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CD器官捐献过程中的协调沟通技巧

葛亚辉

关键词:DCD器官捐献, 协调, 沟通, 技巧
摘要:通过我院成功实施的32例中国标准三类(MaastrichtⅢ类)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案例,探讨国内器官捐献的劝捐模式.世界范围内的供器官匮乏制约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家卫生部委托红十字总会竭力推行DCD工作,各省试点已经稳步推行器官捐献模式,然而由于我国器官捐献模式刚刚起步,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伦理、法律允许、适合中国国情同时也能获得国际认可的DCD捐献方式是目前较为迫切的问题.本文通过我院在与器官捐献供者家属劝捐过程中的一些策略以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以促进器官捐献,生命永续本着“弘扬人道、彰显博爱、崇尚奉献”的宗旨让新生命在阳光下接力的合理劝捐模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4例),时比两组患者分娩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体征选取合适的分娩方法,减轻对患者及新生婴儿的威胁,提高患者及新生婴儿生活质量.

    作者:马艳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中毒为常见的急症,大多经抢救后转危为安,但也有部分患者,抢救后临床症状好转,数日后突然急剧恶化,重新出现有机磷中毒的症状,一般征兆是死亡急促或出现肺水肿,此种反应就是反跳现象.在临床上,患者在有机磷中毒之后会出现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是患者中毒的24小时之内;第二个是2到10之内.在有机磷中毒之后患者没必要恐惧,因为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患者如果是处在第一个高峰是很容易被治愈的,死亡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出现反跳的情况,患者在二个高峰死亡案例逐步增多,因此加强临床的护理和中毒反应的观察很是关键,通过掌握有机磷中毒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及时给予患者治疗,提高有机磷中毒的治愈率.

    作者:杨继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白内障的护理体会及指导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病和主要致盲原因之一,由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社会压力增大,老年人的发病率增高.若使病人复明,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从我从事五官科护理工作20余年观察,手术治疗非常有效.

    作者:赵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诊断乳腺癌2例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OPTIMUS)是集超声和光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乳腺检测设备.我科先后运用其成功诊断乳腺癌2例,现将其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一:女,49岁,因左乳外下侧反复隐痛半年余,发现左乳肿块20天入院.查体:左乳外侧扪及1.5×1cm质硬肿块,边界欠清,活动可,微压痛,余无异常.彩超示:左乳外侧可探及范围约1.5×1cm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CDFI:左乳低回声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考虑左乳低回声区性质待定:炎性?建议治疗后复查.OPTIMUS检查示:综合诊断指数:0.3943(异常);BI-RADS:等级4B,中度疑似异常,建议活检.活检示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普通石蜡切片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病例二:女,48岁,因发现右乳肿块并进行性增大2月余入院.

    作者:陈亚平;王建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Orem自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指导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成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Orem自理模式理论,根据病人病情,给予相应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Orem自理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景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受累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MP)引发肺外脏器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采用SERODIA-MYCOⅡ明胶凝集法检测确诊的MP感染患儿8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①80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39例(48.75%)肺外脏器受累中以泌尿、血液、消化、心血管系统多见,分别为36.9%、20.5%、35.9%、18%,皮肤黏膜损伤少见(2.56%),全部病例经过住院治疗14d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②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血MP-IgM≧1:80;痰MP培养,3例阳性(30%);冷凝集检测阳性率为12.5%;10例(25.6%) CRP增高(11-49mg/L);40例测血沉,10例(25%)增高(22-35 mm/h).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起肺外脏器受损,对于部分出现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同时并发多脏器受损,应注意鉴别是否为MP感染,进行及时的相关检查,对症治疗.

    作者:苏月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浅析

    针对人的机体功能来讲,衰老将会明显降低机体各组织器宫的功能,终促使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如动脉硬化等.迄今为止,对老年人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凶险,痛程和治疗周期长,治疗该病具有相当大的困难.所以,临床中应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本文收集了大量关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从而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了解,以利于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选择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淑萍;戴岩峰;杨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泌尿外科留置尿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究临床中泌尿外科手术后采用留置尿管发生引流不畅的原因和护理的分析.方法 将364名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一组进行基础护理,另一组进行有针对性改进性的护理.观察术后两组留置尿管引流问题的发生频率.结果 实验组的尿管引流障碍问题发生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尿管引起障碍问题发生率.结论 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术后尿管引流的不良反应,分析尿管引流障碍的原因,并且探讨针对留置尿管方面的护理方法,降低尿管引流不畅等问题的发生频率,对今后术后留置尿管的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运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

    目的 对在基层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方法 采用钢丝、钢板等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结果 骨折对位准确、解剖复位良好、固定牢固、早期可颞颌关节功能锻炼、咬颌关系和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早期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可使骨折复位、固定牢靠;尤其是应用微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具有无须长期颌间牵引、颞颌关节可行早期功能锻炼、能使咬颌功能早期恢复等优点,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大的好处.

