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

郑显峰

关键词:全口覆盖义齿, 改良修复, 牙槽嵴
摘要:目的 探讨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从而寻找全口覆盖义齿的佳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3月临床上认为有残根残冠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的3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改良组行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技术,对照组行常规的义齿修复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3年后牙槽嵴的吸收程度.结果 改良修复组牙槽嵴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法优于传统的义齿修复,其牙槽嵴吸收情况明显较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疗程均为4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和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TBIL和血清HBV DNA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周、48周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便携式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含量的比对分析

    目的 分析调查便携式血糖仪测试性能,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用配套质控品对2台仪器进行日常质控品检测,确保仪器工作正常.并对54份静脉全血和血浆进行血糖测定,然后对比结果,得出相关性.结果 血糖仪和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血糖浓度范围分别为(9.91±6.86)和(9.85±6.77),两者进行比较,t值=0.9620,P=0.340,P>0.05,无统计意义.2组数据相关性分析表明,有统计学意义(r=0.9975,P=0.000,P<0.05).结论 54份静脉血样的全血血糖和血浆血糖测定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掌握了血糖仪的使用现状,为临床血糖仪的比对提供可靠地依据.

    作者:魏存乐;王岐;李立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选取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2ug/ml舒芬太尼,Ⅱ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4ug/ml舒芬太尼,Ⅲ组给予0.1%罗哌卡因复合0.6ug/ml舒芬太尼,观察对比三组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Ⅱ组和Ⅲ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高于I组产妇,p<0.05;I组镇痛起效时间较长,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Ⅲ组产妇缩宫素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高于I组与Ⅱ组,p<0.05.结论 采用0.4u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较好,能够保证产妇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作者:章春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目的 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性治疗)应用于小儿过敏性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把216例经吸入性变应原皮试(又称过敏源实验)检测后,其结果呈阳性的哮喘患儿,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人,其中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患儿在进行免疫治疗时,除了使用有针对性进行配置的脱敏液进行治疗外,不再使用别的抗过敏类药物.结果 对照组显效8例(7.41%),有效21例(19.44%),无效79例(73.15%),总体有效率为26.85%;治疗组显效60例(55.56%),有效45例(41.67%),无效3例(2.77%),总体有效率为97.22%.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脱敏性治疗对于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疗效非常确切且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敏军;郑启安;王子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将吸痰管应用于鼻饲管固定的改良方法

    鼻饲营养在临床的工作中应用广泛,尤其在老年病人的长期营养支持中起重要的作用,其固定的方法很多,既要避免滑脱也要让病人觉得舒适,因此,用吸痰管参与鼻饲管的固定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BN)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护理学理念.国际上循证护理迅速发展为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观念及方法.在中国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1].脑卒中又名脑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主要特征,大多预后不好,往往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11年8月-2012年8月,本科针对234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循证护理,取得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关于误吸性肺炎1.1 问题的提出脑卒中患者的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为20%-30%,34%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于误吸性肺炎,合并误吸性肺炎是卒中后首月内死亡的第3大原因[2].1.2 循证.查询发现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症状之一,导致患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常可以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由于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即使是局灶性病变也可以引起严重的吞咽困难.误吸是口咽部分泌物或食物等异物进入声门以下气管内,是吞咽困难的症状及并发症之一[3].

    作者:张迎利;程瑞芹;刘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能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对早期护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为以下几步:首先确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节点,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其次要确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和方法;后要明确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各个阶段.所以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为患者的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郑芝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培元法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文拟通过培元法对中风后气虚便秘治疗的临床研究,观察其对中风后气虚便秘的疗效及观察指标的影响.方法 中风后便秘气虚型患者60例,分别采用培元法中药汤剂与针灸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培元法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元法治疗对症状指数评分检查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元法能明显改善症状指数评分检查.

    作者:武玉和;沈晗;佟波;张立坤;王利明;刘为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灌洗治疗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并肺部感染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肺部感染62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及血气分析中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结果 62例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及血气分析中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疗效肯定.

    作者:田景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诱导痰中肥大细胞相关介质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通过探讨气道中肥大细胞相关介质的改变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hronic cough,GERC)的影响得出二者内在联系.方法 选择GERC患者15例,对照A组为无咳嗽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15例,对照B组为健康志愿者15名.对三组分别进行咳嗽敏感性试验,肺功能检查并对诱导痰细胞做分析.记录结果并做用统计学原理做比较.结果 GERC组较GRED组反流症状明显减轻,P<0.05,咳嗽阈值较GRED组和健康组低,P<0.05.结论 GREC患者比对照组B有更高的咳嗽敏感性,气道肥大细胞的激活有可能是造成GERC咳嗽的因素之一.

    作者:周海平;陈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8例彩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结果 38例经活产新生儿检查和引产胎儿尸检结果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采用彩色超声和多普勒技术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能及时发现诊断疾病,是预防和控制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于秀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就诊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且无死亡病例和转为开腹手术治疗病例.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接受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姜华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24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半年至2年的随访,分析患者愈合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全部一期愈合,骨折复位良好,位置量好,随访中出现2例钢板断裂现象,其余患者均为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评分优良率为96.7%.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黄远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猪苓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

    临床上部分糖尿病患者,肾阴亏耗,下焦生热,水中火衰,气不摄水,水热互结于下焦,形成阴虚水气证,若水气偏渗大肠则下利,表现为腹泻,效仲景之猪苓汤养阴清热利水,邪正兼顾,常获佳效.

    作者:陈曦;高蕾;赵和;朴春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

    目的 分析与探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细胞学、宫颈刮片、阴道镜活检明确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共4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其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半年以及12个月时的病灶活检结果、TCT检查结果、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均未发生复发,观察组术后6个月TCT检查显示2例异常,活检显示18例阴性,术后1年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6个月TCT检查显示10例异常,活检显示10例阴性,术后1年12例治愈,8例TCT检查异常但治疗有效.对比两组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有双重功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一次性治愈率,为患者的生活带来福音.

    作者:王敏;陈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肝素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1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ECG与血凝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4周、12周的治疗后,分别比较心绞痛的复发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周后,实验组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ECG均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凝血活酶以及凝血酶原时间都有明显的增加,血小板的计数减少,p<0.05;实验组只有纤维蛋白原减少,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4周、12周心绞痛的复发率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杨文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60例胸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促使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我医院2010年-2011年期间在院治疗的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这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在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为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孢菌素类等3类药物.结果 ①本组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概率为100%,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为40%,在基本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占32%,在不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占28%.②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后的血常规检查、咳痰以及体温等检查情况显著的好过不合理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胸外科手术患者.③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感染的情况有1例,在不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情况有6例.两组患者在胸外科的手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有着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促使病患身体尽快康复,在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和作用.

    作者:李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护理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选取佳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15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观察两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衣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蔗糖铁对孕期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蔗糖铁治疗孕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缺铁性贫血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静脉组采用蔗糖铁静脉滴注治疗,口服组采用硫酸亚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组的各血液检查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组(均P<0.01);且前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 通过蔗糖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孕期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迅速改善了患者的各项血液检查指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黄宝娥;王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48例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对48例中风患者便秘而开展中医护理的体会.方法 选择48例中风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主要运用针灸、中药灌肠、饮食辨证等方法进行护理,然后观察护理效果,患者的症状有无改善.结果 对48例患者采取中医护理的方法,患者便秘的情况有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的排便.结论 对中风便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解决排便问题,减轻因便秘带来的痛苦,以及避免患者因便秘导致再次中风的发生.

    作者:邓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