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盛友芬
目的 分析心理康复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常规治疗与心理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基础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的HAMD评分出现了显著变化.结论 心理康复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陆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利弊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18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1例中,再次剖宫产112例,阴道试产88例,成功69例,成功率78.41%.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试产条件的在严密监护下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对降低剖宫产率和减少再次剖宫产术并发症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康桂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立意取样法及自行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阐述AMI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结果 AMI支架植入术患者心理体验呈现4个主题:①AMI发生时的心理体验;②植入支架后的心理状况;③缺乏术后康复相关知识;④对今后生活积极的态度.结论 重视AMI支架植入术患者心理体验,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
作者:郭春棉;唐冲;杨秦;马新秀;吴夕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83例尖锐湿疣(CA)并包皮过长患者,用CO2激光环切包皮并行气化疣体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尿液常规检验是医院为基础的检查,对于此项检查应在三个阶段进行质量把关,在分析之前、分析中和分析之后都应注意质量的把关.特别是在对尿液标本分析之前,应注意标本均应规范地进行采集,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如标本不合格即使再好的仪器也无法检查出准确的结果出来.故标本的正确、规范地采集非常重要.笔者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0年2月尿液标本报送情况进行分析,以探寻此项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策,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正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方法 对3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扫查.结果 33例中房间隔缺损26例,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脱垂2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3例,二叶式主动脉瓣1例.结论 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无创,可反复进行,且诊断率高,是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可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作者:李文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儿童营养不良在收入较低的国家有较高的发生率,为了降低儿童营养不良造成的儿童死亡问题,必须首先分析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通过对营养不良儿童的病例的回顾分析,探讨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诱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胡林春;刘雁飞;王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对患者进行洗胃救治过程中易于出现忽视的细节情况,并提出对策.方法 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 所有护理工作者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安全意识,注重细节护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洗胃救治中应进行正确的操作,以保障治疗的效果,彻底清除患者身体中的毒素.
作者:陈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麻醉是剖宫产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病理、生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使麻醉处理需考虑的因素也变得复杂,需同时顾及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本文就剖宫产麻醉方法的研究做一简要阐述.
作者:刘凤新;欧阳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枸杞子浸出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通过制备不同浓度枸杞子浸出液,选择金黄色葡萄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试验菌种,检测枸杞子浸出液体外抑菌的敏感性以及对不同试验菌种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枸杞子浸出液对金黄色葡萄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抑菌为高敏感性,对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为中度敏感性;换言之,对金黄色葡萄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抑菌作用较强,对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弱.结论 枸杞子浸出液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效果,其确切疗效需要体内试验进一步认证.
作者:谭汉添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2009年08月-2012年2月共接收妊娠例数为5610例,发生产后出血60例(1.07%).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出血产妇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均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出血产妇死亡以及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产后出血产妇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死亡率,改善了产妇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丽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为探讨2008.10-2011.4大朗社区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及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及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对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支原体对12种抗菌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检出uu178例,Mh20例,ct24例,分别占41.5%、4.67%、5.61%混合感染率5.84%.结论 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中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高,且支原体整体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但所耐药药物有所改变,临床治疗男性尿道炎及前列腺炎患者均应进行支原体、衣原体检测,且必须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曾六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30例人群的标本,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血液标本溶血血清中的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酐(Cr)、CHO、TP、TG、UA等十项生化指标值,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溶血对TBIL、DBIL、ALT、AST、CK、TP、ALB、CHO有明显影响(P<0.05),对BUN、Cr、TG、UA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其机制由多种因素引起,部分影响明显.
作者:张玉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现有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对术后不同时间、不同方式和使用不同抗生素下的切口的感染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在本组的160例普外手术患者切口中发生感染的有7例,感染率为4.37%.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效果要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使用的效果,二、三联用药的感染率要远高于一联用药感染率.结论 在普外手术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中,要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特征和使用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刘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性肝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日益严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即多因素、多方面、多途径导致肝脏损害,目前尚未清楚其确切发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来ALD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勇;白马康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不同时间血液学及血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变化.方法 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第7天、60天、180天的40名健康青年学生(观察组)进行血常规、MDA和SOD测定,并与40名平原健康青年学生(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对高原移居返回平原青年学生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返回平原后初期,观察组血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中MDA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在减小,在90天时比较接近于平原组.结论 高原脱适应症状的产生与氧自由基损伤有相关性.
作者:杨伟;王宇鹤;杨永彦;赵锋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21例乳腺肿物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肿物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超声进行检查诊断.结果 对21例乳腺肿物患者,都做出了较正确的诊断.结论 实践证明,超声对乳腺肿物的检查和诊断,在临床上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毕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反应、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有角度的先拔后二指按压法拔针,对照组采取传统按压法拔针.比较拔针方法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 采用有角度的先拔后二指按压法与传统按压法相比,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出血的发生(P<0.05).
作者:段焕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脱离形成转移灶的过程中需要反复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构成的天然屏障.因此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酶的产生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MMP26在前列腺、子宫、胎盘、乳腺、卵巢、食管癌、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研究现状;为MMP26在临床中作为生物性因素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涂梅香;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45例,均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ALT、AST、TBIL等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常芳;郑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