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研究

蔡丽萍

关键词:优质护理, 门诊输液室, 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采用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之后,患者在服务态度满意度(x2=4.66,P=0.03)、护士技能满意度(x2=6.03,P=0.01)、健康宣教满意度(x2=9.00,P=0.01)、服务态度满意度(x2=12.39,P=0.01)等四个方面具有显著提高.结论 门诊输液室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右心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远期影响

    目的 探讨右心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100例,52例间隔部起搏患者,48例心尖部起搏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年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大小以及分析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及心电图波时程变化.结果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不同部位植入起搏器后变化差异无明显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术前变化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三年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高,心尖部起搏组和间隔部起搏患者在术后三年QRS波时程均较术前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室失去同步收缩以及心方的不良重构大都由心尖部起搏引起,间隔部的起搏和生理性起搏更加接近,理想部位较为理想.

    作者:潘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14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间收住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6例实施祛痰平喘镇咳、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1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和莫西沙星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祛痰平喘镇咳、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方法联合纳洛酮与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姜民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模块的护理对策

    在人类疾病威胁排名中,心脑血管疾病占据比较靠前的位置,该疾病以多并发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为特点,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限内其病情情况是非常凶险的,如果不能展开有效的急救,就可能导致极高的病死率.这就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护理工作,进行安全隐患的解决.在该文中,笔者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展开分析,进行隐患消除对策的应用,保证急救护理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84例需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及心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麻醉方法在小儿短小手术临床中效果显著,对患者神经系统影响较小.

    作者:汤云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了胱抑素C(Cys 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100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Cys C、U-mAlb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Cys C和U-mAlb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ys C和U-mAlb的浓度与T2DM患者的肾功能早期损伤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较敏感的指标,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检测阳性率,对于监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瑞锋;陈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动止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的 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用自动止痛泵缓解产妇生产时的疼痛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的160例需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止痛方法.实验组采取自动止痛泵缓解产妇生产时的疼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肌肉注射止痛药物.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止痛效果,并对其止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自动止痛泵)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肌肉注射止痛药物)的止痛效果,P <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用自动止痛泵缓解疼痛的方法对产妇及胎儿的相对刺激小,止痛效果明显.

    作者:侯凯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7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对7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方法 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7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和运动治疗,定期测量患者血糖值,观察其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通过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和运动治疗,7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无围生儿死亡和患者酮症酸中毒并发症发生,新生儿血糖值正常,且没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状发生,没有新生儿畸形的情况出现.结论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了解,通过采用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和运动治疗,能有效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适时停止妊娠能减少母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董汝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2例临床表现与治疗

    目的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4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表现为头痛29例(69.04%),其次为视乳头水肿22例(52.38%),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12例(28.57%),癫痫发作者占7例(16.67%),还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偏瘫等等.均进行抗凝溶栓治疗,疗效比较满意.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方法的选择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颅内出血和昏迷患者的预后.

    作者:房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

    目的 总结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治疗、细心、有效的护理,本组40例转院,1例家属放弃外,均痊愈出院.结论 细心、有效的护理对重症肺炎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减轻患儿病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冯薇;张瑞;贾梅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9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探讨从而寻找更加完善的混合痔疗法.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肛肠科混合痔患者98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不同的是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中药汤剂坐浴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恢复时间以及恢复过程中的疼痛评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良好,对促进混合痔患者康复痊愈有着极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治疗新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方法 把80例均有心衰的患儿分为四组:a组给予常规吸氧,镇静,强心,利尿.抗感染,支持疗法.b组给予高渗碳酸氢钠5ml/kg静滴,c组给予东莨菪碱每次0.1-0.3mg/kg,轻者日一次,重者4-6小时一次,d组给予高渗碳酸氢钠+东莨菪碱联合静点.结果 以48小时统计各组有效率分别为:a组35%,b组70%,c组75%,d组95%.结论 东莨菪碱为抗胆碱能药.①有利于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以止喘.②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部循环及肺的通气功能.③东莨菪碱可减少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肺的通气能力.④降低耗氧量和能量消耗,有利于脑组织恢复.高渗碳酸氢钠有纠正代酸,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恢复酶的活性,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微循环,减轻呼吸困难.两药联合应用,使心衰得到迅速控制,缩短住院天数,且系高效价廉,值得推广,是目前治疗心衰的理想用药.

