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马志娟;彭红芬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随机抽取某地区2-13岁儿童2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以经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其中1200例儿童在此基础上实施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作为观察组;另外1000例儿童不实施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儿童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比较其阳性率,并对经过预防接种后仍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儿童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免疫人群效果理想,加强性接种有利于降低大规模接种中不可预知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提高预防性接种的效果.
作者:王起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我国妇产科医疗水平及护理技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其中,由于孕前宫腔操作影响的孕产妇出血这个问题已引起医药卫生界及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对预防孕产妇非正常出血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及探讨.
作者:卢庆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2例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 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胃镜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通过胃镜诊断,与隆起型、平坦型相比,溃疡型患者所占比率明显偏高,(P<0.05).且早期胃癌患者10例(16.67%),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83.33%).其病理组织包括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以及息肉等等.胃镜诊断结果,有6例(10.00%)误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不能单独进行,要彼此合作,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及时为患者治疗.
作者:李小静;锅红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质量的高标准需求,尤其是重症患者日益增多.我们医院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形象,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2005年购进的第一台高精密型呼吸机2009年开始应用,为了熟练应用此型呼吸机,我主动查资料上网学习呼吸机的应用流程及注意事项,并下载相关资料,然后培训科内同志,并达到了熟练应用水平,在应用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呼吸机在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谭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诱因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2010年2月-2012年6月诊治的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产科急性DIC的发病诱因是妊高症、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死胎等.成功抢救47例,治愈率90.4%.结论 早期诊断、祛除诱因、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DIC的治愈率.
作者:张苏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级别不同分为三组,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随COPD病情加重,气胸、肺结核、心力衰竭、肺部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组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OPD病情加重,临床疗效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症较多,早期的及时诊断和救治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降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与健康理应互为因果,和谐发展.然而,在不同职业和环境条件都有可能存在着影响健康的职业有害因素.过度接触有害因素,有可能导致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给许多劳动者带来痛苦,使之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对劳动者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职业人群面临比一般人群更为突出的健康问题[1],采用投入少,收效大的职业健康教育,开展职业卫生服务、干预和管理.
作者:范和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旨在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进行临床诊治方法的分析与探讨,为今后的该类疾病提供一些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2例SAH致NPE病患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32例研究资料中,8例治愈,22例因NPE导致病患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另外2例则因再度出血死亡.结论 SAH发病急、恶化速度快,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我们在临床对SAH病患诊治过程中,必须对NPE的发生提高警惕,加强对该症的临床观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时救治,有效提高预后.
作者:苗希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认为哮喘因寒诱发,支气管哮喘慢性缓解期或者非哮喘持续状态时,中医药辨证施治,丸药、膏方等对症治疗固本扶正.
作者:樊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静脉输液已经作为一种临床基本的治疗手段,作为一名综合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也要随之提高.输液能使机体获得水分营养和药物治疗,维持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静脉穿刺能否一次成功非常重要,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治疗与抢救.
作者:郝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245例肥胖体型的学生身高、体重和血压进行追踪测量的同时并进行了体型遗传性调查分析.结果 发现体型遗传优势方(父亲或母亲)不伴高血压者平均血压为(120.4±6.0)/(72.2±5.5)mmHg,体型遗传优势方伴高血压者平均血压为(143.6±6.7)/(87.0±6.8)mmHg,P值小于0.001.表明了肥胖体型遗传性与高血压相关,这对高血压较早识别预防对象有积极意义.
作者:贾亭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手术中乳晕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乳腺手术行乳晕切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回顾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乳房原有美感保留,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切口感染引发瘢痕形成2例,血肿1例,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乳晕切口乳腺手术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班兰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出血的原因分析.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8年2月-2012年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60岁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为老年组;年龄<60和≥18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为中青年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 老年组胃,食道肿瘤所致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胃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的低于中青年组,有诱因和先兆症状的上消化道出血中青年组多于老年组;老年组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是上消化道溃疡或肿瘤的可能并伴有呕血,合并症多,故要尽快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计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是对患者的病因以及致病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 主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急性胃黏膜病等,大量饮酒以及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老年人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急性胃黏膜疾病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引起,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合理饮酒和减少或者避免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该病的发生受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作者:李安庆;房丽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因,以便及早预防与治疗该疾病.方法 如果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降纤药物、溶栓药物以及能够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的药物,则应立即停用;缓解患者出现的脑水肿,并将颅内压降低.采用一定药物来保护脑细胞,如清除自由基的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支持治疗.结果 得以治愈的患者有21例,有23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好转,好转的患者为2例,另有2例患者的病情恶化,1例患者死亡.结论 因为HI通常不会出现附加临床症状,所以容易被漏诊;对此应为患者定期检查脑脊液,并复查CT.
作者:鞠振;杨国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78例妊娠呕吐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妊娠剧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呕吐症状,提高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侯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51)采用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n=51)采用埃索美拉唑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均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作者:赵丽萍;斯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采用中医分时辩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所收治的192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为64例患者,对患者分别采取基础治疗、西药治疗和中医分时治疗的方法.经过三周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中医分时辩治治疗和医药治疗的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评分都显著的低于治疗前,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分时辩治治疗和医药治疗的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评分明显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FPG、TG、TC明显低于西药组,HDL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采取中医分时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糖尿病患合并抑郁症的失眠、心烦等一些临床症状,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血脂和血糖,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孙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2年7月我院治疗的106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分别采用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和完全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率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振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