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刚
在为急救患者护理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护理纠纷.为了提高护理人员识别患者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强化事前监控和应对能力,笔者对院前急救护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作者:薛青;周思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传染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防护意识不断提高,社会需要一个强大而高效的公共卫生系统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中心办公室作为疾控中心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信息、服务全局的重要枢纽,更要进一步搞好协调配合,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的作用.
作者:王世栋;荆楠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变化及益心康泰胶囊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拟行PCI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至术后28天;治疗组除冠心病常规治疗外,术前1周开始服用益心康泰胶囊,2粒/次,3次/日.两组均在入院时、PCI术后4周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血清IL-10和hs-CRP浓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PCI术后4周两组自身前后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心康泰胶囊能够降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炎性因子浓度,减轻术后血管炎性反应.
作者:王东伟;任小帅;王全河;纪焕文;张晓君;刘敏;赵智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弘扬中医文化,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12月把3-70岁的急诊患者通过辩证分型,对风寒感冒,风寒咳嗽,胃寒呕吐、脾胃虚弱之腹痛、腹胀、呕吐、泄泻,气滞血瘀、寒凝胞宫之痛经,予生姜单煎加红糖内服,煨生姜片外敷,治疗病例123例.结果 一次有效率80%,二次有效率85%,三次有效率达90%.
作者:陈凤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Y-box结合蛋白(Y-box binding protein,Y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从低等到高等多种生物中的蛋白质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顺式作用调控元件,也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YB-1(Y-box binding protein-1)蛋白是Y-box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与多种癌的发生、发展呈相关性.对YB-1的研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可能成为肿瘤诊治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作者:赵振华;李雪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通过情景模拟、扮演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护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增加主动性,让护生在为患者治疗时时刻体现出人文性的关怀及有效沟通;使护生踏入临床后能很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较快得的融入到临床工作,为进入医院打下很好的基础.
作者:杜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晕厥[1]是一过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T-LOC),以发病迅速、持续时间短、可完全自行恢复等为特点.我部收集了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校学员体能考核中出现的晕厥病例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巍;刘姝婷;杨昊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100例膝关节镜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出良好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作者:文中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3月到我院进行人工终止妊娠的468例妇女临床资料,将该468例妇女分为两组:观察A组(无痛人流)与对照B组(药物流产),每组各234例.结果 对两组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持续腹痛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相比药物流产效果更佳、患者舒适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但由于无痛人流术需要较高收费,存在麻醉风险,因此在临床对于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需要对其及其家属作详细讲解,根据患者自愿选择人流方式.
作者:薛丽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首次人工流产术患者在手术后在生理上除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外,还有可能出现后遗症,另外心理上所留下的伤痕也是许多女性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释其咨询.这样将会使患者尤其是未有怀孕史的患者,在术后才有足够的方法和信心去适应和恢复损伤.
作者:冼丽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腹腔穿刺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要点以及重要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4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98例腹部外科疾病患者行腹腔穿刺术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这98例患者中1次穿刺结果呈阳性者60例,二次穿刺结果阳性者27例,另外11例患者经三次以上穿刺结果均呈现阴性.阳性率为88.78%.结论 腹腔穿刺术对腹部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具有简便、准确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韩立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正确理解药品说明书所载事项,以利于正确服用药物.方法 对药品说明书常见事项进行补充论述,并对今后药品说明书的规范书写提出建议.结果 药品说明书所载事项都需要医生、护士、药师甚至患者的重视,认真查看.结论 正确理解药品说明书,对用药安全会有所帮助.
作者:李申娟;王希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加利凡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我院近2年内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患者98例,按照随即原则将98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引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引产,但观察组患者的宫缩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存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米非司酮加利凡诺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安全性较高,在实际操作时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收治30例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强对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大主要症:高热、惊厥、呼吸衰竭的观察护理.结果 30例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5例.结论 加强对乙型脑炎患儿的观察及护理,可使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症状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就100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某院收治的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100例,男73例,女27例,年龄25-54岁.100例患者都一次性使用F6HPS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每次透析液流量500ml/min.结果 100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85例(85%),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5例(1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0例(0%),总有效率100%,均未出现透析器严重凝血事件.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血液净化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这些患者制定出较为妥善的透析方案.
作者:武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传统护理模式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120例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的情况.结果 两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产后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缩短剖宫产后产妇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加速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迎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和经腹部超声(TAS)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及相关疾病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的门诊就诊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两种超声诊断方法进行检测诊断,同时计算五组疾病患者在早期的检出绿、诊断符合率在使用两种超声诊断方法中所占的比例.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及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受超声检查方式,使用探头强度及深度的影响.经阴道超声(TVS)占明显优势.
作者:汪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叩背是临床护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基础护理手段,可预防和改善肺部并发症.现对我院116例老年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翻身、叩背促使咳嗽、排痰并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观察测定叩背前后排痰效果以及血氧饱和度增值为5±1%,P<0.05,差别有显著性,增值5%,有临床意义.
作者:赵艳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骨科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表现为腰腿痛,患者可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次临床表现,且多为慢性疾病所引起的.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丹鹿通督片对54例有此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伟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盐酸伊托必利联合艾司唑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口服盐酸伊托必利50mg+艾司唑仑1mg,餐前口服,3次/日;对照组25例口服多潘立酮10mg+艾司唑仑1mg,餐前口服,3次/日,以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不良反应未经过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 盐酸伊托必利联合艾司唑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理想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冯巨滨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