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诸城市2011年流腮疫情综合分析

高燕;王桂强

关键词:流腮病, 疫情分析
摘要:自2010年12月30日我市首例流腮病例发病,截止到2011年12月30日,按现住地址统计,我市共报告流腮病例144例,其中门诊病例11例,住院病例133例,全部康复出院,无危重及死亡病例.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通过对医院住院部的床位进行统一调节与控制,有效提高住院各个流程的运行效率,提高诊疗服务的实效性,有效避免出现院内感染现象.在保障医院治疗质量的基础上,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应用效率,实现医院综合效益目标.

    作者:瞿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60例外伤性肝破裂的外科诊治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外科诊治.方法 对我院6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外科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6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经积极有效的外科诊治后,治愈59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8.34%.结论 早诊断、早手术在外科治疗外伤性肝破裂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周光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和护理体会

    婴幼儿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治疗抢救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药物输注到患儿体内,其成功与否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也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

    作者:罗敏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进行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4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得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日数低于对照组(p<0.001),健康教育得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原发性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手术患者住院过程中,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马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38例临床体会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LST)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04年3月到2011年3月间接收并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重新复核、分析,根据患者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均属于单发肿瘤,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2例,完全切除术34例,不完全切除术4例,愈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2.4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完全切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手术效果,前者愈后情况较为稳定.结论 完全切除胃肠间质瘤可获得较好效果,手术后需服用预后药物,并进行常规检查,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锻炼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饶贵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应用器械吻合1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19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98例患者均进行过经上消化道的钡餐造影和纤维胃镜病理检查,终确诊为贲门腺癌53例,食管鳞癌123例,食管腺癌22例.病变长度0.5-11cm.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02至2012-02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其中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1.52%(3/198),均经通畅引流、营养支持等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5天.结论 器械吻合提高了食管胃的吻合质量,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吕明闯;丁旭青;李国梁;董亚辉;周荣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讨应用微波和激光两种介入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

    目的 分别探讨微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将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的6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对A组实施静脉腔内激光介入消融术,对B组病患实施静脉腔内的微波介入消融术,在手术后比较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高低,病患恢复情况的好坏,血管病理学有没有形态变化差异.结果 尽管两组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烧灼、淤血等并发症,但是两组间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至于病患恢复情况的好坏,治疗前后统计检验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组之间治疗效果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至于血管病理学变化也基本一致.结论 使用静脉腔内激光介入消融术以及静脉腔内的微波介入消融术对病患进行治疗,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效果都比较明显.

    作者:尹长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各两年时间内住院病人行腹部手术后DVT发生例数及率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 护理干预后DVT的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DVT的发生率低(X2=5.598,p<0.05).结论 尽早正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艳芳;王淑梅;张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护理进展

    化疗是乳腺癌患者晚期的主要辅助治疗方法之一,由于乳腺癌及其化疗治疗具有特殊性,容易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笔者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乳腺癌术后化疗期内的主要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可行参考.

    作者:毛德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微创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早期采用微创手术(6h以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通过CT定位,使用穿刺针穿刺,并注入尿激酶稀释液引流.结果 6h以内实施微创手术的患者的死亡人数为8人,死亡率12.3%;6-48h实施微创手术的患者死亡人数为13人,死亡率22.8%.早期治疗(6h以内)的患者致残率仅有后者的30%左右.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段绍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1997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82例(87髋),首次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7髋),术前及第一、第二次术后(末次随访时)行Harris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患者中有10例(11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无疼痛组(72例)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5.2±4.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0.5±2.4)分,效果满意.疼痛组(10例)保守治疗4例,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5±2.1),与治疗前(55.3±3.6)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李广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来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和探讨,同时分析其对患者治疗是否具有安全性、科学性等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间接受的300例心肌梗死患者,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肝素,而在实验组中除了使用对照组中药物还加用了盐酸替罗非班,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观察组中患者的各项指标表都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

    作者:刘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的探讨分析

    目的 探讨ELISA法在检测HIV抗体中的影响因素,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提高初筛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3685例标本中14例初筛阳性标本送确证实验室确证,同时对实验室所用试剂、标本、操作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初筛阳性标本经确证有4例为确证试验阴性,同时发现试剂、操作、标本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使用质量可靠的试剂、合格的标本,严格按照试剂说明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操作,注意操作中各影响因素,是提高HIV初实筛检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障.

    作者:李仁道;万莉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6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33例,年龄在56-79之间,女性30例,年龄在59-84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29例,首先对两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4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2%,对照组29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9%.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疾病的过程中,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栾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DC乙肝疫苗质量管理及安全防范

    目的 观察传染病疫情的管理模式应用于乙肝疫苗成人接种环节的防控效果.方法 制定及完善传染病的疫情管理模式,加强防控知识的培训,规范流程,严控报告.结果 共2456人参与检测,其中有1824人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其阳转率达到74.27%.结论 传染病疫情的管理模式对公民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只有严格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管理,有效监督,奖惩分明,全面开展,才能够使公民健康得以保证.

    作者:肖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病之一,若不及时防治,将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出发,研究探讨防治该病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立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对本病的重视.方法 选择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的33例患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治疗方法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的分析.结果 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高,均痊愈出院.结论 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血压和心率进行控制,进行积极的临床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达到提高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宋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效果,为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方法 选取在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征得病患同意情况下,按照随机原则将病患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缺铁性贫血小儿在每日早餐后,口服一次小剂量的硫酸亚铁,对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小儿在每日早餐后,口服一次剂量比实验组大的硫酸亚铁,疗程为两个月,研究两组病患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网织球、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网织球、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值都升高了,与实验前相比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网织球、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值升高数值比对照组低,但是P指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有效率达96.67%.结论 应用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类似,差别不大,并且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好、操作方便并且副作用小,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安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56例

    目的 探讨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失眠患者采用酸枣仁汤治疗,视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进行加减.结果 治愈50例,好转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21%.结论 酸枣仁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万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派瑞松治疗阴囊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派瑞松治疗阴囊湿疹的疗效.方法 临床阴囊湿疹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派瑞松治疗;对照组仅予派瑞松乳膏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派瑞松治疗阴囊湿疹与单用派瑞松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艳云;田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