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奈达铂联合多西他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聂生文

关键词:奈达铂, 多西他塞,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观察
摘要: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中国近年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在肺癌中,以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为多见,约占全部肺癌的75%-85%。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 III-IV期),无法行手术治疗,以含铂双药方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标准选择[1]。近年来,我们采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体会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对象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暴力行为事件时有发生。病房一旦发生暴力事件,会给病房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为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和防止暴力行为事件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作者:冯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在降低内瘘穿刺针凝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法对降低内瘘穿刺针凝血的作用。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选择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为密闭式回血组50例,实验组为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组50例。观察比较两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及内瘘针堵塞、内瘘失功、穿刺处血肿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内瘘失功、穿刺处血肿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瘘针凝血堵塞发生率比较,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组明显低于密闭式回血组,( P<0.05)。结论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法能降低内瘘针凝血,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护士操作风险。

    作者:王晓影;万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47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治疗方法,以为日后对产后出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4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分析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47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为子宫收缩乏力,9例患者为胎盘因素,5例患者为软产道裂伤,2例患者为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治疗可采用子宫按摩、注射催产素、修补软产道、宫腔填塞、手术等多种方法。结论产后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需要医生对患者提高注意,早期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作者:曹亮;吕晨阳;赵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试论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本文就当前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作者:程爱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氧气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3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讨论氧气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4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之上,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1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无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氧气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亢理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动脉TCD收缩末大流速变化比较,治疗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王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8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18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宫缩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为(410.34±11.62)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16.05)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加强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对增加宫缩功能,提高产妇产后安全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芬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索茶碱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哮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多索茶碱与氨茶碱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共80例,对照组共80例。用5%葡萄糖250mL+多索茶碱20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对照组用5%葡萄糖250mL+氨茶碱25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85%,对照组65%FEV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为71.2%,FEV1/FVC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

    作者:迟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96例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讨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的基础上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9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严密的观察和监护、精心的护理、健康的宣教指导,才能及早发现异常,及早进行抢救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病情好转。

    作者:杨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制剂蛋白源的营养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蛋白源的营养评价。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危重症患者通过肠内营养进行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内营养治疗后100例患者在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血红蛋白(HGB)等营养指标方面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制剂营养均衡全面,能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要求,生物利用度高,能有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受抑制的免疫功能。

    作者:滕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经验及探讨

    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工作是基层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发展、护理水平提高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本院的医疗管理效率,积极转变传统医疗管理模式,近些年本院根据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对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整,显著提升了本院整体管理水平,为缓解日趋严重的医患纠纷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和尝试,已经掌握一定的经验,现将相关经验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于福玲;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用超声诊断妇产科的急腹症72例患者的病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AS及和经TVS诊断之后加以治疗的72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病情,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32例异位妊娠流产破裂,4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2例急性子宫穿孔,6例急性盆腔炎性反应,14例各种类型流产,12例前置胎盘。超声与术后结果符合70例,符合率为97.22%。结论超声诊断中本次用到的两种方法,相互完善,操作容易,较为准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视慢阻肺疾病的共病,尽早介入中医药治疗

    炎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病中居重要地位,炎症反应贯穿于病程的各个阶段,在COPD的早期,肺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已启动。肺局部炎症通过IL-6、IL-1 b、TNFa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蛋白酶、氧化剂等介质随血液“播散”至全身,因此除肺局部炎症导致大气道粘液分泌增加,小气道阻塞,肺实质破坏进行性加重的呼吸道病变外,反映在肺外的全身性炎症亦进一步发展。

    作者:陈启华;王改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在胎儿的畸形诊断中应用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价值与可行性。方法选取8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诊断与筛查胎儿的畸形情况。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共确诊为胎儿畸形的例数共有14例,占总人数的1.75%。分娩与引产结果显示本组800例孕妇,有16例产出畸形儿,占总人数的2.00%。通过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出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为87.50%。结论在胎儿畸形的诊断中应用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对于降低胎儿的出生缺陷率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罗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对儿童疫苗接种后检测两对半的结果讨论

    目的:对儿童接种疫苗后两对半的检测结果进行讨论。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中心行疫苗接种后的1-10岁儿童630例,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并检测其乙肝两对半,方法为金标快速免疫层析法。结果630例儿童疫苗接种后两对半的检测中,抗 HBs 阳性儿童占77.14%,抗-HBc阳性儿童占2.54%。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HBsAg儿童占2.38%,其余均为阴性。且1-3岁中无HBsAg阳性儿童,产生抗体的百分率较高。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降低人群HBsAg阳性效果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血清抗-HBs抗体阳性率逐渐减弱或出现疫苗接种免疫低应答,积极普及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传播。

    作者:丰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显微手外科患者的护理管理要点及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显微手外科患者的护理管理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显微手外科的患者450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护理要点的护理管理方法,比较护士在实施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考核和护理质量情况以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此组患者实施针对护理要点的护理管理模方法后,护士疾病知识的普及、护理操作规范、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文书的书写等方面均较实施前的合格率有所提高,前后比较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的考核优秀率也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要点的护理管理方法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要点护理管理方法可以明显的提高护士的优秀率、护士个人素质、护理操作规范、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程玉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肿瘤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

    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明确神经肿瘤外科的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医患双方都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1年9月---2011年9月所发生的护理缺陷,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制订风险防范细则,加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质量。结果实施风险预防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病人的满意度为100%,护理投诉率为0,护理缺陷发生率由2010年的0.52%下降到0.18%。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逐步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姚清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1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在急诊科治疗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疼痛专科就诊的各类急性疼痛患者128例。对所有受试者在急诊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外,对疼痛症状进行疗效观察,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处理前先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不予以该项治疗。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前后(5min后)、出院(24小时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s,VAS),评估疼痛缓解时间, VAS评分改善情况及后续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 Pain Gone脉冲止痛笔)5分钟后 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24小时内)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但实验组可一定程度地减少疼痛治疗药物的使用,部分患者无需接受进一步的疼痛处理。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急性疼痛,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谭昌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鼻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的急症,常为单侧出血,多见间歇性反复出血,或短期内的持续性出血,甚至大量出血。频繁或持续性出血过多会导致患者贫血、休克、甚至死亡[1]。我院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止血,并进行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鼻出血患者69例,其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22-73岁;间歇性反复出血58例,短期持续行出血8例,大出血3例。其中68例治愈,2例出院后二次鼻出血入院,1例死亡。

    作者:代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80例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调查资料分析,探讨在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方法和措施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的40例高龄患者都采取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间,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患者住院期间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按照普通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改善,预后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和干预,对于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