    作者:袁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剖宫产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剖宫产分娩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提升产科临床工作质量.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产科,孕周≥35周分娩的13286例产妇资料,研究所采取的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2003年5月——2013年5月就诊的患者中有2657例(20.0%)采取剖宫产分娩;有9898例(74.5%)采取自然分娩;有731例(5.5%)患者采用产钳助产.共648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4.9%).对各年份之间的分娩方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剖宫产率逐年下降(x2=18.854,P<0.05),自然分娩率逐年上升(x2 =231.153,P<0.05),产钳助产率逐年下降(x2=37.982,P<0.05),产后出血率逐年降低(x2 =21.653,P<0.05),重症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占全部产后出血病例的89.9%,对比自然分娩有统计学差异(x2=197.851,P<0.05).结论 剖宫产分娩方式较易引发产后出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剖宫产率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陈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9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联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69(74眼)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三联手术,针对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手术结束后,视力恢复到0.4-0.6者58眼(78.3%),0.3-0.4者11眼(14.9%),0.1以下者5眼(6.8%);在眼压方面,69例(74眼)术后眼压恢复至0.96-3.16kPa,平均眼压为1.88kPa;在滤泡方面,74眼在出院时均有滤泡形成,其中54眼较明显,15眼较扁平,5眼不明显.结论 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三联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手术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景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Q开关紫翠玉宝石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疗效观察

    雀斑(Freckle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雀斑与日晒关系密切,夏季雀斑的数目多、形体大,为深褐色,冬季则较轻,这与雀斑皮肤黑素细胞内的酪氨酸酶活性增强有关,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大量的黑素,形成斑点状色素沉着,所以雀斑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雀斑患者色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吸收阳光的量及个体对阳光的耐受性.面部雀斑影响患者美观,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较大[1],我们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焦园园;梁静;赵红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4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4例马蹄肾结石患者,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各发生情况以及结石清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经皮肾镜通道均成功建立,14例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出血情况,患者Ⅰ期清石11例,清石率78.6%,Ⅱ期清石3例,清石率21.4%,总清石率100%,所有患者均清石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高热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术对马蹄肾结石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马蹄肾结石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朱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谈中医疗效评估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本文针对中医疗效评估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作者:凌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二次造影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调查研究二次造影技术在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30例,根据其二次检测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二次造影组)15例,对照组(头部CT、MRI组)15例.而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检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二次造影组患者的假阴性、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部CT、MRI组患者的相应几率,差异显著,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 二次造影技术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相信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6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设立三个实验小组,分别为萎缩性胃炎组、糜烂性胃炎组和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小组患者各120例,采用C13呼气试验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 通过检测可得,萎缩性胃炎组中检测85例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为70.8%;糜烂性胃炎组只有10名患者没有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其感染率极高,达92%;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中检测出36例,其感染率为30%.结论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岩;邢煜;杨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与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

    目的 通过对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例,对观察组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分析,并根据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常规组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然后对这两组妇产科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在观察组的妇产科患者中出现恐惧的患者有2例、出现紧张的患者有3例,出现焦虑不安的患者有3例,出现抗拒的患者有4例,不良心理状况的发生率为24%;在常规组的妇产科患者中出现恐惧的患者有12例、出现紧张的患者有9例,出现焦虑不安的患者有10例,出现抗拒的患者有8例,不良心理状况的发生率为78%.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为122.4±11.3mmHg,平均心率为93.4±8.6次/min;常规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为145.3±12.4mmHg,平均心率为113.4 +8.3次/min.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手术中的生命体征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妇产科的围手术期间,妇产科的患者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这会影响到手术以及术后恢复,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情况,提高妇产科手术的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医学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静;毕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采用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之后,患者在服务态度满意度(x2=4.66,P=0.03)、护士技能满意度(x2=6.03,P=0.01)、健康宣教满意度(x2=9.00,P=0.01)、服务态度满意度(x2=12.39,P=0.01)等四个方面具有显著提高.结论 门诊输液室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蔡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