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吉书斌

关键词:颈椎, 过伸性损伤,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5例纳入观察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前路组14例和后路组11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及ASIA评分改变情况,比较其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6-2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经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较后路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用于手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疗效显著,是其首选手术方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随访模式与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产后随访模式与效果.方法 选自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内我院雨田社区的产妇,从其中先后共选取1800例产妇进行产后随访,先是从产妇准备出院时对产妇与家属进行沟通,讲解产后随访的情况内容,争取到产妇与家属的同意后开始产后随访工作,随访采取入户访视,与产妇交谈、身体检查、健康知识教育等方面内容,然后将这1800例产妇进行随访前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查统计,通过随访前产妇对育儿知识、自身保护能力意识、身体各方面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和随访后,产妇对这些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产后随访模式产生的有益效果.结果 随访前,1800例产妇只有180例,占该总人数10%的产妇对产后护理方面的知识算是比较了解,有760例产妇,占该总人数的42.22%的产妇对产后护理知识有一定范围的认知,860例,对产后护理几乎没什么医学概念,通过随访后统计,1800例产妇,占总人数93.33%的产妇都基本了解产后护理知识,只有6.67%的产妇还未全部了解.结论 产后随访模式对产妇进行全方面了解,讲解产后护理知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丽梅;黄秋丹;陈彬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论中医舌诊与妇科病的关系

    舌诊为望诊的重要内容.舌为心苗,五脏六腑与舌相联系,望舌与独取寸口诊病的机理相似,临床诊病很重视舌诊.笔者体会舌诊在妇科病诊断中有独特之处,对治疗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周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对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诊断价值与鉴别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阑尾炎阳性患者有97例,阴性患者有3例,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准确性为97%.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与鉴别,具有高准确性的特点.

    作者:徐联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4260例高危妊娠孕妇的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期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60例高危妊娠胎儿中,发现心脏大血管畸形45例,其中心内膜垫缺损12例,肺动脉狭窄9例,法洛氏四联症8例,单心房4例,单心室3例,右室双出口2例,室间隔缺损4例,永存动脉干2例,主动脉离断1例,漏诊1例室间隔缺损.结论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和可重复性操作的诊断技术,是产前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也是胎儿先心病理想的检查方法,四腔心切面是观察胎儿心脏的基本切面,多切面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胎儿先心病的检出率,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下腹正中小切口修补双侧腹股沟疝

    TEP是下腹正中小切口修补双侧腹股沟疝的英文缩写.将TEP同其他手术之间进行对比,尤其同“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以及使用腹腔镜进行的修补手术对比,发现TEP在手术理念上,同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TEP相对于二者来说优势较为明显,比如切口比较小,并且修补可以通过双侧进行.在本文中,笔者通过TEP的主要手术方法进行介绍,阐述该手术在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优势所在.

    作者:余江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动止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的 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用自动止痛泵缓解产妇生产时的疼痛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的160例需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止痛方法.实验组采取自动止痛泵缓解产妇生产时的疼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肌肉注射止痛药物.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止痛效果,并对其止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自动止痛泵)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肌肉注射止痛药物)的止痛效果,P <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用自动止痛泵缓解疼痛的方法对产妇及胎儿的相对刺激小,止痛效果明显.

    作者:侯凯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意义

    目的 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旅顺口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病人1016例,病史及查体典型病例608例,病史及查体不典型病例行CT检查408例,CT提示阑尾炎386例,敏感率94.6%.结论 CT能快速、准确判断有无急性阑尾炎及并发症,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特别是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明确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林龙伟;王玉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考组(33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参考组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参考组有2例患者转氨酶轻度上升,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美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待产的100名初孕妇均分为A、B两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执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和满意度.结果 ①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A组自然分娩率为66%,剖宫产率为15%,B组自然分娩率为86%,剖宫产率为14%,B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A组,其剖宫产率明显低于A组(P<0.05);②两组满意度比较:A组满意率为92%,B组为100%,B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既能降低剖宫产率,又能提高孕妇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赵秀丽;李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

