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型高血压患者的门诊护理干预分析

刘英丽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H型高血压, 门诊治疗
摘要:目的 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H型高血压的患者在接受门诊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8例患有H型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高血压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门诊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门诊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H型高血压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患者血压水平和血浆Hcy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血压水平正常时间和门诊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门诊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后半年内H型高血压疾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门诊护理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H型高血压的患者在接受门诊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核医学病房放射性防护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核医学科已经不是单纯的检查科室,我院于2011年组建了核医学病房,包含核素一系列检查及核素治疗(甲亢碘治疗及131 Ⅰ“清甲”治疗)的综合病房.[3-4]病房分区管理,包括核素检查区和131 Ⅰ治疗区,患者与医务人员分别通道的U型病房.核医学防护病房是针对病人服用大剂量放射性药物而设立的隔离病房,这种病房能大限度防止放射性药物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另外,对病人及家属也是一个有效的保护.另外,新增护士7人、技师3人、住院医生5人.同时随着核医学病房不断扩大,收治病人的人数及种类逐渐增多,患者注入放射性药物后产生的放射性和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所产生的辐射危害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通过总结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自身防护原则、措施及实践经验,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当然主要是要考虑外照射,一般采用屏蔽和加大距离的方法.

    作者:孙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发生的妇产科护理中纠纷案例22件,对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于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后,纠纷发生例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护理人员主动去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是避免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度.

    作者:罗秀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院2013年上半年细菌培养和药敏综合分析

    2013年上半年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共收到临床科室、门诊部及院外细菌培养标本1465份,总阳性率13.72%.我院分离的细菌较多的是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见表1、表2、表3.

    作者:杨明洲;李金奎;彭畅;冯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58例有眩晕主诉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主诉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分析其引起眩晕的病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全年收治的158例因眩晕在脑血管科室的门诊就诊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体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头部CT检查,多普勒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引起患者眩晕的病因.结果 158例患者中神经症引起眩晕23例(14.6%),脑梗死20例(12.7%)(其中脑干梗死13例,小脑梗死7例),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者26例(16.5%),良性阵发眩晕者79例(50.0%),其余10例(6.3%)患者检查为不明原因眩晕.结论 经过对我院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发现,眩晕患者病因可根据患者眩晕发病年龄进行诊断,一般眩晕常见的病因是良性阵发性眩晕.

    作者:焦亚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我做主——浅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2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会超过3.8亿人.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给全球经济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综述了糖尿病人的营养治疗的要点,并举例说明食物交换法在糖尿病人饮食控制中的应用,期望对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控制病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海铭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社区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住院治疗,逐步走向社区的治疗、康复及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当前精神卫生领域及康复精神医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也是国内外精神科专家讨论的热点.其主要研究对象为遍布于社区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慢性分裂症患者.本文旨在探索以社区康复指导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人康复的有效性.

    作者:孙薇;玄雄;李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患者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对7例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者同时行骨痂延长手术,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时,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玺;林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骨伤饮食护理

    临床中的营养教育和饮食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念的生动体现,在骨折治疗和健康重建中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人常说病从口入,可见饮食不当,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损害身体.我国自古重视饮食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有效和主动满足患者全面营养科学饮食的需求,我们护士就必须掌握营养知识.

    作者:郑端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观察麻醉指标.结果 瑞芬太尼组比较芬太尼组在血压、心率的稳定性;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清醒时间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麻醉中,具有较强的麻醉、镇痛作用,安全性能高,是老年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海丰;孙晓亮;冯晓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头颅CT在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头颅CT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患者的脑室出现扩大和脑沟变宽等萎缩性症状.这些患者的颞叶内侧受累比较严重,同时颞叶出现明显性的萎缩,其中颞角和侧裂池以及海马池出现明显性的增大.增大现象发生的一侧或者双侧,但是呈现出现不对称.46例患者出现脑白质密度的改变.结论 在临床上,对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头颅CT进行早期诊断,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对防范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疾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虎;李晓兰;翟广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在妇产科手术病人中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方法 对425例妇产科手术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 提高了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患关系进一步改善.绪论 对手术病人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使病人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得到周到的关爱、理解,体验到温馨、和谐的人性化关怀,心理感觉舒适,促进了身体康复.

    作者:宋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 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有7大类17种,其中8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P<0.05.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喹诺酮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等.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素较多,喹诺酮类抗菌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在临床用药时要合理规范用药,采用科学给药方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护理与健康指导

    目的 探讨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的作用.方法 选取100名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小夹板回定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名.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对常规组进行传统方法的常规护理.在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的患者身体恢复比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要好,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度、患者身体的功能恢复、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都要高于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结论 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在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的治疗中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观察

    小儿溃疡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具体症状就是发生在口腔内的多个部位,发生在舌尖、唇部、脸颊部分或者是多个、单个的分布,口腔内部出现小的溃疡.当小儿的内部出现溃疡之后,在其表面会出现灰色或者是灰黄的颜色,边缘充血并且伴随着中心凹陷等,溃疡形状一般是椭圆形或者是圆形,出现疼痛一般是灼烧的感觉,当出现这种病之后小儿一般都不喜欢吃饭,并且饮食不能正常合理.此时就会对小儿的身体的生长及发育造成一定的障碍,基于这个我科室通过对近几年的患者进行分析治疗,得出了一些治疗的方法和护理的措施,将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李滋;康远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论晨会培训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晨会培训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职的护理人员46名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晨会培训,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比较两种管理的应用效果[1].结果 护理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评、他评、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都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晨会培训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作者:史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免疫功能指标与肝功能的有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免疫功能指标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正常体检的80名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免疫指标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不同病理时期的RBC-C3bRR、CD4+T、RNIAP水平明显下降,CD8+T、RBC-ICR上升,CD4的下降与GLB之间呈负相关关系,ALB的下降与CD8+的增高有关.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疾病是其的肝功能状态与红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亚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的发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葛建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虫类中药丸剂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虫类中药丸剂配合西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虫类中药丸剂.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虫类中药丸剂为主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比单用西药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国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期补钙补铁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妊娠期补钙补铁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9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分娩的孕妇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孕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观察组三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怀孕末期进行补铁和补钙的孕妇为对照组,怀孕中期补钙却没有补铁的孕妇为治疗组,怀孕中期同时补铁和补钙的孕妇为观察组,对三组患者分娩前贫血症状和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要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要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贫血发生率要低于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孕妇应该在妊娠期进行补钙,补钙补铁相结合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预防效果.

    作者:姚兰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观察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应用

    目的 对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其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并发穿孔的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一时间行开腹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4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①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大于对照组(82.2%),且P <0.05;②手术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 <0.05;③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2.2%)小于对照组(20.0%),且P <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疗效确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德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人工关节置换术就是利用置入假体的方式恢复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对于治疗严重的关节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手术中出现感染则手术失败的几率就会增加.造成感染的原因除了患者本身原因之外,更多的与手术操作情况有关,手术时间过长,术中污染等都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减少术后感染的出现必须要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认真落实预防护理措施,将危险因素消除.本文主要讨论了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产生原因,同时对其预防措施和护理进展作了阐述.

    作者:李海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