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早期干预治疗结果分析

王宏丽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 早期干预治疗, 智力发育测评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6月1日至2010年9月31日在朝阳市五县两区全部助产单位出生的新生儿及通过筛查确诊的34例PKU患儿,采取单一饮食治疗和联合治疗(饮食治疗加早期智能开发).结果 单一饮食及联合治疗干预通过对两组患儿智能发育上各能区治疗结果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采用联合治疗的PKU患儿智商发育明显高于采用单一治疗患儿智商发育.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7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病例资料(观察组),并与同期72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病例资料(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资料显示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子宫复原时间比较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施行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再次手术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雅男;周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病案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本文针对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将实施解决方案制定出来,从而实现对病案管理进行优化的目的.医院可以通过增强病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积极地利用病案信息、加强病案的管理质量、规范病案管理行为、规范和健全医院病案管理制度、保证病案的完整性、增强病案科学管理意识等方面促进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加强,终推动医院病案管理水平不断地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作者:苏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测定胎儿颈后透明层的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超声测定胎儿颈后透明层(NT、NF),唐氏(Turners综合征)的筛查,从而尽早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减少畸形儿的出生率.方法 对在我院做产前检查的患者通过飞利浦IU22,腹部探头等仪器检查.结果 通过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60名孕妇进行NT及NF超声测定,其结果与上级医院确诊相同并经临床证实,超声测定胎儿颈后透明层对临床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闫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夫妇血型不合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所致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16-36周孕妇42例,实验组22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以黄体酮+孕康口服液+茵陈汤口服,对照组予以黄体酮+孕康口服液.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综合效果、流产、死胎情况比较、降低IgG抗体A(B)效价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84.1%,经比较后,两组在疗效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发生先兆流产、难免流产、死胎和早产的概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可明显的降低IgG抗体A(B)效价.降低抗体效价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发生率.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所致习惯性流产,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是一种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所致习惯性流产的有效方案.

    作者:赵卫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钬激光治疗的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石采用钬激光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共选择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气压弹道碎石(对照组,n=40)与钬激光治疗(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2.5%,排净结石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总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采用钬激光治疗,可显著提高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排净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且具较高安全性,具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志新;李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6.7%,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及治疗信心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可有效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孙耀霞;刘素霞;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患者132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手术室特殊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18%,满意度为92.42%,而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1.82%,满意度为74.2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王春桃;岳大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及与不同生活方式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该研究为河北省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搜集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100人,其中男性483人,女性617人,平均年龄为52±10.35岁,平均糖尿病病史10.50±7.32年.所有病人均接受完整的病史问卷调查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底照相.调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时间、空腹血糖,抽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运动、随访次数/年和胰岛素治疗.结果 该研究中病人的糖尿病视网膜发病率为27.9%.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抽烟、饮酒和运动减少没有显著性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空腹血糖升高、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和胰岛素治疗病史明显增加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结论 该研究证明了高空腹血糖,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和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糖网病的并发症.同时不良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增加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作者:闫志鹏;张筠;李志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析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在现阶段,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始走向规范化,保护β细胞功能已经成为了治疗的关键任务.由此可知,要将早期预防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积极控制体重,强化体育锻炼,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腺β细胞功能,大限度地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有效护理措施,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3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的过程和护理方式方法,总结急性脑梗塞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有34例转入ICU,有266例病情稳定转入专科病房治疗.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致伤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作者:金菲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疼痛科对疼痛全程护理的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疼痛科对疼痛全程护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我科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根据患者的疼痛原因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在实施前后的焦虑程度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明显减低患者的焦虑程度与疼痛程度,与实施全程护理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疼痛科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

    作者:程琳;高丽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例血播型肺结核、艾滋病病人护理体会

    目的 本文通过对一例血播型肺结核、艾滋病病人护理,做出护理总结,发现目前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存在的问题,以便持续改进总结经验,更好地护理此类病人.方法 将病人置于单间隔离病房,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病人所有物品专用,设专人护理,负责病人的一切治疗及生活护理,着重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通过对该病人的护理,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今后对此类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结论 护理工作中,加强防护措施,预防护理过程中职业暴露尤为重要,只有持续的改进,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

    作者:茶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的一些相关性的因素和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所收治的136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出研究,分析所有早产孕妇的早产原因,对早产的婴儿体重进行分析和调查.结果 在136例早产孕妇当中,自然早产的孕妇有95例,干预性早产的有41例,造成自然早产的原因主要有胎膜早破、子宫畸形、生殖道感染、胎盘前置等;造成干预性早产的原因主要有胎盘前置、妊娠高血压和胎儿窘迫等.还发现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要比自然早产的剖宫产率高,孕周在34周的早产儿的病死率要明显低于孕周在34周以下的早产儿的病死率.结论 要及早地发现影响孕妇妊娠的高危因素,并对其及时地做出处理和防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胎龄延长到产妇的妊娠,减少早产的发生率,提高胎儿的存活率,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高健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患者用药依从性是治疗疾病成功的关键,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疾病情况及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表现为各种各样.以服务患者为宗旨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已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优良的药学服务已成为药房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1].

    作者:刘效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7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57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16例行一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d,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冰冻切片均为良性肿瘤.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年,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因其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取手术室患者8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室的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程度,并且护理质量也随之提高.

    作者:吴金兰;吴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院2012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2年全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数(DDDs)、用药合理指数(DUI)作为评价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有6种药品、4种剂型,频次依次为:硫酸吗啡缓释片34.87%,盐酸哌替啶注射液23.34%,磷酸可待因片17.50%,盐酸吗啡片12.21%,盐酸吗啡注射液10.04%,盐酸羟考酮控释片2.04%.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吗啡片、盐酸吗啡注射液以及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DUI值均<1,硫酸吗啡缓释片的DUI值为1.08.结论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吴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妇科子宫肌瘤手术采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我院96例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复方异丙酚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比两种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HR、SpO2等相关麻醉前后数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各项数据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作为新一代的阿片类镇痛药在临床针对妇科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中较芬太尼具有术后苏醒快、恢复良好,拔管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原发型小肝癌,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入肝癌瘤体内对其射频消融.结果 本组有90%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70%的AFP值下降;术后1M80%的肿瘤体积缩小60%-65%,术后2M瘤体缩小65%-7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学敏;姜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04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资料.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在治疗前后的检查值上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患者占76例,成功率为84.4%,住院期间患者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6.7% (6/90),心肌梗塞动脉残余的狭窄程度是(5.1±6.3)%.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瑞鹏;范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