病(CHD),10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儿和25例正常对照组(NC)血浆抗β-受体抗体水平。结果:VMC和DCM患几中抗β-受体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HD、RHD和NC组(P<0.01)。抗β-受体抗体诊断VMC和DCM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8%。结论: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抗β-受体抗体的测定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作者:栾斌;徐灵敏;李玉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阿曲库铵静脉复合诱导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8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用咪唑安定0.2mg/kg,芬太尼10μg/kg,依托咪酯0.2 mg/kg,阿曲库铵0.15 mg/kg静脉诱导,用漂浮导管技术监测诱导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28例患者静脉诱导前后对比,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脏指数,心每搏指数,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阿曲库铵静脉复合诱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诱导过程平稳,血液动力学稳定。
作者:王胜利;冉菊红;阴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6年2月至1997年8月,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外阴尖锐湿疣1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年龄20~46岁,平均26岁,发病高峰年龄为25~35岁。病程短3周,长14个月。主要症状为外阴搔痒与阴道分泌物增加,部分患者触及外阴增生物就医。1.2 妇科检查肉眼观察赘生物为菜花状38例,乳头状68例,峰状14例。发生部位为肛周30例,宫颈及阴道穹窿18例,大阴唇及阴阜34例,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及阴蒂38例。
作者:常青;史惠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噪声对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和噪声损伤组(噪声损伤后1 d,1周,4周)CNC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面积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噪声损伤后1d至4周,CNC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多;噪声损伤后1d NOS阳性神经元面积急剧缩小,噪声损伤后1~4周NOS阳性神经元面积逐渐升高并超过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噪声损伤后1 d,1周,4周组,NOS阳性神经元面积和数目差异有显著性(P<0.05),噪声损伤后1 d,l周,4周3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噪声损伤后,NO释放增多,对听觉核团有复杂的调节作用。
作者:田秀芬;董明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心肺脑复苏(cardial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对心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CPCR不断改善,监测手段有所加强,救治措施不断提高,CPCR的成功率仍有待提高。现将1993年1月~1997年12月复苏成功的2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科共抢救CPCR患者41例,救治成功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小16岁,大69岁,平均43.5岁。病因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4例,肺心病2例,心功能衰竭3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药物过敏3例,急性药物中毒1例。26例患者均为目击下发生心脏骤停。1.2 诊断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及心音消失,确诊为心脏骤停。确诊心脏骤停后经CPCR恢复窦性心律,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及测到血压并持续1 h以上者判为心脏复苏成功,出现规律的自主呼吸并持续1 h以上者判为肺复苏成功,神志恢复1 h以上者判为脑复苏成功。
作者:韩爱玲;曲旭红;王浩;袁剑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盐酸氟桂利嗪片在健康人体中的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哈尔滨北方制药厂生产的盐酸氟桂利嗪片为参比制剂,河南省濮阳市第二制药厂研制的盐酸氟桂利嗪片为受试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8名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50 mg盐酸氟桂利嗪片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结果:2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其AUC分别为(1 686±216)μg·h·L-1和(1 755±151)μg·L-1;Cmax分别为(172±14)μg·L-1和(165±15)μg·L-1;Tmax分别为(3.27±O.19)h和(3.32±0.22)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7.7)%。结论:2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乔海灵;张莉蓉;张启堂;刘凤芝;郜娜;马统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HIE的发病率很高,重者常遗留脑功能障碍,故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作者1998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12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HIE的患儿进行了头颅彩超检查,从而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了临床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新生儿HIE 122例均为本院患儿,其中男75例,女47例。年龄2 h~20d。临床根据新生儿HIE诊断标准[1],将患儿分为轻度57例,中度38例,重度27例。1.2 检查方法采用日本SSH-140A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75 MHz。经前囟进行冠状及矢状扫查,测量侧脑室[2]及第3脑室大小,观察脑组织回声。多普勒测量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流速。1.3 检查结果 122例患儿首次检查在发病后1 h~5 d,大多患儿在发病后1~2 d检查,极个别则在发病后15 d左右才首次检查。122例HIE临床分度与首次超声检查所见,结果见表1。46例无异常发现;28例只有颅内回声弥漫性增强及大脑前动脉峰值流速减低;3例脑水肿;45例脑积水,其中25例伴两侧脑室不等大,3例伴脑实质出血,6例伴室管膜下出血,2例伴脑室内出血,6例伴第3脑室增大,16例伴颅内回声增强或大脑前动脉峰值流速减低。脑积水患儿侧脑室在4~9 mm。其中两侧脑室分别在7mm及9 mm。46例无异常发现的患儿3~7 d后复查超声有11例出现轻度脑积水。