    作者:梁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性

    目的 丙肝是经血液、性接触、母婴及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临床上约40%-70%丙肝病毒感染者无任何不适症状,只有血清转氨酶升高,多在求治其他疾病或体检时才被意外发现,极少患者会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类似亚健康的表现.方法 丙肝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这两项检查及肝功损害,可确定诊断.结果 实验室检测可以发现丙型肝炎,并应及早治疗.结论 一定要在专业医院进行检测才能得出准确结果,对症治疗才能对病情起到帮助.只有认真对待丙型肝炎诊断,才能实现对丙肝的早期治疗,这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那么不仅对患者,对周围人群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作者:王力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影像学检查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工作中判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分析影像学检查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中判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24倒活体损伤患者法医鉴定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片、CT、多层螺旋CT(MSCT)等影像学图像评价法医鉴定结果.结果 法医鉴定为轻微伤122例,轻伤138例,重伤57例,诈伤7例;经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确定法医鉴定错误23例,占7.10%.错误原因为鉴定人员阅片经验不足占30.43%,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不当占43.48%,影像学检查体位不当占26.09%.结论 影像学检查因左右法医鉴定结果、检查方法选择不当及扫描或检查体位错误等制约法医鉴定正确性,鉴定人员应增强阅片经验,根据损伤特点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扫描体位,提高法医鉴定准确性.

    作者:张俊涛;贾环宇;张鹏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剖宫产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对我院3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调查,探讨减少不合理剖宫产的方法.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近三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自愿选择剖宫产者显著增加.结论 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并加强宣教,进一步减少不合理的剖宫产术.

    作者: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比较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19例冠心病患者中57例经桡动脉途径置管(A组),6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管(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假性动脉瘤(A组无、B组无)、局部血肿(A组无,B组9例)、迷走反射(A组无、B组7例)、血管闭塞(A组2例,B组无)和置管失败(A组2例,B组无),而排尿困难(A组无,B组18例)和血管痉挛(A组2例,B组无),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4)d和(5-7)d.结论 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护理容易,患者舒适度高,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焦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收治的46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3例患者.对照组:给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5%)要比对照组(73.8%)明显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毛海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工管理体会

    目的 加强对手术室护工管理的持续改进,降低院感发生率.方法 增加人员的配置,分工细化,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及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结果 手术室院感发生率降低.结论 重视手术室护工的管理将对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谢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

    毒蕈俗称毒蘑菇,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多在夏秋季节发生,为一家多人发病.在乡镇卫生院是一种急诊常见疾病之一.如不能及时准确诊断和救治,常可危及生命.目前全世界毒蕈种类有200余种,我国已经发现的有80余种.而可以致患者死亡的毒蕈有30余种.已知的毒素现在有150多种,主要包括:毒蝇碱这种神经毒素,还有毒肽、毒肽毒素这种肝毒素物质;还有一种是乙酰胆碱的生物碱,例如:毒蕈碱;另外重要的是毒蕈毒素、鬼笔毒素,大部分的毒素都是由这种毒素引起的,毒肽主要是作用于肝细胞的核内质这种作用机理对心脏、肝脏、肾脏破坏性很大,毒性极强.

    作者:王春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和非类风湿关节炎各100例,检测其血清中抗-CCP水平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对比、比较、分析.结果 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特异性比RF高.结论 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辛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指导

    通过对高血压痛人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韩丽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肠套叠行B超下整复106例分析

    目的 探讨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B超监视下采用生理盐水灌肠对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术.结果 106例患儿复位成功86例,手术治疗20例,无肠穿孔及死亡病例.结论 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安全、有效.

    作者:杨曜峙;王树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穴位按摩联合百笑灸法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百笑灸灸法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及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穴位按摩及百笑灸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次数比较、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性状、排便难度、便意[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百笑灸法有很好的预防便秘的作用.

    作者:杨珠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