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丛阻滞下甲状腺瘤手术对T3、T4及循环的影响

陈桂珍;陈栋梁;张秀英;叶飞;徐意钗

关键词:颈丛阻滞, 甲状腺瘤手术, 循环, 甲状腺瘤切除术, 利多卡因, 监测血压, 一针法, 放免法, 丁卡因, 血清, 心率, 切割, 浓度, 年龄, 麻醉, 患者, 测定
摘要:ASAⅠ~Ⅱ级单纯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18~55岁.用1%利多卡因+0.1%丁卡因作双侧一针法颈丛阻滞,于术前、麻醉后15min,术中切割甲状腺时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浓度,同时监测血压和心率.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造影置管困难病人应用喉镜插管的初步体会

    我院近5年来行支气管造影检查中有9例出现造影导管置入困难,均经麻醉医师在喉镜下顺利完成,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祖卫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不同方法的椎管内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

    250例剖宫产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130例)选L2~3间隙采用CSEA,腰穿成功后先注入0.75%布比卡因1ml加等量10%葡萄糖、3%麻黄碱混合液2.6~3ml.退出腰穿针硬膜外腔头向置管3cm,B组(120例)选L1~2间隙单纯硬膜外麻醉(EA)按0~3ml/kg容量注入2%利多卡因与0.25%丁卡因等容量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两组均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

    作者:周代伟;高燕平;刘燕君;王芳;陈春梅;刘瑛;肖晓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猪无肝期静脉-静脉被动转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与方法:对8只平均体重25±1.29kg的幼猪原位肝移植时行无肝期静脉-静脉被动转流,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与无肝前期比较,无肝期的肺小动脉嵌压(PAWP)、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下腔静脉压(IVP)明显升高,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和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下降极显著,平均动脉压(MAP)有一定程度下降,而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只有轻微变化.结论:静脉-静脉被动转流在无肝期对减轻门脉系统瘀血,改善肠管血液循环,防止肠道菌群移位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维光;周曙;陈蕾;黄宗明;于布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麻醉下非溶血性过敏反应的诊断与处理体会

    报告3例在麻醉下(2例全麻,1例硬膜外)非溶血性过敏反应的诊断与处理.3例既往均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及手术输血史.输血前常规核对血型无误,输血前均预防性给地塞米松.3例共同特点为(1)输血中或输血后不久出现血压下降(例1在10多分钟内血压降为0),但脉率改变不明显.

    作者:王心怡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I-EO2在静吸复合全麻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I-EO2在全麻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对41例普鲁卡因静吸复合麻醉病人术中同步持续监测I-EO2和ETCO2结果:I-EO2和ETCO2在全麻控制呼吸时均无明显变化,而在自主呼吸恢复和拔管前显著增高(P<0.05和<0.01).控制呼吸时和自主呼吸恢复后ETCO2(x)和I-EO2(y)的直线回归分析分别为()1(%)=0.079(mmHg)+1.017(r=0.693,P<0.001)和()2(%)=0.122x(mmHg)-0.466(r=0.720,P<0.001).两回归系数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I-EO2可做为全麻中监测通气功能的一种指标.与深麻醉控制呼吸时相比,浅麻醉自主呼吸时可能更加敏感.

    作者:黄科昌;郑吉健;王秀莹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三低硬膜外麻醉法在下肢肌袢形成术中的应用

    三低硬膜外麻醉法是为了满足特殊手术要求而采用的,即低位硬膜外穿刺、低浓度、低容量的用药方法.

    作者:程述德;张大林;刘秀茹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喉软骨软化患儿的麻醉处理体会

    喉软骨软化又名先天性喉鸣,属先天性喉部发育异常[1,2].由于患儿喉部软骨软弱和组织疏松,麻醉后可发生严重吸气相喘憋,给呼吸管理带来困难.现将有关麻醉处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江岩;尹燕伟;盖桂卿;朱德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老年病人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BA)对老年病人心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食道心房起搏法,观察14例老年择期手术病人IPBA后有关心电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IPBA后,SACT显著缩短,SR间期显著延长(均为P<0.05);QTc显著延长(P<0.01),QTc>0.45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9);余6项心电生理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IPBA可较安全地用于无心电生理障碍的老年病人,但应加强术中心电监测,对原有一定程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QTc延长的老年病人采用IPBA则应谨慎.

    作者:安裕文;周元植;王竹梅;高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低下术后伴发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一例

    患者女,64岁,13年前因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按医嘱每日晨服用甲状腺素片40mg.