作者:郭爱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用NO试剂盒分别测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VitE以及SF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NO的影响。结果:OX-LDL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SF和抗氧化剂VitE可明显减弱OX-LDL对内皮细胞NO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SF具有与抗氧化剂VitE相似的保护内皮细胞释放NO的作用。
作者:付蕾;石晨静;周友红;李良晨;贾陆;姬生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微血管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方法:豚鼠7只,行耳蜗开窗术后静脉注射L-精氨酸,利用微循环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录像,观察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特性。结果:在正常状态下,豚鼠耳蜗微动脉存在运动幅度较小的自律运动,应用L-精氨酸后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流量、血管收缩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能显著增加豚鼠耳蜗微动脉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使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增强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功能。
作者:董明敏;史晓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对油漆工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单抗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对44例油漆工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在苯接触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亚群CD4+值无明显变化;CD3+及CD8+显著增加(P<0.01);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紊乱。
作者:张巧;陈小玉;马玉英;吴逸明;陈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8年6月~1999年7月,为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其术后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对CABG术后监护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8例冠心病行CABG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65岁,体重60~88kg。其中用乳内动脉搭桥1根的1例;用大隐静脉搭桥2~3根、左乳内动脉搭桥1根的5例;大隐静脉搭桥2根+室壁瘤切除术的2例。其中1例因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以下简称低心排)抢救无效死亡,余均顺利恢复出院。2 术后监护2.1 血液动力学监测 CABG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对心肌的损害,体外循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因而术后护理的关键是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持循环稳定[1],避免以上因素不稳定而造成冠脉血管痉挛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现象。
作者:刘淑俊;阎保君;程会芳;蔡萍;李金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输注机采血小板(PC)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机采血小板大量应用于临床。1999年3~5月作者应用机采PC治疗多种疾病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47例,并与同期应用手工PC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25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和输PC后的不良反应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输注机采PC治疗47例患者(简称机采组)和输注手工PC治疗25例患者(简称手工组),均系化疗或骨髓造血增生不良及外科手术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而不是因非特异性消耗因素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败血症或严重脾脏肿大所致。病程1个月~8 a。机采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43岁;手工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9~72岁,平均41.5岁。
作者:汪群英;胡利亚;吕先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IFN-α(25 μg/L,75μg/L,100μg/L)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记录细胞数目,进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测定软琼脂集落形成率。结果:IFN-α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药物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增殖型细胞减少,分化型细胞数增加,双层软琼脂中细胞集落形成受到明显抑制,对照组集落普遍比药物组集落大,且单个集落中细胞数目多(P<0.05)。结论:IFN-αt对A549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金戈;王涛;董子明;李建端;张婷;李江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心包积液是AIDS的常见并发症,但由于AIDS的全身及心外表现,心包积液在早期往往被忽略,晚期一旦发生心包填塞,预后极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3]。作者将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医院1997年10月至1998年6月住院AIDS并发心包积液16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确诊的AIDS并发心包积液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2(18~56)岁。患者均为厄立特里亚首都医院住院患者,都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HIV全部为阳性。心包积液的确定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及病理检查。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53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变化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47例河南林县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进行比较。结果:p53基因第5~8外显子出现异常电泳条带者20例(42.6%);生存期大于5 a组与生存期小于5 a组,p53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变化发生率分别为32.1%(9/28)和57.9(11/1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71,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p53基因第5~8外显子单链构象多态性变化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阎明;曹巍;常扶保;章茜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