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临产期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吴娴芬

关键词:临产期, 心理状态, 护理
摘要:目的 了解孕妇在临产期的心理状态,以寻找合适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10月——12月的56例临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将该时间段内在我院行孕期检查的56例非临产期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对比.结果 两组相比,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敌对、恐惧心理较严重.结论 孕妇在临产期的心理状态较复杂,临床应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内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内压监测方法在ICU中的应用.方法 对近年来国际上对腹内压监测方法的发展进行阐述和总结.结果 腹内压的监测方法仍处探索阶段,其发展目标是寻求更安全、更准确、更实用.结论 腹内压监测对ICU患者意义重大,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掌握指征及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作者:曾凡;程燕子;向阳;赵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巴彦淖尔市2012年碘缺乏病病情监测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碘缺乏病病情、居民碘营养水平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检测8-10岁儿童、孕妇和哺乳妇女尿碘和儿童甲状腺B超检查进行病情监测.结果 掌握碘盐浓度新标准出台前我市居民碘营养的本底状况.结论 进一步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有效落实消除碘缺乏痛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何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医院门诊的应用

    目的 探讨和分析对发热患者和家属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此次收治的520例发热患者和家属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6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的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发热知识的知晓率和不良护理行为的转变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发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将教育内容进行有效地规范化,同时积极地鼓励患者参与实践,进而能够有效地改变患者的不良护理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随机从我市两个社区中各选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和血压控制情况,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用药管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和高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和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和血压控制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抗生素结合臭氧妇科治疗仪用于妇科盆腔炎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抗生素联合臭氧妇科治疗仪对妇女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以来就诊的416例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回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143例患者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为阴性组,273例患者采取抗生素+臭氧妇科治疗仪辅助治疗的方法.统计就诊后一年的回访结果,将治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取抗生素+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统计分析,p<0.05,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有盆腔炎的女性患者单纯使用抗生素存在治疗效果,但是治疗效果远低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以臭氧妇科治疗仪为辅助治疗的方法.随着生存的需要,联合治疗将会取代单一的治疗方法,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以臭氧妇科治疗仪为辅助的方法治疗妇女盆腔炎在临床应用中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作者:刘智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6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A型、B型和C型患者各占20例,分别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疼痛感均得到明显缓解,溃疡愈合效果非常理想.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溃疡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其中1例患者由于食用了刺激性食物而发生变异情况.结论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做到充分掌握和理解能够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作者:张建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38例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此次收治的38例ASAI-Ⅱ级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9例;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之前,给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给患者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结果 在手术完成后,所有的患者都平稳地将插管拔除.但是,试验组患者拔管需要的时间以及患者苏醒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在对患者拔管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OAAS评分,发现两组都出现增加.在试验组中,患者在拔除管之后的瞬间以及厚10min,其的OASS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对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使得患者的拔管和清醒时间得到提前,同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雅杰;吴显捷;万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桦树茸中有效成分国内外研究进展

    桦树茸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泛的药用真菌.尤其对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艾滋病有很好的疗效,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桦树茸生长环境特殊,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应加大对其研究力度.笔者综述了桦树茸化学成分并展望了桦树茸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桦树茸资源,满足人们对桦树茸的需求.

    作者:车环宇;刘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褥疮病人的治疗方法与预防

    褥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严重缺血缺氧,营养不良,造成组织坏死而形成的溃疡,通常发生在有骨突起的部位.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褥疮感染引起败血症常成为老年人和ICU病人的死亡原因.因而,褥疮的防止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就如何预防和治理褥疮,做了大量研究和护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就褥疮危险因素的治疗及预防有效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陈志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剖宫产患者疼痛和预后改善中围手术期护理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患者疼痛和预后改善中围手术期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2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6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分级、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分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剖宫产患者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文凤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治疗中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高血压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7月到2012年9月期间临床诊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都进行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但试验组在进行临床用药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基于数据统计对比结果进,行二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护理干预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结论 高血压临床治疗过程中在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痛,且临床护理干预能优化临床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肖黎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患者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对7例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者同时行骨痂延长手术,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时,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玺;林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阵发性房颤行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阵发性房颠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的第6、9、12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替米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对逆转心房重构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绍增;张立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对高血压并发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观察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并发心衰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显效18例,显效率为46.1%,治疗有效15例,有效率为38.5%,治疗无效6例,无效率为15.4%;对照组治疗显效22例,显效率为56.4%,治疗有效15例,有效率为38.5%,治疗无效2例,无效率为5.1%.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衰治疗中要以降压为中心,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抗心衰药物.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近两年来盘锦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的检测分析

    目的 应市民要求对盘锦市40个新装修家庭进行了委托检测,分析盘锦市百姓家中甲醛污染状况.方法 GB/T16129-1995AHMT分光光度法.结果 共采集40家146份样品,检出甲醛样品140份,检出率95.9%,超标样品97份,超标率66.4%.甲醛含量范围为0.025-0.41mg/m3.结论 多数家庭新购置的房屋装修后都有甲醛污染,有些家庭污染严重,需引起重视,装修时注重环保以免对身体健康速成危害.

    作者:单作刚;徐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胆总管占位56例诊治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胆总管占位的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2年3年内来我院的56例患有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中,有28例发现患有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进行治疗.15例发现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全切除进行手术治疗,13例患者发现患有肿瘤,依据肿瘤大小行相关切除手术.结论 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类别有很多,需要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病症进行治疗,切勿判断错误.

    作者:闫长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门诊导医护士心理因素现状探析

    导医护士是医院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职位,本文详尽阐述了导医护士工作的重要性,高度总结了导医护士们现在常有的一些心理因素,并概述了这些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相应影响.

    作者:米西丽·乌斯满;丽娜尔·阿不都外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海盐县2012年夏秋季感染性腹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海盐县夏秋季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海盐县二个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浙江省肠道传染病综合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腹泻标本131份,腹泻病原菌检出率为14.50%(19/131),其中副溶血弧菌占52.63% (10/19),其次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占26.32% (5/19),沙门菌占15.79% (3/19),嗜水气单胞菌占5.26% (1/19).结论 2012年6月-11月海盐县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以副溶血弧菌为主,副溶血弧菌是沿海地区夏秋季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建议在本地区将副溶血弧菌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张孝艳;周晓红;徐佩华;倪春苗;吴海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 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有7大类17种,其中8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P<0.05.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喹诺酮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等.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素较多,喹诺酮类抗菌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在临床用药时要合理规范用药,采用科学给药方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强固位纤维防治牙折裂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强固位纤维用于防治牙折裂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牙隐裂者44倒,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强固位纤维带环状包裹粘结结扎技术修复治疗,防治牙折裂,分别于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44例患者共计44颗患牙治疗后3、6、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77.27%,84.09%,90.91%,未见基牙折裂、纤维带断裂、修复边缘继发龋等现象.结论 高强固位纤维带环状包裹粘结结扎修复技术用于防治牙折裂疗效显著,适合缺损范围小的牙隐裂者,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等优点,可有效保存牙体内的活髓,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固定修复牙隐裂的方法,并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得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