    作者:阴泽民;尹天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氯胺酮对大鼠脑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分别ip生理盐水10ml/kg(对照组)和氯胺酮10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大鼠ip氯胺酮100mg/kg能明显抑制小脑、大脑皮层、海马的NOS活性和减少NO的产量(P<0.05或P<0.01),脑干的NO产量亦较对照组减少(P<0.01),NOS活性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ip氯胺酮100mg/kg能明显抑制脑NOS活性和减少NO产量,表明NO可能在氯胺酮全麻分子学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兴国;王钧;曾因明;段世明;许鹏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颈部包块病人气管插管致急性呼吸道梗阻一例报告

    患者男,28岁,因左颈部包块伴声音嘶哑约2月入院.查:左颈部约8.5cm×6cm×5cm大小椭圆形包块,下极达胸骨上窝,稍硬,不活动,有压痛.气管右侧移位约1cm,食道钡餐检查示食道气管向右后侧移位,拟全麻下行包块切除术.快速诱导插管,声门暴露良好,插管时稍感阻力.

    作者:陈敬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颈丛阻滞甲状腺腺瘤摘除术中的T3、T4水平观察

    本文对22例甲状腺腺瘤病人术前、麻醉后及术中甲状腺T3、T4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甲状腺腺瘤病人22例,ASAⅠ~Ⅱ级,其中男3例,女19例,年龄20~66岁.手术包括腺瘤摘除9例,一侧腺体次全切除12例,双侧腺体次全切除1例.术前3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行双侧浅丛+患侧深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

    作者:徐志荣;李元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期间机体氧耗的临床研究

    目的:无创监测腹部手术麻醉期间病人机体氧耗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腹部手术病人40例,常规快速诱导插管,行机械呼吸.术中吸入笑气/氧气(50∶50)混合气体和1.5%左右安氟醚维持麻醉.记录手术开始前5min和手术开始后30、60、90、120、150、180、210、240min时FIO2、FETO2、PETCO2、MV等参数.结果: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VO2逐渐升高,术毕时的VO2与术前或手术开始后30min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二氧化碳排出量变化不大.结论:在麻醉手术期间,机体氧耗量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临床上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轻对机体的刺激,进而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机体氧耗,有利于术后机体的康复.

    作者:梁仕伟;古妙宁;林春水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6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气管插管复苏体会

    我院对6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施行气管插管抢救复苏.其中娩出1min Apgar评分<3分者59例,1例娩出时Apgar评分6~8分,3~5min后又<3分.复苏实施:先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新生儿放置于保暖台上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接T型管呼吸囊用纯氧控制呼吸,频率30~40次/分,VT视新生儿胸廓抬起,幅度以稍抬起为好.

    作者:叶露;傅汉雄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术的临床观察

    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手术患者100例,分碳酸利多卡因(碳酸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盐酸组)二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穿刺L1~5间隙向头侧置管2.5~3.0cm,应用碳酸利多卡因或盐酸利多卡因(浓度1.5%)15ml(含1∶20万肾上腺素).结果显示碳酸组的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提前,与盐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每一节段需药量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表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两组无明显差别(表2),有效阻滞时间两组也无显著差异.

    作者:陆永福;吴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时一氧化氮输送系统的建立

    吸入一氧化氮(NO)已被用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等病症.要实施吸入NO的治疗首先要建立NO的输送方法.本实验利用现有的设备设计NO输送及监测的连接方法,并检测吸入气中二氧化氮(NO2)浓度.

    作者:石敏;汤耀卿;尹浩然;李宏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术(PCEA)的临床观察

    50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吗啡自控镇痛(PCEA)治疗,获较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良刚;沙婉芬;张媛园;许幼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CO2与脑循环

    编者按 1998年Anesthesiology杂志第5期上刊出了Brian,JE所写的一文,内容较新,但十分噜,字数很多.为取其精华,特约定南京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嵇晴医师先试行译出,然后在指导人帮她不厌其烦地予以删节和理顺,经重复修改和誊抄5次后方才成当前的面貌.

    作者:嵇晴;李德馨;徐建国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舌咽神经阻滞进行清醒气管内插管的体会

    患者18例,均仰卧位,头转向对侧.穿刺点取乳突尖端与下颌角之间连线的中点,从该点垂直刺入皮肤缓慢进针约1.5~2cm,触及茎突,然后沿茎突前滑过0.5cm,回抽无血,即可注2%利多卡因2ml,同法阻滞对侧.麻醉后约10min即可顺利插管.

    作者:侯典勤;国爱云;王明平;杨雪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单肺通气期间PEE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26例胸科手术病人单肺通气期间PEE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组12例,单肺通气期间采用5cmH2O PEEP;B组14例,单肺通气期间未用PEEP.结果: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SV、CO、CI均呈下降趋势.A组下降幅度略大于B组,A组在PEEP后45min降至低.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恢复双肺通气后SV、CO、CI即回升.其余参数无明显变化.单肺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但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单侧肺5cmH2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但在存在低血容量的病人,应用单肺PEEP时应谨慎.

    作者:周建美;刘流;陈启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