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杨毅丽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 应用
摘要: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向全院提供消毒灭菌的器材敷料及其他物品,将全院各个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材回收,经过清洗、消毒、灭菌后按照一定的规定储存、发放,因此,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看似简单而平凡,实则繁琐而重要,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工作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全院的医疗及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我们认识到,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管理水平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对我院的医疗及护理质量产生影响,我院自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以来,住院病房床位大量增加,因而我科工作量也明显加大,工作人员也增加很多,存在着年龄、岗位、学历、个人能力、家庭状况、个人性格及对职业的敬业程度的差异,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善于发现、解决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消毒供应室成为一个协调、统一、有机的整体,团结一致、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的临床处理原则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方法 2011年4月以来,我院共收治高危妊娠患者18例,搜集其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安全生产,无临床并发症.结论 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配合有效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董翠萍;李春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讨论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1196例患有乙肝的患者同时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比较常见的模式1,3,5阳性503,HBV-DNA阳性率95.8;1,4,5阳性469例,HBV-DNA阳性率23.8;1,5阳性103例,HBV-DNA阳性率35.8;1,3阳性103例,HBV-DNA阳性率3.8.结论 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病毒含量、病程发展情况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这样才能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虎晓文;李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对比用不同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这段期间内我院收治12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身体状况都有所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效果达到94.24%,对照组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有93.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恢复情况良好,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更快,相对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更加有效.

    作者:许志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柴夏枳术厚朴理中汤加味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124例疗效观察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宫能症或胃肠神经症,是一组胃肠综合症的总称,临床表现主要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也常伴有失眠、健忘、焦虑、注意力涣散、神经过敏、疼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作者:宗学银;周庆法;孙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弥漫性脑囊虫治疗中出现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囊虫病患者病原治疗中出现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21例弥漫性脑囊虫病患者致精神障碍采用生理、生活以及心理等整体护理总结出一套合理的护理模式.结果 通过采取整体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情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治愈11例,好转8例,无效2例(死亡1例).结论 对弥漫性脑囊虫病患者致器质性精神障碍除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外还应采用整体护理包括生理、心理等综合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预防医学(检验科)管理模式探讨

    预防医学检验是一门与公共卫生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食品安全等学科既有密切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一门独立的科学.检验科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非常重要的科室,它不仅为相关学科和部门提供准确、科学、及时的检验数据,还给CDC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检验人员的素质决定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饮用水等的安全.如何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强化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是检验科面对的主要问题.这就是我们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深化CDC、检验科的改革,正确面对和处理今后工作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冯济尧;庞亚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患沟通在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医患沟通在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232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医患沟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较轻,术中配合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妇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医患沟通,可以降低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佳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可以避免对母亲或婴儿健康及性命损伤.剖宫产的手术伤口大,创面广,术后护理不当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护理对剖宫产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54例剖宫产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种肠道清洁法用于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3种肠道清洁方法在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前的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接受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的374名患者随机分为分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组162例(A组)、单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组116例(B组)和口服蓖麻油+20%甘露醇组96例(C组).各组按肠道清洁程度分为Ⅰ-Ⅳ级及合格亚组(Ⅰ级+Ⅱ级)与不合格亚组(Ⅲ级+Ⅳ级),通过比较各组及各亚组肠道清洁程度、不良反应及息肉发现率评价效果.结果 3组肠道清洁合格率分别为82.72%,81.03%,81.2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22.41%,2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不良反应及息肉发现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清洁方法肠道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无差异,考虑到口感及饮水量的问题,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经济及身体状况合理选择肠道清洁方法.

    作者:王志民;卢高峰;孙趁意;李贵;唐芙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

    目的 研究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54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患者病症、左心室造影、心电图、冠状动脉等方面的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都因受到心理打击而产生应激现象,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胸闷.患者通过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心肌酶有轻微上升,病理性Q波出现情况较少,冠状动脉没有产生病变,左室射血与左心室造影分数变低.结论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心肌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要重视两者的区别,通过核素心肌显像能够对病变区中的存活心肌进行辨别,有利于提高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率.

