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胃管的置管方法及护理对一次性插管成功的影响

袁水英

关键词:留置胃管, 一次性成功, 方法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的不同置管方法及护理对一次性插管成功的影响.方法 对2011以来在我科所有需要插留置胃管的患者,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插管方法.结果 不同的置管方法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插管成功率,降低自拔管的发生率.结论 在留置胃管时,掌握有效的置管方法,同时对病人及照顾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大大地提高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及缩短插入胃管所需的时间,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阿立哌唑合并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合并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阿立哌唑合并米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6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疗程6周.结果 治疗6周,阴性症状的有效率为81.7%.结论 阿立哌唑合并米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黎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在心肌再灌注状态早期判定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依据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早期判定心肌再灌注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测定其血清CK-MBact值.依据心肌再灌注判定标准判定心肌再灌注情况,同时对比ST段偏移峰值及下降速率.结果 参照心肌早灌注判定标准,37例心肌再灌注,14例心肌低灌注,57心肌无复流.在心肌再灌注、心肌低灌注和心肌无复流三组ST段下降速率对比上,心肌再灌注组下降率高,与另外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依据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可及时、准确判定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情况,对临床及时掌握、判定AMI病情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氟伐他汀对血透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临床多应用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现今此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已经可以大大地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存在问题.此类患者每年的病死率几乎达到20%.众多学者证明此类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存会有氧化应激、微炎症的身体状态,此类状态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1].故在临床上积极控制炎症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可能是降低CRF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致死率的一个有效途径.1 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概念氧化应激(oxidativc strcss,OS)状态是指机体活性氧的生成增加或/和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的生成和清除失衡,过量的活性氧引起机体分子、细胞的损害.近年来的研究[2]表明氧化应激可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贫血、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心血管并发症有关.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情况下其身体是在免疫复合物、补体、化学物质、内毒素、微生物等因素的刺激之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因子大量释放而出现炎症表现[2].

    作者:毛景丽;武春燕;薛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护理措施的使用,以及分析护理措施使用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2010年6月-2012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从中抽取50例患者,男女患者均25例并且患者的年龄在25-65之间,患者均属于重症颅脑患者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分析性.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 经过多方面的有效护理,50例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有40例患者治愈,并且有7例患者的病情好转,在治疗一段时间便可以康复出远门,有2例患者是死于脑干损伤并且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有明显的控制,还有1例患者死亡其死亡原因是溃疡出血.结论 通过对患者的饮食与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做出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以后,患者的治愈明显上升,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该系列的有效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用药体会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患者42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1例,观察组使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甘露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8d、20d时脑水肿体积变化,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出院时的残障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8d、20d时脑水肿体积与入院时比较明显缩小,缩小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洋;冉光宝;任伶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剖腹产术后便秘的机理与护理

    概念:便秘是剖宫手术后易发生的一种症状.剖宫产术后产生便秘不仅会影响切口的愈合,还会由于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久至在肠内发酵,产生毒素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乏力,腹胀,食欲减退等.并且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高,切口疼痛,病人变得焦虑,影响身体健康.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0年8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786例,其中剖宫产占380例,年龄在22-38岁,平均年龄(25±1.2岁)住院天数7-10天,平均(8.2±1.0天).

    作者:董金艳;汤宏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就诊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且无死亡病例和转为开腹手术治疗病例.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接受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姜华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常见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利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实施系统的护理措施.观察18例PVS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和护理措施.结果 18例PVS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PVS患者的康复,降低死亡率.

