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龚正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心力衰竭, 心功能
摘要:目的 评价丹红注射液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丹红注射液组(4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使用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左室射血分-(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6min步行距离、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结果 丹红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LVEF、LVSD、6min步行距离、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5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老年抑郁症住院的患者52例,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之后,显效率为80.76%,总有效率为90.39%;护理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评分,护理后第2、6、8周,HAMD评分逐渐降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52例患者进行综合全面的护理后,轻微抑郁症和中重度的抑郁症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患者情绪较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作者:张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螺旋CT诊断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对临床有症状的病例进行扫描,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多数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螺旋CT有助于明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情况及治疗结果,愈后情况.

    作者:苏绍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在临床中应用的体会

    护理记录是护士对住院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和呼吸效果的真实、客观、实时的记录[1].2010年卫生部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由此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2].我院护理部根据卫生部推行的《表格式护理文书》,结合我院各科特点,具体制定了不同的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有新人院评估单、基础护理落实记录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表、出院指导单、术前患者评估、手术当日患者评估、术后(1,2,3)天患者评估、手术交接单、转科交接单、危重患者评估记录单等,从2010年10月开始,经试用改进,现在已经形成规范的模式.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简便、省时省力,体现专科护理的特点,让临床一线护士从繁琐的护理记录单中解放出来,达到了责任护士每天书写时间不大于30分钟的要求,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基础护理.

    作者:隋旭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诊断的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6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观察组与病理检测结果的相符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2.0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可增加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玉洁;赵全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SCHVD与心律失常关系的初步分析探讨

    目的 研究老年SCHVD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 分析200例老年SCHVD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实验室资料排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 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2%.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2.4%,室性心律失常占14%,房性心律失常并室性心律失常占10%,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占24%.结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退行性变以及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有关.

    作者:孙丽丽;刘培良;袁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结核咯血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2009年10月到2012年7月之前的肺结核咯血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咯血是肺结核的严重并发症,且往往加重肺结核的病情,甚至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 通过积极的治疗处理,患者治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孟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食道癌放射治疗的护理

    我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国家,食道癌的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6.5%,居第四位,在世界各国中仍然位居前列.目前比较肯定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综合治疗、手术+放疗、放疗+化疗、化疗+手术、放疗+化疗+手术.食管癌治疗的基本现状:因为食管的解剖限制,外科治疗食管癌进展有限.而今年来治疗有较大的进展,目前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治疗措施.但是临床上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全身反应、骨髓抑制、食管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脊髓炎、食管穿孔等.食管癌放射治疗时在加强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放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减轻患者放疗反应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孙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了解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病例都接受同样的医护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手术完成后的24h之内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的两周之后再进行康复训练,进而对两组人员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的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在治疗时间六周之后将两组人员进行对比,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两组案例的肢体功能康复率分别是70.00%和50.00%.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住院天数对比分别是37.3±2.2d与43.1±2.3天.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前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起到积极影响,减轻病人痛苦,对患者的健康有积极意义.

    作者:章丽香;冯群;李海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24例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普通钢板加空心钉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均获得临床骨质愈合,且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膝关节功能根据HSS评价标准,观察组优良率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且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乔立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盆腔炎抗生素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盆腔炎抗生素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 盆腔炎抗生素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冷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患者80例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体会及护理干预措施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艳丽;吴万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

    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以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备受各方的关注.近三十年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脑卒中病理机制的认识,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拓宽了治疗的领域.然而,在临床治疗上(尤其是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仍有许多疑难问题,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疗法.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依然甚高,成为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大量的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康复治疗对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有重要作用,是效果好又安全的方法,此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作者:张雨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部头皮针穿刺输液贴固定改良法的探究

    目的 临床输液贴固定方法的探究.方法 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在我科手背静脉输液患者600例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在常规固定法基础上,将第三条输液贴于头皮针软管呈8字双向反折粘贴中间固定于穿刺点上方,第四条输液贴在输液管过滤终端上方2cm处固定于输液手的小指或食指外侧,且过滤终端与头皮针衔接处拧紧.结果 背手指固定法可有效减少因牵拉等原因造成的针头移位及输液管松脱.结论 这种改良输液贴固定法优于传统输液贴固定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霞;李亚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对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75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25例,研究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甲氰咪胍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26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治疗显效,9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7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治疗显效,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伍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维超声检查对无脑儿的产前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对无脑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2013年10月来本院常规检查的孕妇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诊断无脑儿27例,均在本院分娩获确诊.结论 超声是诊断无脑儿及其合并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合计生技术服务开展妇女生殖道感染调查

    从前的计生工作主要是围绕控制人口数量来进行的,常常忽略了计生服务的质量.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殖健康问题的越来越重视,计生技术服务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结合计生技术服务开展RTI防治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述,并且分析了结合计生技术服务开展RTI防治的措施.

    作者:陈秋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存在许多误区,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儿科临床中,由于儿童期的特殊性,滥用抗菌药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科学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药源性的损害,充分考虑患儿监护人的经济能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实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56例先心病术后患儿加强循环系统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疼痛护理、体温监测、病情变化的观察、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发生并发症10例,主要原因肺部感染、肺不张,经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侯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4例,孕中期确诊的47例产妇为观察组,孕34周以后确诊的47例产妇为对照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后观察母婴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围生期羊水过多、妊高征、酮症酸中毒和产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应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临床治疗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的健康.

    作者:焦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35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究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的患者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应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在术后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约为6-16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以及下肢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患者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均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两者间疗效差异不明显.

    作者: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