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LA-B27在门诊疑似AS诊断中的意义

杨栋梁;邢卫高

关键词:HLA-B27, 强直性脊柱炎, PCR-SSP
摘要:目的 讨论门诊疑似强制性脊柱炎(AS)诊断中HLA-B27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门诊疑似诊断为AS的889例患者的HLA-B27阳性率、患者性别和初诊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随机采集的506例健康人的HLA-B27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889例门诊疑似AS患者中HLA-B27阳性率为44.77%(398/889),其中男性患者的HLA-B27阳性率47.55%(339/713)与女性患者的35.52%(59/176)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1);对照组中HLA-B27阳性率为4.15%(21/506),与疑似AS患者的阳性率相比,呈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53.18,P<0.001);男性患者发病高峰为11-20岁,而女性患者则为31-40岁.结论 疑似AS患者就诊时检测HLA-B27有助于提高初诊患者诊断率,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日益重视,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传统的疾病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社区全体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越来越被认可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100例眼角膜异物的取出方法

    目的 深入探讨100例眼角膜异物取出的方法和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眼角膜异物取出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详细检查,确定了异物的种类及异物的位置所在,精心进行清除.结果 对100例眼角膜异物都进行了彻底清除,效果良好.结论 只有全面掌握了去眼角膜异物的优良技术和方法,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爱心,任何异物都能取出来.

    作者:李长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银杏达莫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作用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5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点,口服尼莫地平、脑复康、B族维生素及应用地塞米松3-5天,并辅以耳部穴位注射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静点,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听阈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听阈提高值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耳鸣有效率治疗组(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2%),差异显著.眩晕治疗有效率均100%,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内耳血氧供应,为耳蜗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具有疗效高,听力恢复快,耳鸣、眩晕症状消退显著的特点,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应用银杏达莫效果良好,银杏达莫能作为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有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腹腔镜辅助下经颈部自然皮纹2cm左右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结果 成功完成手术38例,6例因术中病冻切片为甲状腺癌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颈部美容效果好.手术配台护士熟练的腹腔镜仪器、器械的使用及手术步骤的完美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效果满意.

    作者:金嵩;于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的护理

    目的 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疾病介入性治疗的基本护理,了解和掌握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症状,针对具体问题介入患者在手术实施中的护理.结果 介入治疗手术后,19名患儿均已痊愈出院,仅有1名患儿因术后感染继续留院观察治疗.结论 医护人员要努力的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加强患儿的护理水平及质量,使患者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在预期内得到康复.

    作者:陶晓玲;周秀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使用及护理经验,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儿科收治的180例患儿在治疗中的护患语言沟通的过程和结果分析,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了怎样能够更好沟通的有效方法.结果 在儿科护理中把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以及护理人员的自我意识与患儿家属医疗知识的缺乏,对沟通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结论 在儿科的护理过程中,护患双方之间良好的语言沟通,建立相互参与型的友好伙伴关系,可使医疗纠纷和护患冲突明显下降,护患紧张关系得以缓解,以致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魏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放射性膀胱炎并肾、输尿管重度积水一例分析

    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盆腔放射治疗居多,所以膀胱及输尿管的影响较大,多见的是放射性膀胱炎,发病率约3%左右.放疗对宫旁组织及输尿管的影响均可导致输尿管不同程度的梗阻,进而出现不同程度肾盂积水及输尿管积水[1].放射性膀胱炎较单纯性膀胱炎治疗更加困难,并发症危害性较大,预后也较差.发病后不及时正确治疗,一旦延误,就会发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作者:陶文全;董鲜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Ⅳ、Ⅴ期)中医证候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Ⅳ、Ⅴ期)中医的证候.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10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患者的症候情况.结果 糖尿病肾病(Ⅳ、Ⅴ期)患者经研究发现其证侯多为血瘀证、阴虚证、气虚证三种证侯.患者的主要证侯为血瘀证,其在疾病的各个时段均有表现.结论 经研究分析显示患者多为本虚标实的证候特征.疾病不断发展患者的阴阳出现俱虚的表现,水湿、血瘀为此疾病的主要证候.

    作者:吴增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腺肌症阴式子宫全切与开腹子宫全切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子宫腺肌症阴式子宫全切与开腹子宫全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无生殖道脱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而又有子宫切除指征患者120例,1组采用阴式子宫全切,2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使用镇疼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腺肌症阴式子宫全切总体治疗效果好于开腹子宫全切,可以作为子宫腺肌症子宫全切的首选术式.