    作者:金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给予尿激酶(UK)溶栓治疗,治疗组经外周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和血管再通率等.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9例、32例患者的溶栓值趋向正常标准化,标准率分别为92.86%、76.19%,将两组数值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88.10%、73.8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引发的并发症例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再通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萍;董路兵;苏琴;李娟;段成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降钙素原检测对儿科发热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对儿科发热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为早期鉴别诊断小儿发热的病因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于2012年3月至2012年9间因小儿发热来我院就诊的患儿108例,按照发热病因的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采集静脉血并测定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降钙素原;对于降钙元素水平,记录<0.5μ g/L、≥0.5μ g/L、≥2μg/L和≥10μg/L4个区段内的患者数,并以PCT≥0.5μg/L作为细菌感染阳性阈值,评价PCT在细菌感染监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的CRP、WBC未出现变化,而降钙素原(PCT)显著升高;细菌感染组中仅2例患儿的PCT含量小于0.5μg/L,非感染组仅5例患者的PCT水平介于0.5 μg/L-2.0μg/L之间,以PCT≥0.5 μg/L作为细菌感染阳性阚值,PCT水平鉴别是否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95.1%.结论 降钙素原的检测对于临床早期小儿发热病因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胃肠道良恶性病变28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胃肠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胃肠道良恶性病变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内窥镜下微创手术,而后对病变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120分钟,住院时间为7-10天,术后症状消失且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和内窥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良恶性病变具有肿瘤病灶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琳;王丹;唐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大P波时限(Pmax)以及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7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每日一次,必要时联合利尿剂.对照组患者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和利尿剂联合控制血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d、Pmax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和房颤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6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房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 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血压达标,降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和Pmax,并能够减少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作者:李恺;陈国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联疗法治疗前置胎盘术中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5月36例患者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即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子宫体及下段多点注射,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子宫排式缝合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和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是(42±11.7)min、(821±234.5)ml、13.3%,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疗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的应用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成功率高,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贾云昀;王海霞;侯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患者的护理干预

    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介入治疗,在手术中出现73例次冠状动脉穿孔、造影剂不良反应、低血压、出血倾向等并发症.通过对症处理、密切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病人手术都很顺利,有效控制了并发症,终痊愈出院.

    作者:窦继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娩方式的不同对婴儿母乳喂养的影响

    对我辖区内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产后1-5天及42天访视了解母乳喂养情况的分析.观察并比较1-5天住院新生儿早吸吮、初乳下奶的时间、母乳喂养情况.比较发现,剖宫产术后产妇早吸吮、下奶时间晚、哺乳延迟,母亲的乳量少,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产妇,为保护、促进母乳喂养,故应该倡导阴道自然分娩.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糜烂性胃炎X线诊断的分析

    目的 分析X线检查对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胃镜病理确诊为糜烂性胃炎.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35例患者出现糜烂性病灶(占74.47%);12例出现小息肉样冲缺(占25.53%);糜烂性病灶更为常见(P<0.01).25例病灶位于胃窦,8例位于胃体,14例呈弥漫性分布;故而病灶多位于胃窦部(P<0.05或P<0.01).此外,44例为多发病灶,3例为单发病灶;多发病灶更为常见(P<0.01).结论 采用低张性双重造影法结合病理学检验及内窥镜诊断糜烂性胃炎具有操作简便,检出率高的优点.

    作者:王龙江;麻然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边际投入与产出

    目的 研究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边际投入与产出关系.方法 把项目投入及当地配套资金作为在常规结核病防治工作外的边际投入,把涂(菌)阳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及发现人数干预前后的变化作为边际产出指标.结果 在世行项目里,每年每县每1万元的边际投入能多发现54.52%与136名阳结核病人;在卫生部项目里,每年每县每1万元的边际投入,能多发现14.20%与54名阳结核病人.结论 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边际投入决定着边际产出率,故应增加边际投入.

    作者:王正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电凝刀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病灶7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凝刀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电凝刀治疗76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者中完整分离囊肿38例,分离中囊壁破裂34例,无法剥离4例.用电凝刀分离、电凝、烧灼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手术时间40-130min,平均50±32min,术中出血量为55-160ml,平均(85±26)ml,手术中无肠管、膀胱、输尿管等损伤.结论 电凝刀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区病灶处理彻底、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是治疗开腹手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苗金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