    作者:迟善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中医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年4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组39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2.3%,对照组39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护理有效率为74.4%.结论 临床上采用中西医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世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中老年人临界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实施体会

    高血压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大的流行病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大家摆脱高血压的困扰,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魏金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9例ASO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43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变,血管再通良好;2例因就诊时间晚,动脉硬化严重,终截肢,肢穿刺部位大出血1例,穿刺部位巨大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2例,脑出血1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术中血管破裂1例,术中血管夹层1例.结论 ASO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作者:李莲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在胰腺癌诊断中超声和CT之间的比较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诊断中超声和CT的价值比较.方法 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40例,分别进行B超和CT诊断,以观察两者之间的确诊率和漏诊、误诊率.结果 B超的确诊率为80.00%,漏诊率为5.00%,误诊率为15.00%;CT的确诊率为90.00%,漏诊率为2.5%,误诊率为7.5%,并且两者之间经过比较之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在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方面明显高于B超,更加有利于对胰腺癌的诊断.

    作者:宋鹏远;王禄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胃炎的保守治疗及日常注意事项

    慢性胃炎分类及临床表现,保护胃粘膜、消除有害因素及胃动力药物三大类药物的西医治疗,中药治疗胃炎具有改变胃病本质作用,按摩针灸疗法刺激身体的穴位,达到改善胃肠功能、疏通胃部经络.日常注意及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作者:赵晓波;彭宏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手外科病人的护理体会

    手具有复杂,精细,灵巧的功能,是人类生活劳动的重要运动器官,手外伤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由于解剖复杂,治疗护理不当容易遗留手的功能障碍,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劳动.

    作者:张映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鉴别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以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我院收诊的1000例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实验组一为细菌感染的患者,共500例;实验组二为非细菌感染的患者,共500例,对照组人群为我院门诊体检健康人群,共200人.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一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WBC对比、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对比、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对比,实验组二与实验组一的白细胞计数WBC对比、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对比、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一与实验组二的白细胞计数WBC对比、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对比、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ROC的曲线面积为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为0.92,C反应蛋白为0.68,白细胞计数为0.58.血清降钙素原比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有更好的诊断准确性.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佳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作者:李剑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提升内科护理沟通水平的策略方法.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也就是向患者发放有关内科护理沟通的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统计,根据原因找出解决对策.结果 对问卷进行分析后得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有利的解决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合理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作为内科护理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服务,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和自身素质,以此来找出更好的应对措施来解决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周美荣;王伟芹;田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诱导痰中肥大细胞相关介质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通过探讨气道中肥大细胞相关介质的改变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hronic cough,GERC)的影响得出二者内在联系.方法 选择GERC患者15例,对照A组为无咳嗽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15例,对照B组为健康志愿者15名.对三组分别进行咳嗽敏感性试验,肺功能检查并对诱导痰细胞做分析.记录结果并做用统计学原理做比较.结果 GERC组较GRED组反流症状明显减轻,P<0.05,咳嗽阈值较GRED组和健康组低,P<0.05.结论 GREC患者比对照组B有更高的咳嗽敏感性,气道肥大细胞的激活有可能是造成GERC咳嗽的因素之一.

    作者:周海平;陈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合并结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40例结直肠癌合并结肠梗阻患者,有37例患者痊愈出院,有效率为(92.5%)有3例患者因临床治疗无效而死亡,病死率为7.5%,其中3例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因为中毒性休克、心肌梗死、肺部感染或者肾功能衰竭.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结肠梗阻患者临床实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和吻合手术相对比较安全,并且在临床治疗时还应该患者病理的类型选择佳的治疗方案,以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松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猪苓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

    临床上部分糖尿病患者,肾阴亏耗,下焦生热,水中火衰,气不摄水,水热互结于下焦,形成阴虚水气证,若水气偏渗大肠则下利,表现为腹泻,效仲景之猪苓汤养阴清热利水,邪正兼顾,常获佳效.

    作者:陈曦;高蕾;赵和;朴春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关于老年人单侧声带麻痹病因的几点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老年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单侧声带麻痹病因中,恶性肿瘤占首位,也有结核.讨论老年单侧声带麻痹者要警惕恶性肿瘤及结核可能,积极明确病因.对病因不明者,应定期复查.

    作者:马英民;石咏梅;伍伟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