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联用盐酸西替利嗪和氟桂嗪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刘俊扇;孙志强;尹艳艳;詹合琴

关键词:美尼尔氏综合征, 利多卡因, 盐酸西替利嗪, 盐酸氟桂嗪
摘要: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用盐酸西替利嗪和氟桂嗪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20%的利多卡因加入5%GS500ml静脉滴注;治疗组采用20%的利多卡因20ml加入盐酸培他啶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同时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和盐酸氟桂嗪片12mg,均睡前口服1次.所有治疗3d为1疗程,多可用3个疗程,无效即停药以便采用其他治疗措施;静脉滴注药物时滴速均控制在40-50滴·min,每日一次.结果 利多卡因联合用药组给药3d、6d和9d的治愈率分别为70%、85%和94%;总有效率为:90%、96%和98%,且治疗组药物控制和消除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急性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多卡因联用盐酸西替利嗪和氟桂嗪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药物治疗探析

    目的 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腹泻症状,且大便轮状病毒呈阳性的68例患者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喜炎平、四环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喜炎平组的患者在症状持续时间上较四环素组患者短,喜炎平组患者显效率为97.06%与四环素组显效率79.41%相比,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性(P<0.05),喜炎平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为0,而四环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1.76%,两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与四环素相比,喜炎平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患者的腹泻时间,可有效改善病毒引起的急性期症状,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药效安全,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赵宝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农村妇女妇科病的卫生现状、预防及治疗

    目的 探讨农村妇女妇科病的卫生现状、预防及治疗.方法 选取2008-2011年间在我院体检的484例农村妇女,年龄在21-46岁之间,对所有妇女进行免费体检,并指导每一位受检妇女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表中的内容包括年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既往病史、卫生习惯、避孕措施、生育情况等,对所有妇女进行体检的项目包括基础的妇科检查和宫颈涂片等.对所有妇女的卫生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有效改善农村妇女的卫生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对484例妇女进行体检,结果表明,农村妇女的卫生习惯较差,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表现出不同的卫生习惯.农村妇女出现妇科疾病的机率较高,其中,妇科炎症所占的比例大,对于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结论 农村妇女的卫生习惯较差,防病知识匮乏,而且妇科疾病的治疗不及时,对于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大妇科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对农村妇女进行定期检查,以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杨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的探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推进医院经济发展与管理的必然趋势和手段.本文阐述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内容及开展医疗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主要对策,为医院向正常管理轨道迈进提供参考.

    作者:孙庆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讨药房管理中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 探讨药房管理中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0年来对药房实施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患者投诉率、账务相符率和药物报损率.结果 实施药房规范化管理后的患者投诉率、账务相符率和药物报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房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药房管理水平,能够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账物相符,减少患者的投诉.

    作者:金旭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输尿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疾病外科治疗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方法 针对87例患者放置输尿管支架,87例患者中分别患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息肉、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肿瘤等疾病.结果 在使用输尿管支架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输尿狭窄、输尿管息肉、腹膜纤维化、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肾积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在12例患有肾结石的患者中,治疗后有10例患者的结石排净,结石排出失败患2例,治疗肾结石的成功率为85%.结论 输尿管支架在治疗泌尿系统基本上具有很好的疗效,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少,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作者:南晓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丝线代替钛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经验

    目的 探讨胆囊腹腔镜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应用丝线代替钛夹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在120例LC中采用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分离胆囊三角,解剖出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用丝线结扎并断离.结果 12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60分钟,术中岀血40毫升,术后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结论 LC中使用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安全、可靠,并能有效地避免使用钛夹所致的并发症.

    作者:黄榆友;秦岗;王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试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疾控中心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担负了政府、人民赋予的重大职责.对于疾控中心涉及的财务问题,如中央补助、无偿调拨等,都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要求和挑战,因此财务管理已经在疾控中心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强化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水平的有效策略进行具体分析,以更好地促进疾控中心发展.

    作者:丛海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杜仲提取物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杜仲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药物处理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3Y3-LI脂肪细胞进行检测,观察其对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情况,采用葡萄糖摄入法对葡萄糖的运转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在高糖的培养液中,杜仲的提取物具有非常明显的降糖作用,而且降糖的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药物对于3Y3-LI脂肪细胞中的葡萄糖转运效果也不同.结论 杜仲中的提取物能够显著地增加脂肪细胞中葡萄糖的转运情况和消耗情况.