    作者:林彤;田莉;莫生娣;侯世敏;武凤芝;敖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目的 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行连续性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总结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普通组(8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4.2857,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强化了护理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减少了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的发生.

    作者:袁亚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羟考酮控释片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

    目的 探索研究羟考酮控释片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在住院第一周首先让患者内服羟考酮控释片单药为患者止痛,服药一周以后,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具有轻度疼痛的患者分为A组,为患者继续服用单药治疗半个月;具有中度或者重度疼痛的患者分为B组,为患者进行联合加巴喷丁止痛治疗半个月,每组都抽取25例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进行比较分析,A组患者常见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8%B组的副反应发生概率为12%.结论 羟考酮控释片单药对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有镇痛效果,若对只用单药治疗的效果不满意的时候,可以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可能会更有效果,两种药的副作用可以防治.

    作者:黄振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06年10月-2011年10月到我院诊治的8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将所得数据完全记录.结果 观察组44例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0.9%,对照组44例患者中,治愈16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72.7%.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体外反搏仪防治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外反搏(extemal counterpulsation,ECP)治疗是用外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一种无创伤性辅助治疗方法,主要装置是在患者四肢和臀部扎上气囊,通过专门设计的电脑控制器,利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进行固定触发,并与心脏保持严格的同步工作.所以体外反搏治疗不但能治疗各脏器的缺血状况,还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缺血性疾病.近年来,我院广泛应用体外反搏治疗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美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纤支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 纤支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工作要点.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症状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纤支镜吸引及支气管肺段灌洗、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的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心电、血压、呼吸的检测,并帮助患者及时排出分泌物.结果 通过护理患者的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缩短了患者重症监护治疗的时间,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石小英;宋长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钾血症引起心律失常的分析

    高钾血症(血清钾>5.5mmol/L)主要引起神经、肌肉及心脏的症状,心电图可有典型改变.血钾过高可引起死亡,属于内科急症,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本文收集26例高钾血症,分析其因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所致的心律失常.1 资料患者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在31-75岁之间.其中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1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高血压肾病3例,肝功能失代偿3例,脑梗死并慢性肾盂肾炎1例,肾癌1例.

    作者:于海华;丛竹华;王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以便于更好地展开计划免疫工作.方法 对本市10个社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儿童家长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其健康教育,包括发放宣传册、开展社区讲座、提供电话咨询等方法,对照组则不予以健康教育,对比6个月后两组的效果.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的观察组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方面的知识得分明显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比两组儿童家长对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对预防接种的信任以及健康教育总达标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儿童家长采取与计划免疫有关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的知晓率,促进家长监督儿童进行接种.

    作者:邹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研究性学习对护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研究性学习对护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效果和意义.方法 将我校进行基础护理学习的学生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下进行改革的护理教学方法,观察对比采取护理教学改革前后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教学改革后学生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教学改革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护理教学改革中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作者:邓慧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治疗慢性脓胸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5月我科收入的57例需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的患者进行该手术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病人均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其中治愈48例,好转8例,1例患者因结核性脓胸致胸廓严重变形、术后肺复张不全而无效,围术期无死亡患者.结论 慢性脓胸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世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析音乐在精神病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早在古代,人们已经知道音乐能影响人的精神,有助于治疗某些疾病,尤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其特殊的疗效.如<旧约>上就曾记载扫罗王召大卫鼓琴驱魔(其实就是精神狂躁不宁,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的故事,后来那位精神失常的患者就好了.西方早较有系统介绍音乐治疗作用的书籍是英国的布朗所著的<音乐医学>;奥地利医生利希滕塔尔则在1807年写成了4卷集的<音乐医生>.都较详细地阐述了音乐在精神病人中的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治疗方法.

    作者:曲新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侧切术在助产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侧切术在助产中的效果与护理分析.方法 选取2003年12月-2012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正常分娩的会阴侧切产妇10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改良侧切法,对照组采取传统侧切法.结果 观察组的愈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疼痛比较和肿胀比较中观察组要轻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侧切术在助产中的应用以及护理工作的有效完成使得患者切口的愈合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发生中度以上疼痛和肿胀的情况有所减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简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