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丽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在医院的范围不断扩大,新的护理理论不断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因此,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1],抓好护士的素质培养,适应发展要求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
作者:魏厚芳;吴朝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积极探讨有效的策略,对推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庄波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探讨左氧氟沙星配伍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60例细菌性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配伍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不良反应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不良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配伍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作者:徐晓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治疗皮肤湿疹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71例皮肤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与地米塞松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笔者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17例(47.22%),显效12例(33.33%),好转5例(13.89%),无效2例(5.56%);对照组治愈7例(20.00%),显效10例(28.57%),好转11例(31.43%),无效7例(20.00%).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3.778,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同时,由于中药见效缓慢,患者必须要坚持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的围手术期进行人性化护理,并与相应年龄的60例剖宫产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的时间、生产过程中出血情况以及产后的情绪的恢复情况等.结果 两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出血情况、产后情绪恢复情况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的产程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有助于缩短产程,并减少出血量,在产后情绪恢复上也有一定帮助,值得普遍推广.
作者:罗晓霞;张清;余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对放射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立冬;王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对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肠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显示,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较对照组快,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弥漫性腹膜炎术后使用大承气汤灌肠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并可促进炎症的吸收.
作者:李春雨;钟月兴;韦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糖尿病足患者不仅要了解了糖尿病足的发生机理和危险因素,还应掌握糖尿病足的日常预防和护理方法,有效预防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0年元月至2012年12月对183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单个口头宣教和举办学习班的方式向糖尿病患者讲解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进行教育前后的知识水平调查.结果 6个月至一年的随访过程中,大部分患者都能坚持双足进行日常护理,除2例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严重足坏疽,进行了截肢处理,14例已患足溃疡的患者在医护指导下痊愈外,其余患者均没有发生足部溃疡.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控制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申淑文;陈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的体重和胎盘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组(AGA组)、28例高出生体重儿组(LGA组)及28例低出生体重儿组(SGA组)的GLP-1R指标情况.结果 胎盘组织中GLP-1R的表达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512,P<0.05).结论 GLP-1R指标的改变可对新生儿体重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郭英爱;邢春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助产士实习生中实施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产科实习的24名护士的各项资料,将其设置为A组;同时选择于2011年2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产科实习的24名护士的各项资料,将其设置为B组.A组护士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传统的传帮带教学培训,B组则实施核心能力培训,然后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考评、专业技能考评,对比两组护士临床实践效果.结果 B组实习生对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测评、临床实践掌握优于A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助产士实习生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可以加强护士对理论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使助产士实习生了解产科知识,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孕妇孕期营养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进行临床探讨研究.方法 选取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分娩的孕妇300名,对这300名孕妇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生儿的体重,依次分为低体重组(LBW)、正常体重组(NBW)及巨大儿组(LBG)组.比较三组孕妇在分娩前的营养结构,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孕妇产前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的摄入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孕妇孕期的营养供给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具有着重要的联系,合理的营养供给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锦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该项分析是采用哨点监测法,再农区固定监点选择4-5个乡(镇、场),牧区、办农半牧区固定监测点选择3个乡(镇、场),连续监测3年,监测点其他乡(镇、场)作为非固定点,每年随机抽选1/3轮流开展监测工作,监测点内新出现人间或间疫情的乡镇自动增补为固定点,连续检测3年,监测对象主要是固定点监测乡(镇、场)的7-60岁、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如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等.
作者:苏长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7例踝关节韧带损伤运动员的病因、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将治疗效果终评定为:优秀191例,良好6例.结论 踝关节韧带损伤有必要引起运动员、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好是开展早期诊断,并采取恰当的固定制动措施,防止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的情况.
作者:付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胸痛患者心电图(ECG)变化特点,探讨心电图在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38例30岁以上的胸痛患者12导联同步心电图.结果 筛选出异常心电图263例,发生率77.81%,其中男性152例,占57.79%,女性111例占42.2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按10年一个年龄组划分,年龄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以ST-T改变居首位,占26.33%,其次是心律失常.结论 胸痛患者心电图异常存在年龄差异,方便快捷的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心脏性疼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为高危疾病的救治赢得时间.
作者:陈黎平;凌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辛伐他汀治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俊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固定修复术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34例因上颌骨骨折入住我院治疗的患者,采用内固定的手术修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骨折断端接口吻合恰当,患者术后恢复快,语言、饮食等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能顺利完成,脸部外观上遗留的伤疤小甚至不易察觉.结论 内固定修复术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其预后好,发生后遗症的几率小,是医生和患者广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吴佳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观察组总有效率66%,治疗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宝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病因查找和诊断的方法.方法 随即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昏迷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对100例急诊昏迷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抢救,结果脑卒中昏迷患者46例中10例好转25例稳定,1例恶化,死亡10例;低血糖昏迷患者10例中1例好转,9例稳定,无1例恶化和死亡;急性中毒昏迷患者26例中6例好转,19例稳定,无1例恶化,1例死亡;严重创伤昏迷患者18例,2例好转,14例稳定,无1例恶化,2例死亡.总好转率为19%,稳定率为67%,恶化率为1%,死亡率为13%.结论 急诊昏迷患者中并发率较多的主要是脑卒中、低血糖昏迷、急性中毒、严重创伤等等,作为医务人员在就诊过程中应借助相关医疗器械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及时查找患者病因,缩短病因就诊时间,及时采取对应的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义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护理,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治疗应尽的护理义务外,还对患者的精神状况、心理思想、以及情绪给予服务关怀与体贴,让患者感受到温馨与亲情的感受,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结合产科病房的临床护理经验,实际,首先对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了综述,然后提出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临床应用措施.
作者:袁凤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总结,探讨伤科接骨片内服与外治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总结病例30例.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有显著效果.结论 伤科接骨片合西药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好方案.
作者:吴向阳;秦新荣;高永珍;袁瑞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