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黄家兴;郑永福;洪泽生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窥镜, 手术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和行传统鼻窦开放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各200例,将其分别设置为鼻内窥镜组、传统手术组,对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鼻内镜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鼻内窥镜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传统手术组为91.00%,鼻内窥镜组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鼻内窥镜组、传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5.50%,鼻内窥镜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2组患者手术后的鼻内镜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且鼻内窥镜组的降低幅度大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MRA与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420例,均行MRA和DS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DSA和MRA检测中的TOF(time of flying,时间飞跃法)检查和PC(phase contrast,相位对比法)检查图像清晰度无显著差异.MRA检测中的TOF检查和PC检查静脉图像清晰例数显著高于DSA检查.MRA两种检测方法诊出病变的准确性高于DSA.结论 MRA和DSA在检查动脉的清晰度方面无显著差异,MRA对静脉血管的显示也优于DSA.所以MRA在诊断脑部静脉血管疾病方面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尧国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接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择57例纳入脑血管病组,并选取同期5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2组颈总动脉指标、颈内动脉指标、颈动脉IMT增厚情况以及斑块检出情况.结果 脑血管病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脑血管病组颈内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组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明确脑血管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并可观察其动脉血流特点,对诊断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军;田春红;程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骨质疏松性腰椎间盘突出伴糖尿病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糖尿病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骨质疏松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糖尿病患者100例,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各50例.常规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糖尿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能减轻患者疼痛,快速恢复腰椎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胡黎明;张晋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酒精性肝病患者76例,根据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静滴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等.结果 治疗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余洪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人群56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颈椎X线扫描,对比2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齿突与枢椎棘突轴绀的不重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前屈侧位片中呈现的水平位移率和成角位移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侧位片中呈现的水平位移率和成角位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颈椎病患者采用X线进行检查,有助于及早诊断出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帆;周凯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使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食管癌患者72例,以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观察组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对2组手术情况、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除了手术操作时间更长外,其余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能够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肺部功能,且并发症少,手术操作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大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依匹哌唑

    依匹哌唑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于2015年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下正式进入市场,主要用于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及抑郁障碍.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依匹哌唑的作用原理,据推测该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时可能会对5-H1A及多巴胺D2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以及对5-H2A受体的拮抗作用生效,另外临床使用依匹哌唑的过程中,常见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作者:熊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对比2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 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用力呼气肺活量、峰值呼气流速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龙小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化瘀消肿汤外敷祛瘀散联合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化瘀消肿汤、 外敷祛瘀散联合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10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外敷祛瘀散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化瘀消肿汤、外敷祛瘀散联合按摩治疗.对比2组疗效、消肿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 化瘀消肿汤、外敷祛瘀散联合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效果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袁锋;吴丹;陈丽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加强急诊科心肺复苏医护配合的培训与管理

    目的 分析急诊科心肺复苏医护配合的培训与管理效果.方法 针对急诊科心肺复苏医护配合实施培训及管理,选择急诊科医护人员25例及急诊科收治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实施心肺复苏医护配合培训与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心肺复苏医护配合培训与管理前后对比,心肺复苏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急诊科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急诊科心肺复苏医护配合培训及管理能显著提高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蔡选琨;王新生;李建荣;彭观辉;钟露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上肢骨折患者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上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静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CA199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者,检测2组血清CA199、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CA199、TC、TG、FBG、HbA1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CA199的水平与FBG、HbA1c呈正相关,与TC、TG、LDL-C和HDL-C无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可表现为低度升高,且与血糖状态密切相关,与脂类代谢不相关.

    作者:沈爱蓉;王红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补体C3水平,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能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帮助早期确诊,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海燕;龚启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微创组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疗效更好且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缩短痊愈时间.

    作者:邱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马来酸麦角新碱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马来酸麦角新碱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小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接受超声以及CT诊断.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 CT诊断的特异度为90.91%(10/11)、准确度为96.67%(58/60);超声诊断的特异度为36.36%(4/11)、准确度为70.0%(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检查灵敏度为77.55%(38/49),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96%(4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诊断的效果非常显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夏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36例对照组(注射泮托拉唑钠治疗),36例观察组(泮托拉唑钠+生长抑素注射液).比较2组疗效、血清淀粉酶(AMS)、炎性因子及尿液淀粉酶(UAMY)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炎性因子、AMS、UAM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AMS、UAM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管洪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医改背景下我院临床药师工作的探索

    医疗改革的发展影响着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医院经营模式,临床药学作为医院的前沿学科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院临床药师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药学联合查房、处方点评、各项检查以及个体化用药等,降低了用药差错,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积极性,受到患者一致好评.医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临床药师应在医院中找准立足点,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小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策略

    桥本甲状腺炎(HT)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的危害是导致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组织结构的改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结节,《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HT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异常的甲状腺功能以及缩小甲状腺肿大.但是HT由于自身免疫监控缺陷,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只是甲状腺功能和结构改变,还有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易伴发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外癌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等.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也有如水肿、怕冷、便秘、女性月经不调、肌肉病变、胃胀痛、白细胞减少等并不局限于甲状腺的诸多危害.作为目前尚无法根治的一种慢性疾病,HT的治疗策略应为在对症处理的同时,以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临床症状为主.

    作者:熊晓玲;汪虹;邵迎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目的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并符合临床诊断的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表现特征.结果 21例为急性水肿型,CT平扫发现多数病例胰腺局部体积略增大,周围脂肪层模糊;10例为出血坏死型,表现为胰腺体积弥散或局部明显增大,发生坏死时出现密度减低区,有出血时则出现密度增高,部分病例可并发假性囊肿和脓肿.结论 CT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方法,能够明确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判断有无并发症,评价病情程度,评估预后.

    作者:陈斯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