    作者: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血液分析室间质量评价五年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五年中血液分析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总结多年来此项质量控制的失控的原因和在控的经验.方法 按照黑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检测的要求,每年十个质控品分不同时间两次规范测定,然后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2007年血液分析室间质评统计结果,全年总成绩为100%,(注:2007年血液质控品有凝集现象,临检中心取消了部分结果,参与的实验室基本都评为优秀.)2008年总成绩为96%,2009年总成绩为96.5%,2010年为82%,2011年总成绩为94%.结论 结果分析表明临床血液学的质量控制准确与否与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杜绝一切可能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以提高检验质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作者:姜凤艳;鲁宪琴;刘琼;王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一例牙周病患者体会

    1 病例男性,28岁,近两年牙齿有出血现象,当时只口服了些消炎药,后来情况逐渐严重,牙龈经常红肿发炎,伴有溢脓和口臭,半年后牙龈开始萎缩.出现牙齿松动现象.临床检查:全口牙龈结石普遍,牙龈红肿,牙周袋深,牙松动Ⅱ度.

    作者:任文杰;李红;吴学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84例肺炎中医治疗临床效果的分析

    通过对肺炎患者进行门诊观察以及肺功能检测,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01月至2010年0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肺炎患者,共计84例.按照84例肺炎患者病症的严重程度,随机分为两个组别,治疗组42例,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对照组42例,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42例患者中,肺炎有所好转患者38例,其中30例患者治愈,总有效率90.48%,治愈率71.42%;对照组42例患者中,肺炎有所好转患者31例,其中25例患者治愈,总有效率73.81%,治愈率59.52%.结论 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治疗中得到推广.

    作者:熊茂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2例脊柱结核复发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治疗复发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防范.方法 对我院2005-2010年间收治的初次在各地州手术复发32例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病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分析复发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州基层医疗机构及临床医师对脊柱结核病的认识不足不规范不合理化疗而耐药菌株的产生、病灶清除不彻底、手术时机选择不当、脊柱稳定性欠佳,忽视引流管作用.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认识,按诊疗指南规范,合理的化疗,手术时机的选择,病灶彻底清除,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地里下提阿不力孜;唐伟;古甫丁;马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胰腺损伤8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两个医院共计81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总结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结果 59例(72.84%)患者痊愈,18例(22.22%)患者好转,4例(4.94%)患者死亡.1例患者死于严重颅脑损伤与合并休克,1例患者死于胰漏、严重腹腔感染,1例患者死于腹腔大出血,1例患者死于严重合并伤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总体死亡率为4.94%.术后1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3例患者出现腹腔积液,1例患者合并腹腔出血,4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6例患者出现胰漏,3例出现胰周假性囊肿,1例患者发生腹泻.经过对症处理后,患者并发症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综合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淀粉酶水平、影像学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云峰;章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支持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究心理支持对于初产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生产的产妇120例,其均为足月生产,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支持.结果 心理支持组:60例产妇中,顺产55例,顺产率91.9%.对照组:60例产妇中,顺产48例,顺产率80.0%.观察组顺产分娩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支持对初产产妇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能够增高顺产率.

    作者:陈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的探讨分析

    目的 探讨ELISA法在检测HIV抗体中的影响因素,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提高初筛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3685例标本中14例初筛阳性标本送确证实验室确证,同时对实验室所用试剂、标本、操作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初筛阳性标本经确证有4例为确证试验阴性,同时发现试剂、操作、标本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使用质量可靠的试剂、合格的标本,严格按照试剂说明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操作,注意操作中各影响因素,是提高HIV初实筛检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障.

    作者:李仁道;万莉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院档案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档案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管理好档案是维护本单位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工作.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多年,亲身经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总结医院档案管理的影响因素,在认真思考的同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便于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作者:张爱芹;张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仙银参健脑片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仙银参健脑片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筛选了提取工艺.结果 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为1.5小时,每次加醇量为药材的10倍量,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250C)的清膏,干燥,即得.结论 该方法指标明确,操作合理,便于在生产中使用.

    作者:王明星;张永和;李庆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88例治疗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后粘连的发生情况,探讨产妇二次剖宫术粘连的处理方法,提高术后防治粘连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采用横切口,对照组传统切口.采用0号可吸收缝合线.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发生粘连及愈合情况.其余各种手术和传统手术方法一致.结果 观察组88例中有32例发生粘连,发生率为36.7%;对照组44例中发生粘连为20例,发生率为45.5%.发生率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改良术后,手术的粘连发生率降低,对产妇健康恢复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张吉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4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探讨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92例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1%,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能够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梗塞应用血栓通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100例,在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者定为实验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综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无恶化及死亡病例,治疗无效者5人,临床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无死亡病例,恶化5人,无效5人,临床总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治疗能明显地促进脑梗塞患者神经损伤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利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