    本文主要对超声在产前畸形胎儿的检查诊断的作用中进行了研究,并证明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超声检查操作简便,临床应用普遍,在胎儿产前畸形检查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自建生化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自建生化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以日立7180检测系统为参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新鲜血清对自建检测系统的15项生化结果与参比系统进行比对,采用回归统计法分析相对偏差,以不大于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 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结果 参比检测系统和自建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结论 当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相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临床可接受性评价,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黄健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和防治

    目的 对脊柱结核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进行探究.方法 对该院在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4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这140例脊柱结核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均为手术治疗,这14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或者后路的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术以及加行内固定术.并对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对引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根据随访记录发现本次收治的14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9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71%;在这29例患者中,胸腹膜损伤的有3例,神经功能障碍的有2例,术后感染的有7例,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有1例,脑脊液漏的有3例,手术应激反应的有2例,早期植骨排异反应的有2例,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的有2例,愈合后复发的有8例.结论 脊柱结核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旦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加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高朝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健康宣教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中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护理健康宣教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50例宣教组给予一对一护理健康宣教,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手术配合情况及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时间.结果 宣教组的手术配合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达到佳矫正视力时间短.结论 护理健康宣教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赛燕菲;孙玉霞;隋红娜;刘淑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患者62例病因分析及抗凝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抗凝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2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患者服用的抗栓药物将其分为华法林组和无抗栓组,并统计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的基础病因、心功能情况、心房颤动类型、治疗情况以及血栓栓塞事件等.结果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病、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其在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出血事件、严重出血以及全因死亡事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以华法林作为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的作用是显著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左岸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早期干预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6月1日至2010年9月31日在朝阳市五县两区全部助产单位出生的新生儿及通过筛查确诊的34例PKU患儿,采取单一饮食治疗和联合治疗(饮食治疗加早期智能开发).结果 单一饮食及联合治疗干预通过对两组患儿智能发育上各能区治疗结果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采用联合治疗的PKU患儿智商发育明显高于采用单一治疗患儿智商发育.

    作者:王宏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产科分娩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予产妇1次口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肌肉注射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后2h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例数、产后2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均<对照组,仅2例出现轻微恶心,5min后自然缓解,均无腹痛、腹泻发生.结论 米索前列醇具有较好的促宫缩作用,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并缩短第三产程,对产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松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皮炎疗效观察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性皮炎是由各种类型射线包括α、β、γ和X线、粒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引起的皮肤和黏膜炎症性损伤性皮肤病.急性放射性皮炎是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大也可发病.我院肿瘤科应用康复新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Ⅱ-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4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静;赵红丹;焦园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认识误区

    目的 帮助基层儿科医生及患儿家长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知识,正确宣传、治疗、预防.方法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认知误区做以简单、易懂、明了的解析.结果 提高一些医生及患儿家长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认知,更好地宣传、预防和治疗,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结论 正确认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认知误区,并引起基层儿科医生及患儿家长重视.

    作者:许淑新;王建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艾滋病病人母婴阻断护理干预和随访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人母婴阻断的护理干预措施和随访.方法 针对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分别在妊娠时、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哺乳过程中实行母婴阻断护理措施,采用艾滋病知识宣教和咨询以及药物干预的措施进行母婴护理阻断.避免其所生子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果 4例HIV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经过18个月观察和血标本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产科护理干预和必要的药物阻断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

    作者:包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模块的护理对策

    在人类疾病威胁排名中,心脑血管疾病占据比较靠前的位置,该疾病以多并发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为特点,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限内其病情情况是非常凶险的,如果不能展开有效的急救,就可能导致极高的病死率.这就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护理工作,进行安全隐患的解决.在该文中,笔者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展开分析,进行隐患消除对策的应用,保证急救护理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